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理自给自足实验室动态 | 2023年11月-2024年4月
userphoto

2024.05.01 中国香港

关注
△2023年11月,大理自给自足实验室穹顶屋共建一期视频记录(其中包括一部分南部生活共识社区日常记录),由素方舟未来空间剪辑。

“自给自足实验室”这个名字来源于14年前。

2010年开始,在青岛崂山,家园计划联合创始人唐冠华和邢振创办了第一个自给自足实验室,尝试如何尽量减少消费、在自然乡野中通过动手创造的方式来满足生活所需,包括自己建房、种菜、酿造、养鸡、纺织缝纫、发电、制鞋等等。这个阶段的实验记录被总结在了《独立之道》这本书中。

在5年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实验之后,2015年,冠华和伙伴们在福州发起了南部生活共识社区实验,在更广阔面积的山野中继续实践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与信任。直到2022年,因为政策原因,南部生活共识社区不再能使用山上的土地,社区成员们也开始启程寻找新的家园。

2023年11月,冠华来到大理发起新的自给自足实验室。跟过去在深山乡野中的实验室不同,大理自给自足实验室位于大理古城的素方舟未来空间院内,这是一个素食主题的多元化文创园区,许多关注自然、健康生活方式的游客和本地居民常来往于此。实验室的共建者们一起在素方舟搭建了一座直径5米高4米的穹顶屋,以这里作为主要的活动空间,此外实验室主理人Jing位于大理三塔附近的家中也开辟了公共空间。我们每周都发起各种与可持续生活方式、多元文化、共识社区相关的活动,并且连接着大理本地已有的一些社区、农场、文化空间等。这半年来,各类活动(线下和线上)的参与者总计超过四百人。

我们在大理还没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也没有集中的共同居住的空间,但是以这些活动作为连接,越来越多同频的伙伴们互相认识,其中有些伙伴的角色慢慢的已不再只是活动“参与者”,而是在更多共创、互助和分享。当然半年还仅仅是一个很小的开端,很多行动也是处在尝试摸索的阶段。或许未来我们有可能试着在大理建立小型的共识社区,也会以更系统、整体的形式去分享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实践。

以下的百余张照片里有这半年来我们的行动的片段记录(未标注来源的照片均由Jing拍摄)。

2023.11.4 冠华、刘珩和Jing拜访大雁在山中自建的霍比特小屋。大雁也有过建造穹顶和其他生态建筑的丰富经验,这次他也参与了到了大理自给自足实验室穹顶屋共建中。

11.7 冠华在素方舟咖啡博物馆做分享会,主题是自给自足建造术(照片由活动参与者拍摄)。

11.9 冠华作为嘉宾参与NCC社区分享会。

11.13 冠华、大王、刘珩和Jing参加东亚地球市民村的稻田音乐会(照片由活动参与者拍摄)

11.14 大王、冠华和Jing在素方舟咖啡博物馆做分享会,主题关于自给自足生活方式和共识社区实验(摄影:冠华)。

11.14 大王和Jing参与素方舟可持续生活市集。

11.14 大王、马昆、冠华作为嘉宾参加全国自然教育论坛分论坛(照片由活动参与者拍摄)

11.18 在书理图书馆,大王和冠华做了故事分享,部分内容回顾:大王:“好的东西是共建出来的”(摄影:刘珩)

11.18 大王和Jing拜访面包树花园,图为马昆设计的鸡鸭舍小木屋。

11.19 穹顶共建工作坊一期开始,图为冠华讲解理论部分。

11.19 下午开始实操部分,大家一起测量和锯木条。

11.20-23日,我们一起加工木条并组装60个三角形,逐步搭建起了穹顶框架。穹顶一期建造的主要全程参与者有冠华、大王、大雁、望川、马昆、刘珩、何乐、卓璇、Jing。

