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伏枥老骥】阅江楼游记

【伏枥老骥】阅江楼游记

″吴楚名楼今则四,
       水天明月古来双。”
       这是镶嵌在阅江楼正门两侧的楹联。 

阅江楼位于南京狮子山山顶,乃中国四大名楼之一,是近年来南京新开发的景区。      

四大名楼,其余三楼分别是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那都是赫赫有名的名楼、脍灸人口的名胜。独位于江苏南京的阅江楼,何以知之者不多呢?连近在咫尺的马鞍山的我们,今天也是第一次来瞻仰此楼。      

带着疑惑而又忐忑的心情,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徒步登山。石阶步步,弯道环环。山虽不高(78.4米),对于六七十岁的老人们来说,登攀亦殊非易事。但伴随着导游的侃侃而谈,老人们的劳累似乎也得到了化解。      

狮子山濒临长江,从江上遥望此山,其形状如水面上的青螺或美人的发髻,故也称为青螺山。公元317年,遭遇永嘉之乱的东晋元帝司马睿初次南渡长江,见此处山岭绵延,甚像长城边上(今河北省)的卢龙寨,故赐名卢龙山,这一名称从东晋至元代沿用了一千多年。1360年朱元璋在卢龙山指挥伏兵8万大败劲敌陈友谅的40万大军,为大明王朝建都南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朱元璋称帝后,为纪念这次决定性胜利,又因此山形状像狻猊(狮子),故赐名獅子山,一直沿用至今。
     

朱元璋所撰《阅江楼记》碑刻

朱元璋当了皇帝,于1374年再次登临卢龙山,感慨万端,除将山重新赐名外,还意欲在山上建一座高聳入云的楼阁,以登高望远,一目盈怀,察奸料敌,威慑四方。于是他亲操御笔,撰写了《阅江楼记》,又令众文臣每人都要撰写一篇《阅江楼记》。

宋濂所撰《阅江楼记》碑刻

其中大学士宋濂所写至为上乘,与朱元璋亲撰之《阅江楼记》一道流传于世。
      

朱元璋在《阅江楼记》中阐述了建楼的缘由、功能、式样等,依据他的设想,阅江楼在当时已动工兴建,打下了地基,但由于建国伊始,财力薄弱,施工能力低下,加上连年征战等诸多原因终未建成。1402年靖难之变后,朱棣迁都北京,此事更为搁浅,再至清季、民国,此议更无人提起,故所谓″阅江楼″,一直是″有记无楼″耳,此与前面三楼皆″先有楼后有记″形成天壤之别,直至改革开放后的2001年9月,阅江楼才真正建成,傲然屹立在狮子山顶,从此结束了″有记无楼″的尴尬历史,使躺在明孝陵里的朱元璋终于了了宿愿。
       

新建的阅江楼,高52米,建于海拔78米的狮子山顶峰,明三暗四共七层,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两翼各以歇山顶层次递减,屋顶犬牙交错,高低起伏,跌宕多变,轮廊优美;屋面覆盖黄色琉璃瓦,并镶有绿色琉璃瓦缘边,色彩鲜丽;檐下斗拱彩绘各异,廊柱、门窗红中呈暗,更显古色古香。此种布局完全符合朱元璋笔下的“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廉风飞,彤飞彩盈”的具体描述。此楼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古典的皇家气派,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楼名为著名旅美教育家、科学家、百岁老人顾毓秀先生所书。
      目前以阅江楼为中心,已形成一个包含碑亭、碑廊、牌坊、炮台以及天妃宫、静海寺等多处景观的景区,常年游人如织,参观者众。

