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润禾】我写凌云赋 尽抒胸中情(凌云塔系列之四)

【润禾】

                     我写凌云赋  尽抒胸中情

【编者按】古城当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光旑旎,美不胜收。素有“当涂虽小,三塔两浮桥”之说。浮桥已随历史自然消失,但三塔仍然“鼎峙三垣”,巍然屹立。其中凌云塔更是命运多舛,两度颓塌,三次矗立,尤为引人注目。盛世之年,古塔在历经风雨之后,又以崭新容貌再现人间,是为盛事也。然金柱、黄山二塔修葺后均有碑文,独凌云塔重建后焉能无赋?是谓润禾君之《凌云赋》乃应运而生矣。今约润禾先生谈赋之创作过程,亦乃心曲吐哺,并与读者诸君商榷共进耳。

  • 左滑金柱塔,右滑黄山塔。

拖曳图片,左滑金柱塔,右滑黄山塔。

退休之后,我住凌云山下之和合小区,早晚锻炼,几乎天天上下凌云山。目睹凌云塔之第三次在旧址再建,明(代)塔风格,巍巍壮观。感叹之余,思绪万千。然见塔前之《凌云塔记》,窃以为略输文采,太过简单。此前我书(编注:书法)过李之龙之《重修当涂黄山塔记》碑文,又应李军先生约撰书(编注:撰文并书写)过《重修当涂金柱塔记》碑文(此二碑均立于两塔之下),因之有了写一篇有关凌云塔的文章的想法。黄山、金柱两塔皆有碑文,凌云塔岂能独缺?否则岂不留下遗憾。

凌云塔于2011年8月18日再建落成。我于登塔览景之余,反复思忖,最终决定将文章写成“赋”,为凌云塔再添华彩。尽管我从未写过赋,斗胆之余,拟定按起承转合的套路,分成四段,先写凌云山,再写凌云塔,继写凌云事,最后写凌云志。

凌云山实在太矮太小,根本不起眼,但“凌云”意大。若能以无人机鸟瞰,置其于更大的地理空间之中,似乎有得写。思维一旦凌空,于是就有了“东眺釜山,西望天门,南对青山,北应翠螺” 之句。又闻晋松先生言,当涂素有“凌云山为头,白纻山为腰,藏云山为尾”之龙脉说,启迪之下,于是又有了“连藏云白纻、蜿蜒起伏,如卧龙俯首”之句,可是下句对什么?惨了。

《凌云赋》的创作耗时一年半,仅此下句就思索了近半年,常常夜不能寐。一日傍晚,我偕内人去凌云大桥之姑溪河南岸闲步,无意间暮然回首,见金柱塔影倒映河面,姑溪河堤蜿蜒曲折,一路逶迤直至凌云山,宛如一条蛟龙横在眼前,顿时豁然,于是灵犀一点,脑海中立现 “衔姑溪扬子,曲折迂廻,似潜蛟探额”的下句,不禁大呼快哉,兴之所至,回家立酌三杯以庆。

此句既得,再辅之以和合二仙之传说,诗人李之仪钓鱼台垂钓之典故,联想“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之千古情思,凌云山农夫咏唱着当涂民歌,享受鱼米之乐的情趣,凌云(山)之高、之厚,姑溪(河)之源,之清,则跃然纸上矣。

继写凌云塔。凌云塔确实“命途多舛”。据《当涂县志》记载,凌云塔于明嘉靖年间始建,初名文峰,但因塔基不牢,不久坍塌。明万历四十年(1612)重建,更名凌云,历三百年,经明清两朝,尽享祭祀,终至清宣统三年(1911)夏因暴风雨遭雷击而倾塌。经清、民国、新中国“乾坤三迭”百年之后,于2010年再建,2011年落成。

“雄鸡唱”写新中国诞生,“春风起”写改革开放。

古城当涂素有“三塔两浮桥”之美景。而今姑溪河上之“两浮桥”已为现代化“六桥”取代,城周“三塔鼎峙”的昔日雄貌,亦因凌云塔之再建而重现史实。凌云塔之再度崛起,不仅体现了塔自身的命运坎坷,更见证了古城当涂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变迁和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

最后是“合”,归结到“凌云”。在立足世界,改造世界,建设世界中,人是第一位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决定性因素。人一旦树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且从每一步做起,每一件小事落实,就能积土成山;心无旁骛,不计名利,就一定会在各自岗位上做出骄人的业绩。 

【作者简介】

田运和,笔名润禾,当涂县老年大学校长。曾任县人大副主任,县城建局局长。从政之余不忘笔耕,退休之后犹喜文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塔两浮桥,姑孰山河矫
当涂“三塔”古垣襄 姑孰“两桥”俊彦唱(二)
【安徽】当涂凌云山联
大美中国古建筑名塔篇:第二百二十九座,安徽当涂凌云塔
马鞍山与李白
输入标题破阵子---掰瞎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