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个月(三)

2.加尔各答的历史

加尔各答从两千年前已经有人在这里定居,但一直默默无闻到1690年东印度公司的到达才引起了世人的注意,这里可以算得上是英国人建造的城市。它是英属印度的早期政治文化中心之一,直到1911年英国人把首都迁到德里之前,这里一直是英属印度的首都。加尔各答首先以“宫殿城市”著称,后来又成为大英帝国的第二大城市,建设加尔各答时,英国人信心满满,不以印度统治者所好的风格为本,而是意图把这里建立成一个英式城市,借以标志自己骄傲的外来文明,还可以减少远洋来到此地的英国军官的思乡之情。经过两百年的发展,该市经历了工业的迅速增长,英国政府也对这里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建造,加尔各答就在英国人建造的这张温床上茁壮成长了起来。随着印度独立运动的进行,英国人逐渐把资本从加尔各答撤离,带走了一切可以带走的东西,特别是1946年在这里发生的“直接行动日”,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惨无人道的宗教大屠杀,这些事件都标志着这座辉煌的城市逐渐地迈向死亡。加上后来印度独立时“蒙巴顿方案”促使的印巴分治, 加尔各答由于地理位置靠近东巴基斯坦,这个本来设置成只能容纳200万人口的城市,先后数次涌进了数百万的难民,这些涌入的难民在本来英国人建筑的整洁街道上,空地上搭建了自己简陋的居住地。这一连串的打击,让一个本来辉煌的现代化城市一下子变成了难民集中的城市。这些涌入的难民带来了大量致命的传染病,使加尔各答的街道上如地狱一般,但一些教会学校、富人家的墙内一切仍然井然有序,犹如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这些历史变革使加尔各答的人文地理经济等方面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加尔各答逐渐演变成后来人们印象中的巨大贫民窟。今天的加尔各答依然一部分地区是干净整洁现代化的“宫殿城市”,一部分地区是低矮房舍、四处弥漫灰尘的贫民窟。从这两地走动,犹如是跨越了国界。

(自信的印度少女)

(印度妇女)

(坐人力车的印度妇女)

3.印度的食物

中午时分感觉饥饿感已经渗透了我的胃,拉赞带我走进了一家印度餐馆。拉赞是一名卖衣服的商人,他是我在印度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来自孟加拉邦北部的一条小村落。作为贫穷家庭的老大,因为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在可以用英语进行日常的交流后,他就辍学来到加尔各答工作养家糊口。在成为商人之前,他曾做过饭店的厨师,也是厨师这一职业让他得到了做生意的本钱。

“你来印度就是为了吃个中国炒面?”

拉赞听了我将要下单的食物后大吃一惊。

“我没有勇气尝试其它的,所以就点了一个自己认为最适合我们口味的饭菜。”

“如果你真的想彻底了解我们的国家,首先就得从它的食物下手,要不永远都不能了解其精髓”

最后在他的坚持下,还是帮我点了份印餐——米饭和玛萨拉鸡肉,也就是这道菜为我打开了神秘的印度食物王国大门。吃这种印度餐的时候,并不是为了体验米饭的醇香,也不是体验鸡肉的香嫩,其精华在于这团糊状的玛萨拉,用这些酱料拌在米饭里面,再送入口中,此时只觉得咸甜适中,油而不腻,令人回味无穷。而坐在我对面的拉赞要了份加巴提(烧饼),只见他用右手熟练的撕下一小块三角形的加巴提,半卷起来做成一个勺子状,接着勺起一点玛 萨拉 ,放入口中。

“你知道吗?加巴提在我们那边也很出名”

“有这种事?”