完成后的穹顶框架。

11.25 去敬天村拜访张娇的“以陶知物”工作室,拜访记录:张娇:自己建房、建窑、制陶、带娃,只过简单自然的生活

11.26 拜访开源之家。

11.26 冠华和刘珩为穹顶安装三角形广告版。

11.26 Lucius主持的活动“地球方舟驾驶员工作坊”,包括读书会和桌游。

11.29 冠华、刘珩和Jing拜访喜洲蓝续和匠志集民艺中心。

12.1 刘珩和Jing探访位于白石溪边的白石农场社区,社区周边有大片原生态的山野。

12.2 JAM JAM即兴音乐聚会(照片由活动参与者拍摄)

即兴音乐聚会片段视频。

12.3 参加飞鸟集农场举办的番茄主题市集,冠华主讲小型分享会。

12.6 放映关于葡萄牙的生态村Tamera的纪录片《The Village of Lovers》(摄影:冠华),活动由葡萄牙导演李娜Carolina发起。

12.10 Jing拜访喜洲附近的尚缘庄农场。

12.15 在素方舟咖啡博物馆,纪录片《南部生活》放映与交流活动。

12.20 在穹顶的手工共学活动,本期主题是柿染手绘。

图为大雁制作的穹顶屋模型。

12.22 Jing参加然影花园主办的光影森林市集。

12.22 在素方舟教室,纪录片《全新的我们:欧洲生态村与生态社区》放映与交流活动。

12.27 在穹顶屋的手工共学,本期主题是手缝拼布。

12.28 房车旅居大理的慢先生在穹顶屋搭建临时户外厨房,邀请Jing吃素晚餐并做了视频采访(视频号:食草男慢先生)。

12.31 大理自给自足实验室和友易社区合作组织海边跨年聚会,大家一起玩游戏、分享新年心愿、即兴音乐和舞蹈。

1.1 在苍山自然影像博物馆周边山野,Jing和可仔分享自然静心和拼贴诗。活动回顾:森林里的拼贴诗(摄影:Tipi)

1.7 食草男慢先生的故事分享会(照片由活动参与者拍摄)

1.9 刘灼热发起的纪录片《酷儿园艺》放映与交流活动。

1.10 通过慢先生的分享会认识的新朋友们,在缪缪家的纯素聚餐(摄影:小猫咪)。

1.12 冠华和Jing在洱海边创作即兴音乐(摄影:冠华)。

1.18 在素方舟WAMO未来办公空间的手工共学活动,本期主题是植物蓝晒(摄影:可人)。

1.18 在古城附近的荒野营地,慢先生和朋友们一起发起的荒野厨房素食聚餐。

1月开始,刘珩和瓜瓜在柴米多农场发起食物森林共建活动,由柴米多农场与大理自给自足实验室联合招募,每周末都有很多志愿者们参与,详情:食物森林共建 | 永续农业实践志愿者招募(上图摄影:云卿)

1.21 “自给自足生活与建造实践”线上分享会,由冠华和大王主讲。回顾:超越常规的探索:自给自足生活与建造实践 | 线上分享回顾

1.24 通过苍山自然影像博物馆史立红老师的介绍,在加拿大从事有机农业、近期回国探亲的李波老师与实验室的伙伴们见面并且做了小型分享会(摄影:李波)。

1.28 在柴米多农场,刘珩带领志愿者们观察野草和土壤。

2.2 “大转折与共识社区”分享会,播放了包括《大转折》在内的几部纪录短片并做相关讨论(摄影:小树)。

2.4 童强主讲的线上分享会,关于日本共识社区木之花家族的生活日常。回顾视频请复制以下链接到浏览器:

https://meeting.tencent.com/v2/cloud-record/share?id=36350509-6b4a-4853-989d-2feff1663652&from=3&record_type=2&is-single=true

2.21 春节过后,穹顶屋共建二期开始。我们先把之前搭建好的框架拆卸(需要挪动到新的木平台上)。

2.22 在木平台上,重新组装穹顶框架。

2.23 参与穹顶共建的伙伴们一起在Jing家聚餐吃火锅。

2.25 柴米多食物森林共建继续进行中,志愿者们一起移植树木、给树浇水。

2.27 穹顶框架封顶(拍摄者未知)。

2.28-3.3 裁剪阳光板并给穹顶框架做封闭(上图摄影:Alexwood)。穹顶二期建造的主要参与者有冠华、望川、戈丽、吕刚、马昆、程进、Jing。

3.5-3.7 冠华和Jing从喜洲古镇附近淘来老木板,在穹顶内部安装置物架和工作台,并用旧瓦板改造成长条凳。

3.9 经过测试发现漏水点,马昆、冠华、吕刚等一起做补漏防水工作(摄影:桢烨)。

3.11 在素方舟未来空间大门挂上了大理自给自足实验室的牌子。

3.11 这些天陆续收到很多来自全国各地朋友们捐赠的图书。图中也有冠华制作的榻榻米沙发和长条凳。

3.13 参与友易社区主办的海边音乐会,也一起玩飞盘。

3.14 马昆、冠华在穹顶安装电线、插座和灯带。

3.15 在素方舟教室放映冠华的纪录片作品《共识之路:欧洲八大共识社区访问》,放映后大家围坐在穹顶继续交流了2个小时。

3.17 志愿者们一起捡石块,铺设在穹顶屋旁边的土路上。

3.19 马昆带冠华和Jing拜访一家开在荒野中的图书馆,走空书市。

3.20 冠华和Jing在NCC社区做分享,主题“大地皆家园”(照片由活动参与者拍摄)

