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古诗词13 ——《 乌衣巷》




乌衣巷 来自初中跟谁学 04:54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由和州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其中第二首即《乌衣巷》。


注 释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晋代。


译 文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家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赏 析


《乌衣巷》这是唐朝诗人 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诗人当时还没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


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


 

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这首诗写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丛生,夕阳已斜。荒凉的景象,已经暗含了诗人对荣枯兴衰的敏感体验。



后二句藉燕子的栖巢,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用笔尤为曲折。此诗为刘禹锡著名的咏史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趣 味 拓 展


当时,刘禹锡被贬到朗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南省常德市区。被贬到朗州作司马后,刘禹锡经常到桃花源散心。别人见他是个大诗人,都来请他题字。他心情不好,总摇头拒绝。

 

有一次刘禹锡又到桃花源里来游玩,发现原来见到过的一些长得很好的树木,一些很雅致的石头都不见了,便很生气,找来了看山老人查问。



看山老人见刘禹锡生了气,慌忙报告:“大人,你只知这是块风水宝地,却不知附近多少有钱有势的人想霸占它,我老头哪能管得住啊!”

 

刘禹锡听了,叹了口气,想到自己虽没拿走这里的一草一木,却也没有为它做过什么好事。


于是,便叫人拿来笔,蘸饱了墨,挑中了一块斜靠在山边的大石头,写了“桃源佳致”四个大字,后面又写上自己的名字。他又叫石匠把这几个字錾到石碑上,抬到桃花源入口处竖了起来。


 

后来,那些有钱有势有人来了,一到入口处,抬头看到那块大石碑,知道司马大人刘禹锡要保护桃花源,只好悻悻地说:”既然刘司马题了字立了碑,今后谁也不准拿一草一木!”


据说,桃花源就是这样被保护下来了。后人感激刘禹锡,便把这块碑叫做“镇山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禹锡《乌衣巷》:有些事,只有燕子知道
唐诗《乌衣巷》刘禹锡作
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全诗翻译赏析
刘禹锡《乌衣巷》(怀古)
古风泊客一席谈:七言绝句·乌衣巷·刘禹锡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