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超声药物透入治疗贝尔麻痹40例临床观察

焦鸿云,张薇,银晶,侯延巍,刘桂华,李丰升(北京市京煤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2300)

中国医刊2012年48卷第8期

 :目的  观察超声药物透入治疗贝尔麻痹患者急性期的疗效。方法 80例贝尔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口服泼尼松、阿昔洛韦,肌注维生素B1、腺苷钴胺以及面肌康复锻炼治疗;超声透入药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口服泼尼松改为应用超声电导仪在面神经体表透射区,超声透入地塞米松治疗,缓解面神经水肿。对两组患者急性期面神经功能恢复、疼痛缓解、痊愈所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常规治疗组在治疗7天时,好转18例(45 % ),无效22例(55% )。超声药物透入组痊愈9例(22.5 %),显效19例(47.5%),好转12例(30%)。治疗14天时,常规治疗组痊愈1例(2.5 %),显效7例(17.5%),好转28例(70%),无效4例(10%)。而超声药物透入组痊愈31例(77.5%),显效9例(22.5% )。在治疗7天、14天的神经功能评价方面,超声药物透入组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在治疗7天和14天进行疼痛评分方面,显示两组治疗均能减轻患者疼痛,但是超声药物透入治疗缓解程度更优于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显效平均天数为(19. 43士4.24)天,超声透入药物组为(8. 65士2. 93)天。超声透入药物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超声透入糖皮质激素具有更直接的抗炎、减轻面神经水肿作用,可更快缓解贝尔麻痹患者急性期的病情,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并缓解疼痛。

关键词:超声药物透入;贝尔麻痹;糖皮质激素;面神经

中图分类号:R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070(2012)08-0050-03

doi:10. 3969/j. issn. 1008-1070.2012.08.021

    贝尔麻痹是一种病因未明、急性发作的特发性面神经受损疾病[1]。主要应用口服或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病毒、改善微循环、神经营养药物,辅以面神经恢复训练进行治疗。溃疡、引起葡萄糖代谢紊乱等,如对于糖尿病患者全身应用激素会造成血糖波动,不利于控制血糖,影响预后。面神经大部分走行于骨性管道中,尤其是茎乳孔为面神经出颅部位,是面神经水肿后最易受卡压的部位。在面神经管及茎乳孔局部给予高浓度的药物,可以抑制炎性细胞浸润和组织液渗出,从而使细胞间质水肿得到控制并逐渐减退消失,还可以营养神经。超声电导靶位透药治疗通过物理手段,使药物透过皮肤进人体内病变组织和器官,直接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本研究以贝尔麻痹急性期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在面神经管体表投射区附近行超声药物透入治疗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在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就诊,发病3天之内的贝尔麻痹患者,根据就诊顺序,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平均(47. 4士6. 13)岁;超声药物透入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平均(49.2士7. 12)岁。排除标准:①利用头颅MRI等辅助手段排除中枢性面瘫及颅内炎症、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面神经麻痹、肿瘤、血管病变、脑膜炎、外伤等多种原因病变累及面神经所致的继发性面神经麻痹;②发病超过3天;③局部感染不能行药物透入的患者。两组基线数据如年龄、性别及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率等疾病构成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 2 干预方法常规治疗组:①维生素B,100mg+腺苷钴胺1g,肌注,每日1次;②阿昔洛韦0. 2g,口服,每日4次;③泼尼松30mg,每日1次口服,7天后减量至15mg,8天后减量至lOmg, 9天后减量至5 mg维持1天后停药;④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每日1次;⑤辅以面肌康复锻炼。对于糖尿病患者在口服糖皮质激素过程中应用口服降糖药或者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8lOmmol/L。超声透入药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口服泼尼松改为超声透入药物治疗。选用超声电导仪,该仪器带有2个透入药物贴片,直径3. 6cm,每贴各承载地塞米松2.5mg.2个贴片分别放于患侧面神经管体表投射区即耳后乳突部及外耳门上的骨区。药物透入时间为30分钟,每日1次,疗程为10天。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7天、14天面神经功能评价面神经功能评价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I级:两侧对称,各区面肌功能正常。Ⅱ级:轻度面肌功能不良,静态对称;稍用力能闭目,用力时可动口角,可略不对称;刚能觉察的联动,无挛缩及半面痉挛。Ⅲ级:中度面肌功能不良,肌张力差别明显但无畸形;可有抬眉不能,用力时眼睑能完全闭拢,用力时可动口角,但不对称;有明显联动、挛缩及半面痉挛。Ⅳ级:中重度面肌功能不良,肌张力明显减弱和(或)畸形不对称;不能抬眉,用力时眼睑不能完全闭拢,口部运动不对称,有严重的联动或痉挛。V级:重度面肌功能不良,静态不对称,额无运动,闭目不全,用力时睑、口角略能动;常无联动、挛缩及半面痉挛。VI级:面全瘫,无张力,不对称,无联动、挛缩及痉挛。疗效评定:①痊愈:达House-Brackmann I级;②显效:达Ⅱ级;③好转:由IV-Ⅵ级经治疗后改善为Ⅲ级;④无效:经10天治疗后仍停留在Ⅳ级以上。