“是的,名字就叫印度飞饼”

“可能就类似于你们的炒面也在我们这边这么出名一样吧”

“在没来印度前,我还以为你们的餐厅还是普遍用手抓饭呢,因为在网络上都是这种图片,把食物装在一片芭蕉扇上面,然后用手抓食物”

说完后,才发现貌似有点不礼貌,不过他听到后却是笑了起来。

“以前人们用手和芭蕉叶吃饭,是因为觉得自己的手和大自然的一次性工具会干净,但是现在来看,用勺子和铁质餐具貌似更加的方便,谁还会返回去作贱自己呢”

后来才知道,用叶子装饭、用手抓饭这些习俗在流行吃面食的北印度已经很少见到,但听说在南印度,还有很多人会这样做。实际上在他们心里,这样做除了是因为传统的原因外,还会以一种浪漫的方式跟宗教联结在了一起,令人想起了在久远的故乡,想起印度教史诗英雄被放逐、流浪的那段日子里走过森林时的所作所为。

“不过,这个还是用手抓取的才有感觉”

一边说着,他一边举起了手中刚撕下来的一块完美的等边三角形的加巴提。

“你想要尝试一下加巴提吗?”

他问道。于是我毫不客气的学起他的模样,撕下一块来尝尝,然而发现用一只手实在是很难办得到,最后无奈只能两只手加上刀叉一起来。把这块粘有玛萨拉的加巴提放入口中时,有嚼劲的加巴提加上味道激烈的玛萨拉,感觉真的是人间美味。玛萨拉就像是一剂味蕾催化剂,把味蕾放到最大来接受加巴提的香甜软糯。晚餐的时候在拉赞的推荐下点了个thali(本意是盘子),这是在一个圆盘里面装有很多个小碗的一个套餐,几乎可以作为印度餐饮文化的代表了。一般情况下,thali都包含有几种元素:加巴提/馕、米饭、玛 萨拉 、咸酸奶、甜品,可以说点一份丰盛的thali,几乎就可以把一个小饭店的菜品都尝了个遍。后来像停不来似的,发现新大陆一般逐渐尝试了黄油馕、dosa、黄油鸡、玛莎拉羊肉、Biryani( 印度拌饭)……

(骑自行车的小女孩)

(洗车的童工)

(玩耍的小男孩)

很多外国人之所以不敢尝试印度菜,貌似是一种人类的本能反应。人总是会对一些莫名奇妙的,或者是未知的东西有一种恐惧感,所以对于眼前的一大盘神秘的印式糊状物,总有一种莫名的排斥感。害怕不够干净,不知道里面的材料是什么,吃了后会怎么样?味道怎么样?在印度各地,“吃得不好”或者“吃得糊涂”是一个常见的缺憾和问题。提到印度的食物,在一般外国人的意识里面就是咖喱土豆和咖喱鸡,其实,咖喱在印度并不算是一种特定的香料,也不像我们市面上贩卖的黄色咖喱粉或咖喱块,中文的咖喱是英语curry的音译,而这个英文单词来自泰米尔语kari,意思是“酱”。在印度,把数种香辛料一起放在容器里捣碎后研磨成粉末状后,就是在印度最常见的调味品——咖喱。所谓的“咖喱味”并不是一种固定的味道,即使是用同一种咖喱,也会因为所用的食材不同,味道也会跟着改变,就像是用简单的食盐和酱油做出来的不同食物味道会完全不一样。不同配方做出来的咖喱味道千变万化,口味之不同并非三言两语就能形容出来的。咖喱虽然来源于印度,但是烹饪技术却来自波斯、中亚,最终将咖哩定型的是英国菜,而且深得英国人们的喜爱。一方面印度菜制作简单,无论是在家自己做,还是出去外面的餐厅吃都可以很快就吃到热乎乎香喷喷的食物。另一方面是印度咖喱味道神秘而丰富,并且具有提神醒胃和增进食欲的功效。这种味道豪放而浓烈的咖喱,总是能够把盘中的美味放大到最大,挑逗着食客的味蕾。印餐就和印度这个国家一样,让你无法找到合适的语言来形容。酸、甜、苦、辣”远远不足以形容它的多样性,它的包容性、它的多层次、它强大的渗透力。你来过了、尝过了,却仍然不知其所以然,或者极爱,或者极恨。但这就像是在生日收到的神秘礼物盒子一样,只有拆开了才会得到惊喜,同样的,无论什么食物,都是只有在自己尝过以后才可以判断是否喜欢,一开始就把它拒之门外的人,这一辈子一定还会错过很多东西。

