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笔记:“艺术性很高”

读李白《蜀道难》

  此篇有些意思

  ——毛泽东读李白《蜀道难》的批语(见张贻玖《毛泽东和诗》第27页,春秋出版社1987年版)

  李白的《蜀道难》写得很好。有人从思想性方面作各种猜测,以便提高评价,其实不必。不要管那些纷纭聚讼,这首诗主要是艺术性很高,谁能写得有他那样淋漓尽致呀,它把人带进祖国壮丽险峻的山川之中,把人们带进神奇优美的神话世界,使人仿佛到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面了。

  ——摘自杨建业《在毛译东身边读书访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芦荻》,1978年12月29日《光明日报》

  背景解析:

  在一本中华书局印行、乾隆年间蘅塘退士编的《注释唐诗三百首》中,毛泽东在《蜀道难》这首诗的天头上画着一个大圈,并批注说:“此篇有些意思”。全诗极意夸张蜀道的险峻壮丽,当现实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和比喻奇情壮美的景观时,便以神奇莫测之笔,全凭渺茫虚幻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传说,来烘托气氛。于是,从传说中的蚕丛、鱼凫这两位“尔来四万八千岁”的古蜀国开国君王起笔,又写到秦国入蜀、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秦惠王许嫁五位美女给蜀王,蜀王派五个力士去迎接。回到梓潼,见一大蛇钻入山穴中,五力士共扯蛇尾,把山拉倒,于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还发出这样的想象,羲和驾着六条龙拉的车子载着太阳在空中运行,走到蜀地剑阁山时也被挡住,不得不回车。那里至今还竖立着使“六龙回日之高标”。这样的想象,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景观描绘得极富感染力。此外,诗中还借用其他事物来衬托蜀道之难。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诗的开头、结尾和中间三处赞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部作品,实在是把山高道难写到了极境。所以毛泽东说“使人仿佛到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面了”。

  毛泽东在同芦荻的谈话中,为什么说不必从思想性方面作各种猜测呢?这是因为古今注家对这首诗的内在意义有不同说法。如萧士贇的《分类补注李太白诗》说,这首诗是安史之乱后,讽刺玄宗逃难入蜀之作。初版于1963年,由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在该诗前面的“题解”中说:“唐时,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诗中强调‘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的。”毛泽东不同意这些内容分析,认为主要是艺术性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象夸张一手裁——《蜀道难》艺术手法赏析
蜀道难原文、翻译及赏析
蜀道难
《蜀道难》理解性默写(精核版)
织女支矶石诗话
唐诗三百首经典长诗:因为这首诗,李白才被誉为“谪仙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