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震惊!我们都误读了武冈历史,武冈古城遗址竟然在这

都梁侯国及武冈古城遗址确定

原来我们都误读了武冈历史


“君不见上林苑中客,冰罗雾縠象牙席。尽是得意忘言者,探肠见胆无所惜。白酒甜盐甘如乳,绿觞皎镜华如碧。少年持名不肯尝,安知白驹应过隙。博山炉中百和香,郁金苏合及都梁。逶迤好气佳容貌,经过青琐历紫房。已入中山冯后账,复上皇帝班姬床。班姬失宠颜不开,奉帚供养长信台。日暮耿耿不能寐,秋风切切四面来。玉阶行路生细草,金炉香炭变成灰。得意失意须臾顷,非君方寸逆能裁。”

这是一千五百多年前南朝著名诗人吴均诗集《行路难五》里的一首诗。就因为有人摘录了他这首诗中的句子中有“都梁”两字,让我产生搜寻他这首全诗文的念头,前些年网上资料没现在这么多,我费了很大的劲才搞到一本《吴均诗集》,因此才得以读全这首诗。

(《吴均诗集》中的资料。)


“都梁”这一词汇,属典型扬越语言。发音“dukuniang”,意即“大姑娘”的意思。“都梁兰”即“姑娘兰”,是一种只有女子才能种的兰花,(淮南子云,男子种兰,美而不芳,则兰须女子种之,女兰之名或因为此)以前有个何光岳老师研究“都梁”历史,不明这语境,居然以为“都梁”是“梁都”的倒装,“梁都”即梁国(春秋战国时一小国)都城,认为我们都梁原始居民是从一个曾做过“梁都”的地方搬过来的,这多少是有点不负责任的误导。

 

 

其实“都梁”没那么复杂,既跟“都”(都城)没关系,也跟“梁”(梁国)也没关系,它只跟大姑娘(dukuniang)有关,它就是女儿兰。

原来我们武冈历史上是女儿国!

但因为史载不详,事隔二千余年,我们武冈人居然把都梁侯国的重要地标“都梁山”弄丢了,因此使得都梁侯国的遗址就让后人不明所以。

唐朝的地理志《元和郡县图志》及宋前期的《太平寰宇记》都载:“都梁山在武冈东一百三十里”

这个说法是非常正确的!

后来的元、明、清时期,都沿袭了这一正确说法,在一统志里都载有“都梁山在武冈路(州)东一百三十里”,但这种照抄的方式,以其所处的年代,反而弄错了,简直是大错特错!

所以后来的清朝地理学家就对一统志里“都梁山在州东一百三十里”的说法提出怀疑。

清朝读史方舆纪要 > 卷八十一 湖广七 有这样一段:“都梁山,州西百里。山高耸,泉流环绕,汉以此山名县。《名胜志》云:山在州东百三十里,似误。”

这部地理志纪要认为都梁山在州西百里,只不过是引用了《名胜志》里的一句话,说都梁山在州东百三十里,似乎是错的。这部地理纪要引用名胜志里一句不肯定的话,就把都梁山擅自改到州西百里,而这个擅自修改的结论,被编撰《武冈州志》的官员所用,各个版本的《武冈州志》都记载成“都梁山在州西百里”。这是大错特错!

只有《同治城步县志》载的“都梁山在武冈西南二十里”大致正确。

但无论是“西南二十里”还是“州西南百里”,方向都是武冈西南,这与《元和郡县图志》所载的都梁山在武冈东一百三十里的方向完全相反。

虽然这两种说法方向相反,但除却具体位置,就仅其方向来讲,都是正确的。

因为唐朝及唐朝以前的武冈县治(以下称武冈旧治)与宋及宋以后元明清的武冈县治(以下称武冈新治)不在同一地方,搬迁前后两地相隔可不是一般的远,足足有一百六十里之遥。

元、明、清的一统志照抄了唐时的地理志,并没有考虑到武冈县治在宋时已迁移一百六十里,所以发生了这种低级错误。这种错误,直接影响到后人对都梁县治位置的判断。

所谓的“都梁县治在隆回桃花坪”,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引起的错误。

因为处于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很习惯的把武冈以前旧治当成现在的武冈县治,所以在确定都梁县治位置时,参考“都梁山在武冈东一百三十里”的说法(因为明清时期各地修的县志基本都是借鉴一统志的说法,而一统志却不幸发生错误),而隆回桃花坪刚好在武冈新治一百三十里,所以隆回桃花坪就这样错误的成为了都梁县治所。这是以新治来参考以前的旧县名,不错才怪。

所以说,只有确定了武冈旧治在什么位置,就能基本是确定都梁山的具体位置。



对于地名的考古,按照现代科学的说法,一是要搜寻到古籍资料,二是要有考古发掘材料。很幸运,这两种资料我刚好都搜集到了。

古籍资料方面,唐以前武冈县治在城步的几点证据:

