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督脉及穴位图3

百会穴 Bǎi huì(DU20)
  〖取穴方法〗人体百会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及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及额神经分支。
  〖主治疾病〗头痛,眩晕,惊悸,健忘,高血压,低血压,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耳鸣,失眠,鼻塞,脱肛,痔疾,阴挺,泄泻。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天窗穴治中风失音不能言语;配百会、长强穴、大肠俞穴治小儿脱肛;配百会、人中穴、合谷穴、间使穴、气海穴、关元穴治尸厥、卒中、气脱;配脑空穴、天枢穴治头风;针刺百会,配耳穴的神门埋揿针戒烟;配养老穴、百会、风池穴、足临泣穴治美尼尔氏综合症;针百会透曲鬓穴、天柱穴治脑血管痉挛、偏头痛;配百会、水沟穴、足三里穴治低血压;配百会、水沟穴、京骨穴治癫痫大发作;配百会、肾俞穴(回旋灸) 主治炎症。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百会:督脉足太阳之会。
  〖别名〗顶中央穴,三阳五会穴,天满穴,天蒲穴,三阳穴,五会穴,巅上穴。
  〖穴义〗手足三阳经及督脉阳气在此交会。
  〖名解〗
  (1)百会。百,数量词,多之意。会,交会也。百会名意指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阳气在此交会。本穴由于其处于人之头顶,在人的最高处,因此人体各经上传的阳气都交会于此,故名百会。三阳五会、三阳、五会名意与百会同,三阳指手足三阳经,五会指五脏六腑的气血皆会于此。
  (2)顶中央穴。此指本穴位于头顶中央,无它意。
  (3)天满穴。天,天部。满,满盛也。天满名意指穴内阳气为满盛之状。理同百会名解。
  (4)天蒲穴。天,天部也。蒲,古指草盖的园屋,此指穴内气血为人体的卫外之气。理同百会名解。
  (5)巅上穴。巅,顶也。上,上部也。巅上名意指本穴位处头顶,且气血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理同百会名解。
  (6)督脉足太阳之会。本穴物质为手足三阳经之阳气汇聚而成,但以膀胱经及督脉传入的阳气为多,故为督脉足太阳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充盛阳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缩后循督脉下传前顶穴。
  〖功能作用〗升阳举陷,益气固脱。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附件

BaiHui.jpg ( 69.24 K)

2010/10/9 10:45:14

EXIF信息

 


TOP

 

前顶穴  Qián dǐng(DU21)

  〖取穴方法〗前顶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6寸(百会穴前0.5寸) 。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分支和枕大神经分支会合处。
  〖主治疾病〗癫痫,头晕,目眩,头顶痛,鼻渊,目赤肿痛,小儿惊风。
  〖人体穴位配伍〗配前顶、后顶、颌厌治风眩、偏头痛;配人中穴治面肿虚浮;配百会治目暴赤肿;配五处治头风目眩、目戴上。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穴义〗前面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被顶撞不能上行。
  〖名解〗前,前部也。顶,挤顶也。该穴名意指前面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被顶撞而不能上行。本穴物质来自于百会穴传来的天部阳气和囟会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百会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时是散热冷缩的变化,而囟会穴的水湿之气在上行至本穴时则是吸热蒸升的变化,二气在本穴相会后,降行的气血顶住了上行的气血,故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温热水气。
  〖运行规律〗由本穴输散于头之各部。
  〖功能作用〗补益肺气,传导水湿。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附件

QianDing.jpg ( 56.69 K)

2010/10/9 10:46:21

EXIF信息

 


TOP

 

