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寿光古今(三十五)

寿光古今(三十五)孙家集街道及其所属村庄的来历  

寿光乡镇(11)孙家集街道及其所属村庄的来历
㈠孙家集街道地图

㈡孙家集街道概况
    孙家集街道位于寿光市西南部,总面积78平方公里,辖78个行政村,13900户,5.6万人,耕地面积8.2万亩。羊临公路贯穿南北,距济青高速4公里,交通便利。2004年该街道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56亿元,财政收入9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92元。先后获得“山东省明星乡镇”、“中国大棚蔬菜第一镇”、“山东省农村经济综合实力200强乡镇”、“山东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潍坊市模范乡镇”、“潍坊市农业标准化先进乡镇”、“潍坊市文明单位”、“寿光市标准化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㈢孙家集街道村庄及其来历

1、鲍家楼
得名时间:明洪武年间
得名原因:相传,鲍氏首居此地立村,以姓氏命名。据李氏族谱考释:明洪武年间,始祖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临朐柳山寨,复迁寿光县鲍家楼,明朝立村。

2、北马疃
得名时间:北宋年间
得名原因:相传,北宋年间,金兵在此养马,后有人在此期居逐渐形成村庄,取名大马疃。
备注:据傅氏家乘考:明永乐年间,始祖携三子由山东省东昌府迁居寿邑,长公卜居大马疃。后为便于行政析大马疃为南马疃,北马疃,卢家三个村民委员会。

3、边线王
得名时间:明洪武年间
得名原因:据碑文及李、王族谱考释:明洪武年间,熊氏立村,故名熊家村。后王姓迁入,遂称熊王庄。
备注:清朝道光年间,因村处边缘,遂改称边线王。 

4、陈家庄
得名时间:元朝
得名原因:相传,元朝陈氏在此立村,时因村北有九女冢,故命村名冢窝陈。清末更称陈家庄。

5、达字刘
得名时间:宋朝
得名原因:相传,宋朝立村,时名苏家庄。宋朝末年,鞑靼人入侵中原路经此地村末受抢劫,遂更名鞑子留。以后刘姓成为主户,即称达字刘

6、大李家庄
得名时间:明朝万历年间
得名原因:相传,该村原名岭南寨,时因此村北有一埠岭而名。据李氏家乘考释 :明朝万历年间,李氏一族由今丰城乡李家屯迁入岭南寨。繁衍生息,人丁兴旺,李姓成为大户,至清朝咸丰年间,更称大李家庄。

7、堤里
得名原因:据碑文考:始祖孙文素原籍京师真定府枣强县人,因避战乱移居山西。明洪武年间,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至寿光城南弥河西侧在此立村,时因居河坝以里,故名堤里孙。即简称堤里。

8、钓鱼台
得名原因:相传原村名“湮岭”,因村北隅有一土岭而名。据孙氏家乘考:明洪武年间,始祖兄弟三人由山西省平阳府匯洞县迁居湮岭村。后二始祖分居青龙孙,三始祖迁居孙家庄。
备注:相传,因与弥河东岸于家庄子闹官司失败后,请一风水先生出谋,在村东北隅土岭上修一太公庙墪一太公像面向河东于家庄子,手持钓鱼杆,“致使于家庄子日渐衰户,所乘几户也迁居他乡。”湮岭由此更名钓鱼台。

9、丁家庄
得名时间:明初
得名原因:据丁氏家乘考释:明初,始祖由山西省洪洞县迁居此地立村,以姓氏故名。

10、东侯家庄子
得名原因:据侯氏族谱考释:始祖原籍京师真定府枣强县人,元朝末年为避战乱率其子辈移居山西省。至明朝洪武年间,奉诏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徙居寿邑城南立侯家老庄。
备注:墓碑载释:崇祉壬燹灾难之后,七世孙伯公鼎丰率其晚辈卜居侯家老庄之东新立村庄,故名东侯家庄子。

11、东马疃
得名时间:明洪武年间
得名原因:据傅氏族谱考释:明洪武年间,始祖由山东省东昌府博平县野鹊窝村迁居此地立村。
备注:相传,北宋年间,金兵在此处之西养过马。故命村名东马疃。

