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条蓝色的河

 

菡箫

 

一条蓝色的河,在秋天的大山里行走。

河里流淌着一段挥之不去的记忆,尽管那段记忆在我的生活中只是一个短暂。

阳光照着老旧的木楼,木楼上,阿婆正在织布。

织机被岁月染成了沧桑的栗色,如同阿婆额上深深浅浅的皱纹。阿婆织的是毛南人传统的斜纹花椒布。身边的木柜上放着一摞织好的高高矮矮的白和蓝。

阿婆坐在织机上,手中的梭子如一条游动的鱼,鱼儿在棉线的河流里来回的穿梭。随着梭子的游动,织机顶端杆上牵引着纬线的两只“麻雀” 也在一上一下的运动。毛南族工匠都有一双巧手,即便就是一种劳动工具,他们也能将其打造得如此美观实用。指挥这场纺织活动的是阿婆隐在织机下边的双脚。随着阿婆脚下的每一次踩踏,织机的档板也在阿婆手里不停地运动,此时阿婆的手、眼、脚、乃至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配合的那么默契。重复单调的劳动经阿婆的操作而赋予了一种音乐的韵律。阿婆完全沉浸在她的劳作里,织机上的布在有节奏的机杼声中一寸一寸的伸长,如一支古老的情歌,让人觉出岁月的漫长。

走出阿婆的木楼,耳边仍是 “唧唧复唧唧”的吟唱。木楼、阿婆、织机,把我的思绪带到很远很远……我的眼前,款款坐着一位纤纤静女,织机上,梭子在灵巧的指间来回地游动着,此时的她是否也在心里编织着一个美丽的梦?姑娘轻抒的手臂牵引着蓝色的袖裙左右飘逸,织机嘤嘤,衣袂飘飘,木格子窗外是一片盈盈的映日桃花。鸟儿啾啾,漫天柳絮,这幅春日胜景撩拨得一帮踏青的文人学士心旌摇曳。他们其中的一位把这个女子写进了他的诗文:“经之络之,动摇多容,俯仰生姿”。从此这女子便永远定格在东汉人王逸的《机妇赋》里。

也许是大山的厚爱,此地的毛南女子个个天生灵巧,一副丽质,身上具有着大山一样的韧性。她们操持家务,下地干活,家里地里都是一把好手,毫不逊于男子。农闲时,她们纺纱织布,缝衣做饭,秉承着毛南女人贤淑的本份。

如今,现代的纺织技术已经能织出比蝉翼还薄还精美的织品。可是毛南女子还是偏爱自己的织物。村子里的女人个个会织布,她们说家织的布虽粗糙些,可是用来做床单、被子,冬天盖着暖和柔软。过去谁家娶媳妇,嫁女儿,比的就是娘家打发的被子和床单的多少。就是现在,出嫁的女子也必是要置办几床自己织的被子和床单。尽管现在村里的女孩子不再穿家织的粗布了,可是上了些年纪的女人和男人们仍旧喜欢家织布缝制的衣服,在肥大的袖口和裤腿上镶嵌着浅蓝宽口的花边。女人们仍旧喜欢拴着绣了花围口的蓝色围腰(裙)。围腰恰到好处的把女人的曲线凸显出来,给她们添了几分水性的柔媚。搭在头上的蓝色头巾也是自己织的,这是过去衡量一个女子手脚(女红)最直观的标准。毛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是在用一种方式固守和传承着对乡土的厚爱。一个崇尚蓝色的民族。

卡蒲乡的毛南女子还善染布。她们把一种叫做蓝的植物和生石灰放在木缸里浸泡,待蓝草发酵腐烂过滤后得到的沉淀物就是蓝靛。这是染布的原料。染时,用一口大锅加水将蓝靛化了,然后将布放进锅里煮,染透捞出在清水里漂洗,最后上浆。若是要染“亮布” ,则事先把蜂蜡化成汁倒入大锅,再把浆过的布料在锅里浸透,捞出后放染缸里一层层叠压,最后再漂洗,那样染出来的布上就带着一层光亮。是上品。

