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术观点 | 司显柱、程瑾涛: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论《红楼梦》的“译味”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论《红楼梦》的“译味”

摘    要:金岳霖把翻译分为两种:一是译意, 一是译味。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 本文认为“译意”是指翻译出原文的经验意义, 而“译味”则是再现原文的“人际意义”。从形式对功能体现的角度, 尤其是从体现人际意义的词汇-语法系统在英汉语中的差别出发, 文章讨论了《红楼梦》一些段落及其翻译案例所承载的人际意义, 论述了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语气、情态、评价、人际意义、语旨等概念以及形式、功能、语境三者关系的阐述, 译者和译学研究者就能找出一条破解“译味”难题的路径, 通达语篇承载的人际意义之彼岸。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 译味; 《红楼梦》

作者简介:  司显柱, 博士, 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研究, 系统功能语言学, 语言服务 (翻译) 产业, 语言教育。;   程瑾涛, 博士, 副教授。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 翻译研究。

学习文献:司显柱,程瑾涛.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论《红楼梦》的“译味”[J].外语研究,2018,35(02):65-70 112.



学术观点 | 2020年第1期《学术文摘》

期刊征订 | John Benjamins旗下语言学电子期刊征订(中国官方代理)

科研助力 | 学术研究方法网课集锦

大学排名 | 2020年QS世界大学语言学、文学排名

科研助力 | 翻译学 SSCI期刊排名及分区

学术杂谈 | 看Nature如何看待破除论文“SCI至上”

0.引言

在《论翻译》中, 金岳霖 (1983:811) 开门见山地提出:“翻译有两种, 一是译意, 一是译味。译味, 是把句子所有的各种情感上的意味, 用不同种的文字表示出来, 而所谓译意, 就是把字句底意念上的意义, 用不同的语言文字表示出来。……译味麻烦得多。味包括种种不同的趣味与情感, 而这些又非习于一语言文字底结构而又同时习于此语言文字底历史环境风俗习惯的人根本得不到。得一语言文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比较容易的事, 得一语言文字表示的味是比较困难的事。”

对此, 柯飞 (1987) 评论道:“相对而言, 译意是基础, 译味是‘锦上添花’;译味就是要把原文的情感、趣味、蕴涵的意义挖掘出来, 翻译出来, 并尽量保持原文神韵和风格, 这是不容易做到的。”

译意和译味的翻译主张十分精辟, 但另一方面, 美中不足的是:具体到何为“意”, 何为“味”, 缺乏科学、系统的分析和甄别。这样一来, 对译者来讲, 如何译味;对于译作批评者来讲, 如何评判译作是否实现了译味, 缺少具体的工具。

黄国文 (2015)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语言元功能的阐述, 指出意义在该理论里表述为元功能, 体现于翻译一事, 就是如果译文与原文在经验功能方面是对等的, 那它就是译意的结果;如果译文与原文在人际功能方面是对等的, 那它就是译味的结果。换言之, 黄国文把金岳霖归纳的“译意”的“意”解读为译出原文的经验意义, 而将“译味”的“味”看作翻译出原文的“人际意义”。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 两个语篇、文本的不同主要是概念意义或曰命题意义的不同。换言之, 两个或多个语篇的概念意义相同或相似, 这些语篇就是同类语篇, 相反它们属于不同语篇。因此, 译文应该在概念域方面与原文一致或相同, 如果译文在这方面与原文不同, 译文就不能算是原文的译文, 它们实际上就是用两种不同语言表达的两个不同的语篇而已。因此, 如果“译意”就是翻译原文的概念或经验意义的话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 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 其中前者, 简单地讲, 由小句的及物性系统体现;后者则靠小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达, 但并不关乎小句本身意义, 所以一般情况下, 我们常用经验功能/意义表达概念意义范畴) , 那么, “译味”的“味”, 就是黄国文 (同上) 所述的人际意义。当然,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元功能理论, 语言的概念和人际意义, 如要在语言中得以表达, 没有对语言的组织是难以想象的, 而语言的语篇功能/意义的作用正在于此。但是另一方面, 语篇意义的作用毕竟是辅助概念和人际意义的表达 (Halliday 1994:33-36) , 是一种言内功能, 从语言表达“言”外内容的角度, 它本身并不表示“内容” (司显柱2004:49) , 所以, 与黄国文 (同上) 一样, 以下我们在讨论《红楼梦》的“译味”概念时, 其内涵指涉是“人际意义”, 不涉及“语篇意义”。