12、东颜方
得名时间:明洪武年间
得名原因:据五氏家乘考:明洪武年间,始祖由京师真定府枣强县徙居此地,以染布为业,取村名“染坊”。后从村内菩萨庙一铜钟上发现刻一人名,姓王名烈,字“颜坊”。由此更名颜坊。
备注:为避重名以地理位置即称东颜坊,后写为东颜方。

13、二甲
得名时间:明永乐年间
得名原因:据墓碑考:明永乐年间,始祖朱守信兄弟三人,由京师真定府枣强县迁居寿光城北朱家庄子,后复迁此地立村,以姓氏命名朱家。
备注:后因村西湾崖上有五棵柳树,一度时期曾称五柳权。相传,兄弟分居各称一家、二家、三家、后实行保甲制时遂演称一甲、二甲、三甲。

14、范于
得名时间:明洪武二年
得名原因:据陈、李、张、三姓家乘考:明洪武二年,范、于二姓由山西省洪洞县徙居此地立村,因姓氏故名。

15、丰顺王
得名时间:明永乐三年
得名原因:据王氏族谱考释:明永乐三年,始祖王好山由京师真定府枣强县徙居王家老。至十世孙王纯移居城里西立八里庄。
备注:至清顺治年间,以吉祥命名丰顺王。

16、高阜营子
得名时间:明洪武元年
得名原因:明洪武元年,周氏在山西省洪洞县徙居此地立村,相传,此地曾住过官兵的“先锋队”,故名先锋营。后因居处地势较高,遂更名高阜营,俗称高阜营子。

17、高松
得名时间:清朝年间
得名原因:清朝年间,陈家庄高氏一族迁此立村,时因居处有棵大松树,村名遂称高松。
备注:民国初期曾称小高家庄,建国后复称高松。

18、呙宋台
得名时间:明初
得名原因:相传,明初王氏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徙居此地立村,因居一古台东南侧,相传,古台宋代所筑,四周围墙环绕形似窝,故村名窝宋台,后省写呙宋台。

19、郭家庄
得名时间:明洪武年间
得名原因:据郭氏家乘考:明洪武年间,始祖由河北省枣强县首迁山西省洪洞县,后复迁今址立村,以姓故名。

20、河涯王
得名时间:明洪武年间
得名原因:明洪武年间,王氏在此立村,时名王家庄。至清咸丰年间,因弥河于村前东折流,亦名河崖王村。
备注:据孙氏家乘考:清乾隆年间由堤里迁入。至咸丰末年,孙斗南在省做官,一时家道殷实,在村内盖了一座楼。楼顶安有钢叉寿,遂又名钢叉楼王家庄。至光绪年间楼毁又复名王家庄。建国前后期间又名前王,今复称河崖王。

21、后胡营
得名时间:明朝
得名原因:据村庙内碑文考:明朝立村,因位胡营村北侧,故名。

22、后杨
得名时间:元朝
得名原因:相传,元朝初杨姓在此立村,帮谗杨家庄,后因在古县志书中,杨家庄排在末后版上,亦名末版杨。
备注:自1948年该村分为前后两村,遂称“后杨、前杨”。 

23、胡营王
得名时间:元朝末年
得名原因:相传,元朝末年几户王氏在此立村,从事民间吹打乐器(俗称啦叭匠)其中有一司鼓艺术超众,人们称这“鼓手王”村名因之。后因此名意下,东近胡营村。遂更名胡营王。

24、胡营孙
得名时间:明洪武年间
得名原因:据孙氏族谱考:明洪武年间,始祖由京师真定府枣强县徙居此地立村,因东距胡营村较近,故名胡营孙。

25、胡营
得名时间:元代
得名原因:相传,元代立村,村名由来是因“五胡乱华”时,胡人曾在此安营扎寨,胡名胡营。
备注:据刘氏家乘考,明洪武年间,始祖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居寿光城南胡营。为便于行政析胡营一、二两个村民委员会。

26、胡营西庄子
得名时间:明洪武年间
得名原因:据刘氏族谱考释:明洪武年间初,刘星、刘聚、刘城兄弟三人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居寿光城南胡营村,至三代孙刘萱,由胡营村西迁一里处立村,故名胡营西庄子。

