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反宗教经典:春风不度玉门关,修行千年也枉然

世上有两件事最难,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前者成功的是老师,后者成功的是老板;两者都成功的是宗教。

宗教的光环总是伴随着它投下的阴影。

有人对偶像顶礼膜拜,有人则嗤之以鼻。

《沙漠中的西蒙》 (1965)

西班牙大导演布鲁埃尔对人性、宗教、恐怖主义的批判,势大力沉、角度刁钻,令人倾倒。

沙漠中的西蒙

荒无人烟的大沙漠,苦行僧西蒙在柱子上一站就是6(年)6(月)6(天)。

你会站,那就站高些。

人们立了一根更高的柱子,西蒙感天动地,小偷被砍掉的双手完好如初!

站高高

老司机一开车就风驰电掣,人家还是个学生仔啊:

神学生很生气

撒旦化身美女前来诱惑:

你这样妖艳的贱货我是见得多了

西蒙大师不为所动。

茫茫大漠好修行,春风不度玉门关!

魔鬼把西蒙带到夜店,灯红酒绿,人生嘉年华。

西蒙不动声色地喝着小酒,抽着烟斗:

嘴上说不要,但身体不允许啊:

他们跳的什么舞?

死水微澜,化身女孩的撒旦当时就震惊了……

艺术的真实是一种本质的真实:有腿的除了板凳,听见音乐都会有反应;神性无法完全泯灭你的人性。

影片巧妙、雄辩地论证环境与人的关系,嘲讽宗教、苦修,苦行僧也只能和我一样献上自己的膝盖。

《虐童疑云》(2008)

西谚有云,世人都爱儿童,而神父爱的是儿童中间的那一段。

一个做祭坛助手的男童抱怨:

要是裤子有牙齿——

有牙齿怎么了?可以咬人,要咬谁呢?

还有个男童两次对神父伸出的手表现得不屑一顾,甚至非常反感。

修女如同饱经风浪的岩石,在她锐利眼神的逼视下,神父想凭道貌岸然、舌灿莲花的布道瞒天过海,比登天还难。

两个老戏骨,中间那个小的演得最好

火花四溅的高潮戏,修女急中生智,说她在神父之前任职的教会做过调查,导致后者心理防线彻底崩溃,缴械投降,黯然辞别。

真正令修女感到疑惑、难以释怀的是,为了揭示真相,她,上帝的忠实仆人,说谎了!

疑惑

她并未去神父之前任职的教会做过调查!

感到疑惑的岂止是修女,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人类:

为了高尚和正义的目的,是否可以不择手段?在多大的程度上违背原则,才不至于混淆手段和目的?

14世纪《十日谈》就在揭露教会的伪善、荒淫;21世纪,被隐瞒、包庇了上千年的教会性丑闻犹如火山喷发。美国教会向成千上万名受害者赔偿20多亿美元,数百名神父被逐出教会,至少5个教区陪掉底裤宣布破产。

《密阳》(2007)

2007年7月,《密阳》上映不久,韩国人质事件震惊世界,23名韩国基督徒在阿富汗传教时遭到绑架。

导演李沧东单刀直入:

韩国信教的人自己不会意识到,一般人觉得他们那种传教的方式有多么奇怪。《密阳》表现出来的信徒的状况,和阿富汗的人质事件有一定的关系。

李沧东对宗教的怀疑和拷问,经过绿色三部曲的试探与铺垫,在《密阳》里达到了高潮。

申爱(全度妍饰)带着孩子来到已故丈夫的家乡密阳:

