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偷'回一东西,拯救了多少中国人

『为文化而生,让艺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幸福有很多種,其中壹種就是,在凜冽的寒風中,在街邊吃著熱乎乎的烤地瓜!



因為在很多人看來,冬天最適合吃烤地瓜,那叫壹個香噴噴!

地瓜不僅好吃,還很健康,關於紅薯的作用,不用多說,那是好處多多!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也明確記有“甘薯補虛,健脾開胃,強腎陰”“海中之人多壽,而食甘薯故也”。



但對於過去的人來說,其中最重要的作用是充饑!


今天的人已不再以此為主要食物來源,但提到地瓜相信無人不知。

然而妳知道地瓜其實是舶來品嗎?



▽▽▽

地瓜,又稱番薯,種類有紅薯、甘薯、白薯等。

 

我們知道在過去,海外之地稱為“番”,很多從國外引進的物種都被冠以“番”字,如番茄。

而地瓜之所以稱為番薯,也是因為是海外引進。




那麽這玩意兒又是怎麽來到中國的呢?

 

這就要說到明代的“甘薯之父”陳振龍。

陳振龍,自幼吟讀詩書,年未二十即中秀才,後厭倦科舉,棄儒經商,移家於閩縣南臺達道鋪。



在明萬歷年間,為了討生活,他決定趁開放海禁的機會跑海船,搞跨國貿易,所以他隨眾商人赴呂宋(今菲律賓)經商。



也就是在這裏,他接觸到了西班牙人種植的甘薯, 此物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

他認識到甘薯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若把朱薯引種鄉土,將是壹件造福萬民的大好事。




可甘薯被當地統治者視為珍品,嚴禁外傳,違者要受到刑罰。

於是,陳振龍留心學習番薯栽培技術,悉心向當地百姓求教,等待時機。



萬歷二十壹年(1593年),陳振龍不顧當地西班牙殖民政府不準帶朱薯出境的禁令,將薯藤絞入吸水繩中(另有“編入藤籃”“封裝於竹筒中”等說法),藏匿於船中。


經日夜航行,終於將薯種帶回故鄉,之後立刻著手在自家住宅附近試種。

這壹年大旱,五谷欠收,福建巡撫金學曾為此大傷腦筋。


陳振龍讓兒子上書福建巡撫金學曾,懇切請求金學曾“乞廣生民計,通飭各屬效文栽種,以裕民食”。


金學曾采納建議,通令各地如法栽種,大獲豐收,閩中饑荒得以緩解。

古籍記載,荒年時“鄉民活於薯者十之七八”。


▲影視劇中的金學曾

閩人感念金學曾之功,將朱薯改名金薯,又因其味甘甜,又稱甘薯。

到了清朝初年,番薯已經傳遍閩、贛、雲、貴、川、冀等地。



乾隆四十壹年皇帝下詔書:“推栽番薯,以為救荒之備”。

從此,中國大地番薯成為人民的主糧作物之壹。

 

清道光年間,福州人在烏石山建“先薯亭”以紀念這壹成功的引進。



陳振龍從“外番”引進“番薯”,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的“甘薯之父”。  

陳振龍的後代子孫克承世業,壹直致力於將番薯引種、推廣到全國各地,功績卓著。


▲陳振龍紀念亭

也正是因為番薯的傳播,在大荒之年的日子,因災年而餓死的人數大大減少。

換句話說,番薯拯救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


當時西漢人口已達六千萬,然而直到明末人口還只有壹億人,可是到了乾隆就猛增到兩億,清末就是四萬萬同胞了。

紅薯及其他高產作物的作用不可低估。


▲《蘇東坡》劇照


紅薯是高產的,於是紅薯在古裝影視劇裏的穿幫鏡頭也是相當的高產。


如果妳了解了番薯的引進緣由,相信妳也能看出在2012版《蘇東坡》中的穿幫——“亂竄”的紅薯......

来源:收藏马未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薯的储存温度是多少
长寿菜: 番薯叶的营养价值和食疗作用
地瓜、番薯、甘薯、红薯
他''''偷''''回一东西,拯救了多少中国人!
番薯叶
番薯干的营养价值你知不知?_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