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儿发烧系列

    发烧的定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回答很简单,所谓发烧,就是我们身体的热度比正常体温较高了一点而已。但是,什么叫体温?体温如何形成?体温多少度才是正常?这些问题就不简单了。我们知道,人类是温血动物,人的一切活动,都是靠热产生动力,作为人体的能源。所以我们需要热来维持生命。人类热的来源主要是靠摄取食物后,经过氧化燃烧而后产生。可是假若热量不断产生,身体体温一再提高,就无法适应生存,最后可能把自己的身体烧掉,所以身体产生热量外,还得把多余的热量想办法散出去。这样一面产生,一面散失,使身体的温度保持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而这个狭小的范围是最有利于人体活动、新陈代谢,及各种生存条件最适当的温度。这就是体温调节的平衡。我们已知道丘脑中体有一个大脑体温调节中枢主司其事,当人需要较多的热量时,就要多摄取食物,譬如在冬天饭量增加,夏天吃的较少,就是这个道理。食物中以指肪产生热量较高,每摄取1公克可产生热量9千卡,而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糖类)每1克只产生4大卡,其中蛋白质一部分产生热量,一部分作为组织生长与修补之用,所以吃油多的东西容易使体温增高。肌肉的活动也可产生大量的热,当我们感到冷的时候,就不由得跳跃或做各种运动以增加热量。

人要发烧时,身体就颤抖,这也是增加肌肉的活动使热量增加,经过这场寒颤之后,发烧就跟着来了。热量放散的减少,也可使温度增加。身体体表血管收缩,使皮肤及皮下组织成为绝缘层,体温就不再散失而温度自然提高了。我们身体温度的消散,大部份是靠对流、幅射与蒸发三种方法。皮肤的面积大,所以体温的散失,多半靠皮肤来调节,大量出汗可使水分蒸发而增加散热功能。由呼吸道呼出也很重要,流涎、大小便排泄也可放散一部分热度。除了身体的调节机能外,环境的影响对身体温度的变化更是关系重大,人体周围的气温太冷,体温的放散就快;如果周围气温太高,体温就不易消散,就会使温度增高;假若气温太高,就会造成"中暑"。空气温度高低与空气流通与否,也可影响体温的散失程度,当然穿衣服与被褥的多少、厚薄、质料对体温也会发生直接的重大影响。

我们的体温需要调节到多少度才算正常,这就是大家所常说的摄氏37度但是这个答案并不正确,因为我们的体温并不是固定在摄氏37度上,只是内脏温度变化不大,差异较小;表面皮肤可在摄氏20~40度范围内的变化而不受到伤害;就是我们的血液温度也不是同温,在末稍血管里血液的温度,如暴露于寒冷气温中,可由摄氏36.5度降到摄氏21.5,所以我们测量体温时要特别注意。一般测量体温的部位有三:肛门、口腔和腋窝。测肛温是小儿科最常用的一种,因为量起来方便,时间较短,大约一二分钟就够了。如果部位不适当,正好碰到冷的静脉回流的部位,会有摄氏0.1~0.9的差别。肛温代表内脏的温度,比口腔所测得的温度要高出摄氏0.65度,大孩子量口腔比较安全,把体温计放在舌下,不说话,不用嘴呼吸,不然量的不会准确,时间大约3至5分钟就够了。腋窝测量体温要紧闭起来才准,时间则要五分钟以上,腋窝可代表皮肤体温。现在的新生儿及病儿测量体温,多半用自动显示,而且可继续一直监视下去,用不着那么费事地量了又量。

体温夜晚较低白较高。有人说这是因为人们夜晚睡眠全身绝对休息而白天操劳活动的关系,可是有些夜晚工作而白天睡大觉的人,也是晚上体温低而白天体温高。正常人的体温因为活动状况、精神情绪、衣着多少、天气冷热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也有巨大的差别。