我们认为, 用系统功能语言学术语“人际意义”概念解读“译味”中的“味”, 虽然表面上看只是换了个名词, 但却解决了先前“译味”表述的“神秘性”“模糊性”难题, 它能为翻译实践、译文评判和译学理论建构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工具, 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 语言是在包含着形式、功能、情景三大系统的言语行为框架下运行:语言在特定的语境下使用, 以表达特定的意义或功能;为此, 特定的语境决定了要选取特定的形式以表达特定的意义。虽然语言的各种具体功能 (意义) 不胜枚举, 但可以将它们归纳为若干有限、抽象的功能, 即元功能。元功能包括三个方面: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至于形式, 是指语言的词汇-语法系统, 它包括及物性、语气、情态 (含评价) 、主位等子系统。而语境涉及情景语境 (即语域) 、文化语境 (即体裁) 和情景以及文化语境后的意识形态。在这个包含形式、功能、情景互动关系的言语行为框架中, (语言的) 功能处于中枢的位置:它向上与语境连接, 比如, 在大学数学课堂这一情景下, 教师要讨论、讲解的是数学知识与内容, 而不是家长里短;向下和语言的词汇-语法系统联通———数学方面的内容是要使用不同于谈论家长里短话题的词汇、语法结构来体现。具体而言, 寻求两种语言的语篇在表达讲话者的态度、动机、判断、角色等人际意义的对等, 这里“讲话者的态度、动机、判断、角色”属于情景语境中的语旨 (tenor) , 它决定了人际意义, 而这层意义由语言中的语气、情态、评价等系统体现。

这样, 通过对体现人际意义的词汇语法系统, 如语气系统、情态 (评价) 系统的分析, 我们就能通达语篇承载的人际意义;反之, 通过对语气等系统的运作和操纵, 也自然可以实现对特定人际意义的表述。译评时, 通过对源文、译文的前述情景、功能和形式分析, 就可以对译作成败得失做出评价。下面运用此理论对《红楼梦》两个译本人际意义实现程度进行分析考察。通过对《红楼梦》原文和译文的人际意义的发掘, 对承载该类意义的词汇、语法系统的分析, 即可对译本在“译味”上的成功与失败, 精彩与平庸做出评价。

1. 从语气层面, 看《红楼梦》两译本的“译味”

从形式对功能体现的角度, 人际功能主要体现在小句的语气 (Mood) 、情态 (Modality) 和评价 (Appraisal) 系统。我们从以上系统出发, 看看《红楼梦》两译本 (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David Hawkes译本) 是如何“译味”———是如何再现、传递出原文的人际意义的。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 人际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和其他人交往, 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 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行为;同时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世界 (包括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 的看法甚至改变世界。上述功能的实现依赖于交际双方 (发话者、听话者) 的互动和角色的交换。Thompson (1996:20) 指出, 交往中, 无论怎样变换交际角色, 其主要角色只有“给予” (giving) 和“需求” (demanding) , 交往中所交换的可以是货物和劳务 (goods&service) , 也可以是信息 (information) 。这样, 形成了四个言语功能:陈述 (statement) 、提问 (question) 、提供 (offer) 、命令 (command) , 表现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不同的语气由不同的语言结构———句式体现。如体现陈述 (statement) 语气的典型语言结构是陈述句 (declarative) , 实现疑问语气的典型结构是疑问句 (interrogative) , 而祈使句 (imperative) 等则是承载提供、命令功能的常用结构。如果某种语气由其典型的语言结构表达, 那么此结构就是一致式 (congruent form) ;反之, 如果没有使用典型语气, 例如使用疑问句表达命令 (祈使语气) , 就是隐喻式 (metaphorical form) 。

虽然英汉语中都存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句式, 但是一方面它们在基本语法结构上不尽相同, 比如汉语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常用到语气词, 而英语则不存在此类词语;另一方面, 在体现语气的典型句式结构方面, 由于语言、文化差异, 英汉语也常常不同, 翻译时往往要做出改变, 而不是机械式移植, 方能翻译出原文的“味”———人际意义。例如:

[1]史湘云笑道:“幸而是这个, 明儿倘或把印也丢了, 难道也就罢了不成?” (《红楼梦》第32回)

[译文1]