囟会穴 Xìn huì(DU22)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穴前3寸) 。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分支。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鼻渊,鼻出血,鼻痔,鼻痈,癫疾,嗜睡,小儿惊风。
  〖人体穴位配伍〗配玉枕穴治头风;配百会穴治多睡;配头维穴、太阳穴、合谷穴治头痛目眩;配上星穴、合谷穴、列缺穴、迎香穴治鼻渊、鼻出血;配前顶穴、天柱穴、本神穴治小儿惊痫;配人中、十宣治中风昏迷、癫痫;配血海穴、支沟穴治血虚头晕。
  〖刺灸法〗平刺0.3~0.5寸,小儿禁刺;可灸。
  〖别名〗囟中,鬼门,天窗,顶门,囟门。
  〖穴义〗督脉上行的弱小水湿在此聚集。
  〖名解〗
  1)囟会。囟,连合胎儿或新生儿颅顶各骨间的膜质部也,此指穴内气血有肾气的收引特征。会,交会也。囟会名意指督脉上行的弱小水湿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上星穴传来的弱小水湿,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如同肾气有收引特征,故名囟会。囟中、鬼门、囟门名意与囟会同,中指穴内,鬼指穴内气血寒湿收引。
  2)天窗穴。天,天部也。窗,窗户也,气之通道也,虚也。天窗穴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之下的水湿之气,天之上部气血空虚。本穴物质为来自上星穴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则聚集在天之下部,天之上部气血如同空虚之状,故名天窗穴。
  3)顶门穴。顶,挤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顶门名意指督脉吸热的上行气血在此被顶撞而不能上行。本穴物质为上星穴传来的弱小水气,因无外界热助,弱小水气至此后不能上行,如同被顶撞一般,故名顶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由本穴输散于头之各部。
  〖功能作用〗补益肺气,传导水湿。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附件

XingHui.jpg ( 58.52 K)

2010/10/9 10:47:53

EXIF信息

 


TOP

 

上星穴 Shàng xīng(DU23)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解剖〗在左右额肌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颞浅动、静脉分支;有额神经分支。
  〖主治疾病〗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面赤肿,鼻渊,鼻出血,鼻痔,鼻痈,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疟疾,热病。
  〖人体穴位配伍〗配合谷穴、太冲穴治头目痛;配丘墟穴、陷谷穴治疟疾;配大椎穴治鼻中息肉、面赤肿、口鼻出血不止;配水沟穴治癫狂;配印堂穴、素髎穴、百会穴、迎香穴、合谷穴、曲池穴、列缺穴、支沟穴治酒渣鼻。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别名〗鬼堂穴,明堂穴,神堂穴。
  〖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蒸升。
  〖名解〗
  1)上星。上,上行也。星,指穴内的上行气血如星点般细小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蒸升。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温热水气,在本穴为缓慢蒸升之状,上行气血如星点般细小,故名。
  2)鬼堂。鬼,与天相对,此指穴内气血为阴性水湿。堂,聚散之所也。鬼堂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部的阴湿水气。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温热水气,至本穴后,因散热冷缩而化为阴性水湿,故名鬼堂。明堂、神堂穴名意与鬼堂近同,明指穴内气血为天部的明处,神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阴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由本穴外散头之各部,小部分吸热后循督脉上行。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附件

ShangXing.jpg ( 58.88 K)

2010/10/9 10:48:40

EXIF信息

 


TOP

 

神庭穴 Shén tíng(DU24)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解剖〗在左右额肌之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布有额神经分支。
  〖主治疾病〗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泪出,目翳,雀目,鼻渊,鼻出血,癫狂,痫证,角弓反张。
  〖人体穴位配伍〗配行间穴治目泪出;配囟会穴治中风不语;配兑端穴、承浆穴治癫痫呕沫;配水沟穴治寒热头痛、喘渴、目不可视;配太冲穴、太溪穴、阴郄穴、风池穴治肝阳上亢型头痛、眩晕、失眠等病症。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神庭穴 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
  〖别名〗天庭穴。
  〖穴义〗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聚集。
  〖名解〗
  1)神庭。神,天部之气也。庭,庭院也,聚散之所也。该穴名意指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来自胃经的热散之气及膀胱经的外散水湿,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本穴如同督脉天部气血的会聚之地,故名。天庭名意与神庭同。
  2)督脉足太阳是明之会。本穴物质主要为足阳明提供的湿热水气和足太阳提供的外散水湿,故为足太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由本穴外散头之各部,小部分吸热后循督脉上传上星穴。
  〖功能作用〗除湿化湿。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附件

ShenTing.jpg ( 61.15 K)

2010/10/9 10:49:45

EXIF信息

 


TOP

 

素髎穴  Sù liáo(DU25)

