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问949:【取栓简史】七、春天?
userphoto

2022.08.13 陕西

关注

日进一卒,功不唐捐。

今天是咱们一起学习的第 949

日问944:【取栓简史】一、孤勇?

日问944:【取栓简史】二、打药?

日问945:【取栓简史】三、希望?

日问946:【取栓简史】四、烂招?

日问947:【取栓简史】五、进化?

日问948:【取栓简史】六、偶遇?

时间来到了激动人心的2015年。连续发表的5项随机对照试验,如破竹之势,报告了EVT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中相对于标准药物治疗的压倒性的优势。

在随后的几年里,又有2项试验显示了类似的结果。急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时代大幕正式拉起!血管内治疗的春天来了!更精准的患者选择,更高效的取栓装置带了更好de治疗效果。

(1)关于EVT的第一个阳性试验是MR CLEAN(荷兰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其中包括500例(EVT, n=233;SMM, n=267)患者。基线NIHSS评分>2分,且在发病6小时内出现近端前循环闭塞(颅内ICA, MCA‐M1或MCA‐M2段,大脑前动脉A1或A2段)

这项研究没有根据梗死核心的大小选择患者。ASPECTS的中位数为9(四分位差范围7-10)。

该试验表明EVT在其主要终点方面有明显的好处,即调整后的cOR在90天时改变mRS的低残疾方向(cOR, 1.67;95%可信区间,1.21 - -2.30)。

此外,干预组90天的功能独立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33% vs 19%; 95% CI, 1.39-3.38)。两组的sICH发生率(7.7% vs . 6.4%)和90天死亡率(21% vs . 22%)相当。

头炮打响,其他进行的试验也都纷纷结束了入组。

(2)ESCAPE试验在加拿大、美国、爱尔兰和韩国的22个地点招募了316名受试者。该试验包括基线NIHSS评分≥6和ASPECTS >5的患者,患者发病12小时内出现ICA或MCA‐M1或MCA‐M2段闭塞。

EVT组功能独立率(90天mRS评分0-2)明显增加(53.0% vs 29.3%;p= 0.001)。90天mRS评分的主要结果偏向EVT (cOR, 2.6;95%置信区间,1.7 - -3.8;p=0.001)。

EVT患者中发生sICH的比例为3.6%,对照组患者中发生sICH的比例为2.7% (P=0.75)。值得注意的是,ESCAPE试验是唯一报道EVT组死亡率显著降低的试验(10.4% vs 19.0%;P=0.04),其可能原因时主要受益于老年患者的治疗。

在≤80岁亚组,分别为:7% 和10%。在>80岁亚组,分别为20% 和 44%)。


似乎高龄患者更容易从血管内治疗中受益?

(3)SWIFT PRIME试验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在美国和欧洲的39个地点进行。纳入基线NIHSS评分≥8和<30,颅内ICA或MCA M1段闭塞的患者。

患者需要能够在4.5小时内接受静脉- tPA治疗并在卒中症状出现6小时内接受血管内干预。

196名招募的患者中有71名患者采用基于CT灌注的选择(缺血性核心50 mL,错配体积15 mL,错配比例>1.8)。使用自动化RAPID软件进行平扫CT的选择(ASPECTS≥6)。

EVT+静脉溶栓组在90天内残疾较低,NNT为2.6。干预组的90天功能独立率高于对照组(60%比35%;p=0.001)。90天死亡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9% vs 12%;P=0.50),sICH发生率亦无明显差异 (0% vs 3%;P = 0.12)。

(4)REVASCAT试验在西班牙进行。该研究包括NIHSS评分≥6的颅内ICA或MCA M1段闭塞患者。

基于CT、CTP及CTA原始图像的ASPECTS需要 >6分,基于DWI的ASPECTS需>5分。在206名随机患者中,EVT组明显获益,90天功能独立率更高(43.7% vs 28.2%; 95%可信区间,1.1 - -4.0)。sICH发生率两组均为1.9%,90天死亡率两组也差不多(18.4% vs 15.5%;P=0.60)。