“It’s lucky it was only this.”Xiangyun smiled.“Will you let it go at that if you lose your official seal in future?” (杨宪益, 戴乃迭译)

[译文2]

“It’s a good job it was only this you lost, ”she said.“One of these days it will be your seal of office-and then it won’t be quite so funny.” (David Hawkes译)

该例中, 汉语原文“难道……不成?”是个反意疑问句, 并不表疑问之意, 句子本身所隐含的意义是表达说话人的主观猜测“丢了印可是不得了的事, 你就没这么轻松了!”。译文1保留了原文的疑问句式, 但对于目的语读者来说, 能否领会句子里包含的人际意义不得而知。译文2对语气域进行了转换, 从疑问转换为陈述, 并添加了表示情态成分的词“won’t”。这样, 源语中上述意义得以清楚表达, 避免了目的语读者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而进行费力解读的困境。

贾母是整个封建大家族最高的统治者, 她的语言不仅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而且她在对话的应对上敏捷圆滑, 含蓄风趣, 往往不是其他人所能比拟的。

[2]贾母又笑道:“凤姐儿也不提醒我。” (《红楼梦》第46回)

[译文1]

The old lady said, “And Xifeng didn’t pull me up either.” (杨宪益, 戴乃迭译)

[译文2]

“What about you, Feng?”said Grandmother Jia.“Why didn’t you try to stop me?” (David Hawkes译)

小说第46回中, 贾赦想强娶贾母的贴心侍女鸳鸯为妾, 令贾母大发雷霆, 因此错怪了王夫人。之后, 贾母又责怪众人没有提醒她。

原文中贾母说“凤姐儿也不提醒我”用的是陈述语气来表达责怪之意, 译文1保留原文的陈述语气, 虽然表达的感情和原文一致, 但是语气直接, 有些生硬。译文2使用隐喻式———疑问语气, 这样, 贾母既成功地把自己的错误转移到别人身上, 又显得委婉, 使人容易接受, 体现了贾母说话策略和性格特征。所以译文2采用的隐喻式, 较之译文1的一致式翻译, 我们认为更能表现贾母这一人物形象。

[3]凤姐儿道:“谁叫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似的, 怎么怨得人要?我幸亏是孙子媳妇, 我若是孙子, 我早要了, 还等到这会子呢!” (《红楼梦》第46回)

[译文1]

“Who told you, madam, to train your girls so well?If you bring one up as fresh as a sprig of young parsley, you can’t blame people for wanting her.” (杨宪益, 戴乃迭译)

[译文2]

“You shouldn’t be so good at training your girls, ”said Xi-feng.“When you’ve brought up a beautiful young bulrush like Faithful, can you blame other people for wanting her?” (David Hawkes译)

原文“怎么怨得人要?”是反意疑问句, 表达的是“不能怨得人要”的陈述意思。表面上表达了王熙凤认为这都是由于老太太会调理人的结果, 不能怨别人, 其实是拐弯抹角来赞扬贾母, 讨得贾母欢心。诚如段秋月 (2014) 所说“王熙凤在这种情况下, 随机应变, 辩言裹蜜语, 将尚在气头上的贾母听得舒舒服服、转怒为喜, 充分体现了王熙凤逢迎献媚贾母手段之高超, 可谓四两千斤, 令人叫绝”。译文1直接译为含有否定情态动词“can’t”的陈述句来表达。译文2将其译为一般疑问句, 语气较婉转, 表达了她间接赞扬贾母的语气。可以看出, Hawkes恰当地使用语气转换手段使译文对王熙凤声调、神气和话语的翻译更加准确到位。

[4]熙凤道:“月钱己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去找缎子, 找了半口, 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 想是太太记错了?” (《红楼梦》第3回)

[译文1]

Could your memory have played you a trick? (杨宪益, 戴乃迭译)

[译文2]

Perhaps you have misremembered. (David Hawkes译)

原文采用疑问语气, 征询太太, 是不是记忆有误, 语气委婉。译文1遵循原文, 翻译为疑问句表达不确定, 语气委婉。译文2则把原文的疑问语气转译为陈述语气, 虽添加了语气词Perhaps, 但表现的语气较确定直接。尽管王熙凤性格泼辣, 对待下人严厉苛刻, 但对于王夫人, 她是毕恭毕敬, 因此她是不大可能用“Perhaps you have misremembered”这样确定的语气直接指出王夫人的错误。译文1考虑到了这种人际关系, 将其译为疑问句, 更能体现王熙凤的人物性格。