  〖取穴方法〗素髎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解剖〗在鼻尖软骨中;有面动、静脉鼻背支;布有筛前神经鼻外支(眼神经分支) 。
  〖主治疾病〗鼻塞,鼻出血,鼻流清涕,鼻中肉,鼻渊,酒鼻,惊厥,昏迷,新生儿窒息。
  〖人体穴位配伍〗配百会穴、足三里穴治低血压休克;配迎香穴、合谷穴治鼻渊。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不灸。
  〖别名〗面王穴,面正穴,正面穴,面土穴。
  〖穴义〗督脉气血在此液化而降。
  〖名解〗
  1)素髎。素,古指白色的生绢,此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凉湿水气。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液化而降。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则散热缩合为水湿云气并由本穴归降于地,降地之液如同从细小的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
  2)面王。面,头面也。王,君也。面王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头面阳气冷降的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不断地液化为地部经水,此冷降之水如同化气的君王一般,故名面王。面正、正面、面土名意与面王近同,正指穴内气血为地部水液,为面部气血的主流物质,土则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地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及地部的弱少水液。
  〖运行规律〗水湿之气冷降归地,地部经水则循督脉下传水沟穴。
  〖功能作用〗除湿降浊。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热则泻针出气,禁灸。

附件

SuLiao.jpg ( 58.54 K)

2010/10/9 10:50:47

EXIF信息

 


TOP

 

水沟穴  Shuǐ gōu(DU26)(水沟穴即人中穴)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眶下神经支及面神经颊支。
  〖主治疾病〗昏迷,晕厥,暑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出血,风水面肿,牙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霍乱,温疫,脊膂强痛,挫闪腰疼。
  〖人体穴位配伍〗 配百会穴、十宣穴、涌泉穴治昏迷急救。中暑加委中穴、尺泽穴,溺水窒息加会阴穴,癫狂加内关穴,癔病发作加合谷穴透劳宫穴;配上星穴、风府穴治鼻流清涕;配委中穴(泻法) 治急性腰扭伤;配三阴交穴、血海穴治月经不调、崩漏。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不灸。
  水沟穴  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别名〗人中,鬼客厅,鬼宫,鬼市,鬼排。
  〖穴义〗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沟渠下行。
  〖名解〗
  (1)水沟。水,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也。沟,水液的渠道也。该穴名意指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沟渠下行。本穴物质为素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为循督脉下行,本穴的微观形态如同地部的小沟渠,故名。
  (2)人中。人,指本穴位在头面天地人三部中的人部。中,指本穴位处在头面前正中线。人中名意指本穴位于鼻唇沟的中部,无它意。
  (3)鬼客厅。鬼,与天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客厅,接待客人的厅堂也。鬼客厅名意指穴内气血为来自天部之气的冷降水液。本穴位处督脉,督脉气血以阳气为主,地部经水稀少,而本穴气血则为地部经水,地部经水如同督脉气血的宾客一般,故名鬼客厅。鬼宫、鬼市、鬼排名意与鬼客厅同。
  (4)督脉手足阳明之会。本穴的地部经水不光为督脉的阳气冷降而成,主要的是手足阳明经的冷降水液,故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根据人体所处的不同体位而分别传于手足阳明经及督脉的兑端穴。
  〖功能作用〗分流督脉经水,通经活络。

附件

ShuiGou.jpg ( 67.48 K)

2010/10/9 10:51:35

EXIF信息

 


TOP

 

兑端穴 Duì duān(DU27)

  〖类属〗督脉第二十七穴(DU27)。
  〖位置〗在面部上唇中央之尖端处。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
  〖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面神经颊支及眶下神经分支。
  〖主治疾病〗昏迷,晕厥,癫狂,癔病、口噤、口喝唇动、唇吻强、齿痛、消渴嗜饮、口疮臭秽、目翳、鼻塞、鼻渊、衄血、舌干、小便黄赤、黄疸。
  〖作用〗开窍苏厥,清热泻火。
  〖刺灸法]斜刺0.2~0.3寸。注意事项:本穴不灸。
  〖配伍应用〗
  癫疾呕沫寒热痉互引:配龈交、承浆、大迎、丝竹空、囟会、天柱、商丘(《备急千金要方》)。
  舌吐不收,名曰阳强:配外关、涌泉、少冲、神门(《针灸大全》)。
  唇吻强,上齿龈疼痛:配目窗、正营、耳门(《备急千金要方》)。
  口内生疮:配内关、支沟、承浆、十宣(《针灸大全》)。
  口干:配二间、窍阴(《针灸资生经》)。
  衄血不止:配禾髎、劳宫(《针灸资生经》)。
  溺黄:配太溪、阴谷、下廉(《同上》)。
  〖附录〗
  (1)穴名释义:兑为口;端,指人中沟唇端,穴在唇上端,因而得名。
  (2)别名:兑骨、唇上端、壮骨。
  (3)现代应用:昏迷、昏厥、癫痫、癔病、鼻塞、鼻炎、鼻息肉、口腔炎、齿龈炎、口疮、糖尿病。