在剧烈运动后,体温可升到摄氏40度,不过这种全温升高,因为有调节中枢的有效管制,一出汗大约几分钟就复原了,所以这不能算是发烧。这亲说来,到底体温多少度才算正常呢?我们可以这样说:一般所谓正常体温摄氏37度再减摄氏0.8度,在这个范围内就算正常。小儿的肛温摄氏36.2~38度,而口温在摄氏35.8°~37.4度的范围内,都是正常体温,超过这个范围,我们就把他当成发烧病儿了。

 目前,对发烧的病体生理学上的机转,还有很多的地方不甚清楚。目前已知道的是内毒素,滤过性病毒、细菌、抗原抗体结合体及肾上腺皮质素等进入身体后,直接或经淋巴球的刺激,多核性白血球或单核白血球就可被激活而自血液循环中释放内源性致热原;此种物质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发烧,可通过自主神经发烧使血管收缩,或通过躯干运动系统使肌肉发生颤抖;这样一来,表皮血管收缩,体温散失减低而肌肉活动增加,热量产生提高,即形成发烧。      

发烧的原因多的不胜枚举,但小儿发烧,最大的原因还是急性传染,而急性传染的发烧90%是由过滤性病毒所引起的。在这种传染中,半数以上是属于上呼吸或下呼吸道感染,其余则是肠胃及泌尿系统的传染。其他如脱水、火伤、创伤、手术,中暑、出牙、过敏反应、血液病、肝病、甲状腺机能过高、药物中毒(如阿司匹灵等)、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都能引起发烧。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使体温调节中枢受到障碍,发烧无法控制,情形较为严重。使表皮放散体温受到阻碍的疾病如水肿、鱼鳞癖、先天性无汗腺,也能引起发烧。另外亦有药物引起发烧的,而小儿打预防针或种痘后也因为有反应而发烧。

 

发烧的利害得失(发烧系列二)

小儿发烧时所表现出来的征象,大一点的孩子,首先是感到发冷畏寒,身体发抖,皮肤先由苍白而后脸面潮红,口唇发紫,手脚冰冷,同时感到头痛或头晕,不思饮食,全身倦怠,幼儿的脉搏随发烧的高低而成正比例的增加,即每增加体温1度,脉搏增加10次,呼吸也是一样,发烧每高1度,呼吸增加2次。发烧时血压增高,基础新陈代谢也必定会提高;发烧时出汗可能发生脱水的现象。因为发烧消耗热量及食欲不振,小儿的体重多半会减轻,甚至有营养不良现象。

小儿对发烧的忍受程度因人而异,也因病原不同而有差别。有的有一点发烧就会感到不舒服;有的发高烧到40度以上仍然照样玩耍、蹦跳,照常吃喝。对发烧并发痉挛的病儿要特别注意,病儿有时发烧到肛温摄氏38.5度以上,则马上发生抽筋现象,非常可怕。抽筋时间久了,脑部会受到伤害,在六岁以下的小儿8%~10%会有这种体质。一般说来,滤过性病毒的发烧,有时会很高,但小儿精神很好。所以说小儿对发烧的忍受程度因人而异。大约在摄氏41.1度以下,小儿不会受到伤害;到42.2度时,蛋白质变性;高于摄氏45度以上,人就不能生存了。

小儿发烧的高低并不能表示病情的轻重与身体抵抗力的强弱。身体壮的小孩,有时发烧倒容易高些,而身体较衰弱的小儿反而不会烧热过度。假若碰到该发烧的病而体温反而降低,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表示身体一点抵抗力也没有,病情会更为严重。小儿的发烧有时按年龄而有所差别,例如新生儿体温本来就低一点,而患败血症或其他重病的一点也不发烧,这就要靠其他症状来帮助诊断病情。6个月以下的幼儿,对发烧的反应也不显著,如有重病或脑膜炎之类的病,就要特别小心。因此一遇小儿发烧,那怕是温度不高,但全身症状明显时,也要多做详细检查。