27、胡营西庄子
得名时间:明洪武年间
得名原因:据刘氏族谱考释:明洪武年间初,刘星、刘聚、刘城兄弟三人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居寿光城南胡营村,至三代孙刘萱,由胡营村西迁一里处立村,故名胡营西庄子。

28、黄埠
得名时间:清康熙年间
得名原因:清康熙年间,郭、郝两姓在此立村,因村北侧有一黄土埠岭故名。

29、楼子李
得名时间:明洪武年间
得名原因:据李氏族谱考:李氏祖籍陕西人,明洪武年间,迁居寿光城南15里处立村,以姓氏命名李家庄,后因修神庙盖楼一座,遂更名楼子李。

30、蒋家集
得名时间:明朝永乐二年
得名原因:据蒋氏家乘考释:明朝永乐二年,始祖蒋云由河北省枣强县徙居此地立村,以姓故名蒋家集。

31、马疃张家庄
得名时间:明永乐年间
得名原因:据张氏家乘考:明永乐年间,张姓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徙居此地立村,因居马疃村前, 故名马疃张家庄

32、卢家
得名时间:北宋年间
得名原因:相传,北宋年间,金兵在此养马,后有人在此期居逐渐形成村庄,取名大马疃。
备注:后为便于行政析大马疃为南马疃,北马疃,卢家三个村民委员会。

33、南刘
得名原因:相传,原村名刘家庄子,刘氏首居此处立村,以姓氏命名。据汤氏族考:明洪武年间,始祖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居刘家庄子,为避重名村即更称南刘。

34、牟家庄
得名时间:明朝洪武二年
得名原因:明朝洪武二年,牟始祖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以姓故名。

35、南王
得名时间:明朝洪武年间
得名原因:据王氏族谱考释:明朝洪武年间,始祖王东令由山西省洪洞县徙居此地立村,取名王家庄,后因村址南迁故更名南王。

36、南马疃
得名时间:北宋年间
得名原因:相传,北宋年间,金兵在此养马,后有人在此期居逐渐形成村庄,取名大马疃。
备注:据傅氏家乘考:明永乐年间,始祖携三子由山东省东昌府迁居寿邑,长公卜居大马疃。后为便于行政析大马疃为南马疃,北马疃,卢家三个村民委员会。

37、齐家
得名时间:明洪武二年
得名原因:据碑文考释:明洪武二年,陈氏由河北省迁此立村,取名陈园子。至天顺年间改称桑荒。
备注:成化年间,齐姓迁入,繁衍生息,人丁兴旺,齐姓成为主户,遂以姓氏及村前一土埠更名齐家埠子,后简称齐家。

38、彭家庄
得名时间:明洪武二年
得名原因:据彭氏家乘考,明洪武二年,彭氏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立村,以姓故名。

39、潘家
得名原因:相传,侯氏立村,时因居处为埠岭,故名侯家埠。据潘氏家乘考:明洪武二年,潘姓始祖由山西省洪洞县迁入此村,繁衍生息,人丁兴旺,成为主户,至万历年间更名潘家庄。简称潘家。

40、前杨
得名时间:元朝
得名原因:相传,元朝初杨姓在此立村,帮谗杨家庄,后因在古县志书中,杨家庄排在末后版上,亦名末版杨。
备注:自1948年该村分为前后两村,遂称“后杨、前杨”。 

41、前周家庄
得名时间:明洪武元年
得名原因:明朝洪武元年周氏由山西省洪洞县徙居高阜营子村。至清朝乾隆年间,周氏一族迁此立村,故名周家庄。按方位称前周家庄。

42、三元孙
得名时间:明朝成化元年
得名原因:明朝成化元年,孙氏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此至今丰城乡埠西村,至清朝道光年间,孙建业由埠西村南移卜居此地新西兰,故名孙家庄。
备注:后因与近处小朱家庄,王家庄三村座落呈鼎足形,故更名三元孙。 

43、三元王
得名时间:明洪武二年
得名原因:明洪武二年,王氏由山西省洪洞县徙居此地立村,因居处多桑树,时名桑园子,中华民国初,因与临近二个村座落呈鼎足形,遂更名三元王。

