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井陉 一一太行山的路没有哪条比它更重要
井陉道古今要道交会图

“陉”是指山脉中断之处的自然通道,“太行八陉”则是指横穿太行山脉的八条通道。其中,井陉为第五陉,也是交通意义最为重要的一,陉道。从古至今,两千多年前的秦皇古驿道,百年前的正太铁路,当代的国道和高速,都沿着这条通道穿山而过,形成一幅少见的古今交通图。

井陉

井陉道,曾是太行山里唯一可走大车的路

公元前200多年,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昌氏春秋》,记载了天下最重要的关隘九处,称之为“九塞”,它们是:太汾(汾河的雀鼠谷关隘)、冥厄(豫鄂交界的平绪关)、荆阮(北太行的紫荆关)、方城(南阳北例的笼长城关隘)、殽(函谷关)、并陉、令疵(燕山之喜峰口)、句往(恒山之雁门关)、居庸(军都山之居庸关)。其中的井陉、太汾、荆阮、句往、居庸均与太行山有关,而对太行山关隘道路的认知后来扩展为“太行八陉”。

太行八陉示意图

历史上对太行八陉的排序为从南向北,井陉为第五陉。在八陉中。仅井陉和轵关是贯穿太行山、连接华北平原与汾河盆地的陉道

在方言中,横切山脉使山脉中断的河谷或山谷称为“陉”,这种谷地因为走向与山脉近于垂直相交,也被太系称为“横谷”。陉,由于是穿越山脉最容易的天然通道,历史上常被利用作为迁徒、贸易、征战的道路系统。因此,陉就包含了陉道和陉关这两个要素,一条陉道常常有多个陉关,而陉关又由关城、关门、关墙构成。即使在技术发达的今天,陉道依然是现代交通优先选择的路径。

井陉是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它主要循着自西向东横穿太行山主脉的桃河——冶河及其支流的谷地、以及由太行山西流人太原盆地的白马河——潇河的谷地构成。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先驱丁文江先生认为,“太行山的路没有哪条有井陉重要,因为它是太行山里唯一可走大车的路”。丁先生的看法,有古驿道的遗迹为之佐证。《史记》所谓:“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表明秦汉之时井陉道即可行车,但因山路崎岖,车不能并行,马队也不能并列。

为铲平车辙古道被越铲越低

由于307国道、石太铁路、青银高速均选择绕过白石岭,从而使东天门这一段古陉道空憝地保留了下来。陉关门洞下两条深刻在青石路基上的车辙最引人注目,因为长年轸碾轧,这里每三百年就会形成20—30厘米深的车辙,为了避免蹭到车底,人们只好路铲平,两干多年以来,门洞下的古道被越铲越低。

井陉之所以重要,还不仅仅在于古代可行大车。从太行八陉来看,仅井陉和轵关陉贯穿太行山,连接了太行山东西两侧的华北平原与汾河盆地,其他六陉都是太行山腹地或晋蒙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的通道。而汾河盆地与华北平原沃野千里,既是华夏文明的起源与发祥地,也是历史上农商繁荣、文化昌盛的天府重地。井陉西端之太原一晋中盆地,地处汾河盆地带的北段,无论周秦之晋阳,还是汉以后之并州,皆为山西重心所在,近代更是催生了富可敌国的晋商,其地位较之轵关陉西端、汾河盆地南段的运城——临汾盆地更为重要。因此,作为连接太原——晋中盆地与华北平原的交通命脉,井陉的重要不言而喻。自秦皇古驿道以来,上世纪初兴建的正太铁路,以及现在井陉道上连接石家庄与太原两大省会城市的国道和高速公路,都在继续证明这条通道的重要性。


一条路,戏剧性地让一个小村庄演变为一座大都市

山西与省外连接的第一条铁路,正是沿着井陉道修建的正太铁路。1898年至1910年的清朝末年,正太铁路能够和京汉、京张、汴洛、滇越等铁路一起成为中国首批建设的铁路干线之一,也证明了井陉道在经济上的重要意义。