织布和染布都是一种集体的劳动。村里要是哪家牵线或是染布,那是所有女人的节日。

挑一个灿烂的日子,村头的田坝里,寨子的女人们会倾巢而出。春日的阳光下,小娃崽(孩子们)如一群雪天的小狗,在女人们中间撒着欢。一些女人将纱锭里的线挽在专门的架子上。长长的线在她们的手中传递着。姑乃们(女孩子)一趟趟地来回往返,另一些将线一根根穿过密如梳篦的排扣,穿好后上下交叉着再穿过另一道排扣。这是一根都不能穿错的,这项精密细致的工作,一般都由三五个极富聪慧极有耐性的女子来完成。待排扣都穿好后,再用一把专门的长齿梳子仔细地将线从头至尾地一道道梳理,直到梳得每一根棉纱都光滑顺溜。此时你自然会想起一个成语:一丝不苟。

染布一般选择在秋天。在收尽了庄稼后,女人们约好了将一匹匹的白色投进靛蓝的染缸里。秋后的溪水澄明透亮,流而不激,如温柔静美的毛南女子,最是适宜浆布漂洗。于是山涧里便整日应响着捣布的棒槌声,溪水中天天飘动着一些长长短短的蓝,蓝得令人心醉,让人生出一种希翼。这蓝色将山脚的秋叶衬得更加炫丽鲜亮。在一片绚丽中,古老的歌谣便随着风儿飘飘悠悠的荡在阳光里,覆盖在秋林的红叶上。女人健美的双腿浸在溪水里,两只脚在飘荡的蓝色中踩着、搓揉着,一群叔乃(小男孩)在蓝色里扑腾,溅起的水花逗得女人们不时的嗔骂几声。

橙色的山间,一匹匹漂洗好的蓝色飘荡在溪边的岩石和草棵子上,如流动的云彩。明净的溪水,因了这些深深浅浅的蓝而变得更加妩媚。

蓝色的河在秋日的阳光下依旧无声地流淌着。

天是蓝的,水也是蓝的,整个山寨都浸在这氤氲的蓝色里,蓝的那么清澈,那么透明!

菡筱

 

一条蓝色的河,在秋天的大山里行走。

河里流淌着一段挥之不去的记忆,尽管那段记忆在我的生活中只是一个短暂。

阳光照着老旧的木楼,木楼上,阿婆正在织布。

织机被岁月染成了沧桑的栗色,如同阿婆额上深深浅浅的皱纹。阿婆织的是毛南人传统的斜纹花椒布。身边的木柜上放着一摞织好的高高矮矮的白和蓝。

阿婆坐在织机上,手中的梭子如一条游动的鱼,鱼儿在棉线的河流里来回的穿梭。随着梭子的游动,织机顶端杆上牵引着纬线的两只“麻雀” 也在一上一下的运动。毛南族工匠都有一双巧手,即便就是一种劳动工具,他们也能将其打造得如此美观实用。指挥这场纺织活动的是阿婆隐在织机下边的双脚。随着阿婆脚下的每一次踩踏,织机的档板也在阿婆手里不停地运动,此时阿婆的手、眼、脚、乃至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配合的那么默契。重复单调的劳动经阿婆的操作而赋予了一种音乐的韵律。阿婆完全沉浸在她的劳作里,织机上的布在有节奏的机杼声中一寸一寸的伸长,如一支古老的情歌,让人觉出岁月的漫长。

走出阿婆的木楼,耳边仍是 “唧唧复唧唧”的吟唱。木楼、阿婆、织机,把我的思绪带到很远很远……我的眼前,款款坐着一位纤纤静女,织机上,梭子在灵巧的指间来回地游动着,此时的她是否也在心里编织着一个美丽的梦?姑娘轻抒的手臂牵引着蓝色的袖裙左右飘逸,织机嘤嘤,衣袂飘飘,木格子窗外是一片盈盈的映日桃花。鸟儿啾啾,漫天柳絮,这幅春日胜景撩拨得一帮踏青的文人学士心旌摇曳。他们其中的一位把这个女子写进了他的诗文:“经之络之,动摇多容,俯仰生姿”。从此这女子便永远定格在东汉人王逸的《机妇赋》里。