[5]晴雯道:“胡说!宝姑娘这会子做什么来?” (《红楼梦》第30回)

[译文1]

“Nonsense!”exclaimed Qingwen.“Miss Baochai wouldn’t come at this hour.” (杨宪益, 戴乃迭译)

[译文2]

“Nonsense!”said Skybright.“What would she be doing visiting us at this time of day?” (David Hawks译)

原句是一个反问句, 它要表达的意思是“宝姑娘这会子不会来”。用疑问句来陈述事实、观点并不是疑问句的基本功能, 因此原文本身是“隐喻式”。而译文1和译文2用了不同语法结构表达同一个意义:译文1属“一致式”, 译文2是“隐喻式”, 都是合格的译文。“隐喻式”和“一致式”也不存在好坏的问题, 只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做出的不同选择。不过, 人物的语言往往表现人物性格, 晴雯是曹雪芹塑造的一个重要的艺术形象, 位居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 性情爽利、口角锋芒, 被认为有黛玉之风, 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如从这一点来看, 译文2中隐喻式的译文保留了原文中反问的句式, 更符合晴雯语言犀利、性情爽直的特点, 也符合原文的意义表达, 实现了形式和功能的统一, 更加接近原文。

由此可见, 从语气的角度, 翻译《红楼梦》, 在处理其中表现人物身份、性格的语言时, 要跳出原文形式的羁绊, 要根据交际情景、语境, 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语气体现形式, 对小句进行恰当的语气转换, 方能“译味”———再现出反映原文人物角色、性格特征, 喜怒哀乐等在内的人际意义。

2. 从情态、评价层面, 看《红楼梦》两译本的“译味”

人际功能除了体现于语气系统, 还依赖情态和评价系统。情态, 表达说话者对命题的判断、态度等人际意义范畴, 主要通过情态动词、副词以及情态隐喻实现;评价系统是一个关于人际意义的赋值系统, 它关注的是话语如何通过评价型词汇资源表达各种态度和情感。实现评价意义的词汇语法资源包括三个系统, 即态度系统 (attitude) 、介入系统 (engagement) 和级差系统 (graduation) (Martin 2000) 。以下我们从情态、评价层面, 看《红楼梦》两译本在人际意义再现即“译味”上的成败得失。

[6]探春顿时大怒, 指着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 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 你又有年纪, 叫你一声妈妈, 你就狗仗人势, 天天作耗, 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谅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 由着你们欺负他, 就错了主意!你搜检东西我不恼, 你不该拿我取笑。” (《红楼梦》第74回)

[译文1]

“Who do you think you are?”she fumed, pointing one finger at her.“How dare you paw me?It’s only for Her Ladyship’s sake and because you’re old that I call you‘nurse’, but like a dog counting on its master’s backing you’re always making trouble.Today you’ve gone too far.If you think I’m as good-natured as your young mistress, whom you bully just as you please, you’re making a big mistake.I didn’t scold you for coming to raid our place, but you’ve no right to take liberties with me.” (杨宪益, 戴乃迭译)

[译文2]

Tan-chun was in a towering rage.“Who do you think you are?How dare you touch me?It seems that the respect that I and the others show you, even though it is only for Her Ladyship’s sake and out of consideration for your age, merely encourages you to make mischief for us and abuse your borrowed powers.That, in all conscience, is hard enough to bear.But now, to lay hands on me—that is really too much!If you have reckoned on my being a poor, timid creature like your Miss Ying whom you can bully and impose upon at your pleasure, you have made a very big mistake.You may search my things if you wish and I shall not complain;but I will not be made a laughing-stock.” (David Hawkes译)

