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顺龙| 赣北散记

朱顺龙| 赣北散记 

朗诵:仙人洞

车子在湖北至湖南的崇山峻岭间蜿蜒穿行,往上看是山,往下看还是山,似乎永远走不出大山。即便投宿于县城、集镇,也是城倚山,山抱城。一路,门庭冷落车马稀,人也进入似睡非睡状态,活跃在人大脑皮层的,依旧是连绵不绝的巍巍群山。    

原定此行打卡我国西部网红盛景,谁料人算莫如天算,途中突遇疫情临时管控。无奈,我们只得打道回府,由湖北恩施折返。过湖南,入江西大地时,顿时天高地阔起来。先是丘陵地貌,此起彼伏。继之,鄱阳湖平原扑面而来,一望无际。夹以河流湖泊,尽显江南鱼米之乡的妩媚身姿。“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错过了满心期待的川西、云贵大美风光,却在归途中收获了另一番景致。

庐山仙人洞

途经庐山,大家很想一睹“西海风景区”的芳容,新开发的。“西海”,漫无边际一大湖,碧波荡漾,岸边泊着几十只游艇。疫情缘故,景区冷清至极。犹如喜好酒的人未过足酒瘾,于是我们再上庐山风景区。

车子盘旋而上,弯来绕去,鄱阳湖的浩渺水面始终如影随形,一直离不开人的视线。庐山襟江带湖,1959年6月,毛泽东主席来这里参加中共中央庐山会议,曾于山之峰巅登高望远,并作《七律·登庐山》一诗,首联“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气势磅礴,山水灵动,仿佛给63年后登山的我们平添了几多豪情!

午后,先去“美庐山庄”。出了“中共中央庐山会议旧址”,再看“仙人洞”。徒步行走,寻找“仙人洞”,我们误入了一条少有人走的偏僻小道。于是翻山越岭,林间穿行,迷路,问路,一番周折,“仙人洞”终于现身,止不住一句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洞穴内,历代名人诗词赋石刻众多。洞外上方伸一巨石,宛如坐卧一蟾蜍,静待飞虫入口。我观其形貌,应为天然自成,古已有之。出洞,眺望前方,层峦叠嶂,气势壮观;俯视山下,云雾缭绕,村庄河流若隐若现。   

我想,既是“仙人洞”,必与仙人有关,而仙人与现实中的凡人,两种活法,两个天地。唐代道教祖师吕洞宾就越过了这道门槛,由人间入了仙境。他修炼得道成仙的洞穴,也就成了今日的“庐山仙人洞”。

吕洞宾超凡脱俗之后,与各路高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去了。出现在我眼前的,唯有成群结队的八方游客,他们生活精彩,快乐逍遥,一个个活成了当今的人间仙人。    

风景无限的庐山,云卷云舒,花开花落。自吕洞宾“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之后,奔着“仙人洞”,五湖四海的凡间脚步纷至沓来。天下宾朋来了,毛泽东同志也来了。正是这个仙人洞前,毛主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一代伟人兴致勃勃地吟出庐山《七绝》之后,“仙人洞”名闻世界。

幸会石钟山

车至九江市湖口县,从西门渡口过江,下了摆渡船即是石钟山。石钟山,小山一座,数十米高,山下是浩浩长江。虽是不期而遇,其实命中注定我爱你。早年拜读北宋文学大家苏轼的《石钟山记》,内心深处已预约了这张门票。

缓缓而上,轻松自如,毫无登山之累。山顶有二亭一塔。“江天一览亭”,笃定是纵览江景的最佳处。人立亭中,脚踏江西湖口,安徽宿松、望江两县隔江相望;西北面,湖北武穴市、黄梅县近在咫尺。我似有所悟,“口”为要冲,此地处于湖北、江西、安徽三省交界,“湖口”县名当由此而来。“清浊亭”,亭以江水色差命名。亭内观江,鄱阳湖的清水与长江的浑水在此交汇,形成数千米清、赤两水奇观。

石钟山上,“临湖塔”鹤立鸡群。人文景观,总七层,八角形,威风凛凛。细观,塔顶装饰红灯,可为夜船导航。人立塔之上方,玉树临风;蓝天碧日,满目秋色。这样的意境最是人情思,我仿佛看见一个人正居高临下,引吭高歌:“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感佩呀,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其《岳阳楼记》中的直抒胸臆,竟然契合了我一芸芸众生此时的情怀!

