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修谱后记

后记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不知不觉中,第六次续谱已到付梓之时。回首近四年来的艰辛历程,作为全程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喜悦之情、欣慰之感无以言表。

吾族谱自乙丑五修迄今已九十余载,期间受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影响,错失一次续谱机会。改革开放后,国盛民强,社会安定,续谱良机再现。之前,吾族就续谱之事有过多次协商,无奈机缘未遇,束之高阁。甲午之春,万钦兄再次动意,与来亭兄等多次计议,于八月初在八里沟召开了有十九世万钦、来亭、锋升,廿世顺林、赞军、瑞先、清林,廿一世念校、念军,廿二世锡铭参加的第六次修续谱筹备会。此次会议,成立了以万钦兄为总召集人的筹备委员会,就人员分工、章程制定、资金来源与管理等诸多事宜进行了详细讨论,并达成共识。

万事重开头,迈步从头越。做好组织宣传发动,统一族亲思想,凝聚族亲力量,是族谱六续能否顺利开展的首要环节。为此,十月八日和十六日,采用划片方式,先后在莱城和八里沟村召开了有各村族亲代表参加的第六次续谱动员大会。会议由我主持,万钦兄就这次修续谱的意义、工作规划、人员分工等相关事宜,向代表们做了详尽说明。会上,族贤代表情绪高涨,发言踊跃,从多侧面、多角度就如何修续好族谱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认为,这次续谱恰逢其时,势在必行。会议期间,用鼓掌的方式通过了以万钦兄为会长的“第六次修续谱组织委员会”。至此,吾族谱六续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场所、资金一无所有,如何开展工作?燃眉之急,万钦兄率先捐款两千元,其它筹委会成员同步跟进,每人捐款两千元以此作为启动资金。随之,来亭兄和念校为筹集资金,多方动员能为宗亲,大家积极响应,纷纷捐款捐物。十九世万波(蒲洼村),廿世淑亮(蔺家庄村张家庄)、廿一世文安、文彬(章丘市前营村)、念浩(八里沟村)、营(羊里镇陈家庄村),廿五世仁宽(新泰市下松山村)等率先垂范,主动捐款,动辄万元。受他们的影响和带动,千元以上捐款者达三百四十二人,为族谱六续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廿世波、刚捐献“怀德堂”祠匾,廿一世念坤捐献祠堂大门牌匾,廿世振海、廿一世刚父子俩和廿世振祚、廿一世伟父子俩分别捐献了《李氏溯源》和《十五家训》两块堂内牌匾,廿世军、增光、雪军,廿一世念江、国华、峰、锋、立迎、军刚、念军、念国、念英(女)、清峰、学海、玲(女)、军、红(女)、文强、迎青、念琳(女)、强、霞(女),廿二世甲城、新海、新刚、庆、锡伟、锡刚、红波、云龙、廿三世德强、绪俊、绪光,廿五世仁峰捐献了《祭文》、《字辈谱》、《祖根》三块堂内牌匾及堂内烛台、香炉。廿二世文学、文德、文峰、平、文华、文生、海玉、文才捐献石狮一对摆放于祠堂院内。

为确保有限资金全部用于刀刃,万钦兄把家当成了议事厅,我家的书房当成了编纂办公室,我的电脑和万波的打印机及纸张无偿使用。每一位续委会成员啬己奉公,即使暑雨祁寒,也尽可能骑车或坐公交出差。需远行必用车辆时,十九世万波,廿世瑞先、松民、松彬、殿成、松勇、刚,廿一世念校、念军、念苓,廿二世道兵等随叫随到,无偿服务,他们不仅牺牲了宝贵的时间,而且加油款也由自己承担,从无怨言。

一部详实的族谱,细致入微的走访调查是基础。续委会全体成员及各村代表分组包片,查阅老谱,考证先贤,理清脉络,按图索骥,不畏艰辛,走村串户。老谱记载外迁人员较为集中的地区和村庄均派员前往,相对偏远且居住分散的地区和村庄,就利用电话、网络、信函等多种形式联系,力求族亲一个不落的登记入谱。