探春虽然贵为贾府的三小姐, 然而庶出的身份颇为尴尬。她的亲生母亲赵姨娘和胞弟贾环的种种言行又经常令她丢脸。天性好强又天资聪颖的她, 很多方面和王熙凤有相似之处, 都争强好胜, 口齿伶俐, 敢说敢干。本例取自《红楼梦》第74回, 通过抄检大观园一事, 曹雪芹借事写人, 描写了众人不同的反应, 展现了错综复杂的家庭矛盾, 刻画了不同人物的鲜明性格, 尤其是探春的刚毅果敢, 明辨是非给读者留下了鲜明印象。此例写的是探春不满抄检大观园的行为, 而王善保家的自恃是邢夫人的陪房, 又看探春是庶出, 因而趁势作脸, 结果她掀动探春衣服的行为令探春极为恼怒, 当即挨了探春一记耳光。原文中探春的果敢勇毅, 敢说敢当的性格特点如果没有了语言的塑造, 不会这么丰满生动。译文1中, 她对王善保家的斥责措辞干脆利落, 酣畅淋漓, 具有口语化的特点, 虽然用到了复合句, 但是行文流畅, 得体地再现了人物无所畏惧, 敢说敢为的性格特点, 用词也符合一位贵族小姐面对一个以下犯上的下人的语气特点。译文2在措辞上也不乏点睛之笔, 如towering, abuse, lay hands on, borrow powers, 但out of consideration, make mischief, in all conscience, reckoned on等词语就显得软弱无力, 礼貌有加, 锐气不足, 而且整段译文在句子结构上也过于委婉, 例如“It seems that...”, “You may search my things if you wish and I shall not...”, 这与原文中咄咄逼人的口吻完全不符, 而且也未能反映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相互间的角色关系, 没能实现语旨对等, 因而没能充分实现这段语篇的人际意义转换。

[7]元妃听了宝玉能题, 便含笑说:“果进益了。” (《红楼梦》第18回)

[译文1]

The news that Baoyu was already able to compose inscriptions made her exclaim with delight, “So he’s making progress!” (杨宪益, 戴乃迭译)

[译文2]

The news that Bao-yu could already compose inscriptions evoked a smile of pleasure.“He has made progress, then!” (David Hawkes译)

元妃即元春, 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长女, 贾宝玉的姐姐, 贾府通称娘娘。因生于正月初一而起名元春。《红楼梦》第2回便已入宫做女史, 第16回加封贤德妃, 第18回元春省亲回府庆元宵节。为了迎接元春省亲, 贾府建造了大观园。贾府热闹欢腾, 然而元春却因深居宫中, 骨肉各方, 纵使荣华富贵, 终是了无意趣, 而难掩悲伤, 她和贾母、王夫人及贾政的含泪对话可以印证。此处是元春和父亲贾政刚刚以君臣之礼完成了对话, 表达了自己思念亲人和宫中高处不胜寒的苦楚, 听贾政说大观园里所有亭台轩馆都是宝玉题字之后, 元春做此反应。从情节来看, 虽然元春极其疼爱宝玉, 听到宝玉的进步理应高兴, 但是受分离的伤感情绪影响, 她不可能高兴得惊叫起来 (exclaim) ;更重要的是, 从身份来看, 元春作为妃子, 即便是回家省亲, 和父母家人之间仍行君臣之礼, 言谈举止不可逾越宫中的规矩, 所以她也不可能像普通人家的女儿那样高兴得惊叫起来。因此, 对比译文1和2, 可以看出译文2 (Hawkes的译文) 用“evoked a smile”传神地写出了元春因宝玉的进步而高兴, 但无法掩盖落寞伤感的情绪的情景, 同时“He has made progress, then!”通过一般完成时表达了元春的喜悦和不能目睹宝玉点滴进步的惆怅。而译文1 (杨戴的译文) 虽然也可圈可点, 但是使用的动词“exclaim with delight”和现在进行时态的小句“So he’s making progress!”, 则由于没能考虑到上下文的语境以及说话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关系, 未能忠实反映出说话人的情绪以实现语旨对等, 因此在人际意义转换上稍逊一筹。

[8]宝玉道:“我并没有比你, 也并没有笑你, 为什么恼我呢?”

黛玉道:“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 比人家笑了的还厉害呢!” (《红楼梦》第22回)

[译文1]

“But why be angry with me?I didn’t make the comparison.I didn’t laugh.”

“I should hope not, indeed!But what you did was even worse than the others laughing and making comparisons.” (杨宪益, 戴乃迭译)

[译文2]

“I never made the comparison, ”said Bao-yu hotly, “and I never laughed at you.Why should you be angry with me?”