44、三元朱
得名时间:明洪武年间
得名原因:据朱氏族谱考释:明洪武年间,朱氏由山西省洪洞县徙居此地立村,时名小朱家庄,后更称三院朱,清咸丰年间,庙内磐上该有三院朱。后“院”字演称为元。

45、尚家
得名时间:清朝康熙年间
得名原因:清朝康熙年间,尚氏由河北省枣强县徙居此地立村,因姓氏故名。

46、石家庄
得名时间:清朝雍正年间
得名原因:清朝雍正年间,石姓在此立村,故名石家庄。 
  
47、石门董
得名时间:明洪武二年
得名原因:明洪武二年,董氏由山西省洪洞县徙居此地立村,以姓取名董家庄,后因村西北侧有一古寺,寺前有一高大石门,遂更名石门董。

48、宋家庄
得名时间:明洪武二年
得名原因:据宋氏家乘考,明洪武二年,宋氏由山西省洪洞县宋家老营徙居此地立村,以姓氏故名。

49、孙家
得名时间:明洪武二年
得名原因:明洪武二年,孙氏由山西省洪洞县徙居此地立村,故名孙家。

50、孙家集
得名时间:明洪武二年
得名原因:据碑文及孙氏家乘考:明洪武二年,始祖孙全福伴张氏由山西省洪洞县徙居此地立村,时名张孙集。后张氏衰,孙氏成为主户,亦称孙家集。

51、汤家埠
得名时间:明洪武二年
得名原因:据汤氏族谱考释:明洪武二年,始祖汤楚仁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居寿光城南汤家庄,繁衍生息,后有部分户由汤家庄迁此卜居黄土埠,岭东侧立村,故名汤家埠。

52、汤家庄
得名原因:该村历史悠久,何时立村元稽,相传元朝就有此村。据汤氏家乘考:明洪武二年,始祖汤楚仁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居寿光城南汤家庄。

53、王庙
得名时间:明朝嘉靖七年
得名原因:据庙碑考释:明朝嘉靖七年,民众为纪念民族英雄岳飞,修岳王庙一座,后王、张、郭,裴等姓相继迁居此地,繁衍生息遂成村庄,因王姓门户大,故名五家庙子,亦称王庙。

55、王裴
得名时间:明朝初
得名原因:明朝初,董,王两姓由山西省洪洞县徙居此地立村,以姓取名董王庄。后董姓移居口埠,裴姓迁入,遂更名王裴家庄。简称王裴。

56、五合
得名原因:相传,孙、刘两姓首居此处,继王,张,李三姓迁入,五姓和睦相处,故名五合。

57、西崔家庄
得名时间:明朝弘治六年
得名原因:据崔氏家乘考释:明朝弘治六年,始祖崔献,由崔家老庄卜居此地立村,因姓氏故名。为便于区分,亦称西崔家庄。

58、西侯家庄子
得名原因:据侯氏族谱考释:始祖原籍京师真定府枣强县人,元朝末年为避战乱率其子辈移居山西省。至明朝洪武年间,奉诏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徙居寿邑城南立侯家老庄。
备注:墓碑载释:崇祉壬燹灾难之后,七世孙伯公鼎丰率其晚辈卜居侯家老庄之东新立村庄,故名东侯家庄子。

59、西马家
得名原因:相传,孙家集村孙氏一族在此开店,时名孙家店,据马氏家乘考:清朝康熙年间,马氏兄弟二人,由牛头镇迁居此村,繁衍生息,人丁兴旺,成为主户,遂更名为马家庄,为便于区分改称西马家庄。

60、西屯
得名原因:据碑文及孙氏族谱考释:始祖孙文素原籍京师真定府枣强县人,因避战乱移居山西。
备注 明洪武年间,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居寿光城南立堤里村。后因防弥水之灾有几户迁居村西埠子顶,繁衍生息,逐成村庄,时名西埠子。亦名堤里屯。至清乾隆年间,称西屯。

61、西颜方
得名时间:明朝
得名原因:明朝张氏在此立村,以开染坊业,故取村名“染坊”。为有别于东边染坊,故叫西染坊。久之,因东颜方而俗称西颜方。

62、西张家庄
得名时间:明洪武二年
得名原因:明洪武二年,张氏由山西省洪洞县迁居寿邑县城南关,至后始祖张锐,由南关迁居此地立村,时名张家庄,后曾称西青龙,因吉祥称高阜张家庄。
备注: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方位更称西张家庄。

