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州古村落】蓝山滨溪古村:望不断的乡愁

蓝山滨溪古村:望不断的乡愁

陈瑜

我相信,蓝山的文化底蕴是深厚的,因为它是湖湘文化与南粤文化的交汇之地。带着一份探究之心,驱车走进蓝山的滨溪古村。

一条溪水绕村淙淙而过,一座古桥连接着村与外面的世界,似卫兵坚守村里的安全,也似迎宾夹道欢迎着远方的来客,亭上书写“青龙桥”。桥上有亭,供行人休憩,也是亲人送别之所,欢笑与泪拥的纠结。据蓝山县志记载:“青龙桥位于滨溪村口,跨华阴水(田心河);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冬建,桥长15米,高21米,宽3.3米,为干砌料石单孔半园拱桥。道光五年建亭,叫凤水亭。”

    古村很大,登桥放眼,村前临溪水,流水潺潺,依山而建,村后青山如黛,四面秀峦环绕,隐逸于山坳盆地之中,可谓靠山不近山,临水不傍水,极妙的居家营宅之地。

走进古村,深深的巷道,纵横交错,如同迷宫,青砖黑瓦的房屋、绵延不绝的青石板路、高耸挺拔的马头墙,随处可见石缸、石凳、石眼,抬眼遍见雕龙画凤、飞禽走兽,都如同一幅幅精致的风俗画、栩栩如生。

村前有六角楼(总体为六角形,高三十多米,底部面积十二平方米,下用青砖,顶为葫芦形)、扁书房、青龙桥等古建筑,全村以四口古井为中心,井水长流,清澈见底,冬暖夏凉;古院落布局极为严谨,外屋以墙为接点,联为“口”字,形成统一布局,村内东西向三条巷道,南北向五条巷道,各以巷门为分割形成独立院落,院落之间门户相对,跨进门庭大多以三进九间为布局,中间设有天井,院内设有过道和侧门与巷道连接。

古村的房屋都是坐北朝南,村民都把门朝东开,把南门封起来,印证“紫气东来”,房屋上面的通风口是个瓶状,喻为平安,通风口下有幅鹿子图,喻为吉祥。整个古民居大门两旁都有镶嵌进墙内的石雕:凤凰、摇钱树、菊花、金瓜、梅花、喜鹊、蝙蝠、瑞兽麒麟,都喻为招财进宝、喜上眉梢、五福临门等美好的期盼。 

在所有的花草雕刻中,都能依稀找到相关的文字,这就是滨溪一个明显的特色,“福、禄”、“三元及第”都隐藏在图案中。在其中有一大门两旁,一边是状元打马走街图案,一边是状元夫人游乡图案,喻为夫贵妻荣,蜜蜂、猴子在一个图案中组合成“封侯拜相”,刀、笔、宝剑、玉笛喻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大门两边转角处镶有一对小石狮,恰好处于墙壁转角中缝上,神形兼备、立体感强,左右两个侧面却又与石墙保持在一个平面,毫无突兀之感,雕刻技艺高超,是古代石刻艺术中的登峰造极之作。

    令人惊叹的还有滨溪古村顺畅的排水系统。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根据墙脚走向修建了排水沟,每条巷子的两边都有较深的主排水沟通往村口的池塘,形成了一个“路相通、渠相连”的畅通排水网络,即使在大雨天,房屋周边也不会出现积水。

滨溪村的泉眼特别多,一个1100人的村庄饮水泉竟多达四处,便于村民就近取水,在周边村落很少见。每一个井泉的旁边都贴有精美的磁片装饰画,并书有“饮水思源”。井水依然清澈,从未干涸,古井是用青石砌成,分三个区域,即饮用水区、洗菜区、洗衣区。

滨溪村以谭姓为主,据谭氏族谱中记载,谭姓始祖谭念明是江西吉安府太和县桐枧下鹅颈丘村人。生于大宗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生有三子:名万一、万二、万三。万一字玉荣,号继远,以奉养老人出名而被推举为孝廉。后考上进士,被朝庭任命为广东仁化县令。谭万一任完职返乡途经蓝山,到临武境地富塘,田地平坦,山川环集、水源丰富,风光旖旎。就致信父亲,举家全迁灵武富塘,后树大分支,谭父认定与水有缘,分家择塘而居,宝佑二年(公元1254年)分居营宅,万二在关塘(滨溪村),万三赴衡阳柏坊之新塘。族谱载“万二公字玉梁,号继周,兄弟分徙,择居蓝山凤感塘关塘(今新圩镇)滨溪,谭家肇基公于淳祐末年(公元一二五二年)壬子岁中为科举,即任广西贺县令,娶夫人欧阳氏,生子荣伯,其后裔约于道光三十(公元一八五0年)分居于田心乡老凉亭,系第三十六世的昌真公……”就是说从宋代淳祐末年至今,滨溪村足足有七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

谭姓家族重耕读,崇仁孝,办学堂,积恩德,睦亲邻,每家每户都沿袭祖辈,对子孙进行严格教导,家规家训世代相传,因此千年来村庄人才辈出、人丁兴旺,历朝历代都有人在朝廷为官。

雍正十二年甲寅仲冬月,由时任湖广总督湖南功加署副将王臣所撰写的《谭氏宗谱·旧序一》中记载,“雍正十一年葵丑春,予奉天子命来镇临武,营蓝山、嘉禾所辖地也。下车后巡行两邑出临界间,见一巨村,山川环秀,烟火缭绕,村内有读书声,有机杼声,村以外行者让路,耕者让畔,宛然有三代遗风……”

走在光滑的青石板上,人就像穿越了时光隧道,流连在一幢幢古建筑前,仔细琢磨,细细品味,思绪犹如一壶老酒,溢满着浓厚农俗文化淳香,温暖着耕读文化的精髓,漫步在滨溪,如同行走在历史的长廊中,不断触摸着那久远的文明礼仪,孝德教化,似乎感觉到了那份乡愁的淡淡温度。内心似乎有一种生生不息的脉动,古村又似一本深厚的书,字里行间透露着祖先的睿智,看到谭族先人过去的执着与辉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致我们无处安放的乡愁——无锡古村怀旧系列(上)
张谷英古村写生
骑文探古访百村(22)
雷州有个村竟然是中国十大古村之一!
《客家东龙古村的年味》
十大最美古村落,却载不动乡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