接着我们谈一下发烧的利害得失。在利的方面,首先是发烧可以告诉我们孩子现在已经病重了。尤其是小孩,自己不会说话,只有发烧才会引起大人们的注意,马上为他治疗并加以照顾,不至于被忽略而延误时机。其次是发烧对医生的诊断帮助最大。医生可以根据发烧的型态而判断是何种病症,如伤寒、疟疾、回归热、麻疹、玫瑰疹以及多种的发热传染病,都得靠体温的曲线而做正确诊断。发烧热型有很多种,一种是积留热,发热持续不退,每天热度的差别很小,如伤寒的体温便是如此;一种是弛张热,每天的体温波动很大,如败血症、粟性结核、肾盂炎、淋巴溜及胶原病;再有一种是间歇热,每次发热都很有规律,如疟疾;还有一种是回归热,连着发热几天后,热退了,以为已经好了,但过了几天,又连续几天反反复复的,如布鲁氏菌。现在的流行性感冒以及其他滤过性病毒的感染,虽然没有一定的型态,可是我们可由其发热高低,判断有无某种特殊的疾病。有很多病如神精梅毒、某些淋菌性感染,以及慢性布氏杆菌病、风湿性关节炎经过发烧治疗以后,往往病情可获改善。对肺炎球菌与隐球菌感染的动物,可以证明发烧也是有利的。至于发烧是否有噬菌作用、抗体形成或其他防御机能更为迅速,则尚待研究,但是发烧可使血液循环增强、代谢增加,而发生总动员现象以对抗疾病,这对我们害病的身体,总是有利的。

那么发烧对身体有什么害处呢?依我个人的经验,加上各种文献的报导,以及我为了写这篇文章,所查阅的有关书籍杂志,还很难找出发烧对人体有什么不利的地方。当然,发烧时,幼儿有吵闹不安、睡眠不好、饮食减退的现象;大一点的小孩有头痛、眩晕、想睡、全身欠爽、寒颤出汗等症候。小儿在发烧的时候,不思饮食而代谢反而增加,使之体重减轻,心脏的工作与心搏率也跟着增加,对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脏衰弱的病儿非常不利。发烧与出汗都会使身体水分损失,所以小儿有时会发生脱水的现象。在小儿发烧中,最严重的还是小儿发烧并有痉挛的现象。1~6岁的小孩中,有8%~10%会有合并症,例如抽筋,抽筋时间短,不会有后遗症发生,如果时间久了,脑部会受到损害,这倒是小儿发烧中最大的坏处。

小儿发烧所造成的问题,不在小儿发烧本身,而在家长们担心害怕,心烦意乱所引起的过份焦虑。这些都与亲情有关,若我自己的小孩子病了、发烧了,也同样会张惶失措,紧张兮兮的。现在一般家长们所最担心的,第一是小儿发烧若不赶紧退烧,一直烧下去,越烧越高,则如何得了。其实人体天赋的防御机能非常巧妙,当体温上升已达危险程度时,散热的机能可突然被激发:大量出汗、体温降低。所以人类的体温很少超过摄氏41.1度,我们称之为体温调节管制的"安全活塞"。而前面已讲过小儿体温在摄氏41.1度以下时,多半能够忍受而没有什么危险,不必杞人忧天。但有些小儿运动中枢机转或周围感受器有严重的损坏时,这种调节功能就会丧失,形成恶性发高烧。小儿发烧超过摄氏40.6度的疾病有:⑴药物中毒,使体温调节机能转受到干扰,如阿刀平、阿司匹林、硼酸、安非他命等;⑵中暑,大脑机转突然失去功能,虽体温高升,但病人不再出汗,有时发烧高过摄氏42~43度。⑶中枢神经系统受过损害,不论先天的或后天的,因体温调节中枢发生病变,体温调节失去功能,有时体温高达摄氏40~42度;⑷外脑层形成障碍,先天性汗腺缺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体温扩散功能消失,体温不断升高而无法下降;⑸在小儿发烧中,有些疾病体温较高,如玫瑰疹、麻疹、肺炎等,体温有时高达摄氏40.6度。