而更有意思的是,也许很少有一条铁路能像正太铁路那样,对一个区域的城市聚落分布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正是由于正太铁路的修建,才诞生了河北省的大城市、也是今日之省会—-石家庄市。石家庄之崛起,和京铁路因地势考虑,选择在郑县过黄河,并在此与汴洛铁路(陇海铁路之前身)相交,从而催生了郑州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和当时已是县城的郑县相比,石家庄由一个小村庄而发迹,更具传奇色彩。

正太铁路于1904年动工,1907年建成,因东起当时的河北正定府境,西到太原,故得名。它东与京汉铁路相接。正太铁路由法国巴黎银行公司借款并组织施工与管理,东端最初选择在柳林铺,后因法国总工程师埃士巴尼提出为节省费用,平原地区路线需取直,而南移至石家庄。因井陉道路崎岖及经费所限,铁路被设计为1米的窄轨,又称“米轨”,与法国修建的滇越铁路同出一辙。当时清政府要求修成1.435米的标准轨,与京汉铁路“一气衔接”,但因需追加借款而作罢。清政府最初考虑正太线修建标准轨无疑是正确并具有远见的,但后来不得不选择“米轨”,却得到了意外收获。正是因为正太、京汉铁路不同轨,导致大量货物需在石家庄换车倒场,于是私营企业在石家庄大量兴建道岔,同时带动了转口搬运业急剧发展,这成为促进石家庄人口聚集、加速城市化的重要因素。

1939年至1940年,因战时需要,日伪政府将正太铁路改建为标准轨,又于1940年至1941年修建了石家庄至德州的铁路,使正太、京汉铁路与津浦铁路相通,石家庄亦成为正太、京汉、石德铁路的交叉点,其交通枢纽作用更加凸显。如今,石家庄火车站已成为中国三大货车编组站之一,石家庄也由一个清光绪年间仅有三四十户人家的小村庄,演变成主城区拥有约500万人口的省会大城。当年的柳林铺已被石家庄城区所囊括,而沿着井陉道延伸的这条铁路干线,也由“正太线”改称为“石太线”了。

山西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太(原)旧(关)高速,也是沿井陉道而修建。太旧高速于1993年5月18日奠基,1996年6月25日全线建成通车,它向东与1995年10月18日先期通车的石(家庄)太(原)高速河北段连接,现为青银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走井陉道、越太行山的高速公路,也是全国第一条山区高速公路。


从土门关、亮子岭到东天门关,西入井陉的三道关隘

在太行八陉中,井陉最为复杂。一方面,井陉道为复合陉道,以天长古城为中心,分为东西两段、南北两支。北支经娘子关到阳泉,南支经固关到平定,然后在阳泉以西再会合,经寿阳、榆次去太原;另一方面,井陉道上陉关众多,东有土门关、亮子岭、东天门关,西有娘子关、固关、西天门关、柏井堡等。

正因为井陉在地理上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就像走马灯一样在井陉道不断上演,例如:楚汉相争韩信背水一战击败项羽分封的赵国主将陈余;唐代安史之乱郭子仪东出井陉关击破史思明;元末徐达西人井陉攻占太原击败扩廓帖木儿;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次年德法联军进击山西攻陷娘子关;1937年日军由井陉攻占娘子关并导致太原陷落,等等。

选择与现代交通体系更贴近的东段南路前行,由石家庄西侧之鹿泉西行不远,即到达井陉东端的陉关——土门关。历史上的“井陉口”或狭义的“井陉关”即指此关。华北平原至此转为太行山前山的山岭,北有莲花山、南有卧鱼山,土门关夹于其间,太平河由山岭间蜿蜒而过,又把土门关分为东、西两关,从而形成东土门和西土门两座关城,现为东土门村、西土门村。因307国道从土门关旁绕过,使东、西土门村均得以较好地保留了原来的关城街坊格局。

