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著名针灸学家杨甲三的取穴经验

杨甲三(公元1919-2001年),当代著名针灸学家,但方药的应用也炉火纯青。培养了大批针灸人才,为针灸学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0年至1957年,担任南京中医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针灸教学工作。1982年,担任北京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第一任主任。在针灸取穴方法、针刺技术、穴理研究、临床用穴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

主要有《针灸临床取穴图解》、《杨甲三取穴经验》、《针灸取穴法》、《腧穴学》等针灸学术方面的论著。

|提出的相应取穴方法|

杨甲三提出腧穴分布有纵横两个方面的坐标定位。纵向定位通常是根据骨度分寸,而对于横向定位,杨甲三教授将其规律概括为'三边'、'三间',所谓'三边'是指骨边、筋边、肉边;所谓'三间',是指骨间、筋间、肉间,此外还有筋骨间、筋肉间等。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收录杨甲三的针灸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以'专病论治'重点介绍杨甲三在临床常见病及疑难病治疗中的独特见解和选方配穴,以'诊余漫话'形式阐述杨甲三教授在腧穴定位、毫针刺法、经穴主治规律等方面的学术思想。

|独特的进针及补泻手法|

杨甲三提倡毫针单手进针法,在进针时,将右手五指进行巧妙的分工,以拇指、食指捏持针柄(使用长针时捏持针身),无名指、小指夹持针身,中指充当'弹努爪切',形成独特的毫针单手进针方法,而左手完全被解放出来,可以持针多枚备用。

杨甲三形成了自己的针刺补泻风格,他将补泻方法及刺激轻重精辟地总结为'搓紧固定加震动,推内搓左随补功;动退搓右迎提泻,刺激妙在强弱中' 。它的特点是将捻转搓紧与震动固定相结合,以慎守经气,使气至病所。

|注重辨证配穴|

杨甲三在深入研究五输穴特点的基础上,主张将五输穴的主治作用与五脏病机统一起来,加以辨证运用。即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通过先定其经,次选其穴,后行补泻的次序,初步形成一种'专病、专经、专穴、专法'的诊治方法。这种诊治特点是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取穴治疗原则与五腧穴所具有的特定主治作用结合起来,以经脉病证纵向定位,以五腧穴的主治横向定位,扩大了五腧穴的主治范围,提高了针灸的疗效。

今天,我们分享一下杨甲三的任督脉取穴法。

督脉取穴法

长强穴: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腰俞穴:骶骨裂孔处。

除第2、4、8、12、15椎下无穴外,其他都在两椎之间取穴(此处为方便记忆,将第1胸椎称为1椎,第2胸椎称为2椎……第1腰椎称为13椎,第2腰椎称为14椎,依此类推,第5腰椎称为17椎)。

由下而上分别是:

阳关穴:第16、17椎棘突间。

命门穴:第14、15椎棘突间。

悬枢穴:第13、14椎棘突间。

脊中穴:第11、12椎棘突问。

中枢穴:第10、11椎棘突间。

筋缩穴;第9、10椎棘突间。

至阳穴:第7、8椎棘突间。

灵台穴:第6、7椎棘突间。

神道穴:第5、6椎棘突间。

身柱穴:第3、4椎棘突间。

陶道穴:第1、2椎棘突间。

大椎穴: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间。

哑门穴:后发际中点,人发0.5寸。

风府穴:后发际中点,人发1寸。

脑户穴:枕骨粗隆上缘凹陷处。

强间穴:脑户穴上1.5寸。

后顶穴:百会穴后1.5寸。

百会穴:折耳,两耳尖连线与头中线相交处。

前顶穴和囟会穴:在百会穴前1.5寸和3寸处。

上星穴:入前发际1寸,头中线上。

神庭穴:人前发际0.5寸,头中线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丙、澄江针灸学派简介(一)
杨甲三教授针灸学术思想简介(想不到的干货)
初学针灸建议看的书及其简介(附下载)
浅议张缙教授透天凉手法操作术式及其精髓
针灸著作列表-维基百科
针灸调气不得气的原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