附件

DuiGuan.jpg ( 60.39 K)

2010/10/9 10:53:56

EXIF信息

 


TOP

 

龈交穴 Yín jiāo(DU28)

  〖取穴方法〗龈交穴位于人体的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
  〖解剖〗有上唇系带;有上唇动、静脉;布有上颌内槽神经分支。
  〖主治疾病〗齿龈肿痛,口臭,齿衄,处鼻渊,面赤颊肿,唇吻强急,面部疮癣,两腮生疮,癫狂,项强。
  〖配伍〗配风府穴治颈项急,不得顾;配承浆穴治口臭难近;配上关穴、大迎穴、翳风穴治口噤不开。
  〖刺灸法〗向上斜刺0.2~0.3寸;不灸。
  〖配伍应用〗
  口噤不开引鼻中:配上关穴、大迎穴、翳风穴(《备急千金要方》)。
  癫疾呕沫寒热痉互引:配兑端穴、承浆穴、大迎穴、丝竹空穴、囟会穴、天柱穴、商丘穴(《备急千金要方》)。
  颈项急不得顾:配风府穴(《针灸资生经》)。
  〖附录〗
  (1)穴名释义:龈,牙龈。穴在上龈与上唇相交处,又为任、督、足阳明之会,故名龈交。
  (2)别名:齿龈筋中。
  (3)现代应用:口腔溃疡、牙龈出血、鼻炎、鼻息肉、小儿面上生疮、痔疮肛门病、癫痫、精神病、急性腰扭伤。

附件

YinJiao.jpg ( 52.29 K)

2010/10/9 10:55:04

EXIF信息

 


TOP

 

背阳脉 【督脉经】 Governor Vessel (GV)
经脉循行路线
起于下极之腧
并于嵴裡
上至风府,入脑
上巅
循额至鼻柱

1•经脉循行: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行于嵴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
2•主要病候:嵴柱强痛,角弓反张等证。
3•主治概要: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

(1)督脉为阳脉之海,行背中行,为阳脉之都纲。
(2)足少阴及足少阳之会,督脉络别走任脉,奇经八脉之一。
(3)督脉中有长强、命门、嵴中、灵台、大椎、脑户、百会等七穴,为道家内功关窍。
(4)凡二十七穴。
(5)督脉经穴歌:

督脉中行二十七,长强腰俞阳关密,
命门悬枢接嵴中,筋缩至阳灵台逸,
神道身柱陶道长,大椎平肩二十一,
哑门风府脑户深,强间后顶百会率,
前顶囟会上星圆,神庭素聊水沟屈,
兑端开口唇中央,龈交唇内任督毕。