其次是家长们一直担心小儿发烧会把脑子烧坏,将来会变成瘫痪或呆子。这种顾虑不能说是没有来由,小儿病中有一种"脑性麻痹",可能是高烧或脑子缺氧、脑内受伤所引起的。由发高烧而来的"脑性麻痹",一种是新生儿大脑发育尚未成熟,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够,对体温不能有效管制,对高烧不能发生"切断"作用,故脑部受到损害而引起的;另一种则是脑子本身有问题,本身即可能引起"脑性麻痹",因为脑子有病再加上对体温管制失败,则因高烧引起"脑性麻痹"。依据我多年所见,以及各种病例报告,这种病人并不多,在一般的情况下,小儿发烧绝不会引起"脑性麻痹",各位家长们尽可放心。除了以上两种之外,家长们对发烧与疾病的关系不应该本末倒置,误认为发烧可以引起很多疾病,而一味求医生把烧退掉,以为如此小儿就安全了。他们常对医生说:"请大夫把小儿的烧尽快退掉吧,不然烧久了会引起肺炎来。"或者说会把小孩烧成脑炎;或者说某家小儿的"小儿麻痹"就是发烧引起的,好像发烧是万病之源。其实发烧乃是因为外来的细菌或滤过性病毒或其他致病原侵入人体,或者是某种原因造成体温调节发生系乱,使体温升高。这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机能,是借发烧来发出信号或对抗疾病,甚或消灭细菌,它只是疾病过程中的一个征象,而不是致病的成因。例如:小儿发烧的头二三天,医生没有把发烧的病因或病原找出来,不能对疾病做出明确的诊断,等换了一个高明的医生或设备较好的医院,把病原找出来,确诊这小儿患了肺炎、脑膜炎或小儿麻痹等,家长便把起先三两天的发烧作为这些疾病的原因了。其实那些致病的细菌或滤过性病毒,早在发烧之前已侵入人体了,甚至潜伏很久才发生疾病,这些与发烧毫无关连,只是人们对发烧有成见,归罪于发烧。幸好有一种病的发烧,人们对它特别厚爱,那就是麻疹的发烧。老一辈的人认为发烧对麻疹非常有利,认为小儿烧透了,疹子才能出得来,所以不但不想法去掉,反而多方加以维护,不论冬天或夏天,都用厚的棉被把小孩包裹起来,室内暖暖和和密不透风,使发烧的小孩温度更加提高。就这样多少小儿因发烧过度而白白的把命送掉,或者留下可怕的后遗症。

 

小儿发烧怎么办(发烧系列三)

说了半天,小儿发烧既百利而无一害,又没有什么危险,那我们就不去管它好了,何必再去花钱费时自找麻烦去诊治呢?其实不然,因为很多疾病可引起发烧,这些疾病有些是一两天会好的;有些要许多天,是慢性的;有些是不药而愈的;有些是非治不可的;有些是平安无事的,但有些是有生命危险的。以一般家长们有限的医学知识,实在不好贸然确定,一定要去请医生做一个正确的诊断与适当的治疗,如此方不致有所延误。这正是人体天赋防御机能的表现,把发烧作为一个疾病的信号,提高我们的警惕,但是我们找医生的目的并不在于把人们所痛恨的发烧马上去掉,以逞一时之快,而是找医生把发烧的原因找出来,做一正确之诊断,然后把这个造成发烧的疾病治好。病因一除,小儿发烧的现象自然迎刃而解了,甚至根本不用退烧,那发烧自然跟着疾病的治愈而消失。小儿若在三更半夜发烧,除非并有抽筋的现象,大可不必急急忙忙的坐着计程车满街乱跑,去找一个认识或不认识的医生把孩子的烧退掉。这样在忽忙中,对疾病本身无法做一个正确的诊断与适当的治疗(说实在的,半夜被叫醒的医生们,多半不太耐烦,很少会细心为你诊断)。最可怕的是,不合理的退烧,使小儿平安一时,翌日作家长的认为无事了,再也不去找医生,这样既失去了诊断的方向,又贻误治疗时机,使病情加重。所以碰到小儿发烧,切忌急燥不安,要先做一个适当的处理,再去找一个可靠的家庭医师或好一点的医院做一番详细的检查。小儿发烧不超过摄氏40度,也无抽筋现象是无关紧要的。