在调查走访过程中,续谱委员会中的每位成员日旰忘食,不辞劳苦,克服了年高体弱、工作面广量大等重重困难获得了第一手珍贵资料。特别是新泰市翟镇村廿世保山,虽已耄耋之年,但是仍随外调人员跋涉山川 ,承星履草,为吾族谱六修同心襄赞。山西翼城县北常村会森兄年过六旬,得知续谱消息,望风响应,独自骑摩托车到相关村庄查觅,不能骑车前往的就用电话、函件联系,为后续外调人员提供了便利,节省了时间。

同时,此过程也收获了满满的血浓于水的族间亲情。吾和来亭兄、念校到陕西外调,当阎良区北屯街道秦家村李家小组廿一世武林、六林、念杰一家得知我们要到达时,全家几十口人,包括已出嫁多年的女儿悉数到齐,在家等候,这一幕让吾三人立刻涤尽了跋涉的征尘,感受到了一家人的浓浓亲情。吾和万波、顺林去山西调查,吃住在会森兄家,看到大嫂准备好的合口饭菜,提前整理好的舒适床铺时,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除此之外,还有十九世同德(山西阳城县横岭村时庄)、怀亮(山西古县西庄村焦家山),廿世松军(山西古县红寨村麦家岭)、汉军、汉明(沂源县回峪村),廿一世念斌(陕西三原县渠岸张村)、金锁(山西省屯留县五龙沟村)、廿二世臣(新泰市泉北村)、明悦(山西翼城县山底村),廿四世锡月(梁山县柏庄村)等等,不再一一表述。对他们在生活上提供的方便,工作上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家谱的编纂寄托着全族宗亲的殷切期望。我和赞军、瑞先受续委会重托,承担起了六修谱的编纂工作。面对庞杂的世系资料,我们夜以继日,通力协作、严谨负责,把各支系上报的资料,按照家谱格式重新编辑后,返回各支系校对修改,村庄较为偏远的,就用微信进行校对修改,如此反复,各支系负责人签字定稿。之后,按照十六世的排序统一编号,交由印刷厂打印。近四年来,编纂小组成员“坐床兴叹夜已晚,和衣一觉窗白出”虽是司空见惯,但不敢有丝毫懈怠,直到最后一字落笔。

通稿校对,是确保修出一部高质量族谱的最后一环。我与万钦兄、来亭兄、兴增、瑞先、宪淮、念校等一起,本着“事无巨细,悉究本末”的态度,分两组,历经三次谨慎校对,最终为族人献上了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内容丰富多彩的谱书。

回顾走过的一千二百多个日日夜夜,尽管“酸、甜、苦、

辣、咸”五味杂陈难以言表,但好在大功垂成,总算可以直面族人、告慰先祖。趁截稿之际,有些感悟附记于后:

一、亮点

一是重筑祖茔,复修林墙,树吾祖碑,建祠立坊。在此过程中,万钦兄亲历亲为,来亭兄、顺林、念校等“宵衣旰食,朝乾夕惕”,他们这种奉献精神无不让人敬佩。二是破除传统观念束缚,男女平等录入族谱,随母姓李者编入吾族谱更是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三是为了便于阅读和理解,字体去繁用简,有个别繁体字在现有字典中无法查到的继续沿用老谱用字。四是统一吾族字辈,这不仅能使宗族后裔起到字辈不乱,且能增强族亲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五是谱系采用以分支为单元的分卷方式,使支系更加清晰,查阅更加方便。六是用“怀德”一词命为吾族家祠和族谱堂号,其目的是告诫后人“为人要有德性,做事要讲道德,时刻不忘恩德,怀念始祖,通天地之全德”。七是增加了本族《烈士名录》和《名人传记》两个专栏,这不仅展现了他们过去的精彩人生及对社会所做的卓越贡献,更重要的是为后人竖起了标杆,让后人倍感荣耀,滋生动力。八是二十世梅莹和二十三世旭两位画家珠联璧合,现场泼墨作画,以表达他们对在此次修谱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宗亲的感激之情。九是建立了族亲微信群,使族亲之间有了随时进行情感交流的平台。