(5)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10个地点进行了EXTEND‐IA试验。该试验要求灌注成像,在使用自动化的RAPID软件进行灌注成像时,缺血核心>70 mL,目标不匹配>1.2。介入组在发病6小时内开始静脉溶栓和EVT。试验只纳入70例患者(每组35例)。严格的纳入标准以及高的再灌注成功率(mTICI 2b/3: 86%)带来了优秀的结果,90d的良好预后率, EVT组为71%,对照组为40% (P=0.01)。

(6)THRACE试验在法国26个中心招募了414名患者。纳入基线NIHSS评分为10 - 25的颅内ICA、MCA M1段或基底动脉上三分之一闭塞的患者。

这些患者在卒中发生后4小时内可以接受静脉- tPA治疗,并在5小时内接受血栓切除。基于ASPECTS或灌注参数的研究未排除患者。EVT + IV - tPA组的90天功能独立率显著高于单独IV - tPA组(53%比42%; P = 0.028)。sICH发生率(两组均为2%)和90天死亡率(12% vs 13%;P=0.70)组间相似。

(7由于上述所有试验都是在资源丰富的国家进行的,这些国家的医疗环境易于纳入技术进步,因此在发展中国家通常不太理想的条件下,取栓是否可行和有益仍然是不确定的。

在此背景下,在巴西的公共卫生保健系统中进行了RESILIENT试验,试验设计与REVASCAT试验相似。在计划的690名患者中有221名接受了随机分组后,由于疗效的原因,RESILIENT被提前终止。90天mRS评分的分布明显较好(cOR, 2.28;95%置信区间,1.41 - -3.69;P=0.001),相对于对照组更倾向于取栓。取栓组90天功能独立率为35.1%,对照组为20% (cOR, 2.55;95%可信区间,1.34 - -4.88)。两组sICH发生率均为4.5%。90天死亡率无显著差异,取栓组为24.3%,对照组为30%。

(8)MR CLEAN、ESCAPE、SWIFT - Prime、REVASCAT、EXTEND - IA、THRACE和RESILIENT试验主要用于支架样取栓装置。评估 Penumbra 治疗急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 THERAPY试验旨在评估基线NIHSS评分≥8、因血栓长度≥8 mm而导致颅内ICA或MCA近端闭塞的患者中,抽吸取栓加静脉阿替普酶与单纯静脉阿替普酶相比的益处。

在692名计划患者中的108名(55名联合治疗组和53名对照组)入组后,试验停止。在这个小样本中,研究仅显示了抽吸取栓的潜在获益方向(90天mRS序数偏移:OR, 1.76;95%置信区间,0.86 - -3.59;P = 0.12)。sICH发生率无差异(9.3% vs 9.7%;P=1.0),90天死亡率亦无显著差异(12% vs 23.9%;观察P = 0.18)。

(9)这么多研究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就需要进行荟萃分析了。结合MR CLEAN、ESCAPE、SWIFT Prime、REVASCAT和EXTEND - IA试验的数据进行患者水平的meta分析,也被称为 HERMES合作项目.

研究共纳入1287例患者(634例血管内取栓,653例对照),其中85%接受静脉注射阿替普酶。该研究证实,对于卒中发生后6 - 12小时内出现的前循环近端动脉闭塞性卒中,取栓在总体失能程度更低(≥1‐mRS评分改善校正cOR: 2.49;95%置信区间,1.76 - -3.53;术中,0.0001;NNT为2.6),实现90天功能独立的机会更高(mRS评分0-2:46.0% vs 26.5%; 95%置信区间,2.07 - -3.55;P<0.0001)。

此外,取栓与实质血肿、sICH或90天死亡率的显著增加风险无关。亚组分析也表明,该益处扩展到广泛的患者人群,在年龄、性别、基线NIHSS评分、基线ASPECTS、使用静脉阿替普酶、闭塞部位和随机化时间等方面的治疗效果没有异质性。

(10)在一项包括THRACE和PISTE试验(n=1764)在内的荟萃分析中,作者还报道了一些基线影像学特征(包括侧支分级、血栓负荷评分、存在高密度血管征象和梗死负荷)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表明,对于大面积梗死患者,包括>33%涉及MCA区域的患者,取栓仍然是有益的(n=229;≥1‐mRS评分改善的校正cOR为1.70;95%置信区间,1.04 - -2.78;90天mRS评分0-2:27% vs 18%;调整或,2.23;95% CI, 1.07-4.65)。