也许是大山的厚爱,此地的毛南女子个个天生灵巧,一副丽质,身上具有着大山一样的韧性。她们操持家务,下地干活,家里地里都是一把好手,毫不逊于男子。农闲时,她们纺纱织布,缝衣做饭,秉承着毛南女人贤淑的本份。

如今,现代的纺织技术已经能织出比蝉翼还薄还精美的织品。可是毛南女子还是偏爱自己的织物。村子里的女人个个会织布,她们说家织的布虽粗糙些,可是用来做床单、被子,冬天盖着暖和柔软。过去谁家娶媳妇,嫁女儿,比的就是娘家打发的被子和床单的多少。就是现在,出嫁的女子也必是要置办几床自己织的被子和床单。尽管现在村里的女孩子不再穿家织的粗布了,可是上了些年纪的女人和男人们仍旧喜欢家织布缝制的衣服,在肥大的袖口和裤腿上镶嵌着浅蓝宽口的花边。女人们仍旧喜欢拴着绣了花围口的蓝色围腰(裙)。围腰恰到好处的把女人的曲线凸显出来,给她们添了几分水性的柔媚。搭在头上的蓝色头巾也是自己织的,这是过去衡量一个女子手脚(女红)最直观的标准。毛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是在用一种方式固守和传承着对乡土的厚爱。一个崇尚蓝色的民族。

卡蒲乡的毛南女子还善染布。她们把一种叫做蓝的植物和生石灰放在木缸里浸泡,待蓝草发酵腐烂过滤后得到的沉淀物就是蓝靛。这是染布的原料。染时,用一口大锅加水将蓝靛化了,然后将布放进锅里煮,染透捞出在清水里漂洗,最后上浆。若是要染“亮布” ,则事先把蜂蜡化成汁倒入大锅,再把浆过的布料在锅里浸透,捞出后放染缸里一层层叠压,最后再漂洗,那样染出来的布上就带着一层光亮。是上品。

织布和染布都是一种集体的劳动。村里要是哪家牵线或是染布,那是所有女人的节日。

挑一个灿烂的日子,村头的田坝里,寨子的女人们会倾巢而出。春日的阳光下,小娃崽(孩子们)如一群雪天的小狗,在女人们中间撒着欢。一些女人将纱锭里的线挽在专门的架子上。长长的线在她们的手中传递着。姑乃们(女孩子)一趟趟地来回往返,另一些将线一根根穿过密如梳篦的排扣,穿好后上下交叉着再穿过另一道排扣。这是一根都不能穿错的,这项精密细致的工作,一般都由三五个极富聪慧极有耐性的女子来完成。待排扣都穿好后,再用一把专门的长齿梳子仔细地将线从头至尾地一道道梳理,直到梳得每一根棉纱都光滑顺溜。此时你自然会想起一个成语:一丝不苟。

染布一般选择在秋天。在收尽了庄稼后,女人们约好了将一匹匹的白色投进靛蓝的染缸里。秋后的溪水澄明透亮,流而不激,如温柔静美的毛南女子,最是适宜浆布漂洗。于是山涧里便整日应响着捣布的棒槌声,溪水中天天飘动着一些长长短短的蓝,蓝得令人心醉,让人生出一种希翼。这蓝色将山脚的秋叶衬得更加炫丽鲜亮。在一片绚丽中,古老的歌谣便随着风儿飘飘悠悠的荡在阳光里,覆盖在秋林的红叶上。女人健美的双腿浸在溪水里,两只脚在飘荡的蓝色中踩着、搓揉着,一群叔乃(小男孩)在蓝色里扑腾,溅起的水花逗得女人们不时的嗔骂几声。

橙色的山间,一匹匹漂洗好的蓝色飘荡在溪边的岩石和草棵子上,如流动的云彩。明净的溪水,因了这些深深浅浅的蓝而变得更加妩媚。

蓝色的河在秋日的阳光下依旧无声地流淌着。

天是蓝的,水也是蓝的,整个山寨都浸在这氤氲的蓝色里,蓝的那么清澈,那么透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古辞《读曲歌》赏析
关于织机的介绍及其分类
民间故事:女子夜住农家,见老人家生活不易,她举手之劳救下全家
约翰凯伊发明飞梭纺织
圆织机故障故障原因及处理2
圆织机故障与维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