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四单元单元教学思路

单元分析

统编教科书采取“人文精神”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以人文主题为线索,统筹教学内容,便于组织单元,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进行人文教育和情感熏陶的优势;将语文要素养作为另一条线索,精选典范文本,安排必要的知识,优化学习策略,有利于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听说读写)的不同策略,从而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阅读的人文主题是“认识人生”,这个主题是在前三个单元:“感受、热爱自然”“感受、体验情亲”“感受学习生活”基础上从面对人生,如何做人方面展开内容。13课《植物牧羊人》在内容上和第一单元“自然”有关联,牧羊人用数十年的生命改变了荒原的生态环境,从一个角度诠释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故事内容和第二单元“亲情”有关联,小说中的爸爸正是亲情的化身,人间最宝贵的父子情是父亲帮助孩子在人生的崎岖道路上学会站起来,学会一步步迈向前。15课《诫子书》则从立志成学的教诲中蕴含着父亲的拳拳之心,所以该文和第二、第三单元可以勾连,特别是朗读的训练。

本单元阅读的语文要素有两点:一是在默读中学习勾画标注,掌握圈点批注这一阅读的重要方法。二是学会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这两个语文学习的要素,是以第三单元学习默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为基础的。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是落实初中阅读三位一体体系的一次主要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引导学生的阅读从课本和教室的局限中迈出来,走向生活的大课堂,形成自觉的行为和生活的爱好。

本单元写作训练点在七年级的作文训练系列中的位置如下图:

本单元有三篇语言知识短文:“词语的感情色彩”“形容词”“反义词”分别和前三单元的“词义和语境”“名词”“动词”“同义词”相关联,教学中要自觉勾联。

(二)本单元内部各篇文章及读写关系

单元内有四篇课文,第一篇课文《纪念白求恩》从人文主题“人生之舟”来看,是个纲,初中生面对人生要初步形成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工作(学习)极端的负负责,对同志和人民极端的热忱。对工作(学习)的要求:精益求精。课文《植物的牧羊人》则是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身上体现了如何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从孩子成长得角度启发学生,面对人生,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路要一步步走,可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文言文《诫子书》在14课的基础上从立志、明志的条件和立志的重要性告诉人们如何驾驭人生之舟。四篇课文人文性的关系可用下图说明:

四篇课文在语文要素训练上,主要体现在阅读不同文本时,能从文本特点出发学习圈点批注和梳理结构。《纪念白求恩》是一篇以说理为主的文章,在勾画标注方面先要把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标示出来,才能归纳出四个段落的内容要点,理解段落间的逻辑关系,从而理解作者的思路。对白求恩精神的理解还要把对比的内容勾画出来,体会说理的一种方法。

《植物的牧羊人》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小说,则理解作者写作的思路,则要把故事发展的阶段厘清,所以勾画与情节发展有关的语句就是训练的重点。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是阅读的重点,表现牧羊人形象的语句与侧面描写(生活环境的变化)是需要圈点批注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刻画“我”心理变化的语句也需要做批注。

文言文《戒子书》可以在文言词语,名句解读方面训练学习做批注。

本单元写作训练点是思路要清晰。思路清晰首先要明确写什么,即文章的中心要明确,文章的材料要围绕中心选择;其次写作的顺序要合理;要学会写提纲。

初中写作以写记叙文为主,课文《植树的牧羊人》的积累拓展,要求写生活中的“种树人”的事迹,《走一步,再走一步》故事发展的三个环节可以和叙事性作文的思路清晰做衔接整合。亦可将小作文——“种树人”的事迹——作为本次写作教学资源。本单元的语言知识短文:词语的感情色彩、形容词、反义词的内容也可设计为作文语言表达的要求。

单元知识

本单元的课程知识

勾画又称圈点,常用的符号是(供教师参考选用):

“○”  :圈关键性的词语或内容。

“。。”  :标在课文生字或用得好的词语下面。

“?”  : 标在有疑问或暂时不理解之处。

“??”: 标在有疑惑需要认真思考之处。

“!”   : 标在需要注意或有感想的地方。

“△△”:(着重号)标在句子关键词下面。

“★★”: 标在应熟记和背诵之处。

“ ----”:(曲线)划在文章优美语句下面。

“____”: 划在表示作者的观点看法或总括句下面。

“~”: (波浪线下面条直线)画在打算摘录的内容下面。

“……”: 标在要着重理解的字词句下面。

“====”: 划在文章关键句子(过渡句、总起句、中心句等)下面。

“一、二、三……”:标文章部分的序号。

“1、2、3、”或“①②③”标在每一自然段前。

 “|”  :标示段内大层次的分界。

“∥”  :标示大层内中小层次的分界。

“{ }”或“[ ]”:标重点段落或重点内容。

在初一要统一圈点的符号,以便教学。

标注又称批注,既用文字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常见的批注方式有:

