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书斋|《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教学模式研究》:如何为教学选择合适的文学文本?

阅书斋 · Vol.004 -

《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教学模式研究》


图书介绍


作者:兰春寿


ISBN:978-7-5135-9733-3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定价:78.90元


主要内容:英语文学阅读与教学的理论基础、模式建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研究报告。

推荐理由-

文学分析领域的研究由来已久,关于如何使用文学分析对文学和语言进行教学和评价已有一些理论成果,但如何在外语课堂中使用文学教学这个问题上,学界还没有系统研究。《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教学模式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对外语教学中如何使用文学文本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论述和模式建构与实践。

今天,我们从本书的理论基础部分节选出文学教学的重要性和挑选文学文本的原则,令老师们能够对文学教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No.1

英语文学阅读教学促进语言输出与输入


- 文学作品对于外语学习的独特价值 -

在历史上,文学作品一直是外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种语言材料。然而近几十年,文学在教育中一度不容置疑的地位开始动摇。当前的外语教学更注重“交际能力”,文学作品的作用越来越被忽视(Littlewood,1986)。文学作品从语言课堂上消失,代之以一种“假文学”,如外语课本上常见的情景对话和短篇故事。这些语料虽然看上去也像文学作品,实际上却是为了教语法的目的而编写的,并不具有文学性,因此也无法起到文学作品所能起到的效果(Short & Candlin,1986)。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艺术性的语言材料,具有非艺术性语言材料难以比拟的审美特质。学习外语文学作品不仅能引起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同时又引起学习者的审美过程,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能发挥独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文学作品的形式美使文学作品成为语言输入的最佳材料。一个民族的文学名著往往被公认为该民族语言的最优美的范例。文学作品能促进各种语言技能的学习,为词汇的各种用法、词与词之间的微妙差别以及复杂的语法规则提供准确的例子,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Povey,1972)。有人担心文学语言是否会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有所不同。对此,Brumfit和Carter认为,世界上不存在某种特殊的“文学语言”,文学作品中广泛运用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语体;而那些被认为是文学语言特有的特征,例如隐喻的运用,其实在生活语言中也极其常见(Brumfit & Carter,1986)。

  • 文学作品的内容美使文学作品成为语言输出的有效激发者。由于文学作品是抓住人类心灵的理想加以描绘表现的,因而也就能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情感体验,从而产生表达这些体验的强烈愿望。


人们阅读小说或者观看电影后总喜欢和别人交流感想,教学中运用文学作品同样能激发学生表达自已的感悟,从而使课堂的语言交际言之有物、充满有意义的内容,避免陷入“为交际而交际”的课堂误区。

- 求知心态与审美心态的辩证统一 -

文学作品的教学不同于一般的阅读教学,在一般的阅读教学中,使用的材料是非文学语篇,这类语篇以承载和传递信息为目的,阅读这类语篇时应当抱着求知心态(efferent stance),以有效地从文中获得信息为目的。而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阅读时“入而化身其中”体验着作品所描绘的情境与事件,与文中人物发生着情感上的共鸣,从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审美心态(aesthetic stance)。两种心态的主要差别就在于读者究竟期待从文中得到什么。对于求知心态而言,阅读的目的在于其结果,而审美心态追求的则是阅读的体验本身(Galda & Liang,2008)。

但是,使用外语文学作品来进行教学时,就产生了一对矛盾。一方面,外语文学作品和母语文学作品一样,是具有审美价值,可以以审美心态来进行欣赏的;另一方面,外语文学作品中包含有许多语言结构和词汇知识,外语课堂必须使学生注意并掌握文学作品中承载的这些知识。这时,审美心态和求知心态就发生了矛盾。对此Littlewood (1986) 认为一篇文学作品是由语法层面、语体层面、内容层面、主题层面和历史层面构成的。当教学聚焦于较低的层面,如语法、语体时,教学的重心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言结构,应采取求知心态。等到学生在语言层面上没有什么困难时,教学就转而聚焦于更高的层面,如内容、主题,这时教师设计的阅读活动就应当基于审美心态关注学生阅读时的体验,激发他们表达这种体验。

No.2

文学阅读选材原则


- 研究设计 -

1、研究参与者概述

“专家型教师”(Expert Teacher , ET)是一个国际学术界广泛使用的术语,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般称“名师”。近年来国内外语界常用“优秀外语教师”表达类似概念(吴一安,2005)。研究参与者是一组来自中学和大学的英语专家型教师,经同行推荐初选12位教师。由于本研究面向基础英语教育,涉及英语教学和文学教学,初选的参与者有必要经过进一步筛选,以便收集更适合研究目的的信息。筛选条件是:(1)具有省级以上教学荣誉;(2)熟悉英美文学;(3)大学英语教师需具备中学英语教学经历。征得本人同意,最后确定六位研究参与者,表2用ET1-ET6分别表示六位专家型教师,并提供他们的基本信息。

2、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专题小组访谈和跟踪反馈的方法收集数据,因为专题小组访谈不仅能综合观察与访谈两种方法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它能深入参与者的思想和经验层面,并通过讨论互动形成集体智慧(Morgan,1998)。但是小组讨论也容易导致个别参与者“主导”讨论或其他人“附和”的场面。因此,在小组访谈之后,还通过个别访谈和电子邮件获取参与者的反馈意见,弥补小组访谈的不足。笔者以研究者身份主持专题小组访谈,先后持续150分钟,并进行全程录像。小组访谈结束后,笔者将访谈录像转写成文字实录,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每一位参与者,请他们仔细阅读访谈实录,核实其准确性,并要求以文本“批注”的方式提出反馈意见,以便修改完善。这种“核实、反馈、修改”的互动过程反复进行了四次,最后形成访谈实录分析稿,作为下一步数据分析的主要依据。

