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现云龙:白村随笔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云龙白村随笔

赵树兴

云龙是以白族为主的县域,也是大理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澜沧江、沘江从云龙蜿蜒流过,沿岸星罗棋布的许多白族村寨,似乎很不起眼,但却见证了云龙历史上曾经的繁盛,积淀了浓浓的白族传统。一年多来,笔者有幸随“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大型影像工程,走访了云龙的一些白族村寨。一路上所见所闻,让我的心底不时激起久违的温馨和感动。


01

梭 罗 倒 影

梭罗甸是澜沧江边典型的白族村寨,莽莽澜沧从村前奔流而过。

在村子北侧一个叫梭罗潭的澜沧江河湾处,李仕雄老人向我讲述了一个关于澜沧江和梭罗甸的神奇的传说。

大理州博物馆杨伟林供图

相传,在今天梭罗甸村北的澜沧江河湾正中,有一个深不见底的潭子,无论怎么往里填埋泥土,潭子都没有一点要满起来的样子。古时,潭边河湾上有一棵大树,树的倒影就映在潭中。神奇的是,“下方家”(当地说法,指今保山一带的人家)在他们的井里也看见了同样的潭中树影。“下方家”便来人寻觅踪迹,一直来到澜沧江边,见到了大树和深潭。

图源:网络

来人就在大树上挂了双草鞋作标记,结果“下方家”在他们的水井倒影中果然又看见了这棵挂着草鞋的大树。“下方家”的人们认为大树和深潭有碍风水,于己不利,便决意要把大树挪走。但不管他们怎么搬挪,大树就是一动不动。后来,观音菩萨路过这里,她轻轻拂动羽扇,就将大树扇进了深潭之中。人们为了纪念观音菩萨,便在河湾西岸立观音庙(今存)。据说,开春时节深潭便会显露出来。深潭边有一圈似人工砌就的石堤,堤外江涛翻滚,堤内却微波不兴。日照之下,远远望去,深潭有如一面大圆宝镜,银光闪闪。如果近看,则可见潭中有一棵大树的倒影,绿色葱茏。

传说中的江中深潭叫梭罗潭,潭中倒影之树叫梭罗树,梭罗甸这一村名便来源于此。旧州八景之一的“梭罗倒影”也就是据这个传说而诗化了的美景。


李仕雄老人跟我说起这个美丽传说的时候,我不时往沧江正中眺望。只可惜江面宽、江水急,没有看到梭罗潭,更别说梭罗树了。或许来的不是时候,或许传说毕竟是传说,但我宁愿相信它的存在。

梭罗甸、梭罗潭、梭罗树……

大山大水自然美景,传说被定格在永恒的山水间,澜沧江由此多了许多灵性,古镇旧州也显得更加神秘迷人。


02

通 京 桥 与 包 罗 村

被誉为“桥梁艺术博物馆”的云龙,有各种各样的桥,几乎囊括了我国桥梁的所有种类。藤桥、铁索吊桥、拱桥、风雨桥,在云龙的高山大川之间,随处可见。



在长新乡北约3公里的大包罗村,我们见到了传说中的通京桥。太阳快要落山了,放牧牛羊归来的人们正忙着把牲口往家赶,包罗村的土路上扬起一层灰土。通京桥是很多人必须经过的地方,它横跨沘江,连接着村子东西两头。牲口在主人的吆喝催促下,起初还乖乖地往前走,不过来到通京桥旁就不一样了。无论是牛、马还是羊群,一来到这里,就不顾主人的呵斥,总是抢着第一时间扎进沘江里,咕嘟咕嘟喝个痛快,然后才慢摇慢摇地继续往前。当牲口走过通京桥的时候,桥上的木板被踩得吱吱作响,并留下一条条长长的水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同样的场景每天都在桥上上演,通京桥就这样走过了岁月的沧桑。


站在通京桥旁避让牲口的当儿,长新乡的赵应权书记给我讲起了这座著名古桥。他说,“通京桥最早叫‘通金桥’,是金银财宝的金。清朝时候,为了运送白羊厂的银、铜矿,把原来的藤桥改成了现在这样的木梁桥”。在桥身西侧的门楼旁,我见到了《通京桥简介》的大理石碑,是云南省人民政府于1998年立的。上面镌刻着通京桥的始建年代、重修情况、桥身尺寸、桥梁建筑样式以及附近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指出通京桥“为云南州民族地区特有的桥梁形式,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