小儿发烧时,有些家长们不去看医生,随便用些成都药给小儿吃,什么八宝牛黄散啊,百效奇应丸啊、感冒膏啊……等等,有时碰巧这些发烧本来可以不药而愈的,等吃了这些所谓万能灵药后,烧退了,病也好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把这些药当做家庭常备药品,有病就吃一点,心里好像有了一份可靠的保障。其实这些药,吃与不吃对病的本身无多大帮助,反而有些药可能会引起副作用与不良反应。我们看到很多溶血性贫血、过敏性皮肤病以及其他不良后果,都是吃了这些成药而来的,有些人甚而有生命危险,所以家长们要特别小心。还有一些家长们为了方便与省钱,就在附近药房买些退烧药给小孩吃,有些自作聪明的家长们,甚至买了些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素等消炎药给小儿吃,虽然有时可把烧退掉,但这种办法实在有点冒险,万一遇到需要根本治疗的发烧病,因为退点烧就不去管了,而错过的治疗时机,反而要花大钱费大事。有些抗生素或磺胺药小孩吃了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如氯霉素可以引起不能再生性贫血,四环霉素可压制骨髓血球细胞的产生,而长效磺胺类药已被限制使用,所以自己买成药服用是件危险的事情。

小儿发烧即使找到了最可靠最高明的医生,也并不是说不管什么发烧,看一次病、打一针就退烧了病好了。有些病,尤其是滤过性病毒感染的疾病,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什么药物可以把它克服消灭。碰到这些病,小儿科医生们也只有告诉你这是什么病,要烧多久,愈后如何,再给你一些小儿维护疗法,支持其体力、增加其抵抗力,不使他发生严重的合并症,使病程顺利过去。有些家长们对医生们希望过高,对小儿疼爱如命,恨不得一针见效,万一这个医生不能如愿,马上又去找第二个医生,甚至第三个第四个医生,等这些医生都没有办法在一定时间内将退烧退掉,便又去最贵的医院花最高的费用去解除心中的焦虑与困扰。正好这时病程也快到好的时候了,烧也该退了,这个最贵的医院也就成为最好的医院了。

一般人对麻疹的发烧,多半会耐心等待,认为一定要烧7天等疹子出来才会退烧。殊不知其他的滤过性病毒传染的病也是一样,例如玫瑰疹多半高烧三四天不退,在这三四天期间,任何好的医生也不能使他的温度退掉或缩短发烧的过程;其他小儿发烧如天花、德国麻疹、水痘等也是一样,多半要烧个三四天才退烧。而最常见也最使人们困扰的还是滤过性病霉感冒(上呼吸道炎)或所谓流行性感冒,尤其在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不断流行,占了小孩发烧疾病中的90%以上。这种病既没有特效药,也不能产生长久的免疫力,发烧有时一、两天,有时三四天,也有1个星期的,发烧温度多半很高;有的变成滤过性病毒肺炎,会烧到10天以上。家长们遇到这些病,经过可靠的医生或设备良好的医院诊断无误后,只有耐心等他的自然病程过去,切禁急燥不安,有病乱投医,以免对小儿有所残害。

