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了这么多年优生,是时候谈谈优死了
3年前,方树功的母亲被查出胰腺癌晚期,最多只有3个月时间。
母亲沮丧,“你说我一辈子与人为善,怎么就快死了呢?”
方树功脱口而出:“人行善积德啊,不是为了不死,是为了好死。”
母亲一听,长出了一口气,对着方树功乐了半天。
方树功并不知道那个当口,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达。
但这一定和“十方缘”密不可分。

“孩子,给我要一碗粥吧”

方树功以前是航天工程师。
有一次,他去养老院看望院长朋友。
到了养老院,正看到那位院长朋友和护理人员在劝一位老人吃饭。
工作人员苦口婆心,但是老人不说话,什么也不吃。
方树功好奇,一打听才知道:
老人姓刘,94岁,患有绝症。
4天前,老人听说自己最小的儿子离世,世上再无亲人,觉得自己活着也没意义。
“她想用绝食来离开这个世界。
院方想了很多方法劝老人进食,但都无果。
不知道是什么驱使,当人们全部无奈散去时,方树功还是站在老人房门口。
老人坐在夕阳西下的窗口,头发整齐光泽,静静等待生命的流逝。
看方树功一直站在门外,半个小时后,老人家对他招手,让他坐到对面的椅子上。
“我坐在她的对面,看到老人家嘴唇不停地颤抖,好像唱着什么,一会儿,老人问我说有《渔光曲》吗?
《渔光曲》响起,老人跟着唱了起来,唱着唱着突然流下了眼泪。
她开始慢慢讲起当年最艰苦的岁月,没有吃、没有喝,还被追击。
最绝望的时候,就是听到《渔光曲》中唱到:“有一张破渔网也要过一冬”时,勇敢地生活了下来。
老人家又静静地呆了一会儿说:“孩子,给我要一碗粥吧。
方树功很意外。
“最艰苦的时候都过来了,现在我不仅仅有退休金,有大家的关怀,我可以过好这个冬天。
方树功特别激动,他在想,是什么原因带来的改变?
或许只是因为简单的陪伴,让老人感觉到生命的温暖。
方树功第一次发现陪伴是有力量的,陪伴可以让人超越对死亡原有的认知。
“人面对死亡的时候会有自杀倾向,有绝望、脾气暴躁的情绪,但情绪的背后是一份对死亡的恐惧,恐惧的背后是一份孤独,孤独背后是一份对爱的渴望,这是社会上的普遍现象。
数据统计,中国有4000万重症、临终老人。
方树功意识到,这些老人除了需要生活、医疗和社会系统支持外,还需要心灵的呵护。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从那以后,每个周末,方树功都会去养老院陪老人。
真正的转折契机发生在2011年。
那年,方树功结识了朱大姐。
朱大姐满头银发,雍容富贵,虽然身体不能动,但睿智的眼神充满活力。
头一次去,会盘问来访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码和学历情况。
方树功没有隐瞒,如实一一告知。
他没想到,半年后,再去看她,她一看到方树功,当即说起他的姓名和身份证号。
朱大姐智商147,有外号“爱因斯坦的表妹”之称。
她从小不爱学习,高考前复习了30天,考上了清华大学。
毕业的时候,家里人建议她从政,后来,精通6国语言的她去了政府机关,在国务院工作。
丈夫和孩子在大使馆工作。
那天朱大姐对方树功说:“很多人认为我一生事业、家庭和爱情都特别完美。但在生命最后,我想如果我当时选择自然科学,相信会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病房出来,方树功不停地问自己:
“我这一生最喜欢干的是什么?
回家路上,他不停地思考这个问题,地铁驶过了好几趟,他都忘了上车。
“突然全身像过了电一样,感觉自己一生除了科研和管理外,更喜欢在陪伴老人的过程中得到生命的成长。
方树功决定辞职专职投入老人的临终关怀事业中。
他用工程思维仔细核算过,好的心理咨询师一小时的费用超过1000元,政府、养老院和个人都很难支付。
想给老人高质量的临终关怀,公益或许会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2012年,十方缘正式成立。
为了提升服务的专业性,方树功和十方缘的义工们大量搜集国内外的临终关怀心灵呵护技术。
在480多种里,经过在服务前后的心理测试进行对比实验,筛选出其中108种效果较好的技术。
最后,考虑便捷性和简单性,这些技术被重新整合,凝结成10项技术。
7年时间,方树功和义工团队把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
截至今天,他们已经积累了2.1万名义工,覆盖到84座城市。
更令所有商业公司吃惊的是,他们的服务全免费。


