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热失控处理2-电芯安全行为的量化

对经受热失控的电芯的安全行为进行量化描述,主要的目标是在电芯层面建立基于电芯不同参数的安全性评估。这个事情的核心,已经不是仅仅从电芯的安全实验来分析评估电芯过不过实验,或者仅仅依据安全等级来判定电芯安不安全。从电动汽车的长期发展来看,电芯的能量密度和成本的诉求,会直接推动电芯层面直接安全等级的变化。这个变化后面就没法用过不过来描述,需要我们根据测试数据库,给不同的电芯来建立一个量化的模型,主要的包括

1)测量电芯在各种激发条件下的总放热量

2)电芯热失控的反应时间的确定

3)电芯释放的气体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3.1)释放气体总量的测定

3.2)气体产生率的测定

备注:我觉得未来三个主要的核心参数,温度、气压和电压变化是我们探知这个过程的核心量化的关键

4)电池的质量损失

5)几个测量点的精确温度曲线

6)每种反应产物的性质和数量


在这里不同的机构,拿着不同的电芯做实验,如果把它作为能量释放的过程

里面是可以根据电芯的数据得到一些初步的结论:

1)在电芯层面需要收集电芯的尺寸,特别是大体积下,较高的电解液量导致的热失控过程中,电解液随着泄压阀喷出之后的物质损失量,如果氧气进入,会使得热量通过空气传播

    这股热流+热气会伴随着很高的温度去切割泄压阀上部的所有隔热材料和上盖,我们算冲击力的过程需要算气体、压力、流量和电解液直接往保护设备上喷

   如果我们按照每Ah的情况,可以核算出需要解决的热量

  • Chemical energy per Ah: Q = Q1 + Q2 = 21.0 kJ 

  • Electric energy per Ah: 3.65 V x 1 Ah = 13.1 kJ

2)电芯的表面温度

    按照这个实验结论挺吓人的,电芯的表面温度和电芯的能量密度正相关,这个Y轴的数据好吓人

我们在设计这个隔热材料的时候,主要依据是考虑失控电芯的表面温度和相邻电芯的隔热面的温度,还有电芯的热稳定性(受害电芯基本是由于加热问题被引燃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在电芯循环老化以后,对于这个过程会更快一些,电芯层面需要建立一个数据库才是。《不同循环周期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特性分析》一文里面是有不少的数据的

经过1C循环实验,电池循环1 000周后放 电容量降低了17%,同时电池的充放电直流内阻随着循环次 数增加而逐渐增大。等效电路得出的拟合数据及热失控曲线 表明,电解液和SEI膜产生的阻抗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循环次数的增加会降低电池自产热温度,即SEI膜的分解温度,电池循环老化过程中使得SEI膜热稳定性变差。

小结:往能量密度更高的路上走,往大容量电芯路上走,单颗电芯出问题之后,我们需要在模组设计和整包设计上付出更多的工作。单纯追求能量密度真是给整个产业挖大坑,一波波工程师需要往里面填这个大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锂电池关键技术,看这篇你就懂了
天津力神姚晓辉博士:高性能隔膜开发与应用研究
【干货】成膜添加剂用于高能量密度电池电解液
金属铝燃料电池中铝电极易腐蚀析氢气、铝表面氧化膜使得铝的电化学活性受到抑制以极昂贵的电催化剂也制约着其走向市场
超级电容电池为什么没普及
新能源汽车又“火”了,全是电池惹的祸?—几张图表解读锂电池安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