天妃宫

9/18

  楼前留影

正门禁止出入,游客须下台阶绕至后侧,由后门入楼。

阅江楼侧面      阅江楼侧面仰视      阅江楼侧面

      入楼后即为底层大堂,供奉有朱元璋撰《阅江楼记》。

二、三层有整幅壁画,叙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周边则镶挂今人之诗词对联多幅。

 四、五层为各类展品及纪念品售卖。中有《四大名楼》玻璃屏,甚为引人注目。

六、七则为顶层,面向外围的侧门大开,游客纷纷涌入外围走廊“阅江”,并拍照留念。

可惜雾霾太重,能见度很低,又有现代高楼阻隔,致使“阅江”的兴致大减。

插入视频:阅江楼顶看长江

稍事浏览,便由顶层盘旋而下,又至楼前正门,两侧楹联:

“吴楚名楼今则四,水天明月古来双”。
又赫然展现眼前,不由思绪沓来。
     

吴楚,指两湖(鄂、湘)、江西(赣)及皖、苏、浙、沪一带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中鄂、湘、赣三省属楚地,皖、苏、浙、沪属吴地。前述三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皆早就有之,且因三位大文豪的名篇早就著称于世。现将名篇中的名句选录于下: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棲棲鹦鹉洲
      (唐 崔颢诗《黄鹤楼》) 
      (另唐 阎伯理 有《黄鹤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  王勃《滕王阁序》)
     此皆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又奇在三楼均在楚地,建造及名篇诞写时间均在唐宋之间,唯人杰地灵之江东(吴地)尚无一楼可与楚地分庭抗礼。

朱元璋在狮子山以少胜多,大败来自楚地鄱阳湖的陈友谅之后,一统天下,建立了大明王朝。历来帝王讲究文治武功,武功已竣,必想在文治上再压楚地一头,于是建造规模宏大的阅江楼之念油然而生,甚至事先将尚无楼的《阅江楼记》都已写好,就等楼成以勒石记功焉。然我们现在反复审视朱皇帝的《阅江楼记》,亦未能找到能与前述三楼诗文中名句旗鼓相当的句子,即便是被编入《古文观止》的宋濂的同名作品,除了通篇歌功颂德的阿谀逢迎之词外,也未见有惊人之文辞。
      

再联想″词帝″李煜,治国理政一塌糊涂,最后国家败亡,自已当了俘虏,受尽曲辱含冤而死,但他在文学上特别是词的造诣登峰造极,开一代之先河,以致被后人尊称为″词帝″。这些无不说明,人之才智各有不同,必使其适得其所,为其提供适用的平台,方可使其才能得到充分展露与应用。如果非得逼着一个只喜诗词的文人、一个专爱木工活的工匠(明熹宗朱由校)去当皇帝,不把国家搞败才有鬼呢!这就是封建王朝制度之大弊了。
      

说回来,朱元璋雄才大略,驱逐靼虏,扫灭群雄,一统天下,建立的大明王朝享国270多年,实为开国君主中佼佼者。其出身贫寒,自幼讨饭当和尚,没受过象样的教育,然犹能写出《阅江楼记》这样的文章,实非寻常人所能也。当然,今天的我们也不能超标准地要求他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名句,那也是強人所难了。
      

由此可见,″吴楚名楼今则四″,是不是也有点牵强附会了?前三楼早就有之,皆因名篇名句而闻名天下,即使毁坏也是屡毁屡建,长驻国人心中。《阅江楼记》虽说成于600年前,但彼时仅″有记无楼″而已。今日虽已建成且规模超过前三楼,乃系当代之财力、工艺水平所为,恐也不好意思谎称″古楼″,要硬挤进去作为″今则四″也未尝不可,但下联″水天明月古来双″之″古″又从何而来呢?
      

阅江楼作为21世纪初的仿古建筑,其建筑规模、工艺水平、历史典故,在国内也可跻身上流。作为旅游景点,完全可以自主宣传,无须以吴事楚,附骥名楼,一无资历(始建年份)之久,二无名句之望,強行跟进,徒增笑柄,不值焉。

【图文编辑】老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江南四大名楼——南京阅江楼游记
? 中国十大名楼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中国十大风景名胜]
诗词里的中华城市,
中国五大千年名楼,很多名句得源于此
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哪个才是你的天下第一名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