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CT诊断误区] 这是'腔隙性脑梗死'吗?经常误诊,这“6点”一定要牢记~~~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1影像表现
血管周围间隙也被称为Virchow-Robin(VR)间隙,是蛛网膜下隙围绕脑内血管壁形成的间隙,表面覆盖软脑膜。目前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机制有多种理论解释,但尚无定论。典型表现取决于患者年龄:小血管周围间隙(<2mm)见于所有年龄组;年龄越大,越容易出现更大的血管周围间隙(>2mm)(图1)。
图1  67岁男性,右上肢乏力。
轴位平扫CT见-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直径为7mm,呈椭圆形,位于左侧前穿质下1/3(黑箭头),并向下延伸至鞍上池。病灶密度与邻近外侧裂池内的脑脊液一致
一般来说,血管周围间隙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光滑清楚,内含液体,直径通常不超过5mm,常见于前穿质下1/3及基底节。
在平扫CT和所有MR序列上,血管周围间隙的密度和信号强度均和脑脊液一致(图2),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上无弥散受限,增强扫描无强化。
图2  60岁女性,一过性上肢乏力。
A.轴位平扫CT见一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直径5mm,呈圆形,位于右额叶皮质下白质(黑箭头)。双侧额叶侧脑室旁白质内见模糊低密度影。该病人轴位磁共振T1加权(B)、FLAIR(C)和T2加权(D)像显示血管周围间隙(箭头)的信号强度在所有序列上均与脑脊液一致。(D)图还显示了脑室周围或皮质下融合的异常T2信号灶(黑箭),信号强度稍低于脑脊液,为慢性微血管缺血性改变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常见于三个特征性部位,以此分为三个类型(表1)。
表1血管周围间隙
Ⅰ型:沿豆纹动脉经前穿质进入基底节
Ⅱ型:沿髓质动脉进入大脑凸面的皮质,并达到白质
Ⅲ型:位于中脑(图3)
CT常常能显示Ⅰ型和部分Ⅱ型血管周围间隙,而MRI能显示所有类型。
血管周围间隙的非典型表现为Ⅱ型血管间隙扩大,呈簇状聚集在一侧大脑半球或其内的某个区域(图4)。极少数血管周围间隙可以显著扩大,产生占位效应,呈不规则囊状结构,最常见于Ⅲ型。
图3
A.轴位平扫CT显示在中脑与脑桥交界区见一小圆形低密度影,与脑脊液密度相似(白箭)。轴位磁共振T2加权(B)、FLAIR(C)、ADC图(D)和弥散加权(E)像均显示病灶(箭)信号强度类似于脑脊液,提示为Ⅲ型血管周围间隙
图4 68岁男性。
轴位磁共振T2加权(A)和FLAIR(B)像显示右侧额叶皮质下白质囊性灶,与脑脊液信号一致(箭),周围脑实质信号正常,为典型的Ⅱ型血管周围间隙
2重点
阅片者应熟知血管周围间隙这一解剖变异,掌握其典型部位及影像学表现,以免误诊。
3临床相关知识
血管周围间隙通常是偶然发现的,或因非特异性症状接受检查时发现的。有时,当病人出现非特异性、非局限性症状时,如果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呈不典型表现,会被误诊为不规则多囊性肿瘤。
4鉴别诊断
需要与其他以局灶性脑实质信号异常为表现的疾病相鉴別。
●腔隙性脑梗死:见于动脉终末支供血区域,即前穿质上2/3、基底节及丘脑。此类病灶在CT上通常大于血管周围间隙/呈楔形。在MRI上,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于T2加权及FLAIR像呈高信号,T1加权像呈低信号,DWI像呈高信号,所对应的ADC图呈低信号。慢性腔隙性脑梗死在DWI像上呈高信号,在FLAIR像呈低信号伴边缘环状高信号(图5),该高信号环表示胶质增生。病变在急性发病后8周内可见强化。
图5 72岁男性,意识模糊。
轴位磁共振FLAIR像见一典型的慢性腔隙性梗死灶(黑箭),位于左额叶脑室旁白质。图中可见椭圆形低信号灶周围包绕高信号影,后者提示胶质增生。黑箭头所示为白质微血管缺血性改变
●微血管缺血性疾病:常见于脑室周围及皮质下白质内,呈双侧对称的融合性病灶,T2加权及FLAIR像呈高信号,T1加权像显示不明显(图6)。
图6 88岁男性,上肢乏力。
轴位磁共振FLAIR(A)和T1加权(B)像显示了典型的白质弥漫性微血管缺血性改变。双侧皮质下及脑室旁白质内见融合性病灶,FLAIR像呈高信号,T1加权像呈等或稍低信号
●多发性硬化:典型病灶呈椭圆形,好发区域与Ⅱ型血管周围间隙类似,位于脑室周围及皮质下白质,垂直于侧脑室壁(指状)排列。T1加权像上病灶相对脑实质呈等/轻度低信号;增强扫描时因炎性程度不同,呈环形或实性强化(图7)。
图7 42岁女性,多发性硬化。
矢状位FLAIR(A)和轴位T2加权(B)像显示胼胝体多发卵圆形病灶,垂直于侧脑室分布,T2加权及FLAIR像均呈高信号,T1加权像呈低信号(箭头)。C.轴位增强T1加权像显示病灶呈环形强化,提示为活跃期脱髓鞘病变(白箭头)
●囊性肿瘤:一般位于脑桥、小脑和丘脑。信号强度可与脑脊液不同,通常会引起周围实质信号异常(水肿),有时可见实性或结节状强化。病灶在DWI像一般呈低信号,但相应ADC值增高。
●神经系统囊虫病:囊肿小于1cm,内见头节,囊壁可见强化,周围实质常见水肿。
●蛛网膜囊肿:为含有脑脊液的囊肿,不与脑室系统相通,好发于颅中窝,鞍区周围脑池和大脑凸面的蛛网膜下隙。CT及MRI分別显示密度、信号强度与脑脊液一致,增强扫描无强化。鉴別点在于好发部位不同。
5教学要点
血管周围间隙常见于前穿质下1/3和基底节,大小为2~10 mm,在所有MR序列上信号强度与脑脊液一致。以此可与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及慢性微血管缺血性疾病相鉴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聚沙成塔 | 脑小血管病影像标志(必点收藏)
''海马沟遗迹''与 ''血管周围间隙增大''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
【必看】血管周围间隙(VR间隙)| 影像表现诊断与鉴别
MRI 示「腔隙性脑梗死」,需要吃阿司匹林、他汀吗?
腔梗、缺血灶、脑白质变性......到底有何区别?
有多少“腔隙性脑梗死”不是“腔隙性脑梗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