点击“我要捐款”,让更多临终老人得到呵护

生命的意义里互相给予

五星义工马琳从小到大都特别顺。
读书、结婚生子、工作创业,“好像我人生中想要的东西,它一点点都来了。”
但走着走着,马琳发现幸福感却在一点点下降。
她一直在思考到底发生了什么。
“总之,我就觉得特别特别地难过。”
这种难过不只是马琳有,很多都市人都有这样的“心病”。
马琳后来在陪伴老人的过程中,对生命获得了全新的认知。
“你就会觉得你平静下来了,对方(老人)也平静下来了。

马琳用脸贴老人的脸
这些年来,十方缘一直想要传达的便是“爱与陪伴”。
但想要短时间内获得老人的认可并不容易。
南京的义工柳维服务过一位阿尔兹海默症老人。
老人双手搭在椅把手上,不停地拍打,眼神无光。
他不愿意柳维握住他的手,警惕性很高。
没有语言沟通,没有眼神交流,也没有肢体接触。
柳维跟着老人一起打起拍子。
“他并不反感,好像在跟我一起玩儿了。”

拍子拍到一块儿,距离就拉近了。
老人甚至享受柳维给他梳梳头,聊起为什么不在房间,要坐在外面。
短短十几分钟的陪伴,老人便接纳了柳维。
方树功觉得,十方缘之所以能吸引到几万名义工,和老人与义工的互相给予有关。
“两个毫不相干的人,不为名不为利,没有任何目的,就这么静静陪伴着他走过生命的一段旅程。这种人内心最本质的喜悦往往可遇而不可求,而我找到了,那就是通过陪伴老人感受到的。


点击“我要捐款”,让更多临终老人得到陪伴


问题真正解决了吗?

在十方缘内部,曾一直有一个争论较为激烈的话题,就是要不要商业化。
如果向支付能力强的老人收费,对支付能力弱的老人免费,那么十方缘完全有希望实现自我造血。
将商业思维引入公益,这几年也一直在公益行业被讨论。
但最终方树功拒绝了商业化。
为了节省成本,十方缘执行团队将重点放在了内部的优化。
北京团队人数最多时,有20多名员工。之后通过业务流程的优化以及移动小程序代替OA系统,最终,5名员工就可以完成机构的工作事务。
“对我们来说,这是我们相对愿意选择的有效路径。”
目前,十方缘支撑起的体系每年可以服务近4万名老人。
但让方树功和十方缘执行团队常常困扰的一点是:十方缘真正解决社会问题了吗?
4000万临终老人,十方缘的服务范围只有其中的千分之一。
要解决老人临终时恐惧、孤独这一社会问题,还需要团结社会各方的力量。
从去年开始,十方缘将心灵呵护技术开放给养老、医疗及家政三大行业。
对家属,十方缘则开发了“爱与陪伴一堂课”,将陪伴老人的方法浓缩到3个小时。

只要有20人以上的团体需要,报名后,全国在岗的100多名老师支持上门进行培训。
……
在越来越多的头衔中,方树功更愿意自己被称作十方缘义工。
“陪伴老人的时候,有时就感觉自己在临终状态,在回看自己的一生。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他觉得身上的担子愈发沉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令见专访|他们结十方缘,陪临终者,探心灵呵护技术,用生命影响生命
方树功:用生命陪伴生命
十方缘:临终关怀领域的南丁格尔
方树功丨如果让我重新活过
重阳节的思考 | 如何让中国4000万重症临终老人安详地离开?
生命体验 | 你这一生为何而来?(节选全息宇宙与十方缘对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