因细菌感染而使小孩发烧的疾病,由于科学昌明,抗生素或其他化学药品不断发现,都会因病源细菌的被消灭而获痊愈,发烧过程也就会缩短。例如伤寒,从前非要三四个星期才能退烧,可是现在有氯霉素或其他抗生素的使用,三四天就可退烧了。其他类似肺炎球菌或细菌性脑膜炎、肾盂炎、细菌性痢疾、细菌性肠炎、猩红热等发烧现象可因抗生素或其他化学药品的使用而很快退烧。但是也因为这些抗生素或化学药剂是消灭细菌的利器,人们也就毫无限制的使用,不管是不是细菌感染或滤过性病毒感染,不管是那种细菌感染,不管是那种药品有效,反正小儿一有发烧,就使用一种或几种抗生素,第二天再换一种或另加一种。有的医生使用细菌传染的抗生素,就像放机关枪一样,把所有他知道的抗生素统统用上去,而且越用越新,越用越高级,越用越贵。但这样更却容易使患者产生抗药性,过不了多久这些抗生素或化学药剂都无效了,细菌又强大茁壮了,人类的灾祸又重新降临,所以对抗生素或化学业药剂千万不可滥用。再者,对抗生素的使用,除了泛滥之外,使用的剂量与时间的不足,也贻害无穷。假若我们对某种细菌传染病已经诊断确定,选定了那种最为有效的抗生素后,就一定要按照规定剂量及时间服用。有些家长们自己在药房里买了些霉素之类,吃了一两天,等烧退了,就一切都不在乎了,认为大功告成;或者不按医生指示,就再也不吃药了,这些都是很危险的事。因为如溶血性链球菌的传染,必须使用抗生素10天以上,中耳炎要治疗10天以上,伤寒要服药两周,其他如沙门氏细菌传染病也要两个星期、有的脑膜炎要用药4周以上,以免复发。总之,家长们不要太重视发烧而不管病情如何,高烧期间急得如锅上蚂蚁,等烧一退就又天下太平了。其实发烧在疾病过程中只是一点征候,为什么那样耿耿于怀呢!

除了上述滤过性病毒或细菌传染使小儿生病发烧外,还有其他很多发烧原因,如前面所述,有的发烧不高,有的属于慢性,有的发烧以外的症状较明显,所以最重要的是把发烧原因找出来,把病治好。但其中有三种情况是家长们经常遇到而又需要知道的:第一是长牙,有的发烧,消化不好,轻微复泻等,这些都要和现在流行的上呼吸道感染合并肠胃炎相区别,最好去看医生诊断一下,以免错误之发生;第二是夏季热,多半发生在幼儿身上,因为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成熟,对体温的控制与管理还不十分健全,所以易因环境温度太高而发烧,但这种发烧不会超过摄氏38度。经过详细检查,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现象,这种病用不着退烧治疗,只设法把周围环境的气温降低下来即可。还有一种小儿发烧是由脱水而来,任何状况下的脱水,均可使小儿发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为小儿多补充水分,不管是饮水或静脉灌注均可,有时体内水分够了,烧也就退了。

发烧最要注意的是并发痉挛的现象。这种抽筋,虽然属于良性,不会有后遗症,但抽筋久了,脑子仍然可能受到损害,不能等闲视之。所以小孩的发烧在某一种情况下还是要设法使体温降下来。

所谓用自然的方法使发烧降低,就是按照发烧定义、体温的形成、发烧的机转以及发烧的原因等各种道理,在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利用这些生理的病理的现象,使过高的温度在不妨碍身体健康、不使小儿受到残害的情形下达到退烧的目的。小儿发烧若因身体热量的产生与消散失去平衡所致,要想退烧,一方面可以少吃产生热量的食物,而给以富于蛋白质的食物,这样等病好了,小儿很快可以复原。在热量散放方面,则采取蒸发、幅射、对流等三种措施。出汗当然是散热的最好方法,但要注意脱水现象,宜小心利用。使表皮血管流量增加,也是放散热量的好办法,可以用温水拭浴,使表皮血管扩张,或者用温水加一点酒精亦可,但只用酒精拭浴比较危险,还是不用为妙。其次就是周围环境温度不可太高,空气要流通,可用电扇但不要直接吹到病儿身上,室内湿度低一点,病儿少穿点衣服少盖厚被子,这都可使热量放散增加,但要注意别使小儿发冷打颤,以免产生反效果。再就是多饮温水,这既可使小儿退烧,又可预防脱水现象。若是高烧不退,又无法喝水解决,就要用静脉灌注液体到小儿体内以补充水分。冰枕可使病儿舒畅,但不可太冷。小儿发烧除了有发热性痉挛病史及恶性发高烧、体温超过摄氏40度以上者,用以上方法已足够,用不着靠药物退烧,这样小儿不会有多大危险。

