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婆婆在养老院7年,回家后不想回养老院,儿媳:答应我一件事才行

吴大妈躺在床上不起来,儿媳妇已经喊了她好几遍,让她起床,洗洗手洗洗脸吃饭。可吴大妈假装沉睡不醒,对儿媳妇的话假装听不见。

儿媳妇是非常了解婆婆的,她知道婆婆是在装睡,时间不早了,儿媳妇还要去上班。她在吴大妈房间的房门外,敲了敲门,然后,提醒吴大妈说:“妈,别忘了,今天你要回养老院去,你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我下午请假,送你回去。”

儿媳妇说完就去上班了,吴大妈听到了儿媳妇离去的脚步声,随着儿媳妇“砰”地一声,把防盗门关上,吴大妈就知道了,家里又只有她一个人了。

吴大妈这才起床,她很饿了,吴大妈没有洗手洗脸,她直接来到了餐厅,餐桌上有儿媳妇给她留的饭,是一碗豆浆和两根油条,吴大妈狼吞虎咽,三五口就把豆浆喝了个干干净净,两根油条也随之很快下肚了。

吃饱喝足了,吴大妈犯愁了,养老院只给了她半个月假,今天是最后一天,晚上养老院关闭大门前,她必须回去,吴大妈不想回去,她要想个办法留下来,这里才是她的家。

吴大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装病。

吴大妈晃晃悠悠地,回到了她自己的房间,躺在床上,“哎呦哎呦”地哼哼了起来。

吴大妈今年60多岁,她老伴早就过世了,已经走了十多年了。退休前,吴大妈是在一家造纸厂上班,退休后,每个月有三千多退休金。吴大妈只有一个儿子,和吴大妈住在一起。

以前,吴大妈的家是在造纸厂的家属院,家属院都是平房,面积有限。儿子结婚后,他们一家人还是住在家属院里的。后来,吴大妈有了孙子,多了一个孩子,孩子虽小,可占的地方比大人还要大。吴大妈就把家属院卖了,添了一点钱买了楼房。

吴大妈一家人就搬到了楼房里。

吴大妈退休后没几年,她老伴因病走了。吴大妈与老伴恩爱了一辈子,老伴突然不在了,吴大妈难过了很长时间,即使到现在,只要看到老伴的照片,她就伤心落泪。

儿子和儿媳妇,为了不让吴大妈触景生情,把父亲生前用过的所有东西都扔掉了,只留下了老人的几张照片,为了不让吴大妈看见,儿子和儿媳妇把照片也藏了起来。

老伴去世后,吴大妈也知道,自己难过也没用,不但没用,还可能弄坏了自己的身体。儿子和儿媳妇每天都要去工作,不能二十四小时都陪伴吴大妈,孙子也上学了,中午还不回来,有时孩子放假,还想去姥姥家。吴大妈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她从这屋走到那屋,百无聊赖。

这一天,吴大妈去广场遛弯,遇到了之前的同事,同事姓张,叫张树。张树精神矍铄,红光满面。和张树在一起的,是他儿子。张树有一儿一女,他老伴也不在人世了,张树是住在儿子家,有时也去女儿家小住几天,但这都是从前的事情了。

吴大妈和张树聊天的时候得知,现在,张树是去了养老院。

吴大妈很意外,张树有儿有女,他去养老院干嘛?养老院再好,也不如自己家里好。

张树说:“你想错了,家里是好,但要分情况,我的情况就适合去养老院。我退休后,闲赋在家,整天无事可做,儿子女儿都忙于工作,根本没有时间陪我,我很孤独,我就想去养老院。我了解过,养老院里有很多和我年纪不相上下的老年人,我们在一起更有话说。我有退休金,退休金足够支付去养老院的费用,不会让儿女增加负担,左思右想后,我就选了一家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养老院。”

吴大妈问张树,到了养老院后,生活的怎么样?