一、王昌龄诗有“沅水通波接武冈”,现在的武冈新治并没有沅水相通,只有城步与沅水相通,且是沅江主要发源地。

二、柳宗元《武冈铭》云:“巫水之嶓,黔山之巑”现在的沅江就发源于城步的巫山十二峰,黔山也是城步与贵州的边地,古城步所在地一度属秦时黔中郡。

三、这是最重要的证据:

唐地理志《元和郡县图志》载:武冈县,上(指大县),东北至州(指当时的邵州)四百三十里。都梁山,在县东北一百三十里。

唐以后的地理志,所有《一统志》,《舆地纪胜》、《方舆胜览》、《舆地广记》,包括明清武冈地方志,都载有:东到宝庆府二百七十里。那么只要是读过小学的都会算,430-270=160(里)。

也就是说,唐朝以前武冈治所到邵阳是430里,唐朝以后从宋开始至元、明、清朝,武冈治所到邵阳只有270里,为什么会有这160里的差别?唯一的可能,武冈旧治在城步,现在的武冈州治是宋初从城步迁来,两地相差160里。

但据《城步县志》及《武冈州志》记载,武冈新治至城步县治却不是160里,而是120里,为何有四十里差异?这说明,武冈旧治并不在现在城步县治位置,而在还在城步县治西或西南四十里的位置,这才能符合160里之数。

这也能从一些县志上得到佐证。

《同治城步县志》载:都梁山,县北九十里,其山多产兰花,土人称兰花为都梁,故以名。

武冈旧治在现城步县治西南方向40里(具体在什么位置要实地勘察),90+40=130里,所以武冈旧治离都梁山为130里,这与旧志相吻合,是完全正确的!

确定了武冈旧治位置,都梁山的位置也就大致确定下来了。

那么都梁山及都梁侯国具体在什么位置呢?

且听我慢慢分说。

根据《同治城步县志》,城步至武冈地界设了四个邮传铺,这四个邮传铺跟一般的邮传铺不一样。

通常的邮传铺是十里一设,但城步至武冈的这四个邮传铺是二十里一设。这是很特殊的,这种情况在其它地方很少见,即使是城步在其它官路上设的邮传铺也是十里一设,只有城步至武冈驿路的这四个是例外。

这四个通往东北武冈方向的邮传铺是:太平铺、真良铺、石井铺、西岩铺。每铺二十里,即城步至西岩为八十里。上文说过,都梁山在武冈旧治东北一百三十里,城步县治往东北九十里处。也就是说,都梁山在西岩往武冈新治方向十里处,即今武冈邓元泰浪石铺周边范围。

武冈新治在当时往西南城步方向设了三个邮传铺:惟塘铺、独力铺、浪石铺。每铺十里,武冈新治到浪石铺刚好是三十里。

考古发掘资料:

“2009年9月1日,邵阳市文物局和武冈市文物局考古专家前往武冈市张家岭古墓群进行勘探,为前期挖掘做准备,该古墓群抢救性发掘工作正式启动,此次发掘考古将历时两个月。

张家岭古墓群坐落在武冈市邓元泰镇红石村,是邵阳市目前发现规模最大、时代特征明显、出土文物最为丰富、时代久远、古墓葬埋藏数量最多的古墓群。

据文物考古专家介绍,整个古墓群分布在6个山头,面积达720亩,约有160至180座战国至东汉时期的中型券顶砖室和土坑墓。

 上世纪90年代,邵阳市文物局和武冈市文物局两级文物部门曾在此进行过小规模研究性发掘,出土的青铜器、滑石器、陶器等文物数量较多,器形精美,后经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鉴定,其中三分之一的出土文物属国家珍贵文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研究价值。

9月7日,武冈市文物局联合邵阳市文物局对武冈张家岭大型古墓群进行考古挖掘。第一期勘探工作已结束,经勘探发现有12座西汉至东汉时期的古墓葬,其中5座为西汉时期的大型土坑墓。”

从古墓葬群分布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年代之久远,出土文物之精美,可想而知在红石村这个地方,自古以来人烟是多么的密集与繁荣。

无论从典籍资料所记载的都梁山位置,还是从考古发掘材料看,武冈市邓元泰镇红石村绝对为都梁侯国遗址。都梁山也绝对在红石村附近。

今天写的文字内容有点多,所以我在文章最后总结一下。

一、武冈县旧治在现城步县治西南四十里。

二、都梁山及都梁侯国遗址在武冈市邓元泰镇红石村张家岭附近。

欢迎大家关注“都梁往事”公众号,一起探讨武冈的历史人文!

作者风采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说城步县的来历
历史名城——邵阳
城步县城门
湖南一个县,1947年才建县,人口超过120万,是魏源故里
【情况通报】城步一男子坠楼身亡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82——湖南高沙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