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穴位】大迎

大迎

《针灸穴名解》:

迎,合也,又逆西就之为迎。人之初生,应接外物,饮食最先,故于口颊喉咽处之穴,名之曰“迎”。《灵枢经◎寒热病篇》“臂阳明有入頄遍齿者,名曰大迎。”马元台曰:“大迎出足阳明,而手阳明之脉,入頄而交之也”。揣入頄遍齿之义,当是颧髎。本穴应依《素问◎骨空论》所云:“在口下当两肩”,为正。按口下当肩,正颔骨下缘凹曲处也。以其为人面迎前之处也,因名“大迎”。故治口喎、目痛、舌强、齿痛、吻瞤、颊肿及颜面五官之症。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来源于经络穴位查询小助手小程序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所属经络

足阳明胃经

《针灸大成》主治

主风痉,口噤不开,唇吻瞤动,颊肿牙疼,寒热,颈痛瘰疬,口㖞,齿龋痛,数欠气,恶寒,舌强不能言,风壅面浮肿,目痛不得闭。

标准定位

《针灸大成》

曲颔前一寸二分,骨陷中动脉。又以口下当两肩是穴。
《中国针灸学》
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面动脉搏动处。闭口鼓起时,即出现一沟形凹陷处。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

正坐或仰卧位。闭口鼓气,下颌角前下方即出现一沟形凹陷,此凹陷下端按之有搏动感处即为此穴。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腧穴学》杨甲三等主编

大迎

【别名】髓孔(《甲乙》)

【位置】在曲颊前一寸三分,骨陷者中动脉。(《甲乙》)

【取法】在下颌角前下1.3寸,当咬肌附着部的前缘, 下颌骨上。简便取法:当闭口鼓气时,下颌角前下方即出现一沟形凹陷中取穴。

【局部解剖】在咬肌停止部前缘;前方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的下颌缘支及三叉神经第三支的颊神经。

【主治】牙关紧闭,口㖞,颊肿,齿痛,面肿,牙关脱臼, 唇吻瞤动,瘰疬,颈痛。

【配伍举例】《千金方》大迎、颧髎、听会、曲池,主齿痛恶寒;大迎、五里、臂臑,主寒热颈瘰疬。

【刺灸法】直刺0.2〜0.3寸;可灸。

【文献选摘】《资生》大迎,治目不得闭。

《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

大迎

【所属经脉】足阳明胃经。

【体表定位】在面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凹陷中,面动脉搏动处。

【操作方法】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或向颊车方向斜刺0.5~1寸。

【临床主治】齿痛,颊肿,口噤,口噤,颈痛。

【进针层次】

1.皮肤:由颈丛的皮支——耳大神经、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颊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面神经下颌缘支的分支和颈阔肌。颈阔肌位于颈前外侧部的皮下,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筋膜,肌束斜向上内方,越过锁骨和下颌骨至面部,止于下颌骨下缘、口角,部分移行于腮腺咬肌筋膜和面肌,由面神经颈支支配。

3.降口角肌或咬肌:若直刺,针的深面为降口角肌,降口角肌位于口角下部的皮下,起自下颌骨的下缘(自颏结节至第1磨牙之间),肌束斜向上内方,止于口角皮肤,部分移行于切牙肌和口轮匝肌,由面神经颊支和下颌缘支支配。若斜刺,针的深面则为咬肌。咬肌位于下颌支外侧的皮下,起自颧弓下缘及内侧面,向后下止于下颌支外面的咬肌粗隆,由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咬肌神经支配。

4.面动、静脉面动脉是颈外动脉的分支,面静脉是颈内静脉的属支。该穴的深面是下颌骨。

【针刺意外与预防】该穴深面有面动、静脉,在咬肌前缘可触及其搏动。针刺时应避开动脉,以免刺破血管,导致出血。因面动脉在咬肌前缘紧贴下颌体下缘向上至面部,位置固定,移动性小,故直刺不宜过深,否则易刺中血管。若向颊车方向斜刺,一般不易刺中面动脉。


足阳明胃经巡行视频

视频录自于|3Dbod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迎穴的准确位置图与作用
每日一穴——大迎穴
足阳明胃经经穴——大迎穴
解剖 | 面部肌肉解剖
面部浅层结构
局部解剖学——面部--浅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