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心与健身同等重要【帮助他人,积极转发】

前不久,听一位亲戚说她所在的健身房,有位女士健身结束后突然晕倒,第二天得知已然过世。平日里这女人很是注意身体健康,一直以来坚持每日健身。这一次,虽然健身方法、强度等原因都可能是导致她突然离世的诱因,但追究其内在,长期以来生意压力大,工作强度高是最重要的负面积累。

就在上周,老同事群里有人说,我们以前一起工作时的办公室主任十一当日离世,年仅五十二岁。一时间,已然淡忘的那个男人,一下子清晰起来,圆圆胖胖的脸,憨厚的笑,似乎从来都是温和的一个人。隐隐约约听说他后来工作很不开心,发展得极不顺利,甚至有些人际关系上的磕磕绊绊。

可能是年龄的缘故,近些年最是听不得那些年龄不是很大的人,却匆匆离开的消息,哪怕这个人于我是陌生的,是素未谋面的。在人们愈发的注意身体健康的同时,却把心灵的健康抛之脑后,甚至根本不当回事。也有人知道心理健康很重要,却在现实中用错误的方法面对着心理的压力。

每天看着朋友圈里大家晒健走的步数,健身房的英姿,长跑的笑脸,我都有种急迫感,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像重视身体一样,敢于正视,勇于锻炼我们的心理肌肉呢?

我家姐姐是个优秀的创业者,平日里事事要强,人过中年非常注意身体健康,她认为自己身体好了,晚辈就可以不为她操心受累。于是,一周至少四次健身房,饮食也非常健康清淡,作息也格外注意规律,还做一些保健方面的自我调整。

然而,姐从来都不在乎心理上的调整,工作强度超乎一般人的想象,经常连续几周不休息,白天忙在公司的事,晚上还要各种的应酬、谈判。

几次尝试与她沟通,她都满不在乎,她认为自己平时非常注意健身,也在饮食上做了调整,其他没什么可注意的了。

当我讲,心理健康的时候,她认为自己心理非常健康,简直可以帮助别人建设积极心理了。因为,她积极的工作,努力地生活,看什么都正面,这就是健康心理的表现。

我相信,这也是许多其他人的看法,认为自己积极工作,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就是健康心理的表现。

事实上并非如此,当我们全力投入的时候,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心理承受力,有些人还高估了自己的心理承受力。

姐姐近一年来就经常表现出急躁,易怒,好斗的情绪,这都是心理压力加剧导致的情绪不稳定。而已经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这些症状,足以说明她心理压力超出警戒线,可她却丝毫不知。

与她沟通时她表示,自己是喜欢这种压力的,工作越挑战,越有难度自己越兴奋。而我通过分析,发现她只是通过这种自我暗示与自我激励,让自己相信还没有被压力打垮,再通过不段夸大自己锻炼身体和饮食调整的效果,达到欺骗自己身心都健康的目的。

当然,这种自我欺骗是对自己善意的表现,任何人都不愿意相信自己被工作压力压倒了,这是人之常情。但长期如此自我蒙蔽,最终会让一个人的心理难以负荷,导致不良后果。

现实中,不敢于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是当前最最困扰大家的,特别是真心想帮助别人,愿意疏导对方压力的人。有一种说不清是传统,还是习惯的认知,认为心理有问题很丢人,自己纠结了、抑郁了、暴躁了,统统自己消化,甚至还要装出一副春光灿烂的样子迷惑别人。

曾经到一家企业去为管理干部讲《情绪管理与压力疏导》,课程还没开始,一位学员就嚷嚷起来:“我心理健康得不能再健康了,我有什么烦的呀?再混两年退休了,我一点儿都不烦!”他说话的口气、表情、态度,都说明他存在着心理压力和负担,心理极其负面,但他偏要在帮助他的课程之前表达这么一番,这就是典型的惯性认知表现,也就是谁承认情绪不稳定、不积极,压力承受不了,谁就是心理有问题,谁就很丢脸。

有些时候,我们的家人也是如此,当他们知道亲人心理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是不愿意帮助他们,而是害怕送他们去见心理咨询师,去看心理医生,去挂精神科的号,亲人受不了,自己在说的时候就跟做贼一样,结果当然是对方极为抵触了。

我遇到过很多想寻求帮助,却又走不出这一步的人,作为当事人,他们会努力回避与我见面,想方设法通过无法见到人,无法听到声音的方式问我一些问题,提问还要闪烁其词,还要刻意隐瞒(敢找我已经是良好的开端,但隐瞒就不利于解决问题了)。

还有些人是家属,通过他们间接地反馈当事人的情况,希望获得我的帮助,过程中许多情况一知半解,很多情况无法获得确切信息。

殊不知,这样的形式都无法解决问题,因为任何的帮助都需要通过搜集准确的沟通信息,及时的观察才是拿出解决方案,而根本不见其人,不听其声,不得其实,是无法很好,很有效地实现帮助效果的。

不能正视心理问题,是当前抑郁、躁郁、焦虑泛滥的主要原因。当我们的当事人不能正视时,问题就会被有意地掩盖,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当家属、朋友不能正视时,就会延误对当事人的最佳帮助时机,造成本可以简单辅导就解决的问题复杂化、重大化。

当我们发现自己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症状时(参看之前的文章:《请不要透支你的心》文末提示),请参考以下做法:

1.自我舒缓:

a.寻找压力源并尝试消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平台期是你自己的错!
健身就是生活
人是每天吃饭睡觉散步长寿,还是运动健身长寿?
50岁后坚持锻炼有益健康,但请注意避开这6种运动
Fit情报局 | 健身俱乐部无可替代的7个原因
健身半年还练不出肌肉,很可能这个地方出了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