“You would like to have made the comparison;you would like to have laughed, ”said Dai-yu.“to me your way of not comparing and not laughing was worse than the others’laughing and comparing!” (David Hawks译)

此处黛玉生气是因为宝玉虽没比没笑, 但他给湘云暗示不要说出来, 只让黛玉觉得把自己当了外人, 因而生气。黛玉所说“你还要比?你还要笑?”意思是“原来你本来还要比, 你本来还要笑的”。按照这个意思, 译文2“You would like to have made the comparison;you would like to have laughed”译出了隐含之意。译文1则是摒弃原文句式, 变换了说法, 增加了情态成分“I hope”, 采用了感叹句式。should做情态动词与第一人称I连用, 表示“ (没有把握) 会, 可能”, 所以“I should hope not!”是“I should hope that you didn’t make the comparison and you didn’t laugh!”的省略结构, 意思是“希望 (但愿) 你没有吧!”, 且添加副词“indeed”来加强语气, 这种情态补充的应用将黛玉当时气恼并讥讽的神态、口吻准确生动地表达了出来。因此, 两种译文, 异曲同工, 都很成功。

[9]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 固然是这么想。据我看来, 他并不是赌气投井, 多半他下去住着, 或是在井跟前憨玩, 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 这一出去, 自然要到各处去玩玩逛逛儿……” (《红楼梦》第32回)

[译文1]

“You feel that way, auntie, because you’re so kindhearted.But I can’t believe she drowned herself in a tantrum.She was playing by the well, more likely, and fell in.After being rather confined in your rooms she’d want to play around once she left, stands to reason.” (杨宪益, 戴乃迭译)

[译文2]

“It’s only natural that a kind person like you should see it in that way, ”said Bao-chai, “but in my opinion Golden would never have drowned herself in anger.It’s much more likely that she was playing about beside the well and slipped in accidentally.While she was in service her movements were restricted and it would be natural for her to go running around everywhere during her first day or two outside.” (David Hawkes译)

本例中, 原句使用情态副词“固然”“多半”“自然”来表达说话人对自己所述命题有效性或成功性的判断。译文1除了将“固然”一词翻译成表因果的状语主从句外, 其他与原文保持一致, 用“likely”“’d”对译“多半”“自然”等评价意义。而译文2则采用了隐喻式:“It’s only natural that”“It’s much more likely that”以及“it would be natural”等情态, 同样成功地表达出主观性评价之意蕴。

[10]宝玉道:“这怕什么?等他孝满了, 他爱什么难道不许你送他别的不成?” (《红楼梦》第62回)

[译文1]

“What would it matter?After her mourning ends, if she fancies something you can surely give it her, can’t you?” (杨宪益, 戴乃迭译)

[译文2]

“They won’t mind, ”said Bao-yu.“As soon as her mourning’s over you can ask her what she’d like to have in return and I’m sure they’d be only too pleased to let you give it to her.” (David Hawks译)

原文中“难道……不成?”为表达评价意义的结构, 这里表达反诘、测度情态。译文1采用反意疑问句“you can surely give it her, can’t you?”增加情态动词“can”来实现语义效果, 其作用是针对一个事件提出疑问以向对方求证, 侧重测度情态。译文2采用隐喻式“I’m sure…”来表达, 效果是使说话者明确对判断或断言负责。

3. 结语

以上通过对言语行为框架中语言、功能、语境关系的阐述, 从形式对功能体现的角度, 论述了同一意义的表达, 语言中存在着多种词汇-语法结构选择的可能。虽然不同的选择, 在表达语篇的概念或经验意义上可能大体相同, 但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形式就是意义”的角度, 其表达的人际意义却未必一致。至于汉英翻译, 特别是中国典籍如《红楼梦》的英译, 由于英汉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别, 如何识别出原文语篇中隐含的包括概念意义、人际意义等在内的各种意义, 并在译文中再现, 即既“译意”, 又“译味”, 确实是个巨大的挑战。

本文根据体现人际意义的词汇-语法系统在英汉语中的差别, 聚焦于《红楼梦》原文和两种译本一些具体段落及其翻译案例分析, 论述了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语旨、人际意义、语气、情态和评价等概念及其彼此关系的阐述, 译者就能从“译味”表述的“神秘性”“模糊性”难题里破茧而出, 把《红楼梦》的“味”, 即“情感、趣味、蕴涵的意义挖掘出来, 翻译出来” (柯飞1987) 。

社会人文网课

牛津博士严飞:看穿社会热点背后的真相

同济大学孙周行教授等:像哲学家一样思考

马伯庸:22本被你错过的好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主招生“汉译英”方法归纳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
功能语法中的_Modal+Adjuncts
《孝经》原文与译文
《黄庭经》原文与译文
翻译研究 | 王佐良: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