这个阳光密集、民风淳朴的小城,除了如传销般不容分说的传教者和追求者偶尔令她不快,几乎无可挑剔。

不料,密阳最终成了她的伤心地,失去爱子的痛苦扼住了她的咽喉,呼吸都很困难。

对宗教敬而远之的她,跑到教堂尽情宣泄内心的苦痛。

信仰上帝、唱圣诗、教友聚会、祈祷……

申爱成了幸福的祥林嫂,逢人就说上帝拯救了她苦难的灵魂。在牧师的鼓励下,她决意响应上帝的教导,原谅杀子仇人并爱他。

到监狱向杀子凶手传递上帝的爱和恩惠,发现凶手已通过忏悔得到了上帝的救赎,内心相当平静,她的原谅无足轻重。

祂比你先到

黑格尔说,密涅瓦(智慧女神)的猫头鹰到黄昏才会起飞。

于申爱而言,罪恶能够如此轻易地获得赦免,意味着偶像的黄昏。

申爱在教堂里似乎要敲醒沉睡、昏聩的上帝,观众为之泪奔:

问苍天,问大地

牧师经不住诱惑,青天白日与申爱在野外苟合,申爱眼不错珠地望着苍天:

看清没有

看清了吧?

牧师慌忙起身,说好象上帝在看着我们。

申爱再一次感到呼吸困难,翻江倒海似的恶心让她呕吐不止。

申爱对上帝的怀疑、信仰和令她作呕的整个过程,被全度妍演绎得丝丝入扣,成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荣膺戛纳影后的韩国女演员。

饼脸大叔扮演喜欢申爱的男子(我咋就这么喜欢这个演员呢),象征沉默的大多数:

尽管他们好心、爱帮忙,甚至爱你,但每到关键时刻都没能帮上忙,有时还越帮越忙。因为真正能帮到你的只有你自己。

片尾,饼脸叔替申爱端着镜子,这回总算帮了个忙。

你我皆凡人,先把这辈子整明白,什么此岸、彼岸,姥姥!

影片第一个镜头是蓝天白云:

最后一个镜头是地面上的阳光:

导演的寓意呼之欲出:人生的意义不在天上,而只存在于现实生活。

《真探》(2014)

1620年11月,102名清教徒登陆北美之前,签署了“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强基督教信仰”的《五月花号公约》,打下美国立国的根基。

签署五月花号公约

时至今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美国人信仰上帝,洗礼、婚礼、宗教葬礼,从出生到死亡,从总统就职到国会议事,基督教塑造了美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生活,百分之七十的美国人自称属于某个宗教团体。

两个侦探对比鲜明:

爱女因车祸离世和卧底经历,使拉斯特洞悉人生、人性残酷的一面,有强烈的反宗教倾向;小马珍视传统的宗教、家庭价值,热爱妻子、女儿,却又沾花惹草、屡教不改。

海报

《沙漠中的西蒙》见证断手重生的奇迹(魔术),两个信徒有一段经典对话:

你看见了吗?什么?手。看见了。你还有面包吗?给我一块。

《真探》致敬《沙漠中的西蒙》:

一只猴子抬头看着太阳,然后告诉另一只猴子:“他说你得把你的那份给我”。

拉斯特对宗教极尽讽刺:

人类就是这么脆弱,情愿把钱扔进许愿池,也不去填饱肚子。传教布道,不过是利用人们对生活的恐惧和对自身的厌恶,给傻子洗脑。

在宗教势力如此强大、宗教氛围如此浓郁的美国,反基督者为何博得满堂喝彩?

以基督教世界观、价值观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美国,从未停止过对宗教的质疑和拷问。

美国开国元勋、《常识》的作者潘恩说:

一切民族的教会,不管是犹太教、基督教还是土耳其,无非是人类发明、炮制出来用于恐吓和奴役人类,并霸占权力和利润。

1909年就任总统的威廉·塔夫特公开表示他不相信基督的神性。

苏格拉底自称牛虻,雅典“好像一匹良种马,由于身形巨大而动作迟缓,需要牛虻的刺激来使它活跃”。

宗教需要《真探》这样的牛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宁可飞高,宁可摔死|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富人的教会
诺贝尔百余年来最受尊崇的获奖者特蕾莎修女:上帝手中的一支铅笔
挣扎在灵与肉边缘的人性
踩死败类:伏尔泰晚年的战斗
信仰的破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