3、数据分析

上述数据收集程序产生三种数据源:150分钟的专题小组访谈实录、25件电子邮件反馈和3份访谈笔记。由于专题小组讨论围绕话题展开,数据分析采用互动式分析方法,即编码备忘、分类分析和情境化分析,三个步骤循环反复(Maxwell,2005)。对参与者的观点进行编码的同时,做备忘记录;根据“文学阅读”、“选材原则”和“原则内涵”三个焦点问题,反复硏读所收集的数据,比对、整理、综合三种数据源提供的观点,深入理解、分析数据与研究问题的逻辑关系。

- 研究结论 -

专题小组访谈数据经过概念组合,最后形成五个原则项目:“真实原则”、“关联原则”、“可理解原则”、“趣味原则”和“主题原则”。综合三种数据源产生的观点,这五项原则的内涵分别概述如下:

1、真实原则

观点概述:真实是文学阅读选材的基本原则,有别于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信息文本阅读选材所强调的地道性,它有两种涵义:一是为学生提供语言地道的文学材料;二是选材能引发学生的真情实感。选材以国内外权威出版社出版的英文原著或浅易读本为主,不做任何改动,以保持语篇的原汁原味和语言表达的地道性。在此基础上,优先选择能引发学生真实生活感受和体验,有利于创设真实教学情境、开展真实课堂活动的文学材料。

参与者认为文学选材首先应该保证语言表达的纯正和选材的质量,建议以选择英文原著和原版浅易读本为主。还认为原版读本不应该做任何改动,以确保语言表达的地道性和语篇的原汁原味。参与者ET2进一步认为,语言地道和文本质量只反映真实性的一个层面,重要的还是读者与语篇的真实互动,他说:“再好的读本、再著名的文学经典,学生缺乏生活感受和体验,与作品没有共鸣,阅读就谈不上深入,就难以保证阅读效果。”

2、关联原则

观点概述:学生对外国文学的理解取决于各种文学关联,如:母语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联、课内与课外文学阅读的关联、文学语篇与其他媒介的关联等。与普通阅读选材不同,文学阅读选材应考虑学生先前母语文学阅读的经验,或接触反映相关文学题材的影视、动漫画刊等其他媒介的体验以及学生现有文学知识,使其转化成文学阅读能力。

参与者ET2提出“文学关联”概念,指与文学语篇相关的各种联系纽带”,正是这种“纽带”使读者产生“熟悉感”。在外语学习环境中,文学关联提供无形的外语学习资源。他说:“母语阅读与外语阅读是关联,如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故事与初中英文简易读物的关联也是一种熟悉;另外,体裁之间也有关联,像诗歌与其他体裁;还有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联;文学语篇与过去观看电影、动画片的文学体验的关联”。

3、可理解原则

观点概述:文学阅读的优势在于促进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同步发展,但必须以学生能理解为前提。可理解原则指选材的语言难易度为学生所接受,内容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选材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划分阅读材料的级别,从词汇量、语法结构、篇幅长度、文化概念等方面体现难易度和层次性,构建循序渐进的文学阅读体系


可理解原则最初是以“难易原则”提出,在后续电子邮件反馈中,参与者建议借鉴 Krashen的“可理解输入”概念,改为“可理解原则”(Krashen,1985)。理由是“可理解”既体现选材的二语习得理论依据,又涵盖参与者讨论的“可读性”、“可接受性”、“难易度”等项目(ET1)。此外,“可理解”还体现选材的语言难易度和层次性,以及内容要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的课题本意(ET3)。

4、趣味原则

观点概述:文学阅读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经历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亲近文学,选材的趣味性在其中起重要作用。趣味原则的内涵有二:一是文学作品的内容本身具有趣味性,适合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通过文学阅读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喜好。选材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和阅读爱好,选用体裁和题材丰富、内容生动有趣的文学材料,培养学生文学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趣味性是文学阅读最重要的原则。关于第一种涵义,参与者多从题材和体裁两方面发表看法;“趣味性原则有两个维度;一个是题材要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不同年龄段对题材的需求肯定是不一样的。第二是体裁,就是童话、诗歌、小说等,可能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选择,至少体现不同的侧重点,这是我对趣味性的理解”(ET1)。另一位参与者以他的学生和他儿子长期坚持文学阅读,取得优异学习成效的经历为例,提出趣味性的第二种涵义:“英语学习没有其他诀窍,唯一的诀窍就是文学阅读,大量的阅读。阅读习惯养成了,从阅读里找到乐趣,这就是趣味性”(ET3)。

5、主题原则

观点概述:文学语篇的特殊性在于蕴涵主题。文学主题是学生借作家视野了解一个民族文化价值观的认知途径,是深化文学理解的重要标志。选择文学主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浅入深,分级别体现学生阶段性知识水平、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培养学生透过人物、事件、情节和情境等文学要素,把握深层意义和主题的能力。

参与者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选择适合学生心智发展需要的文学主题,认为学生学会理解主题标志着阅读进入较高层次。参与者ET1建议借鉴 Krashen的“专题阅读”(Narrow reading)理念进行选,即阅读初级阶段,选材可以先限定在某些熟悉的主题、个别体裁、或某个作家的作品(Krashen,1981)。让学生有机会不断接触相似的主题,熟悉某些作家的语言风格,逐步培养学生理解文学主题思想的能力。二是文学主题与文化价值观的关系,参与者认为:学生理解文学主题思想是体验文化、形成文化意识、培养人文素养的过程。


本文作者:兰春寿|来源:《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教学模式研究》P11-12、P31-3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
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探讨
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分析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哪六个层面的内容
王崧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解读(之三)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思维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