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毫芒管见 | 别把书法当回事
 


作者:解智伟

近日,细读炳绍兄转赠的《中国古代书法理论解读》一书,中国传统书论大都是感性思维的碎片化、断章式,况且该书又是历代书论的精选和摘抄,语录版本的诗性表达,需要读者更深的解析和体悟。

这几天,我一直沉浸在古人的妙思断想之中,重新疏理了自己对中国书法的理解。

01

一、书法的起源与艺术无关

书法与舞蹈一样,都不是起源于艺术。

人的手脚需要活动,就有了手舞之、足蹈之。创造舞蹈陈式的是巫术,那也只是演绎巫术的手段,规范化的动作,可以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气氛,以保证巫术的成功。

书法缘起,也不是艺术。从结绳记事到文字记录,其实依照的是实用原则,书写便利和简捷也是各种字体的起源。

秦统一后的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后来因为奏事繁多,篆字难写,于是又产生了一种应急字体,称为隶文。

中国书法,与文字同根,当书法独立成一种特殊的艺术门类后,它也逐步地失去了它的认字功能。

02

二、书法只是雕虫小技

清未大思想家、大书法家康有为认为书法只是入仕为官的“敲门砖”,康有为说,自古以来,书法乃“雕虫小技,壮夫不为”。

书法是一种技艺,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书法就是如此。

书艺如同厨艺,如烹小鲜,做菜多了,酸甜咸辣,不辨自知,哪有那么多盐三分醋两点的。

唐代怀素的草书,独步天下,有人说他援毫掣电,使转如环,字字飞动,笔笔欲仙。怀素的字不是几斤酒泡出来的,而写芭蕉叶写出来的。

做和尚的怀素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他就在芭叶上,临帖挥毫。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于是有了芭蕉练字的故事。

书法,一会儿被人称之为小道,一会儿又被人抬高到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为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其实,书法就是书写的法度,把字写得好看点,这是前朝读书人的本份。

03


三、书法与人品无关

把书法与道德联系起来分析,这本身就是伪命题,一个属于审美范畴,一个属于伦理学范畴,其实,书法与人品毫无关系,人品高洁也不见得书法硬朗,人品卑下也末见得书艺低劣。

中国传统书论,一直在论证书品即人品,苏轼《题鲁公帖》云:“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刘熙载也在《艺概》中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事实上,中国臭名昭著的乱臣贼子,大多也是书法大家。

蔡京为宋徽宗时的“六贼”之首,他的书法却自成一格,连米芾都说自己的书法不如蔡京。

秦桧,他替皇帝杀了岳飞,在岳王庙里一跪就是千年,他在书法上的成就一直影响到现在,就是他的字逐渐演变为规规矩矩的“宋体”。

清代的贪官和坤的书法功力也十分深厚,只可惜“今春花依旧,寂寞无人看(和坤语)”。

古人在书法上都是行家里手,所以欧阳修说:“古之人皆能书”。

清代书法家吴德旋(《初月楼论随笔》):张果亭王觉斯人品颓丧,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

王铎小楷书《袁可立墓志铭》

书法迁变,流派纷繁,外加古代书论十分艰涩,道学的玄学、禅宗的佛理,本来就佶屈聱牙,还有一些文学性的书法描写,那些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更让人一头雾水。

张果亭是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曾依附魏忠贤私党,王觉斯是明末清初书法家王铎,曾经官拜礼部尚书,后来投降清庭。

结果,清代另一位书法家梁巘却在《评书帖》上说王(铎)、张(瑞图)二家独标气骨,虽未入神,自是不朽。

看来,书真的不一定如其人,书品里没有忠奸,也没有善恶。这点书艺和武功一样,反派角色也会有炉火纯青上乘武功。

04


四、书法何须懂

书法是视觉的艺术、离开字、词、句的语义性内容,而单独去欣赏抽象的线条、结体、墨色、章法,的确存在审美的难度。

1985年,欧阳中石在首都师范大学主持创立书法专业,把书法学科推到了高等学府,后来,欧阳中石要成立书法博士点,找启功先生商议,启功老先生说:写个字,还有什么博士,什么水平的才叫博士呢?

一位叫田亚民的山水画家推送一段视频给我,是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的一个讲座,题目是“音乐何须懂?

周海宏院长的一席话,如露入心,醍醐灌顶。我联想到书法审美,书法和音乐在艺术本质上都有相通性,书法的点画与音乐的音符也是抽象的表达。

再说艺术的抽象性,审美主体的差异性,也就决定了书法作品的多解性与不确定性。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因此,不要拘泥于标准答案,由于音乐审美的多解性与不确定性,演奏家对同一首作品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

