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疗“政治幼稚病”请用“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可以用来治疗政治幼稚病

——亡邓国者 必此人也

三十六计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瑰宝,很多人对其津津乐道,比如以逸待劳、抛砖引玉、擒贼擒王……其实在三十六计中远远不止于这些“伟光正”的计策,更有一些用起来似乎有些违背道德的计策,“假道伐虢”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例。今天,我们借一则春秋故事来好好聊聊“假道伐虢”这一计。

春秋诸侯一再重犯的政治幼稚病

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用于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

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后来有人想了一个办法: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晋献公拿出两件天下至宝送给虞公,换取虞公在晋国灭虢之事上的中立立场。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不仅在虢国求救时袖手旁观,而且还让出了虞国交通干道作为晋国出兵的路径。等到晋国将虢国覆灭,士气高扬的晋国人在返程途中,把当初中立让路的虞国也顺手灭了!

虞国和虢国本是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可虞公却贪图眼前利益,葬送了虞国社稷,这就是典型的政治幼稚病。除了虞国,其实春秋时期还有另一个更为典型的相似例子。

楚文王征伐申国,路过邓国。邓国和申国都与楚国接壤,都是楚国北伐的必须拔除的绊脚石,现在楚国路过邓国去攻打申国,邓国已如釜底游鱼、危急如覆巢之卵却没有一点自觉,邓侯甚至设宴款待路过的楚文王。 等国的臣子们都请求邓侯杀掉楚文王:“(如果现在不趁机杀掉楚文王,那么)将来灭掉邓国的人一定是他。现在不动手,将来就后悔也来不及了。下手吧,现在正是时候!”

从属下们再三恳切的言辞里就可以见出当时候千钧一发的局面,但是邓侯仍然优柔寡断,一再用一个理由说服大臣们:“楚文王是我的外甥,他没有罪过我却谋杀了他,天下人都会唾弃我,邓国也将没有立足之地了。”臣子们对邓侯的说辞错愕,因为不抓住机会杀掉楚文王,邓国覆亡就在眼前,邓国灭亡了又何谈天下人唾弃呢?

果然,优柔寡断的邓侯最终还是没有杀掉楚文王,楚文王也正如众人预料的那样,在灭掉申国的归来的那一年开始进攻邓国,很快邓国就亡国了。

邓国的灭亡和虞国一样,他们虽然都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却因为各自的原因,犯了政治幼稚病,虞公被钱帛所误,邓侯被亲情所误!

一将功成万骨枯

政治天平的另一端:良知

阳明子有言;“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良能也”!春秋时期的政治家们还处在一个“良知”的时代里,周天子之所以分封诸侯,就是对“亲情”无限信任的具象化行为:周天子认为用血缘的纽带可以维系天下。这大约是氏族社会的流毒吧,周文王分封诸侯时并没有想到随着血缘的关系一定会随时间逐渐淡漠,而天下熙熙之利则一定会惑乱人心。

邓侯因惦念亲情而亡国,在今天的人看来多半要加一句“迂腐误国”的评价,但我们反过来站在不同的角度回头看一下,假若邓侯不顾亲情而谋杀了楚文王,则又会有人感慨“政治家果然都是冷酷无情的”!

果然,吃瓜群众都是偏激者!

大事与小节

杀还是不杀,这是个问题。

如果从后世把“假道伐虢”这个例子堂而皇之地列入三十六计中的现象来看,多数的国人是赞成“成大事不拘小节”的做法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任何人最终都无法逃避来自良心的审判。我们有一万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去做一些违背意愿的事情,但总会在深夜辗转里难以心安,这就是我们的良知在提醒着我们。

一生背负如斯,生命必然不会完满。说一句“成大事不拘小节”容易,一生的深夜悱恻却太过沉重。

三十六计是一种文化,因为它超越了单纯的谋略范畴,今天我们就可以发现三十六计可以治疗政治幼稚病。只是,煌煌千年,惟仁者难及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假道伐虢
《左传·庄公》精选译注
《三十六计》中的成语典故探微(九)
三家分晋后为何君主谥号是赵敬侯,魏文侯而不是赵敬公、魏文公?
被晋国借路灭掉的虞国,其祖上有着如此大的来历
《可以借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