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我针灸足三里时,我在想什么?(干货详解)

足三里穴倍受历代医家青睐。一则,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胃经下合穴,最能调和气血,补虚强壮,而气血是人体生命之本,体虚是诸病的根本因素;二则,能防治多种疾病,从头到脚诸病都可针灸足三里;三则,得土之性,能调中焦脾胃,能健运后天之本,而土为轴而四行为轮,轴运则轮转;四则,回阳九针穴之一,能治急症。

一、足三里是临床高效穴

笼统来说,足三里涉及的病症多种多样。夸张一点说,不管什么病取足三里都可取效。前贤有谓,“此穴治病万端,有白术之强,有桂附之热,有参茸之功,有硝黄之力”,极言足三里之功。临床证实,足三里可治包括消化、神经、免疫、循环、呼吸、泌尿生殖及内分泌等多系统的疾病。临床治病时若不知如何取穴,不妨先取足三里。

有人收集并整理了从宋至明清时期的治疗性针灸歌赋24首,总结出针灸歌赋中最常用的21个精穴,其中最常用的四个穴位,第一就是足三里,次则合谷,再者委中,后者太冲。以我的经验来看,这些穴位正好也是临床上的常用穴和高效穴。


二、足三里的定位

课本上说,足三里的标准定位是:“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在胫骨前肌上取穴。”我认为,这个说法很不准确。理由是:一则,曲膝还是直膝?采用骨度分寸法,膝关节伸直与屈膝90°时所取的足三里穴明显不在同一个部位,且相距有1寸之多;二则,若按犊鼻与解溪连线取穴,则穴在胫骨的近边缘,胫骨前肌内侧。

那么,足三里应该如何定位?《循经考穴编》言:“穴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大筋内,宛宛中。”此言既有简明的骨度分寸定位,又有清晰的解剖学标识。且《灵枢》明确说,“取之三里者,低跗”,即用手指按压在足三里穴上,令患者向下伸展踝关节,其穴位处的凹陷与酸胀感会马上感受出来——这才应该是足三里穴的标准定位!

由此,我感悟到,不只是足三里,任何穴位都应该从动态中去寻找。动态包括两点:一则,活动肢体或关节,使穴位处显出解剖痕迹;二则,配合按压,寻找反应点。

三、足三里治病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一则,足三里是胃经合穴,土经土穴,土能化生万物,故能治百病。

二则,穴在胃经,能治疗胃病以及胃经诸病,因为本经所过,主治所及。

三则,是胃经的下合穴,尤其能调畅胃气。

四则,穴在膝周,能治所有的膝病。

五则,《内经》言:“胃者,水谷之海,其腧上在气街,下至三里”。海者,经气汇聚之深处,百川汇聚为海,胃者,即水谷经气汇聚之深处,唯足三里尤能调节全身水谷之精的输布。

六则,脾胃经相为表里,能治疗脾病以及脾经诸病。

七则,足阳明与手厥阴两经相通,故能治疗心包诸病。

八则,《内经》云:“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故能治饮食不节诸病。且胃与大小肠合称胃家,足三里皆能调之。

九则,胃经合穴,“合主逆气而泄”,治胃气上逆诸病。

十则,穴位在膝下,膝与肘左右上下相对,故能治疗肘病。

十一则,穴在腓骨小头前下方,以腓骨全息来看,穴对应于头部,能治头面诸病;也可看成倒全息,穴位对应于下肢或下腹,故能治下肢及下腹诸病。

十二则,戊癸合化,足三里为土经土穴,为胃经本穴,可代表胃经。能治癸(肾经)诸病。

十三则,土经土穴,最能克水,善治水湿泛滥诸病。

十四则,足有三里,手亦有三里,二穴同名而异位,其治可互通。综而言之,足三里补身半以下诸虚,而手三里补身半以下诸虚。

十五则,此穴为养生保健要穴,亦是长寿要穴。既能调节后天之本,又与肾相通而调节先天之本,是兼顾先天与后天,其功之大,不可胜数。

十六则,足三里为美容第一穴,胃经行于面部,此穴最能养血补血美容。

十七则,土能生金,故能治疗虚劳(久病及肺)。且肺经“起于中焦”,“上循胃口”,足三里亦能调节肺经而治肺病。

十八则,木生火长土化金收水藏,土经土穴,以“化”为功;四时长夏主化;物生谓之化。足三里应之于长夏,善治长夏之病。此穴配合太白,阴阳相合,升降兼顾,最有“化”功。

十九则,胃经应于辰时(上午七点至九点),凡此时所发作的病症,不管是何病,皆可取胃经本穴足三里。

四、足三里能治哪些病?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泛言足三里的临床治疗范围: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泄,腿肿足膝酸,伤寒赢瘦损,气盅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有人详细分析了历代中医文献63种,得出足三里穴针灸适宜的病症共89个,分别为痹症、中风、香港脚、鼓胀、血证、腹胀、痿证、水肿、黄疸、反胃、咳嗽、噎膈、哮喘、热证、积聚、腰痛、腹痛、霍乱、虚劳、胸痹、疟病、喉痹、疥疮、狂证、耳鸣、无汗、头痛、胃痛、厌食、腰腿痛、癫疾、胁痛、耳聋、呕吐、痢疾、口僻、厥逆、小儿痫病、乳痈、产后血晕、痫病、便秘、疝气、疔疮、小儿疥疮、消渴、哕逆、瘕癖、胸满、奔豚、不孕、蛊毒、单腹气喘、目昏花、翳障、经闭、健忘、肠鸣、牙痛、鸡胸、血块、淋证、鼻鼽、挫闪腰疼、泄泻、枯曹风、产后二便不通、癃闭、眩晕、瘰疠、流注、多汗、痰饮、眼赤暴痛、半身不遂、肉倒睫、青盲雀目、肺痨、中暑、痞满、痈疽、丹毒、心烦、双蛾、郁证、噫气、大便失禁、吐蛔、大头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详细琢磨这些病种,以足三里配合他穴,必然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五、针刺足三里时,我在想什么?

“针灸治病,要想达到手到病除的效果,必要先要心到、意到、神到、气到。心是根本,病人的心要安和放松,医生的心也要处于聚精会神的状态。同时,每针一个穴位,医生要想到这个穴位为什么能取效,其取效的机理是什么。意到则神到,意不到,神不导气,其效难得。针刺同样的穴位,意到且神到者效果必佳。”

那么,针刺足三里时,所想的,就是以上所论述的。只不过我想的非常快,瞬间就想通了,想明白了,然后再下手针刺,其疗效自然非常好。

常有病人说,把你用的穴位拿回去给别的中医针刺,但效果很差,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除了针刺技术之外,可能,他没有重视心到、意到、神到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足三里穴
杨维杰先生董氏奇穴及传统针灸研讨题(第八回)
师生穴位侃读录(十)
古代养生化脓灸足三里有何好处?
经络穴位之地机
【穴位】足三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