从土门关一带开阔的谷地,以及低矮的关阁及关墙来看,古时土门关可能更多地是井陉道上的一个商贸关卡和集市,而非一个军事上的要隘。

由土门关往西,真正西入太行的隘口是在亮子岭、下安、上安一带,这几处的关阁、古陉道皆存。由此西进,两侧山岭夹峙,307国道和石太铁路沿着谷弯转而行通往井陉盆地。但古陉道却并未循山谷而走,而是直趋井陉盆地东边白石岭上的东天门关,也即白皮关。东天门关西距井陉县城约四五公里,正当白石岭上的一狭窄山坳口处,虽然要翻山,但山岭不高,这个山坳口确为井陉东出华北平原最捷近的通道。由于307国道、石太铁路、青银高速均绕过白石岭,从而使这一段古陉道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由东向西上白石岭,坡上路旁有三间石砌小屋,正中小屋门楣上刻有“立守路”,是指距离国都很远的地方,这里就是中国仅存的两座古驿站之一,另一座在苏州横塘。

由驿站上行不远,有被称为“秦始皇歇灵台”的石坪,是否真为秦皇歇灵处不可考,但这段古驿道被称为秦皇古驿道还是有出处的。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第五次巡游天下时,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邢台的广宗县境),同行的李斯、赵高等秘不发丧,驱秦皇灵车经井陉,再由直道(北起包头南至陕西淳化的古道)回咸阳。这留下了一个疑团,秦始皇的灵车不走南边更平坦的山前平原经函谷关入关中,难道是因为经井陉向西,过汾河、黄河,经陕北高原的直道回咸阳更为快捷,或更为隐秘?

由秦始皇歇灵台上行不远即到东天门关,建于明清的东西两座关门阁犹存。沿途古道车辙清晰可见,关前车辙尤深,可达30余厘米,道宽2.85米,车辙的中距在1.2米左右,与秦始皇“车同轨”的6尺轨距非常接近,似乎说明自秦以后,古之大车的轨距变化不大。


井陉盆地,井陉道上的聚宝盆

. 由东向西越过东天门关,便进入井陉盆地,它因四周山岭环抱,中央低下如井,而得名井陉,横穿太行山主脉的桃河与自南边而来的甘陶河在此相汇,始称冶河,然后向北至平山县境汇人滹沱河。冶河古称绵曼河,韩信的“背水之战”,即列阵于冶河东岸的岩峰村至微水镇一带。

井陉、阳泉这两个盆地是井陉道上以煤矿著称的聚宝盆,井陉煤藏自宋代即有开采,至明清土法开采的小煤窑达百余座,机械化开采的近代煤矿始自井陉县绅士张凤起与德国人汉纳根于1905年建成的井陉矿务公司。1949年以后,井陉煤矿发展成为中国的主力煤矿之一,最高年产量曾达454万吨,以最好的炼焦煤著称,出产的优质块煤和焦炭享誉中外。

有意思的是,和滏口陉上的峰峰、彭城类似,借助井陉的煤土之利和水陆运输之便,这里是以井陉窑著称的瓷器产地,它兴起于隋,繁盛于金,延续至清,与磁州窑、邢窑、定窑并称为“河北四大名窑”。井陉窑以烧制瓷土含铁低、瓷胎洁白、施以透明釉的白瓷为主,也是中国最早烧制白瓷的窑口之一。井陉窑遗址虽于1989年才被发现,但其出土的唐、宋、金等诸代的精美瓷器,以及极其丰富的古瓷作坊、古窑炉遗存,让业界产生了极大震动。

