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戎林主编】 老年大学故事多(四)

[戎林主编】老年大学故事多(四)

【编者的话】戎林老师是我市著名作家。《老年大学故事多》是由他牵头组织一些作者于2008年写出的故事集,里面的故事都十分精彩,它记录了老一辈的人生艰辛与酸甜苦辣,也记录了他们的快乐与甜蜜。本号今天刊出由戎林、詹正香同志分别撰写的三个小故事,让我们在《怀念战友》的歌声中一道来忆忆旧吧。





                 杯 酒 卸 班 权           

你听说过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吗?说的是当年赵匡胤生怕他的部下势力太大,谋反作乱,就利用宴会上饮酒的机会劝他们回家享乐,部下无可奈何,只得交出兵权。

在市老年大学也有个杯酒卸班权的事。说的是2007年学期结束要放假的那天晚上,老班长季国璋喜出望外地提出要请客。饭桌上,酒过三循,菜上五道,季班长突然笑喜喜地站起说:“感谢大家这几年对我的支持,我因年龄大了,下学期请大家另选班长吧,拜托了。”说着,要和大家碰杯。在座的一时堕入五里雾中,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举起的杯子又放下。一时沉寂之后,大家忽觉上当,一个个开腔了:

“现在人家讲六十不稀奇,七十才算小弟弟,你离八十还差几岁啊!”

“你不想当班长,你还想回你电子公司当经理,搞第二次就业啊!”

“你说你精力差,可我们不是看到你不要人家一分钱,满街去给擦皮鞋、修鞋子的人拍照吗?”

“我们还看到你义务去给小青年拍婚纱照呢。”

“还有,学校艺术团在广场演出,下着雨,你饭都没顾得吃,不是精神抖擞地直拍到八、九点吗?”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弄得季老不可开交。

“这样吧,你要想不当班长,你下学期开学前再请我们全班撮一顿再说。”这时不知谁说了这么一句,在座的齐声说“对!”

季老是个不小气的人,为了学摄影,花了一万多元,买了照像器材,平时不管什么人喊他照个像,他总有求必应,也不问人家要一分钱。对于大家说的虽是玩笑话,可他心里可真做了打算:只要你们让我不当班长,请就请。

新的一学期又开学了。季班长在班上向大家申诉不能当班长的理由还没落音时,一阵掌声又把他定格在班长的位子上。原来跟他开玩笑的同志又开起玩笑来:“看来开学撮不成了,那么等到学期结束你再请吧!”

 季班长不知内心是无奈还是感到欣慰,摇了摇头,说了声:“你们这些人啊,点子直翻。”

【作者】詹正香





石  磊  闯  关

石磊原来是市人大主任,离休后在老年大学当校长。这个校长真奇怪,他不坐办公室,却当上了学员,用他的话来说,只有尝到当学生的滋味,才能把校长当好。二十多年来,他进过摄影班、书法班、舞蹈班、歌咏班、诗词班。快到90岁那年,心血来潮,竟然报名跨进了电脑班。

      如果说进其它班可以跟着感觉走,进电脑班可不是闹着玩的。不说别的,就是打字关他就别想过。听说用拼音打字相对简单一些,可他从没学过拼音呀,波、坡、莫,你不但要把这些小不点搞得熟透透的,还得把它们拼在一起,拼成一个字,再往电脑上敲。这对于一个上年纪的人来说,谈何容易。

      急呀,急得他头上直淌汗,急得他心怦怦跳,急得老师干瞪眼。看来,这一关过不了啦!

      他想起年轻时搞地下工作,穿越敌人封锁线,九死一生的危险他都闯过去了,今天还在乎这点小麻烦。不行,得挺过去!他心一横,干脆,从头开始,上拼音班!只要把这个拦路虎一搬,下面的路就好走了。有人笑他,都这么大年纪了,还学什么哪。他笑笑:“我要活过一百岁,不学会电脑怎么能赶上时代的步伐呢!”

      就这样,石磊用半年时间,学会了拼音。

      音是会拼了,可有时拼不准,那就得查字典,一个字要查老半天,孙子说:“爷爷,别查了,你只要说一声哪个字,我就帮你拼。”

      接下来,石磊又报名进了电脑中级班、高级班,硬是,跟电脑较上了劲。

      打电脑是个影响视力的活,配的老花镜度数太深,打字时脸离电脑远了看不清,近了脖子吃不消。没办法,就换一副特制的度数浅点的眼镜,始终和屏幕保持三尺距离,这样也不会让辐射伤害自己。每到他打字入神时候,女儿和孙子就提醒他,眼睛要罢工了。他只好慢慢站起,走到窗口伸伸腰,看看外面的青山绿树,让眼睛快快活快活接着打。

      玩电脑入了迷,可家里只有一台,他要打,孙子也要用,爷爷总不能跟孙子争吧。他就出钱又买了一台,新的给孙子,老的归自己,这下再也没人争了,他可以定定心心地打了。他觉得好开心。

      字会打了,可里面许多弯弯绕真够他呛,比如一行字打完就得转行,可他却怎么转也转不过来,那一个个方块字真像调皮的娃娃,你用鼠标点它,想叫它下去,可它却偏偏往上窜。你要想往上,它非得朝下钻,真把人活活气死!想问问孙子,孙子不在家。看看女儿房间,也没人。没办法,他就在键盘上摸索,摸了半天,手指头无意碰到了回车键,啪地敲了一下,咦,那一行字不就转过来了吗!石磊觉得怪好玩,一个人哈哈大笑起来,笑得像孩子一样开心。

      有时,又碰到拦路虎,石磊心里发急,一抬头,见老伴正在墙上的镜框里对他微笑,好像在说:“急什么呀,我在这里陪着你呢!”他很快平静下来,想起老伴生前对他的叮咛,要是碰到难题,千万别上火啊。他就先用笔把难处记下来,慢慢捣鼓,实在搞不好,带到学校向老师请教。他相信,总有一天,他会让这个不听话的小精灵服服贴贴地任他摆布。 

      那天,他花好大的劲,打出了第一封信,他长长舒了口气,马上把信发给了电脑班老师李渝:“李老师,感谢你对我的帮助,是你让我认识了电脑,使我感受到人生的快乐!”