ASPECTS 3 ~ 5患者仍然能够获益 (n=186;≥1点mRS评分改善的校正cOR, 2.00;95%置信区间,1.16 - -3.46;90天mRS评分0-2:31% vs 16%;调整或,4.27;95% CI, 1.62-11.25)。

所以,还有一批患者,不应当被放弃

且看下一回

参考文献

  • 1Berkhemer OA, Fransen PS, Beumer D, van den Berg LA, Lingsma HF, Yoo AJ, Schonewille WJ, Vos JA, Nederkoorn PJ, Wermer MJ,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intraarterial treatment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N Engl J Med2015; 372:11–20.CrossrefMedlineGoogle Scholar

  • 2Goyal M, Demchuk AM, Menon BK, Eesa M, Rempel JL, Thornton J, Roy D, Jovin TG, Willinsky RA, Sapkota BL, et al. Randomized assessment of rapid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N Engl J Med2015; 372:1019–1030.CrossrefMedlineGoogle Scholar

  • 3Campbell BC, Mitchell PJ, Kleinig TJ, Dewey HM, Churilov L, Yassi N, Yan B, Dowling RJ, Parsons MW, Oxley TJ, et al. Endovascular therapy for ischemic stroke with perfusion‐imaging selectionN Engl J Med2015; 372:1009–1018.CrossrefMedlineGoogle Scholar

  • 4Saver JL, Goyal M, Bonafe A, Diener HC, Levy EI, Pereira VM, Albers GW, Cognard C, Cohen DJ, Hacke W, et al. Stent‐retriever thrombectomy after intravenous t‐pa vs. T‐pa alone in strokeN Engl J Med2015; 372:2285–2295.CrossrefMedlineGoogle Scholar

  • 5Jovin TG, Chamorro A, Cobo E, de Miquel MA, Molina CA, Rovira A, San Román L, Serena J, Abilleira S, Ribó M, et al. Thrombectomy within 8 hours after symptom onset in ischemic strokeN Engl J Med2015; 372:2296–2306.CrossrefMedlineGoogle Scholar

  • 6Bracard S, Ducrocq X, Mas JL, Soudant M, Oppenheim C, Moulin T, Guillemin F.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after intravenous alteplase versus alteplase alone after stroke (THRACE):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Lancet Neurol2016; 15:1138–1147.CrossrefMedlineGoogle Scholar

  • 7Martins SO, Mont'Alverne F, Rebello LC, Abud DG, Silva GS, Lima FO, Parente BSM, Nakiri GS, Faria MB, Frudit ME, et al. Thrombectomy for stroke in the public health care system of brazilN Engl J Med2020; 382:2316–2326.CrossrefGoogle Scholar

  • 8Muir KW, Ford GA, Messow CM, Ford I, Murray A, Clifton A, Brown MM, Madigan J, Lenthall R, Robertson F, et al. Endovascular therapy for acute ischaemic stroke: the pragmatic ischaemic stroke thrombectomy evaluation (PIST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17; 88:38–44.CrossrefMedlineGoogle Scholar

  • 9Mocco J, Zaidat OO, von Kummer R, Yoo AJ, Gupta R, Lopes D, Frei D, Shownkeen H, Budzik R, Ajani ZA, et al. Aspiration thrombectomy after intravenous alteplase versus intravenous alteplase aloneStroke2016; 47:2331–2338.LinkGoogle Scholar


如果您觉得内容有帮助,点击关注和在看,岂不美哉
整理编辑:
刘锐 | 医生
南京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金陵医院(医院还有个名字,有纪律网上不让说全称,自行查地址)
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05号


声明:本公众号内容选摘自专业文献,仅供专业人士学习,不作为非专业人士诊疗依据。

本号不接受网络问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指南被挑战!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有害无益
轻型卒中需要溶栓吗?加重后如何处理?轻型卒中诊治 9 问 9 答
径技·第68期|【ISC 2020专题报道】径技带你逛报墙
JAMA N:时间窗超过24h患者的血管内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进展
2010年心血管和卒中领域十大进展 - 灵素阁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