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刑事诉讼痛点与当事人姿势

读精选案例,学法律知识

引言:刑事诉讼是我国三大诉讼的重要一支,是最具公权特征的诉讼。很多人认为行政诉讼中公权私权对抗最为激烈,其实不然,刑事诉讼中的公权与私权的对抗才是最激烈的。因为它与当事人的生命和自由直接有关,且公诉特征明显,所以它是很多大状扬名立万的所在。我国刑事诉讼是循侦查——审查起诉——审理这一路径设计,它的好处理是办案机关之间相互制约,相互配合。但问题在于现实中各部门都惧于责任分担,绝大部分案件是按程序往后走,其中纠错机制缺失和滞后,纠错成本高,基于这些原因,实操中存在诸多痛点,本文结全这些痛点,拟给出当事人一些意见。

01 立案和撤案难

       日常生活中,你想要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是非常难的,特别是公安机关不愿意立案的时候,就难如上青天。受害人通过持续维权,从案发到立案将近一年的,也是屡见不鲜。本律师代理一起危险物品肇事罪的受害人控告,在案件事实清楚,危害结果明显的情况下,历时将近一年,多次在县局和市局信访后公安机关才刑事立案。但公安一旦立案,你想让它撤案也是非常地难。在一起两熟人酒后伤害案件中,两人达成谅解,受害人想撤回控告,公安拒不同意,并发布网上追逃。总而言之,你想找公安很难,公安想找你很容易。

02 取保候审难 

        我国法律关于取保候审有明确规定,现行大量轻刑案件都可满足取保候审的条件。在司法现状中,取保候审是比较难的,而且操作很神秘。可以取保的常见情形有:事实基本清楚,极可能不构成犯罪或可不起诉的;怀孕的;患有严重疾病的;取得受害人谅解的。大量案件公安一般会拒绝取保候审,按程序提请检察院批捕,而且绝大部分都会批捕。检察院批捕会提审嫌疑人,但并不会组织听证,律师除了写写法律意见,很难参与审查批捕,关于逮捕的违法犯罪证据要求没有标准,律师也不清楚公安调查取证情况,所以操作起来就非常神秘,嫌疑人和辩护人往往只知道结果,不知道原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03 宁可错押也不轻放 

       刑法通说是疑罪从无,但现状是公安有罪推定侦查,检察院有罪诉讼,到了法院,骑虎难下。它带来的现实痛苦是,被告人到法院时已经羁押少则数月,多则一年半载,这种情况下,法院希望被告人认罪,因为被告人认罪,法院可以轻判,当事人也少有怨言,不会上诉、申诉。不认罪的被告,可能会被羁押很长时间,本律师代理最长的一起是羁押将近900天,最后检察院撤诉,做出不起诉决定。

04 被告人容易成“受害人” 

       被告人在被羁押的情况下,往往希望取得一个较轻的刑罚。现行司法实操中,取得受害人谅解是法院酌定量刑的一个重要情节,而且是判处缓刑的常见情形。很多案件法官有意延迟开庭,或是向被告人或家属施压,以期取得受害人谅解。受害人谅解的一个常见情形是:受害人所主张的金额比法定可能获得赔偿的金额要大得多。所以说谅解轻刑这个操作很多时候成为受害人合法敲诈被告人的一个机会。本律师代理一起因劝架而使其中一人轻伤的故意伤害案,起先受害人和被告人都被鉴定为轻微伤,二人都被行政拘留。时隔半年,受害人再去鉴定,结果为轻伤,公安拘留了被告人,但检察院拒绝批捕,受害人持续去公安机关和检察院缠诉控告,公安在取保候审一年后再将被告人拘留,最后检察院起诉至送到法院,受害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诉请金额可支持的不到5000元,刑事一直拖延二个月没有开庭,民事法官一直催促当事人家属和解,和解后不到一周,刑事即开庭,因取得受害人谅解,被告人被判处缓刑。被告人为取得受害人谅解,花费数万。其中,辩护人愿意为被告人无罪辩护,但被告人自信无法无罪,因为被关了这么久了,不想再关,放弃抵抗。

05 疑难案件推进难 

    公安认为存在疑问的案件,非常难推进。因为刑事案件的侦查遵循秘密侦查原则,这个原则为公安机关搪塞受害人了解案件进展提供了一柄尚方宝剑。现实中通过信访和法律监督立案的刑事案件,推进和跟进起来往往让人非常恼火。上文提到的代理受害人控告危险物品肇事罪,在信访立案后,长达三年里没有进展,在代理律师持续投诉推动下,2015年立的刑事案件,在2018年年底,案件才有判决。另一起通过检察院立案监督公安机关才予以刑事立案的案件,一年半过去了,还没有进展。

       刑事案件的立与不立,严重影响着受害人与嫌疑人/被告人。该立的刑事案件没立,代表着受害人需要持续维权,才能取得立案或立案的可能。立了的刑事案件,意味着嫌疑人/被告人将面临刑责风险,需要充分准备才能取得一个轻的刑罚可能或无罪。但无论属于哪种情况,一旦涉及刑事诉讼,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它与人身自由、生命、重大财产密切相关,所以经历它的人,都会觉得特别漫长。为此,当事人正确的姿势应该是:

06 认识流程

    很多受害人不知道流程,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控告、信访,最后被强大的有关机关太极找不着北。因为大部分受害人不懂法律路径,所以看似做了很多工作,但实质是裹足不前。嫌疑人/被告人或家属往往因为自己或至亲身陷囹圄而失了方寸,主要是对刑事诉讼流程不清楚,空有担心和焦虑。

07 合理预期 

       它包括对刑事诉讼的时间节点,如拘留和逮捕的时点、侦查期限、审查起诉期限、退补期限、法院审限等有一个合理预期;也包括对案件结果有正确预期,不要轻信结果保证,对行为与刑罚之间关系有一个大致地认识。对路径有一个正确的预期,特别是在民、行、刑结合的案件中,要正确认识到实现目标多样路径的可能。

08 找一个好律师 

       一个好的律师,可以在侦查阶段为帮助嫌疑人和家属消除恐惧和焦虑,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理楚行为性质,找到无罪或罪轻的方向,为嫌疑人正确陈述自己的行为提供指引;确保嫌疑人诉讼权利得以保障;及时提供专业法律意见给办案机关,顺利推进刑事诉讼进程,减少羁押期限和退补可能,进而影响到刑罚期限;将被告人无罪或罪轻的事实和理由,清楚完整地反映给检察官或法官,争取不予起诉,或取得一个与行为相适应的刑罚或免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审着审着,嫌疑人疯了……
犯罪嫌疑人家属不得不知的几个刑事知识点!
取保候审11个月了,现在检察院让过去,会是什么情况?
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题
受害人如不起诉,为什么不能由公安介入,检察院公诉?
刑事案件中“受害人”是否需要委托律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