(看起来很严肃,实际上很可爱的一个中年男人)

(看起来凶狠,实际上也是很可爱的一个中年男人)

(他好像不认识字,我说给他拍照的时候,他捡起地上的一张报纸装作在阅读)

4.公交车冒险行动

之前一直抱怨路过家门口的公交车破旧,但直到来到加尔各答后我才知道在南亚次大陆的这个国家只要车还能开动,就永远不会被淘汰,如同这里人的生存能力也被发挥到了极致。看着路上那些摇摇欲坠的大巴车,车窗和车门这些无关紧要的零部件已经不知道拆下扔到了哪里去。每当有车到站,车还没停稳的时候售票员就已经把整个身体伸出到车门外,朝着站台上的人群大喊大叫,而站台上的人们像是傍晚时分准备入圈的羊群突然受到了惊吓一般,猛的冲向大巴,人群以一个漏斗的形状挤到了车门处,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把站台上的四五十个人都塞进车厢后,大巴车才在车尾处喷出的一阵浓烟之中慢慢开走。这些造型奇特奄奄一息的大巴车一般属于塔塔的牌子,塔塔汽车公司是印度最大的塔塔集团的子公司,也是印度最大的汽车生产公司。几乎在这里路上看到的汽车,每十辆就有六辆属于这个牌子,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0%左右,几乎属于垄断的地位。我就这样站在公交站台附近大半个小时,看着这些来来往往的大巴车吞了一批乘客然后开走,等下一辆车到来的时候,站台上又已经站满了人,貌似前来乘车的人群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基数。在印度这个地方旅行,感觉到处都是一种人挤人的感觉,总觉得车辆和设施都被使用到了极限,火车和大巴车的班次似乎永远不够多,马路永远需要多加几个车道。超载的货物几乎要把大卡车压扁,六人坐的突突车居然可以塞得下十二个人,实在是让人惊叹。马路上的摩托车、汽车和卡车发出的喇叭声无一刻停息,貌似他们按喇叭只是一种条件反射,与交通阻塞没有任何关系。有时候看到前面车的喇叭声无缘无故的响起,后面的车司机像是要斗狠一样,把喇叭按得更响,持续的时间更长。最奇怪的是,这里有些车的喇叭声不再是单调的嘀嘀声,而是拿音乐改造成的喇叭声,于是每次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都像是聆听了一场奇奇怪怪的交响乐。我想这也是他们喜欢按喇叭的原因,这样就可以经常听到他们喜欢听的音乐了。我发现经过站台的公交车中,有部分热门线路的大巴车会停下来等人上完之后再走,但是有些却不会停,而是以低速度经过站台,售票员应付性的叫喊两声之后就会一闪而过。要上这种大巴车,对本国人来说已经轻驾就熟,但是对外国人来说却是一场大考验。首先,在这里的公交站台是没有排队这一概念的,于是在人多的时候,能不能上得到车,找到一个可以站的地方而不是给挤到车门外,这完全得靠自己对车辆行走路径的精准把握还有双腿的爆发力。看着这些颇有特色的交通工具,顿时产生了很想尝试一下乘坐的感觉,因为觉得出门在外,尤其是来到 东南亚 这些国家旅行,如果只是每天在酒店发呆然后去一些热门的旅游景点游玩,这已经失去了来这些地方旅行的乐趣,找各种途径体验当地的特色才是在这些地方游玩的精髓。

(公交车)

(公交车)

(不停车的公交车)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就是计划着需要搭乘巴士去到哪里游玩比较好,我一般查找“旅游景点”的时候,都是用手机卫星地图看到哪个地方的房子密集就去哪里,因为这种空间上的压缩感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我喜欢这种充满人情味的地方。当然,兴致来的时候可能也会去热门的旅游景点游玩。在我准备拿出手机查找的时候,发现在前面不远处已经有一辆大巴车渐渐的开了过来,这时候因为刚开走的一辆大巴车运走了一批乘客,此时站台上已经没有多少人。我走下站台走到了大马路上,等车开过来的时候,在我猛然招手的情况下貌似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于是只能迈开腿往车门处猛的冲,眼看着就要给开动着的车绊倒,幸好有售票员拉了我一把,才不至于摔倒在车门处。进到大巴车回过神之后,发现车的里面看起来要比外面要新净很多,车的外面像一个患了皮肤病的癞皮狗,但车里面的地板和椅子都没有多少明显破烂的痕迹,只是显得稍微有点陈旧。我走到了车最后一排的空座椅坐了下来。坐在车后面有几个好处,第一个是可以观察上来的每一个乘客,第二个是坐在车尾处不会给其他乘客一直盯着看。其实回想起来,我这种喜欢看印度人的心态和他们喜欢看我们的应该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表现出来的是更加的直接、大胆。