过井陉县城所在的微水镇西行,若走井陉道北支去娘子关,途中需经过乏驴岭,因传张果老所骑之驴困乏于此而得名。正太铁路的隧道从乏驴岭下穿过,隧道西口与横跨桃河的大桥相接,乏驴岭村即位于隧道西口旁的山坡上。因1943年正太铁路局部改线,乏驴岭铁路隧道和大桥均被废弃,现桥面已铺上水泥,可通小型车辆,是去乏驴岭村的必经之道。大桥系当年法国公司建造,是一个跨度75.5米的单跨钢梁,全部用铆钉铆接,至今仍十分坚固。过桥进入隧道,发现隧道竟是如此窄小弯曲,与现在的铁路隧道完全无法相比,但它和大桥一起,为我们保留了正太铁路最初的风貌。


娘子关与固关,井陉道上的重关险隘

从地形来看,井陉道上的陉关以娘子关和固关最为险要,因为它们都处在井陉道与太行山主脉相交的地方,现皆属山西平定县境。早在春秋战国时,中山国就由北向南在龙泉关、倒马关至娘子关、固关一线修筑了太行山长城。明代的太行山长城基本延续了这一走向,将内长城延伸到了娘子关和固关,这里也接近太行山明长城的最南端。

娘子关亦称苇泽关,位于两山夹峙的桃河右岸,它的陉关建筑在太行八陉中保存最完好,包括街市规整的关城、东西两座关门以及与长城相接的关墙。由东关门而人,可以看到关门墙上密布的弹痕,这是自1900年以来,历经多次战火留下的,这也说明了娘子关在军事上的重要意义。娘子关关城得以完整保留的一个原因,是关城所在地地势狭窄,不便扩展,后来娘子关镇的新街区皆建在西侧的桃河河滩上。娘子关西关门上有“京畿藩屏”的题刻,而且关墙上的垛口皆朝向西面,表明了明代娘子关的主要功能是拱卫井陉以东的华北平原和京城。

由娘子关向南有县道公路可通固关,娘子关的名气虽然比固关要大得多,但与固关相比,娘子关只是偏关,因为以前走大车的官道是经固关的。

固关包括历史上的旧关和新关,旧关称“故关,新关称“固关'。旧关在东,明正德元年(1506年)所建,新关在西,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迁建。旧关建筑因修建青银高速公路被拆,在高速公路旁仿建了一座关。新关也因307国道穿过使关墙中断,新建了一横跨公路的门廊代替。旧关和新关历史上都形成了不小的关城聚落,现分别为旧关村和新关村。从地形上看,旧关位于一平缓的山丘顶部,是井陉道上的一处制高点,而新关则位于山谷之隘口,且与两侧的明代长城相连,从军事上看,新关更易扼守,这也许是固关迁移至此的原因。登上新关旁边的山头远眺,逶迤的长城在山岭上如龙行蛇走,间或有高大的敌楼耸立,更显气势磅礴。

由固关西去,在平定县柏井镇东侧的柏井一村附近,有一山岭名“门限岭”,为桃河源与柏井河源的分水岭,井陉古道由此越岭而过,山坳口处即为井陉古道的西天门关所在,它与白石岭上的东天门关遥相呼应。西天门附近的青石古道及石板上的车辙,依然呈现着井陉古道的沧桑。由西天门关向西,虽然还要经过相传为韩信始筑、又经唐宋明历代修葺的柏井古城柏井堡,但走平定、阳泉、寿阳已无大的险阻,抵达榆次、太原只在弹指之间。

石太客运专线

从井陉道北侧穿山而过

石太客运专线是晋冀交通的新动脉。这余高速铁路2009年4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将石家庄到太原的列车运行时间从既有石太铁路的5小时压缩到了1小时。它的选择原本首选平定(阳泉)方案,即沿井陉道走向铺设,但是由于阳泉地区煤炭开采历史较轻大面积采空区,因此最终选择了北侧的盂县方案。因此,这条高铁线路紧贴着井道,从北侧穿越了太行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家庄,河北的根本
穿越太行——太行八陉自然人文考察|活动报名
娘子关
石家庄井陉~正太铁路边的一座“庞贝古城”
[转载]太行山纪行(十一):探寻井陉秦皇古道
穿越太行之旅(骑行太行八径之第四、五陉——滏口陉、井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