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鲁学军:“十三五”:打造江苏“智慧就业”新业态

   “十三五”时期是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江苏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冲刺期,更是江苏大学生就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期。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进一步释放各级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利好,依托高校,服务社会,全力打造“智慧就业”新业态,是大学生就创业指导服务工作重要的时代命题。

  一、新技术激发大学生就创业服务新动力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众多领域正在并将继续发生的业态变革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慕课、微课堂、翻转课堂等教育技术的兴起,为传统就创业指导的理念更新和模式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特别强调要“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教育部近年下发的《关于做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先后对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提出了“加强网络信息服务”、“实现招聘活动联合联动、招聘信息有效共享”、“建立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毕业生精准推送就业岗位”等一系列要求。这些都是国家层面对加强大学生就创业服务工作信息化建设进行的顶层设计。

  江苏在就业工作信息化的实践方面已有一定基础。2002年开通“江苏毕业生就业网”;2006年构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实现供需信息提前对接、线上线下互联互动,目前该平台已连续5年访问量逾1亿人次;2007年利用学籍注册数据,将全省高校毕业生生源数据审核的工作周期从1个月缩减至8个工作日;2008年在全省高校推广“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版)”,在全国率先实现报到证签发及数据统计的实时化;2012年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功能,实现就业服务由现场办理向网上预约、网上自助办理的转型;从2013届毕业生起,全面推行省内毕业生推荐表和就业协议书网上实名注册及打印工作;2013年底在双选活动中启动“智慧招聘”探索实践;2014年下半年顺应“互联网+”的新趋势,适应当代大学生和用人单位求职招聘行为的新特征,提出“智慧就业”理念,推出了以“统一建设、省级集中、业务协同、资源共享”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并于2015年在全省高校广泛应用,揭开了江苏大学生就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新篇章。

  二、新常态催生大学生就创业服务新业态

  近年来,江苏高校毕业生总量屡创新高且居全国首位。到2015年末,江苏高校毕业生离校就业率连续6年超过70%,初次就业率连续9年超过80%,年终就业率连续11年保持在95%左右,呈现出就业率持续稳定、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基层就业成为主流、服务江苏成效明显、就业服务工作扎实、创业教育初显特色等六大特点。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大学生就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必须要有新转型。

  为此,“十三五”期间江苏大学生就创业指导服务工作要打造“智慧就业”新业态。所谓“智慧就业”,就是以满足就业供需双方需求为目标,以先进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基础,以优质的资源共享库为支撑,实现高校毕业生资源市场配置的最优化和大学生就创业服务工作资源效能整合的最大化。以“智慧就业”为显著特征的江苏大学生就创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至少包含三个层面的框架设计:一是理念层面。“智慧就业”以满足就业供需双方的需求为核心,将各种海量信息数据由零碎分割状态整合成高价值资源,将各种资源要素由相互独立离散状态聚合成高效能整体,最终建成以“公开均等、公平普惠、公益高效”为显性特点的大学生就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生态。二是架构层面。“智慧就业”业态架构,包括建立完善的就业政策法规体系,建立政府、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协同运作的社会生态体系,建立就创业指导服务理论与实务、机制与队伍协调发展的内部生态体系,建立开放共享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发展体系,建立技术先进、共建共享、校级自主、省级集中的信息服务载体。三是操作层面。在打造“智慧就业”新业态的进程中,需要重塑政府、高校、大学生、用人单位等要素之间的关系,重造大学生就创业管理与服务的方式,构成全要素、高效益、低成本的动态架构,从而更加突出毕业生的主体性、更加激发高校的主动性、更加提高用人单位的参与度。因此,要把握两大着力点:强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要素重构提供智能化载体保障;强化师资培训和专家队伍建设,为新业态建设提供智慧化人才支撑。

  从“智慧招聘”到“智慧就业”,江苏实现了“智慧”从活动环节向工作全领域的延伸拓展,从工作实践向业态理念的演进提升。“智慧就业”业态下,“十三五”期间江苏大学生就创业指导服务工作要实现“三大目标”“四个结合”“五种转变”,“三大目标”即江苏高校毕业生充分且高质量就创业工作目标、以智慧就业为显著特征的江苏就创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建设目标、全国一流大学生就创业指导服务专业机构发展目标;“四个结合”即注重发挥市场作用与履行公共服务相结合、完善就创业服务体系与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相结合、促进充分就业与提高就创业质量相结合、推进事业发展与加强队伍建设相结合;“五种转变”即工作角色由支持服务向服务引领转变、工作内容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工作重点由就业指导向职业发展教育转变、工作模式由传统形态向智慧业态转变、工作评价由关注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

  三、新业态开创大学生就创业服务新局面

  “十三五”末,江苏要实现大学生就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确保“智慧就业服务平台”覆盖全省90%以上高校并向省外高校拓展、手机APP年用户超过一百万人、网站年访问量达到两亿人次,全面建成以智慧就业为显著特征的大学生就创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

