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州古迹】江华近道书院:迷茫在历史风云中的沧桑鳞体

【永州古迹】江华近道书院:迷茫在历史风云中的沧桑鳞体

陈瑜
 
从江华县城出发往东北角,车行17公里,就来到界牌乡,在一片宽阔的丘陵地带,远远就望见一所学校——界牌乡喇叭口完小,古木参天,绿色掩映,学校右侧就是一片古建筑,前有水塘,宛如明镜,水塘被古木簇拥,随风摇曳。


一堵牌坊高耸,拱形门进入,一内斜坡门厅,牌坊组合门厅,就构成书院的第一栋建筑.

从门厅步行青石板道进入第二座建筑,两层方形青瓦砖结构,又设门楼,两石柱支撑门楼,上有楹联“近接九嶷奇景,道传千古正宗”,据说,之所以名曰近道书院,是取楹联第一个字组合而成名。石门框,门槛石,门墩石有精美雕刻。


穿过第二栋,第三栋建筑进入视线,前有一门廊,据学校负责人介绍,这栋建筑原是三层,恐有危险,拆除了顶层,是书院的藏书楼。整个近道书院共三栋建筑,按123层排序,逐栋升高,寓意“步步升高”之意。


在第一栋门楼旁有一碑文,内容为“清正于乾隆九年价买骆宗科田地山场宅居地喇叭口界限契……”表明了建造时间以及后来出现的地契纠纷打官司判决状。


在第二栋屋基处镶嵌着几块碑刻,右边墙角有一标明“汤金钊”撰刻的“积善余庆”四字,落款年份为辛丑年,应是1841年。查询资料,汤金钊(1772-1856)字敦甫,一字勖兹,浙江萧山人。先世由青田迁居长河,再迁至城厢镇西门外居住,称"西门汤氏"。其家世代以经商为业,惟有他勤奋求学。乾隆五十九年汤金钊22岁举乡试第一,即称解元。嘉庆四年金钊27岁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光七年任左都御史,礼部尚书,不久充上书房总师傅,调任吏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之职。道光十八年以协办大学士调回吏部。咸丰四年值汤金钊中进士六十周年之际,清朝廷特地加封他太子太保衔,并赐御书"庆衍恩荣"匾额,恩宠有加。终年85岁,谥为文端。


在第二栋的左右墙基有三块碑刻,其中一块是“庙堂出入,山水游吟,世自钦羡,今两待之”,应该是对此处风景的赞美。


另一块是“云鹤闲来”,语出唐朝李洞的七绝《赠僧》:“不羡王公与贵人,唯将云鹤自相亲。闲来石上观流水,欲洗禅衣未有尘。”


还有一块很多人误读为“新胜瑶池”,其实应是“薪传遥接”四字,“薪传”意为“柴虽烧尽,火种仍可留传。比喻道术学术相传不绝。”“遥接”,意为“从很古远的文化中接过来、传承下来”,这才是此碑刻的本意。


      整个建筑物几经改造,很多木柱都改成了砖砌墩,墙体建筑风格不一。查找历史资料,近道书院原名永兴庵,后为永兴寺,其前身是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的永兴庵,距今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清末,兴办近道书院。民国十三年(1924),改名喇叭口完全小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更名界牌农业中学、界牌红星中学。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更名界牌中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界牌中学迁出,近道书院恢复为喇叭口完全小学。

清末,永兴寺兴办书院,根据院内石柱上的一副对联"近接九嶷奇景,道传千古正宗",取名为近道书院,它是江华当时四大书院之一。院内建筑完整,保存有书院大门、古井、古树,十余方碑刻、碑扁、石柱对联、敌楼、回廊等建筑。整个建筑古扑典雅、静谧端庄与四周葱郁的树木和田园风光极为和谐,风景十分秀丽。近道书院现为界牌乡喇叭口完全小学所在地。


     岁月的变幻将寺院折腾得千仓百孔,书院的痕迹也遍体鳞伤,就像一个被遗弃的老人苟延残喘于角落,身上的伤痛,无人能会,心灵的创伤,恐怕没有人能抚慰,它似乎麻木,似乎无惧,静静地等待升天的时刻来临,学校的读书声偶尔也能让它迷醉一会,回忆一阵,唯有泪空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古韵 . 永州
永州手机报
湖南永州江华洪水穿街而过,居民:晚上不敢睡觉,损伤惨重
习医近道 目录【树儿
近道亲贤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