督脉经穴
分布于尾骶、腰背、颈项、头面、鼻口部的正中线上,起于长强,止于龈交,共28穴。

长强
在尾骨端与肛门之间,伏卧取穴
宁神镇痉,通便消痔 癫狂、痫证瘛瘲、嵴强反折、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痔疾。
督脉、足太阳、少阴之会
腰俞
在骶管裂口处、当臀纵纹头上,仰卧或侧卧取穴 调
经清热、散寒除湿 嵴强反折,腰痛引少腹经闭,小便赤,腰嵴强痛
腰阳关
在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祛寒除湿,舒筋活络 腰骶痛,下肢痿痺,筋挛
命门
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温益肾阳,舒筋镇痉 头痛身热,遗精耳鸣,赤白带下,痫症,角弓反折,痎疟瘛瘲、冷痺,腰腹引痛,小便频数
悬枢
在第一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助阳健脾,通肠调气 腹中积气、水穀不化、泄泻、痢疾。
嵴中
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健脾利湿,宁神镇痉 泄泻腹满、不嗜食、痔疾便血、小儿脱肛、黄疸、癫疾、痫证、腰嵴强痛。
中枢
在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健脾利湿,清热止痛 腹满、不嗜食、发热、背痛。
筋缩
在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平肝熄风,宁神镇痉 癫狂、痫证、瘛瘲、心痛。
至阳
在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
利胆退黄,宽胸利膈 黄疸、四肢重痛,胸协支满,喘促不宁,不嗜食,嵴强,呕酸。
灵台
在第六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清热化湿、止咳定喘 咳嗽、气喘、嵴痛项强、疔疮。
神道
在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宁神安心、清热平喘 身热头痛、痎疟、恍惚悲愁、健忘惊悸、背上冷痛、气喘。
身柱
在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宣肺清热、宁神镇痉 癫狂、瘛瘲、咳嗽痰喘、痫风、疔疮、嵴背强痛。
陶道
在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解表清热、截疟宁神 热病、疟疾、头重、瘛瘲、恍惚不乐、嵴强。
大椎
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清热解表、截疟止痫 热盛烦呕、项强寒热、羊痫吐舌、温疟痎疟、呕吐、虚汗盗汗、颈项强不得回顾。
手足三阳、督脉之会
痖门
在后髮际正中,入髮际0.5寸凹陷中取穴。
散风熄风,开窍醒神 暴喑、舌缓、重舌、鼻衄、嵴强反折、瘛瘲、癫疾、中风。
督脉、阳维之会
风府
后髮际正中直上1寸,两侧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头微前倾取穴。
散风熄风,通关通窍 狂走多言、风从外入、振寒头痛、目眩、舌急难言、暴瘖、喉嗌痛、头项强急、四肢不举、中风偏瘫、鼻衄。
督脉、足太阳、阳维之会
脑户
在风府穴直上强间1.5寸,约当枕骨粗隆上缘。
醒神开窍、平肝熄风 癫狂、喑不能言、头晕、头重头痛。
强间
在脑户上1.5寸,当风府与百会之中点。
醒神宁心、平肝熄风 癫狂、瘛瘲摇头、头痛目眩、脑旋烦心、呕吐。
后顶
在强间穴直上1.5寸
醒脑安神、熄风镇痉 头痛眩晕、癫狂、痫发瘛瘲
百会
在后髮际正中直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正中线上取之。
熄风醒脑,升阳固脱 头风中风、言语攓涩、半身不遂、惊悸健忘、心神恍惚、小儿风痫惊风、癫疾、脱肛、头痛目眩、阴挺、鼻塞。
前顶
在百会前1.5寸,当头正中线上取穴
熄风醒脑,宁神镇痉 癫疾、痫证、眩晕、头痛、鼻渊、面赤肿。
囟会
在前髮际上2寸,当头正中线上取穴
安神醒脑,清热消肿 癫疾、小儿惊痫、头皮肿、面赤肿、头痛眩晕。
r
上星
在前髮际正中直上1寸取穴
熄风清热,宁神通鼻 癫狂、疟疾、热病、头痛目疼、鼻渊、鼻衄、眼痛。
神庭
在髮际正中直上0.5寸取穴
宁神醒脑,降逆平喘 癫狂、风痫、喘渴、呕吐烦满、惊悸、失眠、头痛目眩、鼻衄、目泣出、吐舌。
素髎
在鼻尖正中取穴
清热消肿,通利鼻窍 鼻塞、鼻息肉、多涕生疮、喘息、鼻衄、鼻衂。
水沟
在人中沟正中线,上1/3折点处
醒神开窍,清热熄风 昏迷、晕厥、癫狂、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衄、风水面肿、喎僻、消渴、腰痛、口眼歪斜。
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兑端
上唇端,当人中沟下端与口唇连接处取穴
宁神醒脑,生津止渴 癫疾、消渴、口歪唇动、齿龈肿痛、鼻塞、痫证吐沫。
龈交
在上唇内,上唇繫带连接处取穴
宁神镇病,清热消肿 目痛不明、齿间出血、鼻中息肉、牙疳肿痛、面赤心烦、庢证、颈强。
任脉、督脉、足阳明之会

附件

DuMaiXunXing.gif ( 180.65 K)

2010/10/9 10:59:20


弱水青荇 最后编辑于 2010-10-09 11:00:09

TOP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倪海厦针灸笔记(五五)龈交穴
【高清彩图】人体362穴位详解之胃经45穴(四)
(原创)人体穴位一头部.面部(46)素髎穴
【每日一穴】素髎穴:除湿降浊
穴位养生:水沟穴传统医学中的急救要穴心脏病发作、昏迷不省人事
秩边穴穴位配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