      还不过瘾,又给张燕老师发了封信:“张老师,假期中,我孙子帮我复习你讲的课程,我觉得每项操作的成功,都和你们的指导分不开的,感谢你们,是你们让我赶上科技时代,进入信息社会。”

      激动之余,又写了一首诗,送给老年大学所有的同学和老师:

琅琅书声震学堂,白发翁婆读书郎。

若问缘何勤耕读,感激老师执教忙!

      他希望能把这首诗发表出来,表达一个老学生对学校的热爱。

      如今,石磊不但学会了打字,学会了发电子邮件,还知道怎么在网上查阅报刊资料。最有趣的是还恋上了QQ聊天,说不定你哪天会在聊天室里碰到他,你们会聊成知心朋友呢!

【作者】戎林





没有采访的采访

老年大学交给我一项任务,去采访一个名叫朱志凤的人。听说她由一个地道的山村种地农民,在老年大学学会了弹电子琴。于是我决心去采访她。哪知在我找寻她的联络地址时,却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一位老年大学的工作人员跟我说:

      “那是四年前的一天,市老年大学的报名处来了一位近六十岁的农村妇女,她像孩子似的怯生生地问道;'农民可以来报名吗?’工作人员点点头,递给她一张报名表,她没好意思伸出她那捏贯泥巴又黑又粗的手,请工作人员把她的名子签到了报名表上。说她叫朱志凤。”

      市老年大学艺术团的一位同志跟我说:“四年后的一天,在慈湖乡的文艺会演中,就是这位近六十岁的农村妇女,以一曲悠扬的《花儿与少年》震惊了台上台下的评委和观众,在一片掌声中,她接过了鲜花,接过了奖状。”

      “不久前,在全区的文艺演出中,她的一曲《梁祝》轰动了全场,人们的议论像开锅的水沸腾了。”一位老年大学的学员跟我这样述说着:  

      “她是哪个文艺团体退休的演员?”

      “是哪个学校的老师吧?”

      人们先后看过她演出的人都不约而同地猜测着,议论着。

      “那不是俺村上的朱志凤吗?”终于,一位同村的老人认出了她。

      “她是俺老年大学的同学,你不记得了,就是那个把五线谱上的音符说成是小蝌蚪的人。”

      “听说她第一天上课认不出电子琴上的键位,用圆珠笔在琴键标上1234567,还挨了一顿克呢。”

      “她呀,为了练琴,很多次在家烧饭忘了关火,还把饭烧焦了呢。”

      “她老伴不反对呀?”

      “嘿,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她老伴还就是爱听她弹琴呢!”

      “不是听说她老伴有病吗?”

      “是啊,为了缓解她老伴的病痛,她白天骑着三轮车,带着老伴到街上去买菜,到城里的公园游玩,嘴里还哼着《梁祝》呢!”

      “你还不知道哩,你到她家里去看看,她家屋里的墙壁上都让她用粉笔写满了一首首歌曲,她每天晚上还像教小学生一样,教她老伴唱歌呢!”

      “你听过她唱过的歌?”

      “怎么没听过,什么《小二放牛郎》、《兰花花》、《大长京》、《花儿与少年》,可多哩!”

      “她老伴不烦吗?”

      “嘿,你说反了,她老伴不但不烦,就是要听她教唱歌,听她弹琴呢!”

      “你是在写小说吧?”

      “嘿扯,一次朱志凤晚上到乡里参加演出,回来晚了,怕是影响老伴休息,没能教他唱歌,可睡到半夜里,老伴突然爬起来喊着;'小菊,你今天还没教我唱歌,给我弹琴呢!’朱志凤望着老伴期盼的眼神,把收拾好的琴又重新打开,不得不弹了起来。朱志凤边弹边对着墙壁上的歌词唱了起来。弹着,唱着,老伴不知不觉地打起呼噜来。……你说怪不怪,他老伴每天都是听着他弹琴才能睡着哩!”

      “你到他家去过,?”

      “怎么没去过,俺们还是亲家哩!不信,我什么时候带你到她家去,别看她家在农村,可比城里一点也不差,光养的花就摆满了一院子,院子里的柿子树、枇杷树应有尽有,前几年还喂了几口大肥猪,眼下老伴生病才把大肥猪杀的杀了,卖的卖了,你现在跟我去,说不定还能吃上枇杷、腌腊肉呢!”

      “真的呀!”

      “谁还能骗你,人家早就上了市电视台的'人在旅途’节目了,她还送了我一盘刻盘呢。”

      这是我采访朱志凤之前,有意无意听到的几段对话,我把它记录了下来,算是打个初稿吧。

【作者】戎林





夏日雨山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王其健丨感谢那位穆老师
因为缺乏才艺,我们枯萎了
今天,我们毕业了
没有任何理由降低教育的价值:再读《两个老师的较量》《张二狗的故事》
书法传情
童真可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