  (一)夯实智慧就业发展基础

  1.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按照“共享为魂、数据为体、便捷为用”的建设思路,重点建设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各高校就业网站及手机APP,形成“以门户网站为窗口,以导向平台为枢纽,以功能平台为主干,以管理平台为支撑”的信息资源组织架构。

  2.加强信息标准建设

  在遵循国家、教育部和相关行业产业标准的基础上,按照“科学性、实用性、包容性、可拓展性”等要求,重点加强数据标准化、业务流程化等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建立健全信息标准动态维护管理工作机制,逐步衍生出江苏智慧就业工作数据标准。

  3.加强用户需求对接

  以满足用户为导向,充分了解各类用户需求,实现统一标准与满足个性需求相结合;认真规划当前或未来与其他智慧系统的对接,积极融入智慧江苏、智慧教育、智慧校园。

  4.加强服务功能拓展

  创新服务理念,重构服务流程,优化工作方法,推进省市校共建共享,不断完善平台内涵和功能,逐步搭载工作业务,集信息发布、咨询测评、求职招聘、指导培训、认证评估、管理监测于一体,面向全社会提供专业、有影响力的公共就业服务。

  5.加强信息安全建设。

  针对日益严峻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形势,加快建立并完善信息安全的监控体系和保障体系,建立国家、省及高校三级安全防护机制,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二)丰富智慧就业发展内涵

  1.整合供需资源

  会同高校汇集应届毕业生生源信息、毕业生求职简历和意愿,汇总区域人才需求、用人单位招聘需求信息。围绕国家和地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大项目和新兴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举办特色市场,利用“智慧就业平台”,实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信息的双向精准推送、精准对接、精准服务。

  2.整合师资资源

  面向全省高校、专业学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一支由名师专家、骨干教师、企业家和主管部门人员组成的分层次、成体系的省级就创业指导专家团;建立江苏就业指导及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促进高校就创业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

  3.整合课程资源

  以课程模块化为突破口,探索就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新路径,形成一套具有江苏特色的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创业指导课程大纲和课程体系;以职业指导师、创业咨询师、骨干教师、学生能力提升、调研报告编制等培训项目为抓手,建立具有江苏特色的就创业培训教辅教材和课程资源库。

  4.整合服务资源

  充分发挥高校、各级毕业生就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公共就创业服务机构的联动效应,丰富网上办事大厅服务功能,运用新技术、新平台主动推送服务,提升服务品质;发挥江苏省高校就业工作区域联盟作用,尝试建立工作站机制,实现就创业服务资源效能整合的最大化。

  5.整合管理资源

  构建省级统筹、校级为主、院系协同、地方参与的多级工作协作机制,实现就业数据动态上报、跟踪调查、统计监测及对就业趋势的预测预警,加强对就创业大数据的挖掘分析与综合运用,加强对各类调研结果的专项分析与综合运用,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服务、教育教学改革、各地吸引人才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三)提供智慧就业发展保障

  1.建立完善的就业法制体系

  有效推进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创业政策的落实,并不断将其纳入就业法律法规建设轨道,建立起长效的法律保障机制,激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两大主体的活力,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

  2.建立完备的就创业工作机构

  就创业机构包括各级政府的就创业工作部门、公共就创业服务机构、高校就创业服务机构、社会就创业服务机构。对于我们而言,需要协同其他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两大转变,即由传统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向着职业发展教育与就创业服务机构转变,由事务型机构向着结果反馈和辅助决策型机构转变。

  3.建立“三化”就业工作队伍

  队伍建设是智慧就业新业态建设的第一要素。在江苏全省范围内遴选150名就创业指导专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锻炼和培养起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和就创业服务工作队伍,为“十三五”期间江苏智慧就业工作发展提供数量充足、质量上乘、相对稳定的才智资源保障。

  4.建立共享的就创业工作机制

  校园市场全面开放,公益性市场和社会化市场协调发展;填平数据鸿沟,消除信息孤岛;共建共享供需、师资、课程、服务、管理等五大资源库;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业务管理模型,总结和提炼就创业决策规律,实现海量就创业数据的综合分析和有效利用。

  5.建立有效的宣传推广模式

  要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和研讨活动等各类媒介和阵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力宣传智慧就业理念和智慧就业服务平台的功能、特色、优势和使用方法,积极调动学生和用人单位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并进行市场运作,实现平台开发利用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江苏开展智慧就业的研究和探索,是理念的创新,将开启全新的大学生就创业指导服务工作业态;是要求的提升,将拓展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在大学生就创业指导服务工作领域的全面运用;是事业的拓展,将推进省级毕业生就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功能的再定位、业务的再整合;是使命的担当,将推动大学生就创业指导服务工作提质增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和成功创业。

(本文发表于《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年第07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苏高校就业引入淘职职位搜索引擎
江苏逾七成大学生到企业就业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大学生【201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月历】
我市2012年“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季”拉开帷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