张树高兴地告诉吴大妈,在养老院里,他每天都很开心。养老院的伙食好,还有一个小公园,大家没事了,就去公园锻炼身体,有说有笑的很热闹。逢年过节,养老院还举办联欢会,有才艺的老人,都登台表演节目。如果哪个老人家里有亲人,只要亲人来接他,写一张假条,老人就可以回家住一段时间,来去很自由。

和张树告别,吴大妈回到家后,她就也有了去养老院的打算,自己的情况和张树差不多,自己整天也无事可做,闲的头疼。如果去了养老院,能与很多老年人在一起,大家是同龄人,说说笑笑一定比现在有意思。

吴大妈就把想去养老院的打算,说给了儿子和儿媳妇。

儿子第一个反对,他说:“妈,你不能去养老院,你有儿子,如果你去了养老院,外人会怎么议论我?他们一定以为是我不孝,对你不好,你才去养老院的,再说了,养老院能和家里比吗?我不同意。”

吴大妈说:“儿子,你想错了,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去养老院很正常,大家都理解也能接受,没有人会误解我们的,你放心好了。”

吴大妈坚持要去养老院,儿子和儿媳妇拗不过她,最后,只好答应让吴大妈去养老院。于是,吴大妈就去了张树所在的那家养老院。

到了养老院以后,吴大妈过的确实很开心。一日三餐有人伺候,什么活也不用她干,比在家里轻松多了。在家里,儿子儿媳妇要上班,吴大妈要做饭,还要打扫卫生洗衣服,还要接送孙子上下学。来到养老院后,吴大妈每天都无事可做,她和大家一起去小公园锻炼身体,一起说话聊天,每一天都很充实。

吴大妈会唱歌,养老院举办联欢会,吴大妈登台表演,下面的观众给她鼓掌,吴大妈找到了众星捧月的感觉。登台表演一次,吴大妈能高兴好几天。

最让吴大妈自豪的是,一天,她去小公园里散步,走到公园僻静角落的时候,她忽然看见有一个老头晕倒在地,情况不妙,吴大妈急忙大声喊人。

这个老头抢救及时,才捡回了一条命。

老头的家属们,亲自来到养老院感谢吴大妈,养老院也表扬了吴大妈,减免了吴大妈下个月的费用。

人到老年,最怕被边缘化,活的没有亮点,没有价值。在养老院里,吴大妈表演节目,是她的闪光时刻。吴大妈救了老头一命,是她价值的体现。退休后的吴大妈,在养老院里找到了活着的意义,她真心喜欢上了养老院的生活。

当然,吴大妈有时也会想念儿子和儿媳妇,更想念孙子。吴大妈就给儿子或儿媳妇打电话,让他们把自己接回家住几天。

儿子和儿媳妇,知道吴大妈在家里住不了多久,把她当亲戚一样伺候,所有家务活都不用她干了,儿媳妇有时还请假,在家里陪吴大妈一天,好吃好喝伺候婆婆。这种待遇,以前那可是没有的。

吴大妈庆幸,自己去养老院是去对了。

转眼,吴大妈去养老院就七年了,这七年来,吴大妈从之前的兴奋欢喜,到渐渐习以为常,她对养老院没有了最初的那种热情。

在养老院里生活的久了,吴大妈对养老院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养老院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不足之处。住在这里的老人,虽然大家平时很亲近,但毕竟大家不是亲人,缺乏亲人之间那种心有灵犀的默契,也没有亲人之间,发自内心的相互体谅和关心。

养老院很温暖,但不如家庭更温馨,更让人舒服自在。

尤其是吴大妈看到,有的老人因为年龄太大了,夜里突然就走了,悄无声息,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吴大妈就替他们伤心难过。自己的年纪也越来越大了,吴大妈唯恐这种事情,也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多种原因加到一起,吴大妈就不想继续留在养老院了,她想回到儿子家,在儿子和儿媳妇的陪伴下,安享晚年。

虽然在儿子家,不如在养老院清闲,每天都要做家务,但吴大妈觉得,能为儿子和儿媳妇分担生活压力,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那是她的闪光点,也是她有价值的体现。

人到老年,还能继续为儿女做出贡献,不是一种福气么?