“你要去哪里?”

售票员看我坐稳之后,向我走了过来。这时候才突然想了起来,刚才我只顾着上车了,还没想好去哪里呢!

“去到终点站吧”

平时在有空的时候很喜欢这种公交车冒险行动:随便上一辆公交车,一直跟随去到终点站下车,有时候会在终点站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这种做法简直乐此不疲。尤其是在外旅行的时候,还会使旅途增加很多的趣味性。

“二十卢比”

我翻了一下钱包,在一堆残旧的纸钞里面抽出了一张五百卢比给他。在印度这个地方,经常会遇到找不开钱的情况,即使是一些生意稍好的店铺,都很难找得开面额稍大的纸钞,有时候即使是用一百卢比去街边小店铺购买一瓶二十卢比的水,他们都没有足够的零钱找换,实在是想不明白。想着公交车这种货币流通那么大的地方,应该有足够的零钱可以找得开吧,这样我就可以留着钱包里的几张零钞等会口渴的时候买瓶水喝了。

“你这张纸币我找不开,你没有零钱吗?”

他向我展示了手上的零钱,果然全部都是十卢比的面额,而且看起来不多。于是只能把钱包里的零钱给了他。

“去到终点站要多久呢?”

“四十分钟吧”

用二十卢比就可以坐四十分钟的大巴车,如果是换乘坐出租车的话,估计得要好几百卢比了吧!这辆老旧的塔塔牌大巴车,弹簧已经老旧,摇晃得厉害,像一艘在暴风雨中艰难前进的小帆船。此时外面阳光下尘土飞杨,神牛却悠哉的在马路边踱步,沁凉的空气从打开的车窗口吹了进来,带走了一身的热汗,然而烟草、汽油、陈年垃圾和粪便的气味也到处蔓延着。不一会儿上来了一个身材矮胖的中年印度男人,一屁股坐到了我旁边的座位上,把后背那个和他庞大的身躯极度不协调的小背包拿过来抱在怀里,睁着眼睛直视前方,自顾自咀嚼起槟榔来。等车挤满了人后,发现车厢到处飘荡着各种各样的味道和气息,五颜六色、沾满污垢、腥气扑鼻的服饰紧紧的贴在这些汗潸潸的躯体上。把头整个伸到车窗外都发现这些挥之不去的怪味道紧紧跟随着我,像已经用强力胶沾在了鼻子上一样。随着巴士车渐渐的开出市区,发现马路两旁的状况居然好了不少,从破烂摇摇欲坠的老式建筑物突然变成了较新的几层小楼房,而且街道也不再是黑乎乎的,貌似连人们的精神面貌也与城区的不一样。随着乘客的下车,最后到车厢内只剩下我一人,接着售票员告诉了我已经到达终点站,于是背起摄影包走下了车。下车的地方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一样的三四层小楼房,一样的崎岖不平的马路,马路上突突车在一阵喇叭声中呼啸而过,神牛悠闲的躺在不远处的垃圾堆中咀嚼食物。本来想拿出手机地图查看周边的,但是转眼一想貌似没什么意义,于是决定随便走进一条街巷,然后漫无目的一直走。这里的道路坑坑洼洼的,有车辆开过的时候,会扬起一大阵灰尘。

(出租车司机)

(撑伞的路人)

(和林伽合影的小女孩)

“摄影师,到这里来一下”

背着相机在路上走的时候,经常会有印度人以这种方式和我打招呼,他们一般都是把我叫过去,摆出各种姿势叫我帮他们拍下来。我转头环顾四周都不见人影,最后在路边一个简陋的小卖铺里面发现了叫我的人。他是一个穿着t恤牛仔裤,长着一副驴脸的年纪不大的青年。经过简单的交谈之后得知他叫瓦伦,是一个肄业生,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大街上闲逛,等我转过身的时候发现原来还有另外一个青年,是这个店铺的老板,但是还没等我们互相打招呼,瓦伦就拉着我往外跑。

“我们要去哪里呢?”