说到通京桥,大包罗村的人都很自豪。村里一位70多岁的老人跟我说:“从老古辈那里就传下来一句话:云龙桥多,会修桥的人更多”。这让我想起了云龙白族先贤扬名飏。清道光年间,他曾任陕西巡抚。在他的主持下,重修了西安著名的灞桥,至今仍完好无损。告老还乡后的杨名飏还捐资修建了云龙石门的青云桥。



通京桥与周围的山水、村居浑然一体,成为沘江上独特的风景。斜阳西下,炊烟袅袅,几抹清云,一江一桥一村俨然成画。

03

醇 厚 的 清 朗

民风归厚、人心思齐的传统社会往往被人们所称道。在城市化的浪潮中,清纯如水、醇厚如酒的乡土社会正渐渐离我们远去,在高楼林立的城市,我们远望乡村远去的背影,令人平生几许惆怅,一抹乡愁。

哦,还好,在云龙,在白族的乡村,我们还能寻觅到传统的遗风,乡村的风韵。那泥土的芳香,母语的亲切,还有,那人与人之间如水般的坦诚……

 当我们沿着师里河去往师井的时候,在清朗偶然遇到了村民们集中修路、出义工的场景。这里的人户不多,经济也算不上富裕,但村长尹耀文告诉我:“村子风气好、人心齐,干什么事都很顺”。是啊,烈日里,挥着锄头的村民正忙着清理道路两旁的塌方,铺设砂石。人们你一言我一语,有说有笑,笑声传过,路面变平。修路的人中有一位来自河南的年轻人,是来清朗走亲戚的。30多岁的他用力地挥着锄头,干活的劲头丝毫不输于村里人。问他这段时间在清朗的感受,他爽朗地夸道:“这里的人好处,值得交朋友”。在清朗,类似修路、疏通河道等完全靠村民自行组织的义务劳动每年不在少数,但每次总能够高效、出色完成。

云龙县检槽乡清朗村白族农户生产照

 

清朗的好风气由来已久。远的不说,在实现云龙解放的过程中,清朗的白族同胞就曾团结一致,积极支援著名女革命家王北光率领的“边纵七支队”,直至云龙县第一届人民政府在清朗成立。如今的清朗保持着农村传统的本色,还洋溢着革命老区的精神风貌。谈到“边纵七支队”、谈到王北光、谈到云龙县第一届人民政府,清朗人脸上总是写满了质朴的自豪。

云龙县检槽乡清朗村白族农户生产照

 

在清朗,我还听到了一段流传很久的故事,足可以诠释这里醇厚的民风。相传,以前村子里有一个名叫阿衡爹的人,家里人多,经常有了上顿没下顿。一天夜里,几个伙伴约阿衡爹去偷人家田里的谷穗。跟着同伴来到田头,阿衡爹望着黄黄的谷穗发呆,心里想:人家的是人家的,我的才是我的。他实在下不了手,最后背着空箩回家了。第二天、第三天,一连几夜都是这样,背着空箩筐去,又背着空箩筐回来。

 

又是一个夜里,阿衡爹又和同伴来到田头。他望着谷穗,心里又嘀咕起来:人家的是人家的,我的才是我的。和往常一样又背着空箩筐往回走。等阿衡爹还没有到家,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把他淋得像个落汤鸡。阿衡爹刚跨进家门,后脚还没有提起,就觉得背上的箩筐沉甸甸的,背不动。赶紧放下一看,哇!原来是满满的一筐银子。此后,阿衡爹家就好过起来了。和他一起去田里偷谷穗的那些同伴,全都被那场大雨淋死在田里了。

 

一则惩恶扬善的故事、一段富有传奇和民间色彩的革命历程,一次偶遇村里出义工修路,让我似乎更加明白了,所谓的民风,其实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原则。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全在于自己。感谢清朗白村,让我明白了这个简单却又不平凡的道理。

诺邓白族村照 图源:云龙关注

诺邓盐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秘境云龙,等你来!
千年白族村云龙诺邓村 [原创 2010-01-23 09:03:58]
浙江绍兴的旅游景点
云南有一个千年白族村,还有一个天然太极图
【分享】五一出游之大理州云龙县虎山寺,宝丰古镇名村,千年白族诺邓村,太极村观景台
云龙顺荡古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