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为本体的知识(二)由本体论视角研究客观知识的初步设想

摘  要:

从本体论视角研究知识,有助于从一个不同的视角理解人类历史和全球化,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知识论含义。

本文原载于《东北大学学报》2007,6。471-477。此处有较大修改。

哲学由关注物质——世界1,转向主体——世界2,再到心物作用的产物——世界3;这是合乎逻辑的发展历程。

波普尔提出的世界3具有两大特征,第一是客观,其著作名为《客观知识》就说明了这一点。客观知识独立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第二是自主。波普尔强调“自主性观念是我的第三世界理论的核心”。客观知识世界是具有“生命”的世界,知识的进化像树一样有着极为多向的分枝。例如自然数理论,一经发明,就有几乎无穷多的问题和发展的可能性,如奇数、偶数、素数、哥德巴赫猜想,等等。

其实,远在波普尔提出世界3之前,作为心物作用产物的世界3原已存在,只是其客观性不充分,在相当程度上仍与主体粘连在一起,以及自我增长(突现与分岔)不明显。所以,知识的相对独立和自我增长实际上是波普尔提出世界3 的前提。

以下是由本体论视角研究客观知识的初步设想。

1
知识的存在方式

(1) 知识分类

① 按内容可以区分为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

② 按形式可以区分为编码知识、隐性(或默会、意会)知识等。

③ 按认识阶段与深度可区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或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外延与内涵)。

④ 按认识与实践可区分为陈述知识与程序知识(规律与规则,know how to do)。

(2) 知识的层次

① 按所指对象的层次。如所知,自然界中的物质存在量子阶梯,这种阶梯一直延续到人由生理到心理的需求层次。相应于这样的阶梯和层次,存在知识的层次。在对象的层次间存在上向和下向因果关系,知识的层次间也存在类似的关系。

② 按认识过程中的阶段,如知识在马克思的两条道路上的地位来研究其层次。

③ 拉卡托斯关于知识的“内核、幔层和圈层”也可作为探讨知识层次的参照

(3) 知识的横向联系

① 知识间的标准。可以考虑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和商谈,以及技术领域的标准。

② 在标准基础上,考虑知识间的兼容。

说明:知识的层次是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再加上横向联系,合起来就是知识生态。对于某类知识,可以考察其内部和外部生态。例如,科技知识的内部生态包括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以及各门学科间的关系,外部生态包括人文知识如“敬畏”自然、环保、伦理等的影响,以及科技政策等以生态学来理解知识间的关系,如知识的生态位和生态链等。学校、科研机构、产业集群、区域等的内部和外部的知识生态对于其运行和知识创新有重要意义。

(4) 知识与媒体(知识的载体)的关系

① 麦克卢汉的有关理论。

② 文字、符号与影像(多媒体、读图时代)的关系。

(5) 知识流

①动力和阻力。

②流动中的节点和界面。

③知识流动中的转换和变形。

④生产和消费中的知识流。

⑤全球化中的知识生态和知识流,以及中国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说明:知识的一大特点是它的流动性,知识要发挥作用必须流动。流动和关系(生态)是知识存在方式的基本特征

眼下,对于各种流与链的研究令人目不暇接,如物流、资金流、人才流,以及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等。在所有的流与链中,知识流无疑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知识及知识流对生产力的各种要素,各种流与链起到组织的作用。

知识的流动性与黏着性或嵌入性影响到资源的调集,知识流串起各个节点并使之成链,在节点的界面上发生知识的转换与物化。

2
知识的演变方式

(1) 知识的进化(微观)

① 借鉴释义学理论。

② 知识的形式化、语义化和图像化。

③ 知识的自举。编码知识与隐性知识的互动;硬件软件化和软件硬件化。

④ 知识的遗传基因——媒密(memi)。知识的遗传与选择。

⑤ 知识的聚散。以熵的概念理解全球化中的知识流和知识创新。

(2) 知识的历程和规律(宏观)

① 知识进化与对象的关系(科学史与自然史的关系)。

② 知识进化与认识过程的关系。由抽象和归纳等第一条道路的方法根除、脱域、祛魅;由演绎、综合、直觉等第二条道路的方法寻根、SSK、返魅。

③ 由远古和古代的隐性知识、想象(隐喻)、嵌入编码知识,经近现代非嵌入编码知识,到后现代的隐性知识、虚拟知识、隐喻、嵌入编码知识。

说明:揭示知识的演变方式,在微观上有助于知识创新,宏观上把握知识的发展规律和趋势,由知识的视角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

3
知识与人和社会的关系

(1) 知识的锁定与突破。居于主导地位的知识会对知识及其载体特别是人日后的进程产生锁定作用。

① 不同知识的锁定。

② 锁定的深度和广度。

③ 标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④ 突破:库恩、波普尔、拉卡托斯……

(2) 知识的创造和应用

① SSK。根据知识社会学,知识是由社会“建构”起来的,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嵌入和黏着于特定的主体和环境之中。

② 第二步形成与主体和语境无关的非嵌入编码知识,可以流动和共享。

③ 最后形成面向用户的嵌入编码知识,如嵌入式软件,以及隐性知识。

(3) 知识与主体的关系

① 私有知识与公共知识,知识产权。

② 知识的嵌入与非嵌入(嵌入态)。

(4) 知识的权力。目前,话语权和知识就是权力的说法颇为流行,有必要对知识与权力的关系进行梳理。

① 不同知识的权力。

② 知识与权力关系的不同类型。

③ 知识与权力关系的演变。

(5) 知识的普及、传播与物化。结合“1(5)”对知识流的研究以及相对成熟的传播理论。

① 知识的普及、传播与公众参与。

② 知识的物化——知识对其他要素的组织和引导。这一点对科技成果产业化尤为重要。

(6) 知识流的社会环境

① 知识产权。一旦揭示了知识的流动性,就可知,知识产权的根本目的即在于遏制知识的流动性,以迫使资金等要素的流动。

② 其他要素对知识的制约。

③ 科技知识的社会控制。

④ 科技知识与社会政治的互动机制。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学与文化的足迹》导读
作为本体的知识1
信息分类大观
科学网—科技黑箱——技术知识的存在方式
交互视角下的知识输出探析
知识管理:从管理和技术视角看知识转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