当初,是吴大妈自己非要去养老院的,儿子和儿媳妇都反对,吴大妈还是一意孤行的去了。现在,吴大妈想离开养老院,回到家里来,她就不好意思和儿子儿媳妇开口,说出她的想法。

吴大妈给儿子打电话,说她想家了,让儿子把她接回家住几天,儿子就把吴大妈接了回来。

回到家,吴大妈就打算长期留下来,不想再去养老院了。她和儿媳妇争着做家务,儿媳妇做了好吃的,她不吃,给儿子和儿媳妇夹到碗里。

吴大妈多么希望,儿子和儿媳妇能说一句:妈,你别去养老院了,还是家里好,我们需要你。

吴大妈借坡下驴,假意推辞几句,然后同意,她的愿望就实现了。可是,儿子和儿媳妇,一点没有这个意思,也没有这方面的表达,这让吴大妈很着急。

一天晚上,孙子在家,吴大妈问孙子说:“你告诉奶奶,是家里好还是学校好?”

吴大妈以为,孙子会说家里好,吴大妈就能接着孙子的话往下说:“是啊,还是家里好,家里有亲人,家是一个人的根,谁不希望落叶能归根?”

她要点拨儿子和儿媳妇,她想回家,不想再去养老院了。

可让吴大妈没有想到的是,孙子竟然回答她说,是学校好,学校有很多好朋友,好朋友可以在一起做游戏。学校还有老师,老师能教给他们知识。

吴大妈失望了,她用眼角的余光,扫了儿子和儿媳妇一眼,儿子在低头看手机,儿媳妇说了一句:“学校有学校的好处,家里有家里的好处,两者没有可比性的,该在哪里就在哪里,心里喜欢就好。”

吴大妈和养老院请了半个月假,转眼,半个月就过去了,吴大妈要回养老院去了,可她不想回去,她要留下来,还要体面的留下来,不能给儿子和儿媳妇留下笑柄。

吴大妈没有别的办法,她只能装装病,延缓一下回养老院的时间,她希望,装病的这些日子,事情能出现转机。

其实,吴大妈的儿子和儿媳妇,是知道吴大妈的心思的,他们和吴大妈朝夕相伴了许多年,能不了解吴大妈的性格吗?但他们假装不知道吴大妈想回家,不愿意再去养老院。

儿子和儿媳妇这样做,是有原因的。

吴大妈和老伴情深意重,虽然老伴已经没有好几年了,但吴大妈还是解不开心结。只要想起老伴,她就心情不好。这次回家来,吴大妈翻箱倒柜,在儿媳妇的衣橱里,她找到了老伴的照片,看见老伴的照片,她就泪如雨下。

吴大妈正看着老伴的照片落泪,儿媳妇突然回来了,吴大妈擦干眼泪,想把照片放回原处,但是晚了,儿媳妇已经出现在了吴大妈面前。

儿媳妇安慰吴大妈,她让吴大妈不要难过,人没了就不能复生,吴大妈总是这样,会对她的身体不好。

因为这件事,儿子和儿媳妇,就有点希望吴大妈能回养老院去。养老院里有很多的老年人,吴大妈在那里比在家里更开心。这几年,他们发现,吴大妈比在家的时候,状态好了很多。

可吴大妈想回来,他们也欢迎,老人想在哪里就让她在哪里,孝就是顺,这个道理他们懂。

儿子体谅母亲的心情,他想给母亲一个台阶下,挽留吴大妈留在家里,让母亲达成所愿,可是儿媳妇不同意,她要让吴大妈自己把心愿说出来,她想借机达到一个目的。

吴大妈装病,儿媳妇也不揭穿她,她伺候婆婆,拿婆婆当真有病的人看待。在伺候婆婆的时候,儿媳妇时不时还会说一句:“妈,我知道你喜欢养老院,你要早点好起来,你完全好了,才能早日回到养老院去,那里才是你的家呀。”