沿着陡峭的石级往下走,人可直达江边。虽手扶栏杆,我仍觉腿发抖,心发慌,头发晕。脚下滔滔江水,头上悬崖绝壁,我没有勇气下到江水与乱石拥抱之处。女中豪杰不乏其人。团队中徽州与南京籍的两位女士,竟然一口气下至山底,俩人于江边突兀的巨石上起劲地拍照留影。

我的思绪被眼前场景一下拉回到930多年前。公元1084年,某夜,北宋官员苏轼携大儿苏迈作伴,就着月光,乘一叶小舟到了这儿。时值盛夏涨水季节,江水汹涌澎湃,惊涛拍岸。石钟山为何以钟命名?钟声从何而来?事不宜迟,揣着一连串疑虑,他撩起官袍,俯身侧耳,细听滔滔江水撞击巨石和持斧击石的声音。

苏东坡,头戴乌纱的一代文豪,不喜养尊处优,夜晚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实地考察石钟山名的由来,并将自己不朽的文字洒入这片令人惊悚的穿空乱石之中,他的《石钟山记》,成了世世代代求学者瞻仰的千古奇文,不为人知的石钟山就此名闻天下。

苏学士当年究竟听到了什么声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也东施效颦,耳贴巨石,静待江水与巨石相撞。忽而想到,今年是百年难遇一次的大旱,长江水位下降到历史低位,涛声不再依旧,岂能听到江水击石之音?  然而,任时光匆匆,石钟山终究是以如钟之声而得名,北魏时期郦道元的《水经注》早有记载。今日得以一见,幸会!

苏轼夜探石钟山

遇见瑶里
    

出江西浮梁县古县衙,沿着景(景德镇)瑶(瑶里)公路驱车向东。落日余晖,山水相伴,深秋之季,人在旅途。受了秋的熏染,脑中忽而跳出一首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秋色图着实令人孤独、伤感。而我眼前一一掠而过的,则是造型别致的民居,清澈的小溪,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活脱脱一幅泼墨山水画!

人困马乏,车停“瑶里”,我遇见了山里最美古镇 。“瑶里”坐落在大山冲里,千余人口,远离灯红酒绿的喧嚣,四周群山环伺,一条叫“瑶河”的水系从镇中穿境而过。不用说,交通不便的古代,与世隔绝,它必定是又一个世外桃源!

沿着河边走,瑶里古镇看瑶河。傍晚,放下行囊,安顿好住宿,我急不可耐地一饱眼福。瑶河两岸,晚霞披身,此时的古镇神秘而又撩人。清晨,我们又沿着河边结伴而行。太阳从群峰中冉冉升起,山光水色一览无余。远处连绵不绝的峰峦,屋顶升起的炊烟,古色古香的建筑,河畔浣衣的女人,还有沿河晨跑的游客,连同小镇上空弥漫的幸福味道,争先恐后挤入我的镜头。

沿着街巷走,瑶里古镇看瑶里。一条斑驳石板路,一段明清旧时光。一千多米长的商业街,两边分布着大户人家雕梁画栋的老祠堂、200多栋古民居,家家面河而建,户户“枕山临水”。尤其明清徽式建筑,飞檐翘角,粉墙黛瓦马头墙,安徽徽派风格,融入江西赣北的水土,没有不服,只有天作之合。对面,即是安徽休宁、祁门二县,伸手可及。

游瑶里,满目店铺皆瓷器。停下脚步看一看,一看就是一千年。唐朝时,丰富的瓷矿石和瓷铀矿催生了这里的手工烧窑制瓷,成为景德镇的瓷器发源地,“窑里”由此得名。兴盛则在宋代,至清朝末年方改名“瑶里”,后人誉它“瓷之源”。

古镇满街飘茶,自古就是“茶之乡”。“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唐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所说“浮梁”,就是现今的浮梁县瑶里镇。一不小心,我闯进了1100多年前琵琶女的商人丈夫买茶之地。

瑶里,山水不负世上人!


视频:瑶里古镇的清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庐山锦绣谷(仙人洞)
庐山有个仙人洞
庐山仙人洞[眼儿媚]
许愿“仙人洞”
避暑去庐山(散文)
江西庐山锦绣谷仙人洞(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