晚清抑贴扬碑的书法巨子康有为的字也被人斥之为“像一条翻滚的烂草绳”。

唐代诗人陈子昂说孙过庭的字“君之遗翰,旷代同仙”而唐代的窦暨在《述书赋》里却说孙氏的草书有“闾阎(凡夫俗子)之风,千纸一类,一字万同”。

从天上到凡间,判断截然,莫衷一是。

05


五、书法审美标准:好看

好看有两个层面,一是容易辩识,这属于实用范畴,一是看得舒服,这是审美范畴。

在古代,书法是和权力捆绑在一起的,书艺的好看不好看,由皇帝老子说了算。

唐代,李世民喜欢书道,搞了一个碑帖汇编,二王书法占了一半,于是,王義之大行其道,以致后来形成了有欧阳询、柳公权的王氏书圈

宋代,宋神宗好书法,人文蔚起,书道特兴,这样就有了宋四大家。

清代,乾隆皇帝喜欢董其昌的字,以至今天董其昌的字价格不菲。

被皇帝老子圈定的字,就是法度,就能得以传世,散落民间的草根书家,不被皇帝钦定,即使写了一辈子字,功力再深,也是徙劳。

周杰伦的兰亭序唱出了千年的叹谓:一行朱砂 到底圈了谁

当代书法的好不好,一是靠权力的褒扬,二是靠资本的运作,与泛大众的好看与舒服的审美判断毫无关系。

其实,书法就只看两点,一是力度二是韵律。力度指的是生命的张力,植骨于笔,好的书法作品每一笔都有撼人的力量感,乏力的笔势就会出现俗笔、陋笔和败笔。

节奏感是书法行笔的气韵和节律,真正书法作品的点画是会呼吸的,这种气韵需要的是生动、自然和通达,墨色的浓淡,结构的疏密,行笔的急缓,输赢都在一口气上,气顺则清朗,气滞则阻塞,作品的内蕴与欣赏者的内在感受以及宇宙的自然灵性,一气贯通,就是舒服,就有审美的愉悦感。

书法欣赏也是两点,一是顺眼二是顺心。顺眼是视觉感官上的舒服,顺心是主观体验上的舒服。

06

六、毛笔时代已经结束

“恬笔伦纸”,是流传千年的传说,蒙恬造笔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故事,前不久,作家曾庆伟告诉我,楚国人早在“秦笔”之前,就用毛笔在竹简上写字,他说,有人发掘了一座战国时期的木椁墓,陪葬品中就有一支毛笔。

后来查阅资料,在西安半坡遗址中出土的彩陶器上,有很多图案,其笔触古朴典雅,线条流畅,有学者推断,在六、七千年前就有毛笔的存在。有的学者在商代出土的甲骨和陶器上,从一些未经契刻的朱、墨字迹里,根据方、圆、肥、瘦的笔划变化,判定这些都是毛笔所写。

笔的出现,就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笔画性的东西,书法一方面因规制而形成了法度,另一方面,因毛笔带来的活性,让艺术形态异彩纷呈。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毛笔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书写工具已进入了历史博物馆。

虽然,毛笔被时代淘汰,但书法依旧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其艺术价值依旧是历久弥新。

毛笔时代已经结束,这是书法的宿命,一种艺术形式的没落,这也许是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大多孩子早己不习惯毛笔,让孩子们回到毛笔时代,把大量时间浪费在磨墨习字上是否值得,这也许更值得大家思考。

把“全民K歌”换成“全民唱京剧”,京剧是否就能振兴,这依旧是现实沉重的问号。

书法和京剧都是中国人的国粹,需要保存和继承,但根本不需要万马奔腾的局面,我们更希望能看到书法欣赏者越来越多,书法家却越来越少。

07


七、书法只能是继承,不可能创新

中国书画是农耕时代的产物,是一个在古代语境中生成的特殊的艺术形式。

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

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事实上,当代书法的创新只是历史的一个笑话。

中国的隶书在汉代形成了无法超越的高峰,曹全碑独树一帜,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实为汉隶中的奇葩。

汉隶的水平太高,后世书作难以出彩。以至古人说,六朝后隶书堪绝。

直到清代,隶书才有汉代后的第二个高峰。这个称之为蔚为大观的清隶气象,也只是直追两汉,双峰对峙。

清隶大家桂馥不得不感慨说,“一枝沉醉羊毫笔,写遍人间两汉碑,不遇中郎识焦尾,白头心力有谁知?

清代的隶书也只是借汉隶之回光,返照清隶之灿烂。

《人民日报》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坚守中国书法艺术的文化品性》的文章,文章指出:书法必须从传统中走来,没有传统根基的书法,不能称之为书法,而只能称为别的什么艺术。

中国书法家注定是传统书法的守望者,只有根植到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积淀中,才能看到中国书法的方向,任何所谓的创新既是无用的也是徒劳的。

用农耕文化的老瓶,装现代意识的新酒,并融化到当下的性情之中,古质而今妍,这或许是现当代书法的另一番出路与前景。

00

补记一一

别把书法当回事,似乎缺少对中国书法的敬畏,中国文字是一组民族文化的原代码,中国书法又是文字流变的伴生现象,艺术性地再现了整个民族的文化底蕴。

我们并不否认用书学的力量来感化和改变国民的性情,也不否认用书法的艺术功能来修正整体社会的精神长相。 

感谢您的“赏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忠轩主郑玄鲲谈书法史:五千年的文化传统绵延至今,有太多的精华值得我们继承
书法也要守住斯文的底线,不做搞怪的“耍猴”表演
书法
“吼书”书法,写字靠吼,作品丑,为何捧者甚众?专家:是你不懂
有人说当今“丑书”当道,我想说你真的懂艺术吗?
隶书的学习与创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