3.20 刘珩即将离开大理去广西的农场工作,我们在柴米多农场举办送别聚会(摄影:程进)

3.25 应笛笛的邀请,Jing为游学营的青少年播放纪录片《南部生活》并做分享答疑。

3.27 集智俱乐部的朋友们观看纪录片《全新的我们:欧洲生态村与生态社区》,邀请Jing在线交流(活动发起及摄影:灵箫)。

3.28 自给自足共学日之家庭堆肥工作坊,Jing分享自己的堆肥经验,大家共读《零浪费堆肥》书中的部分内容,一起动手做堆肥和液肥。

3.30 马昆在穹顶屋安装滑轮系统,后面会用来悬挂盆栽和其他展示品。

3.31 桢烨和Jing一起在床单厂艺术区摆摊。

3.31 自然艺术聚会,本期主题是通感绘画,当天晚上一直下大雨,但还是有几位伙伴冒雨来参加活动。

4.1 桢烨主持的好茶沙龙。

4.4 桢烨主持清明节气音乐会(摄影:桢烨)。

4.7 自然艺术聚会,本期主题是以画读诗(照片由活动参与者拍摄)

4.9 乡谣组合小兵大恒的生态乡谣唱谈会(摄影:万华山)

4.10 Jing参与Hector和Emmeline的海边音乐会(摄影:Connie)。

4.14 柴米多农场食物森林共建活动,大家一起用厨余做环保酵素。

4.17 桢烨和Jing拜访“小兵大恒”吕途和孙恒老师在大理的新住处,图中是后院里的树屋。他们在这里成立了生命之歌工作室,并会在五一假期举办首期生命之歌共创体验营

4.18 友易社区发起的友易分享会在大理自给自足实验室穹顶屋举办,大家用“心”分享闲置物品、交换技能(摄影:云间眠)。

4.19 自给自足共学日之踏青寻野菜。

4.19 谷雨节气,桢烨做了一场线上音乐会。

4.23 零活实验室GoZeroWaste创始人汤蓓佳在自给自足实验室,分享零废弃生活方式的实践。

4.23晚,Emmeline的“诗意群岛”原创专辑音乐会,也有大家一起即兴共创的环节。

夜晚的穹顶屋(拍摄者未知)。

4月22-26日,大理自给自足实验室穹顶屋和Jing家作为荒诞学院的临时教室(上图摄影:伪电气白兰)。

4.27 JUJU带领艺术疗愈活动“画中觉察”(摄影:秋信)

4.28 柴米多农场食物森林共建,瓜瓜给志愿者们讲解共生菜园的原理,大家一起收获紫甘蓝、薄荷、洋葱和球茎茴香,并学习制作食用酵素。

----

给新朋友们分享关于我自己的一点介绍:我从2012年起担任可持续生活媒体网站“有机会”的编辑(当时用的网名也是Jing),也是从那时起就一直关注家园计划和国内外的各类共识社区实践,并在国内的很多社区拜访或短期生活过。2019年从有机会辞职后,曾有大半年的时间参与过南部生活共识社区实验。离开社区后,经过3年多的旅程,2023年11月,我重新加入家园计划并且担任大理自给自足实验室主理人,这对于我这个超级i人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但这半年来有很多的惊喜和收获,收到了许许多多伙伴们有爱的帮助和支持,很感谢你们!

借着这篇半年回顾,也想有一点关于未来的分享。大理自给自足实验室目前虽然是处在城镇的文创园区的环境中,但这是一种链接城市和乡村的方式,在这样的场景中让多元的生活方式被更多人接触和了解。而家园计划关于“家园”建设的目标是从未改变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必然还是要回归到土地,回归人与人的互助和协作。我们还在寻找合适土地的过程中,包括在海外的社区考察也即将开始招募。未来自给自足实验室与寻找土地、建设家园的计划是并行的,在现阶段关于自给自足生活的实践和分享也会一直持续下去,不会受到目前一些条件缺乏的阻碍,毕竟我们目前要做的并非达到很高的自给自足率,而是重在链接同频的人。就算是未来比较理想的条件下,自给自足也并非是要求自己完全脱离消费社会,而是重在发现我们内心真正的需求、去认识内在的力量,并重新理解跟自然、跟他人的关系。至少这是我个人对于自给自足的理解,它对我来说既是关于物质和精神的独立,更是关于发现和重建链接。

最后分享几张日常拍摄的风景,感恩大理这片滋养我们的土地,感恩这里的山川、森林、溪流、湖泊和广阔的天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Lens+活着】“美丽新世界”
新媒体摄影学会大理作品展:华商报选送
旅游《行走40国》「共66集」
【活着】世外桃源 现实与理想
高冠华花鸟画欣赏
高冠华《触目横斜千万朵 赏心只有两三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