我一边跟在他的身后快速的迈动双腿,一边问道。

“去我家拿点东西,很快就到了,就在前面不远处”

我们七拐八歪的在小巷子里兜转了半天,终于在一间破旧的砖瓦房前面停了下来。瓦伦叫我在门口进行等候,然后自己走进了家里。不一会他出来后,头上已经戴上了一副墨镜。

“你走这么远回到家里就是为了拿自己的眼镜吗?”

“是的,我们去拍照吧,你给我拍一组写真”

他一路上都是在向我讲解这里小巷子的历史,有时候会突然的停下,在一些乌黑脱落像患了牛皮癣一般的墙壁前面摆出各种姿势叫我拍下来。跟着他走动的途中,不断的有人加入了我们的队伍,不一会儿我身边就围起了一堆人,就像是在这里的宗教节日一般热闹。在这堆人当中有一两岁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子,有拄着拐杖头发灰白的老人,更多的是穿着脏乱衣服的青壮年,他们像是无所事事一般跟着我到处转悠。见到我打开相机开关后,都争相恐后的堆叠到我的相机前,当我把相机稍微移动一个方向,他们又会跟着闪到我的镜头前,有个别人甚至已经把脸贴到了镜头处。就这样,我和他们在一起玩了一整个下午,到天即将要黑下来的时候,我把全部照片都烤给了瓦伦,然后在他的带领下,搭乘巴士回到了萨德街。印度人喜欢拍照众所周知,这个一般可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种是看到你手里拿着相机,就会缠着你叫拍照,尤其是小孩子。第二种是来者不拒,他们见到你举起相机后,就会摆出各种姿势来配合你,拍完自己后还会叫你给他身边的同伴拍。第三种是在景区的时候,一般会有印度人上前请求合影,有时候是一堆人围上来,这时候只能站在那里当模特了。但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阻碍,第一种是妇女尤其是传统的印度妇女一般都是不允许拍照的,而请示过后有些也不可以拍,我曾经在本人同意下的情况下拍过一个裁缝店的老板娘,结果给一群男人围上来叫我把照片全部删除。还有一种就是拍完他们后会有些人叫给钱,这种情况我一般都不会给钱,而是把照片删掉然后道歉离开。关于印度人喜欢被拍这种心理特征,除了是因为他们对新科技而感到好奇外,应该也和这里印度教普遍的偶像崇拜有些少关系。据说印度教原本是一个反偶像崇拜的宗教,在《吠陀》中根本找不到支持偶像崇拜的任何字句,所提倡的形形色色的祭祀活动,也都是违背《吠陀》精神的。后来婆罗门阶层为了提高自己的权威,以谋取各种经济利益,于是就通过各种手段来让自己成为普通民众崇拜的对象,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普遍的偶像崇拜风气。也许他们享受的是那种像电影明星一样被拍的感觉,然后看着相机屏幕里做出的各种模仿明星的僵硬动作,会得到一种极大的满足感,又或者是他们享受的只是按下的那一下快门,就可以看到自己在屏幕里像神像一般的形象,觉得是一种极大的荣耀。又或者是他们有些人只是享受那一下快门的声音,就类似于他们敬神之前会敲一下挂在门口的那个铃铛而发出的声音。

(活泼的小孩子)

(修理下水道的小男孩)

(喝奶茶的男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什么事情是去了印度才知道的?
加尔各答(中)-2017印度之旅(4)
从印度旅游回来,说几句大实话,带你看看真实的印度生活
火车上的印度
烟火印度
印度加尔各答形形色色的交通工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