使用退烧药或打针,对治疗小儿发烧既快速又便捷,又能迎合家长心理,但不管那种退烧药都其副作用与不良后果,应该权衡利弊得失。含有氯基比林及斯尔比林两种成分的药品现在最常用。某省卫生处曾有通告,规定凡含有氯基比林及斯尔比林两种成分之药品应注明各项说明始准出售:⑴含量;⑵警语:本药可能引起致命之粒性白血球缺乏病;⑶除非他药无效或病人不能忍受时始可应用;⑷有危及生命之严重发热情形下始可使用;⑸使用期间越短越好;⑹为预防粒性白血球缺乏症之发生,应作白血球及分类计数;⑺剂量应小,无效即停止等等。这些规定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而来的,可是目前这两种药品使用之广泛实在惊人,到处皆可买到。斯尔比林的副作用虽然比较小一点,但长期使用亦可引起颗粒性白血球缺乏症。有的斯尔比林注射液标明了警语,有的则没有标明,这药已成了医生们用来退烧的法宝,有的一天打上三四针,有的更甚,实在可怕。有的除了大量及多次打斯尔比林注射液外,还加上肾上腺皮质素注射液,使小儿的发烧迅速地退下来,但也使小儿作为防御机能的发烧产生不出来,这样做使小儿粒性白血球减少,再加上抵抗病菌的力量消失,等于残害病儿,会造成生命的危险。这时家长们还认为医生高明,别人不能退烧而这些医生本领真大,其实这种观念不改,我们的小宝宝不知要受到多少残害。

现在美国最常用的是阿司匹林及非比林属退热剂,尤其阿司匹林每年消耗量之大,高达几亿美金。虽然阿司匹林没有像上术两种成分的药品可以致命,但这药在美国也造成了不小的灾害,大量服用会发生中毒现象,遇有过敏体质,也可发生荨麻疹、哮喘等现象,而最主要的副作是对胃粘膜的刺激,可以引起肠胃出血。最近报载,阿司匹林在怀孕后3个月不可服用,因会引起产程延长与出血,不知是否确实如此,阿司匹林因为刺激肠胃粘膜,所以多半加些胃药服用。小儿服用阿司匹林的量不可太大,大约每公斤10~20毫克,每6小时一次,而并不是每天一定隔6小时一次,而是按发热情形而定,因为阿司匹林有积蓄作用,所以每天用的次数越少越好,不然到后来会因大量积蓄而造成过量中毒。对一岁以下的婴儿,要特别小心使用。非比林属退烧药常用的有Tylemol又名Paracetmel,Romal等,使用每公斤5~10毫克,每隔6小时1次,这药副作用很少,服用又方便,但如超量及长期使用,也有发生变性血色素症的可能;遇到有先天性红血球酵素合成的先天性缺乏的病儿,有时可引起溶血性贫血的发生。阿司匹林和Tylemol可以同时使用,效力可能好些而且持久一点。

如果有发热性痉挛病史的病儿遇到发烧时,可同时服用抗痉挛药品,以减少痉挛的发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发烧的利害得失(发烧系列二)
两个小儿退烧方:一是乌梅白糖汤,二是生石膏米汤
孩子适当冷锻炼抗病能力更强
体温提升1摄氏度,免疫力增强5~6倍
孩子发烧怎么办?(妈妈必知的常识)
治疗儿童发烧,退热贴不是标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