“眉批”:批在在书头上。

“旁批”:批在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

“夹批”:批在字行的中间。

“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圈点批注的内容

勾画和标注可以合起来用,即在文章某处既做圈点又做批注。圈点批注重在内容,其内容又非常广泛,针对初中教学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字词语积累之处: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和词语、典故、专用术语,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读音、意思和用法、出处等,写在空白处。课上来不及查的可以先用符号标示出来。这类圈点批注有的需记住并会用,有的只要知道,能再认即可。

2.表意丰富含蓄之处:文章中常有一些词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感情需要和上下文相关处建立联系并调动自己的知识和感受的储备,才能理解准确。这类批注就需要用文字做分析、解释和点评。

下边是一个示例:

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分析:“双层的悲哀”如何理解?要看前边的三个分句的内容,关键要抓住前文中的“也”字。鞭炮声送走了旧的一年,还送走了叶老。对于已近70的作者而言,可谓既有岁月逝去的伤感,又有故人逝世的哀痛。

点评:散文重在表现“我之心”,解读品味散文,需把握理解作者内心蕴藏的深情。

3.标示文章层次结构之处:

分析行文顺序结构时,表示时间、方位、顺序的词语往往需要勾画出来,承上启下的语句也要圈点出来,找到这些语言标志,行文结构和作者思路就基本清楚了。比如:《植树牧羊人》一文,篇幅较长,如何快速理清内容呢?勾画出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个句子中的“那是1913年”和第12段“第三天,我和牧羊人到道了别。”就明白这部分是写第一次见面。勾画出第13自然段交代的几个关键词语:“过了一年”、“军队里呆了五年”,第18段:“从1920年开始”和第19段“1945年6月”,就会明白文章主要写了三次面晤牧羊人的见闻。

4.需要做品味赏析之处:

文章遣词造句精彩之处(积极修辞和修辞格)需要圈点批注,课上可以先圈点做标识,有时间再做品味赏析。如: “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叶圣陶二三事》)分析:“描”,不是“改”,足见叶圣陶先生细致认真。点评:稍不注意可就忽视过去了。

5.揭示段落或文章中心之处:

一些段落用中心句点明该段的主要意思,中心句往往在段落的开始或结尾。有的文章会有主旨句,主旨句起到“卒章显其志”的作用,比如《散步》结尾的最后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再联系第三段:“这一切都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文章深刻的意蕴就显现出了:儿子对母亲的职责、母亲对儿子的职责就是生命的一种意义,就构成了整个世界。勾画批注这类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旨,乃至作者深刻的意蕴。

6.获得收获与启发之处:

结合生活学习实际,文本中一个语句的内容、某一处的表达、文章的主旨等,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要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乃至以后的打算。比如:“(他)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叶圣陶二三事》)勾画后要批注:此方法很重要,写完读一读可以发现语病,同时要想想如何在写时利用回视及时改正。

7.需要质疑或审辨之处:

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都应有疑问,多数疑问会随着阅读的推进而找到答案,对于这种疑问初中生做圈点的好处是,学会和文本对话,利用圈点的方式提高阅读时的思维能力和理解率。比如:读《再塑生命的人》,对这个题目中的“再塑”就会有疑问,圈出来,读完全文,再思考“再塑”的意义——学会理解世界万物的名称,才会有精神世界的活动。生命除了有肉体的,还有精神世界的,而莎莉文老师就是带领海伦进入精神世界的人。对文本的质疑,有的读完一时也找不到答案,比如:《伯牙绝弦》中,伯牙志在太山,志在流水,分别是什么意思呢?圈点出来可以和老师同学讨论。(太山和流水有隐喻的意思,伯牙是用琴声表现其心志和感情,而子期均能通过琴声背后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有的文本涉及的问题,答案会是对立的,这时就会有审辨性的思维活动:你的观点是什么(要明确)?并从文本和生活中寻找自己的理由。学会听取的不同的意见和理由,学后包容。比如:子期逝去,伯牙绝弦,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并说明理由。对此类问题,在阅读中要能圈点勾画出,时间允许的话,要做批注。

单元设计思路

每个单元的课文不是美文的汇编,语文教材的选文需要考量教学点的设置、学段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语言运用和思维发展的价值、人文熏陶的价值等多方面的要求。

