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寿光古今(十四)地理文化

寿光古今(十四)地理文化  

2007-12-31 17:10:51|  分类: 俺是寿光人 |  标签: |字号 订阅

寿光的地理文化
1、地质
    寿光境内除第四系地层广布外,主要为新生界下第三系地层,次为分布在寿光凸起区的古生界寒武系地层,境东南部有新生界上第三系地层分布。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寿光处鲁西隆起区的东北部,济阳坳陷东端,沂沭断裂带的北段西侧。
2、地形
    寿光地域横约纵侈,形近长方,“弥望皆平田息壤,无悬崖倒壑之观”;寿光大地是一个自南而北缓慢降低的平原区。海拔最高点在孙家集镇三元朱村东南角埠顶处,高程49.5米;最低点在大家洼镇的老河口附近,高程1米。南北相对高差48.5米,水平距离70公里,平均坡降万分之七。河流和地表径流自西南向东北流动,形成了大平而小不平的微地形差异。
3、水文
    寿光境内多河流湖泊。有河流17条,其中小清河从境北端流入海,常年流水,有水上运输之利,余皆季节性间歇河。最大河流是弥河,纵贯境南北,将全市水系分东西两部分。弥河以西为小清河水系,弥河以东为弥河水系。
    弥河,古名巨洋水。《国语》称“具水”。晋袁宏称“巨昧”。南朝宋王韶之称“巨蔑”。《唐书》称“米河”。《齐乘》作“洱河”。清顾炎武称“朐弥”。源出临朐沂山西麓,流经临朐、青州两县市,由纪台镇王家村西南入寿光境。流经纪台、孙家集、洛城、建桥、北洛、上口、田柳、营里、羊口、道口、大家洼等乡镇。弥河在南半截河三分泄洪:一股由南拐东而流,在大家洼镇的双河村与白浪河汇流入渤海(主河道);一股径北而流,为弥河分流,人工河道,下游有张僧河东、西支汇入,由羊角沟以东入海,一股为分洪道,经道口镇南部和侯镇北部向东北入海。过去,弥河利害兼有。夏秋之际,山洪下泻,水流湍急,上游往往冲决堤岸,造成河流改道。下游碱滩则因落淤压碱,变成一季肥田。因为历史上弥河多次改道,所以有“寿光县,弥河串”的俗谚。现在依稀可辨的古河道,其历史时期由老至新依次为∶
(1)杨家庄至北洛古河道。距今4000多年。河沙丰富。
(2)贤村至巨淀湖古河道,由贤村起经临泽、王高,至浊北折向西入巨淀湖。《寿光县志》载∶“所谓津枝百尺沟流经北益都城(今王胡城,又名古城),而注入巨淀,俗所谓‘古弥河’在王胡城北,今已久涸,无复津流,唯沟形存耳……此河元时已不复存。”据此推测该河道当为宋以前的古道。
(3)邢姚至任家庄子古河道,由邢姚起经南河以东、北河以西至杨家庄,东折至宅科,又北折经郑家庄子、丁家庄子、任家庄子入海。《寿光县志》载∶“在前明隆庆二年,系由邢姚东徙径流入海,旧道犹存。”据此推断,该河道当在元代及明代前期。
(4)黑冢子至刘家呈子古河道,由黑冢子流向东北,经南单、北单、七里庄、郑家庄,由刘家呈子入海。在1975年航摄的1∶50000地形图上,旧河床尚清晰可见。据考证,该河道当在明代中、后期及清初。
(5)周疃至大家洼古河道,由道口向东经石桥园子、周疃西、郭李央、大家洼、中兴村,由双河村以东入海。《寿光县志》载∶“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系由孙家道口东徙经周家疃之西入海,旧道犹存。”这一河道系清康熙之后至民国初期水流所经。
 (6)寒桥至侯镇古河道,从寒桥起经上口东、回河口、下口、下舟至侯镇,向东北入海。据《寿光县水利志》载,民国三年,弥河在寒桥一带决口,宽达百余丈,河水东北流,形成该条古河道。
    弥河,是寿光的母亲河!可以说,是弥河孕育了寿光文明。 
    六条古河道证明着弥河的历史,同时证明着寿光文化与它难以分割的渊源关系。
    弥河沿途丰厚的历史文化早已被考古证明,而不仅仅是传说。据国内权威考古专家在对营丘(姜尚始封之都)的考证,认为当时的泱泱大国齐国建都于营丘,这个营丘不是一直被近代史书所认为的昌乐或临淄,而是寿光的呙宋台。呙宋台临弥河,开发利用较早,至齐国建都时,已是全国三大发达地区之一,沿河有五果,水源优质,物产丰富。从考古发掘看,呙宋台附近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几十处古文化遗址,足以说明当时弥河沿途的繁荣与发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寿光市概况、寿光市历史沿革
寿光的尧、丹、弥、溎
寿光名胜古迹
洋水,导致寿光洪灾的河流
葭芦河流域之佳县
昌乐的主要河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