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姜吉安古树茶系列作品

《野生古树普洱之·踏雪寻梅》局部,现成品绘画 36x27cm,Φ11cm 姜吉安 2013


初见姜吉安兄古树茶相关的系列作品之时,心头一震。


之前也见过和茶相关的艺术作品和文艺表演,或者来自台湾的茶道展演。往往都是用茶作为一种工具来表达一种概念,所谓茶文化,在我看来,茶已文化,再去“文化”,有头上安头之感。


吉安兄的作品无疑迥异于这些艺术作品,茶在这里不是工具或者表达的媒介,她不为某个个人的理念而存在,而是她本身即蕴含天地中的道与美。而人不再充当一个观察者、评判者、改造者,去营造客观,表达主观,而是让创作者融入一个与茶互动的有趣经历。无处不在却又难以跳出的二元世界观——西方艺术观念背后的支配理念,正在以一种轻松的方式悄然解构。


我体味这种冲击,很大程度来自于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化传统。说是熟悉,因为即便经历戕害与曲解,中国的文化传统,毕竟通过种种方式植入我们的文化背景与思维习惯之中。说是陌生,传统精神以这种看似“现代”的方式呈现,出乎所料。而且那么直接的呈现,对于有心之人,是有冲击力的。


《野生古树普洱之·弄花》33x26cm,Φ11cm 现成品绘画 姜吉安 2013

《野生古树普洱之·踏雪寻梅》现成品绘画 36x27cm,Φ11cm 姜吉安 2013



一开始我听吉安兄的夫人说,茗寿堂的茶被吉安兄做成了艺术品,完全没有想到是以这样的方式呈现。除了艺术与审美上的触动,于我是别有一种感慨。我之所以悉心于古树,正是因为古树茶的香韵神气,最合乎中国传统的精神。

庄子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花茶为熏染之香,红茶为发酵之香,乌龙为工巧之香,绿茶为烘炒之香,亦可称善。唯有古树,初不着意为香,顺应天地四时,日渐呈现微妙之香,暗合道妙。

能用这样“以物观物”的方式呈现古树,可谓得其神髓矣



姜吉安《幽篁》56x41cm,Φ14cm,现成品绘画 2014

姜吉安《弄花》现成品绘画,58x41cm,54x21cm, 2014


后来渐渐了解到吉安兄的一些创作理念,的确是经历了对整个西方艺术史与艺术观念的反思。甚至早在80年代,就有了回复传统的想法,传统文化对于他是自然而然融入基因的东西。并不需要再以刻意的摹古复古,或者刻意的反西方的方式呈现。恰恰在煮水煎茶这样的日常休闲之中,以传统的平和方式来达致一种解构。


不仅在“以物观物”这样世界观的层面,姜吉安的作品延续着传统精神的内核。而且因为这种文化基因的根本性,东方的传统观念在很多地方都有自然流露。一捧古树香茗,从古树上采摘,经历茶人加工,再经过品饮,最终的叶底忽然又以“古树”的方式呈现。这背后是东方传续数千年的轮回的时间观,和西方线性的(进化的)时间观是截然不同的。


在一个时时都强调发展,强调变化的时代,这一作品无疑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如何看待时间?人类是否生活在历史的顶点?一杯古树茶或许能为我们燥热的思维带来一丝清凉。


姜吉安《陋室茶事》之一, 58x41cm,55x22cm,现成品绘画 2014

姜吉安《踏雪寻梅》82x34cm,16x16cm 现成品绘画 2014

姜吉安《茶经补遗》84x32cm 现成品绘画 2014


一卷茶经,本来由茶叶来书写,看那每一个叶子的曼妙身姿,似无言,却又蕴含丰富;意蕴深远,却又超出语言。不需更多的诠释与解读,如同古人观山、临水、凭栏……,格物而知致——一种纯粹而无限丰富的审美体验。


姜吉安《夜听茶鼎煮东风》84x33cm,16x16cm,现成品绘画 2014


姜吉安《烹茶系列》结构图示


本文图片由姜吉安先生提供,更多了解艺术家姜吉安先生及其创作,请参考雅昌“姜吉安”官方网站、百度百科“姜吉安”和其他网络资源。



秋季收茶即将结束

咨询个人微信:mingshoutang


深一度 先一步,不一样的专业茶公众账号

订阅茗寿堂茶品信息,请回复“咨询”

明洲个人微信:mingshoutan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Scope艺术客》封面故事:姜吉安的现成品绘画
长在樟树上的野生姜?
当“思辨”物化成为艺术
【嘉德春拍】ink 可以从一面墙开始的收藏
旧制“千年古树野生茶”普洱砖茶一组22块
野生茶和野生古树红茶的概念混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