本单元四篇课文,一个写作训练和一个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写作训练的内容是记叙文,故而和阅读教学会有一些契合度,在设计单元教学时一定要努力勾连。围绕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也能找到扣住“人生之舟”人文主题的训练点。

四篇阅读课文的学习顺序可做调整,《纪念白求恩》虽是本单元的纲,但考虑初中生的认知特点,从感性到理性,故而可以先学习《植树的牧羊人》,通过勾画牧羊人的表现和高原环境的变化和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一个普通的劳动者身上,体悟人生价值的标尺。在有了感性体认的基础上,再学习以说理为主的文章《纪念白求恩》,从更高的层面,更广阔的视角,认识人生标尺的内容。这时还可让学生讨论两个不同类型的英雄人物的异同。初一的学生,开启了从少年走向青年的人生之旅,那么都要解决什么关键问题呢?后两篇课文则从成长的角度提供了标尺。《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用一个从冒险到脱险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成长的真谛:胆怯是成长的拦路虎,勇气和一步步前行是成长的扶梯。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可以对照课文的批注学习阅读,理解内容。

教科书在《植树的牧羊人》的积累拓展中安排了一个“种树人”的微写作,要有人物的事迹,要有对人物的评价和感受。学生做完后,教师精选不同的例子,作为“思路要清晰”写作训练的教学资源。在学习两篇记叙文(小说)时体会作者行文的思路也是写作训练的一个铺垫。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和阅读的整合提供一个学习活动的设计。教材中有两个非连续文本——图,用这两个图可以设计阅读测试题:

1、根据图1的内容,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中的6年,未成年人比成人有阅读行为的人多许多。

B、每年,未成年人比成人有阅读行为的人多出2倍。

C、2010年和其他5年相比,成人阅读情况最不好。

D、2015年两类人阅读行为和前一年相比变化最大。

2、根据图2的内容,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表中的后三年人均读书量比前三年明显提高。

B、人均读书量从2010年到2015年是逐年提高的。

C、2013年,成人读书量的增长要大于少年。

D、从六年的数据看,未成年人读书量的变化不如成人。

3、综合上边两个图表的内容,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少年正是读书时。

B、说明:小学生读书的情况要好于成人。

C、说明:先要让成人改变习惯,爱阅读。

D、说明:两类人都可以提高阅读量的。

答案:1、B,2、A  3、C

单元目标

语言目标:

1、提高默读速度,在保证基本理解的前提下,每分钟读300—400字。

2、学习勾画关键语句(有关结构和理解内容方面的语句),体会勾画的作用,学习批注。

3、提高划分文章与段落内部的层次能力,知晓作者的行文思路(写作顺序及为何这么安排)。

4、训练表达的条理性和层次性。

5、了解学生和我国阅读的大致状况,提高阅读自觉性。

思维目标:

1、通过勾画关键语句,提高思维的敏锐性。

2、通过划分层次和理解作者行文思路,提高思维的逻辑性。

其他目标:

1、感知人生之路的标尺,从小懂得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2、从读书中养成联系人生之舟,反思如何规范自己行为的好习惯。

单元进程

本单元安排12——16课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增减)

1、《种树的牧羊人》安排3课时,训练默读速度、勾画关键语句、理解作者思路,写小作文,感悟“种树人”就在身边。

2、《纪念白求恩》安排2课时,训练默读速度,勾画关键语句,理解作者行文的逻辑思路。结合课文适当拓展,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

3、《走一步,再走一步》安排1-2课时,训练结合批注勾画表现“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通过复述体会“我的心路历程”,并知晓本文对人生之路的意义。

4、《诫子书》2课时,对照注释,读懂文句,积累文言词语,明确文章中的主要观点,及其观点之间的关系。背诵全文。处理知识短文《形容词》和《反义词》

5、写作2——4课时,第1节课安排思路训练,课后完成写作。第2节课结合学生作文设计训练,提高构思的条理性。(也可将作文安排到课上完成,用2课时。)

6、《少年正是读书时》安排2——3课时,第一课时:在完成课前作业“找差距”的调查表基础上,课上小组统计数据。每人自读“共同研讨促阅读部分”和资料夹的内容后,交流自己的想法。课下完成400字的作文,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表达规范(也可课上用一课时完成)。第二节课:小组互评互改作文(教师准备好评价修改任务工作单),教师组织点拨班级交流研讨,学生自主总结。

小号 正常 大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70111人教版主题阅读案例集锦一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秋天是一幅画
四上第六单元解读与三篇课文教学活动设计
课已备好 待君来取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快乐语文】奏响人性的赞歌——《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备课手记
2020春季部编版三语文下册分单元教学计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