二、遗憾

闭卷反思,其功虽昭然,亦有憾事。

首先,谱系人员录入有遗漏。原因:一是老谱对外迁人员记载不详,或只记载迁住方位,没具体到村庄,无法查找,或虽记载详细,但查无此庄,或确有其庄但查无后人。二是有人在二、三十年前和老家有过联系甚至密切,现在通过公安户籍系统也能查到。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村庄搬迁,原住处已不复存在,搬往何处经多方查找无人知晓。如从泉子沟村迁住吉林省大安市大賫镇的宗亲后裔廿二世云生,就属这种情况。三是毋庸讳言,有人族情淡然,拒而不应,致使应录人员留下空白,实为遗憾。但愿后来者念其骨肉相连,毛里有属,收族敬宗,弥补其缺,亦当不负先人之期,使谱完璧,继继绳绳,万世相承,此乃与吾族人之望,亦同之苦意矣。

其次,《烈士名录》和《名人传记》中,我们虽已尽力,但遗漏难免,特别是那些为国捐躯的先贤及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老战士、老干部。值此,在向他们致敬的同时,深表歉意。

三、存疑

一是费县梁邱镇关阳司李姓。根据其现存康熙二十二年所立碑文记载,首忠从他乡迁住于此。因年代久远,绝大部分碑文已经模糊不清,首忠是何时、从何处迁住该地?其后人不得而知。顺治十五(1653年)年吾族第二次续谱就已记载十一世文吉、文相、文彩等十二兄弟迁住费县,这十二兄弟已出五服,同时迁住同处的可能性不大。往上推测,文吉、文相单传始于九世,文彩单传始于八世,其他兄弟九人均是七世宝的后孙。那么会不会是六世守卿只身或带金、银、宝三子一块迁住费县?假如推断成立的话,根据二十五年左右一代人推算,其外出时间应该在明朝嘉靖年间。那么,首(守)忠和守卿会否是同一人?二是兰陵县大仲村镇涝坡村李姓。据该村五十余岁的李相国介绍,他们是从莱芜八里屯迁住于此,到他已是第十二世,下面有孙子辈。具体是谁、什么时间落脚于涝坡村?不详。他们所说莱芜八里屯是否是八里沟?三是新泰南公庄南村、杨家庄村李姓及石棚村部分李姓自称系莱芜八里沟李姓后裔,但吾族谱无任何记载。以上是否属吾族支脉目前无从考证,留于后贤。

四、体会

其一,盛世修志、家兴续谱。通过此次续谱,拉近了族亲之间彼此距离,增加了族亲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特别是家祠的修建,更加增强了各地族亲对八里沟这个“根”的认同感。《八里沟李氏族谱》就像附着在这个“根”上的一条“藤”,无论“居庙堂之高或“处江湖之远”,它会让八里沟这个“坐标原点”成为你永不迷航的“灯塔”及归航的港湾。

其二,族谱的修续是一家族幸事,但要完成这一幸事,它需要续谱委有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公道正派、一丝不苟、通力合作的工作作风。此次续谱人口之众多,分布之广泛,工程之浩繁,规模之庞大,为吾族历史上前所未有;信息采集之难、编纂资料之繁琐,更是难以想象。但是,续委会全体人员在无任何报酬的情况下,面对重重困难,没有如丘而止,而是分劳赴功,栉风沐雨,竭智尽力,“虽九死其犹未悔”。

其三,人不可忘祖,心不可背本。众所周知,修续谱相隔时间近则易,远则难。但如果间隔时间过近,会让族亲在思想上有续谱疲劳感,时间过远,又容易造成族亲之间情感的淡化、失联,给续谱寻亲造成困难,冀今后吾族谱在五十至六十年间修续一次。

吾毕生从事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临退休之年,有幸参与族谱

续编,虽有“赶鸭子上架”之或,但难辞族亲厚爱。因才疏学浅,

谬误难免,乞望族亲后贤斧正。

最后,我代表编纂组向十九世允业老师在族谱编纂过程中的耳提面命表示感谢!

第六次修续谱组织委员会委十九世孙  李锋升

撰于戊戌仲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泰市西桥《刘氏族谱》付梓刊行
【城阳记忆】城阳人一定要看看咱城阳的来历!
湛江市遂溪县下溪村文氏高琦公祠落成庆典隆重举行
一个73年没发生过刑事案件的神奇村庄
汀州府武平县汀州庄陈氏源流卡收集记事
村志设立家庭篇的重要性和写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