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来为考古事业而活的人——悼念艾·瑞德维拉扎院士
真不敢相信这条消息:乌兹别克斯坦考古学家、科学院院士艾德瓦尔德·瑞德维拉扎于2022年2月10日在塔什干去世,享年79岁。(之前发布过一篇关于他的介绍文章:走进中亚的古文明余烬

十年前,艾·瑞德维拉扎院士撰写了一本两部头的回忆录,俄语原书书名直译成中文叫《回忆过去》(«Вспоминая былое»)。去年11月上旬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版的书名成了《热土荒丘五十年:中亚考古回忆录》。可以说,将他的回忆录定成这个书名,实际上就是想直观地告诉读者,这本书是这位杰出的考古学者描写自己献身于中亚荒漠考古五十余年的故事。

《热土荒丘五十年:中亚考古回忆录》 (乌兹)瑞德维拉扎 著;陈杰军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我思Cogito 2021年11月版

作为瑞老撰写的回忆录——《热土荒丘五十年》一书中文版的译者,我自认是中国读者中非常熟悉他的人之一。2020年4月,我欣然接受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邀请翻译此书的任务。在长达一年半的翻译、校稿的过程中,自己所体验到的磨炼、学习和“创作”的这段经历,让我成了第一位用俄、中两种语言反复阅读他人生的读者。

“1942年5月14日,我出生在格鲁吉亚的疗养之城博尔若米,它以出产矿泉水而闻名于世,”——这位考古学领域的大家,就是这样开始了他的人生讲述......

艾德瓦尔德出生在一个跨民族的家庭,父亲是格鲁吉亚族,母亲是俄罗斯族。到了快上小学的年龄,他们全家已经搬到了位于俄罗斯境内的一个疗养胜地——基斯洛沃茨克市,直译也叫“碳酸水城”。他在那里长大,并读到中学毕业。

早在少年时期,艾德瓦尔德就已经喜欢上了考古,参加了中学生专业兴趣小组,在当地地方志学者的带领下,踏遍了包括马扎尔遗址在内的北高加索地区多处著名的考古遗址。有时候,尚是少年的他,还独自游走过少有人迹的高加索山谷,为寻找古人留下的遗迹......

瑞德维拉扎在卡巴科研所的办公室里。纳利奇克,1960 年。图片来自《热土荒丘五十年:中亚考古回忆录》

1961年秋天,还未考入塔什干大学考古专业的他,却已经被曾是俄国和苏联的考古学大师马松教授点兵,从遥远的北高加索来到中亚的土库曼斯坦,接触到了梅尔夫古城的田野发掘工作。也正是这次难得的荒漠考古经历,让他最终选择了在中亚学习考古,并在大学毕业后留在中亚,开启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荒漠考古探索的生涯......

瑞德维拉扎在做野外日记。巴依拉姆—巴什古墓发掘现场,1961 年。图片来自《热土荒丘五十年:中亚考古回忆录》

是的,这位考古学家在中亚从事考古达六十年之久。据说,去世前半年,也就是去年的夏秋,他还带队在铁尔梅兹地区进行现场考古发掘。要知道,这对于一位已经79岁,而且是一年前才经历了失去爱妻(妻子丽迪亚·瑞德维拉扎,也是乌兹别克斯坦著名的考古学家,2020年4月14日去世,享年79岁)之痛的老者,无论从体力和心力上讲,都可以说是在经历“极限的挑战”。

对于这位深爱考古、爱考古如同爱自己的爱人的人而言,或许,只有在考古现场,继续踏上与心爱的事业伴侣多年来一起并肩留下的足迹,或许,这时他就能忘掉所有的痛苦。或许,考古现场——就是他人生中最有效的疗伤之地。作为读者,看到下图中的老考古学家,他在现场面对为他拍照的镜头时脸上露出的微笑,也许不难有所感悟:艾·瑞德维拉扎院士生来就是为考古事业而活的人!


瑞院士率队在铁尔梅兹进行现场发掘工作的照片,2021年。供图:毛铭

尽管我还没有来得及有幸面对面地去认识瑞老先生,但在翻译他讲述自己成长故事的这本回忆录的过程中,常常会陷入似坐在他面前亲耳聆听的幻觉,仿佛看到了他那张饱经荒漠风沙打磨而布满皱纹的脸庞。脸上的每一道皱纹,也许就对应着一个充满了历史厚重感的故事...... 这两天,几乎所有乌兹别克斯坦的主要媒体,都在网络版的头条上发布了考古学家瑞德维拉扎去世的消息。如,2月11日,乌兹别克 daryo.uz 网报道,“沙夫卡特·米尔济约耶夫总统对考古学家瑞德维拉扎院士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daryo.uz 网发布总统向瑞德维拉扎去世表示哀悼的新闻报道截图

该报道称,“才华横溢的考古科学家,瑞德维拉扎院士在其60年的科学生涯中,为我国的科学发展,为保护乌兹别克斯坦的文化遗产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一生中,他撰写了数百篇关于中亚古代、中世纪历史、考古学、钱币和金石学、中亚艺术和文化方面的文章和研究专著,以及许多科普的小册,其著作为我国和世界学者同仁所熟知。

有数十名学科副博士和博士,得到过这位敬业的科学家的直接指导和培训,而这位热情的科学大家和老师,在年轻人的传帮代上,总是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科学方法的秘密。”

报道说,“瑞德维拉扎院士还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还担任了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最高会议参议院议员。他对我国科学发展的贡献,得到了国家当之无愧的嘉奖。他被授予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国家奖章、功绩勋章、劳动光荣勋章和 El-Yurt Hurmati 勋章。”

“著名科学家、慈祥的老师、谦逊真诚的艾·瑞德维拉扎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俄罗斯科学院考古所官网也在第一时间发布了瑞院士逝世的消息(截图)

瑞院士去世的消息,让许多乌兹别克斯坦国内的网友悲痛不已。人们纷纷在网上跟帖留言,以表达对这位科学巨匠的哀悼之情。一位名叫“Javokhir Nematov”的网友说:“这是国家的巨大损失。安息吧,教授!”名叫“shukurullo yunusov”的网友说:“一位著名的学者,是普加琴科娃院士的学生,一个好人!愿在天堂安息!”名叫“阿尔图尔·帕克-瓦尔坦扬”的网友说:“一个伟人!太遗憾了!”名叫“古尔巴霍尔·阿布都拉耶娃”的网友说:“深切缅怀。他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一个好人,总是精力充沛,极富幽默感。他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让我们向其家人和朋友表示哀悼。”

网友在gazeta.uz网上的部分留言截图

瑞院士走了,他留下的考古著作、资料等文化遗产,也将是中亚考古史上的一座丰碑。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打开艾·瑞德维拉扎的个人网页(http://555.uz/),在上面可以看到这位考古大家的履历、个人大事记时间表、获奖情况、考古活动记录、图书和资料目录,以及参加考古考察的信息等。

以此共同缅怀这位世界级的考古大师!祈愿瑞院士在天堂安息!


撰文: 陈杰军(《热土荒丘五十年》中文译者),2022年2月13日于乌鲁木齐
编辑:吴鞑靼


微店+ 交易担保 放心买
冷物商店:苏俄转播的文创小店
小程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高加索到阿姆河
中亚骑士 身影远去
走进中亚的古文明余烬
考古学家最怕在考古现场发现什么?
第867篇:去考古
秘鲁蒂亚瓦纳科城-太阳神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