吴大妈心里难过,儿媳妇这是嫌弃她了。

一次,儿媳妇又说这句话,就把吴大妈给惹恼了,吴大妈也不装病了,她坐起来说:“这楼房是我花钱买的,这个家都是我的功劳,才有了今天这个样子,我哪里也不去了,就在家里安度晚年,谁也别想撵我走。”

儿媳妇也是一脸严肃,她对吴大妈说:“妈,你想留下来不回养老院也行,但你必须答应我一件事,否则,你不想回去我也把你送回去。”

儿媳妇的表现让吴大妈意外,以前,儿媳妇和她说话,都是毕恭毕敬的,现在儿媳妇怎么如此严肃,语气冰冷?

吴大妈不想和儿媳妇翻脸,她还有儿子,她要为儿子考虑,不能让儿子不省心,看着婆媳闹矛盾,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吴大妈问儿媳妇说:“什么事?你说出来我听听,我能做到的,尽量答应你。”

儿媳妇说:“很简单,就是以后,不经过我的允许,你不能擅自看我公爹的照片。”

吴大妈见儿媳妇态度强硬,她不答应的话,恐怕儿媳妇真的会把她送回养老院去,只好有点不情愿地点了点头。

儿媳妇说:“你既然答应了我,就要说话算话。”

吴大妈又点了点头。

儿媳妇忽然态度一转,她拉住吴大妈的手,亲切和蔼地说:“妈,你不要怪我,我这样做是为你好,你看到我公爹的照片就难过,我是担心会影响到你的健康,你要保持好心情,才能有个好身体,我希望你能长命百岁呢。”

吴大妈瞬间明白了,原来,儿媳妇是用心良苦,她是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才假意说要把她送回养老院去,儿媳妇是想借此机会,让吴大妈以后少看老伴的照片,免得影响吴大妈的心情,进而影响吴大妈的健康。

吴大妈感动了,是啊,看看老伴的照片又能怎样?她从心里下定决心,以后绝不偷看老伴的照片了,不能让儿媳妇太操心。

吴大妈没有再去养老院,她和儿子儿媳妇生活在一起了,加上孙子,一家四口人,朝夕相伴,其乐融融。

结语:

人到老年如何养老,去哪里养老最好?没有统一标准。不管在哪里养老,只要老人高兴,就是符合了老人的内心需求,当儿女的就要支持老人,就要帮助老人实现晚年更幸福,生活更顺心。

有的儿女为了孝顺父母,在照顾老人的时候,什么事情都不让父母做,其实这样的孝顺方式,有其不好的那一面,那就是会让老人觉得自己没用了,找不到活着的价值。

吴大妈之所以能在养老院里待了七年,就是因为她在那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她表演才艺,得到了大家的欢迎。她救人得到了表扬。吴大妈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才喜欢养老院的生活。

子女适当的给老人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老人的余热有发挥之处,老人也不累,他觉得自己对家庭还有贡献,家庭还需要他,他的心情会更好,比让他什么都不做,更能让老人高兴。

还有,独身老人不要对已逝的老伴念念不忘,并因此影响到自己的心情,要保持好健康的身体。怀念逝去的人也要有度,适可而止。不是无情无义,而是生活还有比怀念逝者,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去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0岁大妈坦言:老伴去世后,和儿子同住、再婚、养老院,都不如这种养老方式好
有用的时候是妈,没用的时候就是累赘
73岁老人的聪明养老法:不找老伴不请保姆,不去养老院不麻烦子女
农村老人帮忙带孙子,该不该跟儿子要工资?农村大妈有2种不同的声音。
72岁大妈坦言:住养老院半年,我发现子女出手大方,老人会更痛苦
您不去养老院,也不来我们家,怎么养老?六旬母亲:每月给我三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