63、小店铺
得名时间:元朝至元十七年
得名原因:据碑文考释:元朝至元十七年,刘氏由山西省洪洞县徙居此地立村,因村南侧开一店铺遂故名小店铺。民国末年曾改称永兴庄。后孙姓兴旺,成为主户,亦称孙家店铺。
备注:新中国建立后,因一河沟纵贯村中部,将村分为东西两部分,遂称东小店铺,西小店铺,两村同一个村民委员会。

64、小董家庄
得名时间:明洪武二年
得名原因:据董氏族谱考释:明洪武二年,董氏由山西省洪洞县徙居此地立村,因姓故名。

65、小杨家庄
得名原因:相传,杨氏一族首居此处立村,故名小杨家庄。据王氏族谱考释:明洪武年间,王氏兄弟三个分居,王彦成兄弟二人自今边线王村迁居小杨家庄,由此断定明朝初立村。

66、肖家营
得名时间:明洪武年间
得名原因:据肖氏族谱考释 :明洪武年间,肖氏由山西省洪洞县迁居寿光城东北牟子城附近定居,时名肖家牟城。
备注:至七世祖肖梅兄弟三人,由肖家牟城迁此安营立村,遂取名肖家营。明洪洞县徙居此地立村,以姓氏故名。肖家营与赵家庄组成一个村民委员会。 

67、邢家庄
得名时间:明洪武二年
得名原因:明洪武二年,邢氏由山西省洪洞县徙居此地立村,以姓故名。

68、岳寺高
得名时间:明洪武年间
得名原因:据碑文考:明洪武年间,高氏由京师真定府枣强县徙居此地立村,以姓氏命名高家庄。后因传说在村东北方向曾有一岳飞寺,遂列称岳寺高。

69、岳寺韩
得名时间:明初
得名原因:明初,韩洲、韩河由京师真定府枣强县迁此立村,以姓氏故名韩家庄。后因传说在村东方向曾有一岳飞寺,遂更称岳寺韩。

70、岳寺李
得名原因:李始祖原籍京师真定府枣强县,为避战乱移居山西。至明洪武年间。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 徙居此地立村,时因村北侧有“岳飞寺”,故名岳寺李。

71、泽科
得名原因:相传,薛氏在此立村,村名由来,据清雍正年间关帝庙碑文考释:因村处沼泽地,纳粮级别属三类(类别含义“科”)即取村名薛家泽科。后刘氏等姓迁入,薛氏衰,遂简称泽科。

72、张家埠子
得名时间:元朝末年
得名原因:据张氏族谱考释:元朝末年,始祖张文友为避战荒,携汝孝、汝贤、汝俊三子,由河北省枣强县迁居山西省洪洞县。
备注:明洪武二年,奉诏迁至山东省寿光城西南20里处定居,时名张家寨子。至十一世张氏一族析迁村西埠岭南侧立村,取名张家埠子。 

73、张家寨子
得名原因:据张氏族谱考释:元朝末年,始祖张文友为避战荒,携汝考、汝贤、汝俊三子,由河北省枣强县迁居山西省洪洞县。明洪武二年奉诏迁居此地立村,村名由来,相信村西有棵大柳树,上有一干寨子,故名张家寨子。

74、郑家庄
得名时间:明洪武年间
得名原因:明洪武年间,郑氏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徙居此地立村,以姓氏故名。

75、朱家峪
得名原因:相传,朱姓首居此地立村,因位于两土岭之间,形似山谷之处,故名朱家峪。

76、淄河店
得名时: 明永乐二年
得名原因:据碑文考:明永乐二年,始祖刘兴由长青县迁居胡营。至清嘉庆年间,后世孙迁此开一酒店,名曰“淄河酒店”。后迁居此处的户增多遂成村庄,取名淄河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寿光田马镇村庄来历
【家在寿光】各村来历之七:文家
李氏家谱序
侯镇村庄及来历
记住乡愁:五莲县村名的来历
山东部分崔姓村庄建村史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