1.3.2 治疗前、治疗7天、治疗14天疼痛评价疼痛评分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①疼痛分级指数( PRI ),由11个感觉类和4个情感类对疼痛的描绘词,所有的描绘词均用03表示无痛、轻度痛、中度痛、重度痛;②视觉模拟定级法(VAS)为1条100mm长的直线,两端分别示以无痛、剧痛,划定某一线段长度即表示疼痛程度;③现有疼痛强度(PPI)分无痛、轻度不适、不适、难受、可怕的痛、极为痛苦6级,分别以0,1,2,3,4,5分表示。

1.3.3 治疗显效天数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显效平均天数。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7. 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对治疗7天、14天的House-Brackman。分级标准采用X2,检验,治疗前、7天、14天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P<0. O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治疗7天、治疗14天神经功能评价   常规治疗组在治疗7天时,好转18例(45 % ),无效22例( 55%)。超声药物透入组痊愈9例(22.5 %),显效19例(47.5 % ),好转12例(30% )。治疗14天时,常规治疗组痊愈1例(2. 5%),显效7例(17.5%),好转28例(70%),无效4例(10%)。而超声药物透入组痊愈31例(77. 5%),显效9例(22. 5%)。在治疗7天、14天的神经功能评价方面,超声药物透入组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 O1)。

2. 2 治疗前、治疗7天、治疗14天患者疼痛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PRI ,VAS以及PP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过治疗7天和14天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下降,但是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超声透入药物组缓解疼痛更为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0. O1),见表1。

2. 3 治疗显效天数常规治疗组显效平均天数为(19. 43士4. 24)天,超声透入药物组超声显效平均天数为(8. 65士2.93)天,差异有显著性(P<0. O1)。

3 讨论

    贝尔麻痹是急性发作的、特发性的、以单侧为主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研究显示糖尿病与妊娠患者的预后很差,其中糖尿病患者3个月后的恢复率是52.6%,普通人群则是82.5 %  [2]。贝尔麻痹患者有1/8仍然会复发  [3]。贝尔麻痹发病前大多有受凉史,目前病因不明,可能与局部缺血、病毒感染等相关,因炎症而导致面神经管内压力升高,面神经缺血、缺氧、脱髓鞘所致。基于此理论,贝尔麻痹急性期的治疗主要是以控制炎症、水肿,改善局血液循环,减少神经受压为原则。有研究显示在发病前7天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地改善面神经麻痹,可使缓解率在80%自发改善的基础上提高17% [4];重症患者在发病24小时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在发病3天内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在加用阿昔洛韦后恢复率提高  [5]。超声电导药物透入通过物理手段,使药物透过皮肤进人体内病变组织和器官,直接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口服泼尼松改为在患侧面神经管体表投射区即耳后乳突部及外耳门上的颖骨区进行超声透入地塞米松治疗,通过控制药物透入深度和速度,使药物在靶组织高浓度浸润、靶位精确治疗,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研究结果显示,超声药物透入治疗能够更快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有效缓解疼痛,缩短治疗疗程。常规治疗组出现上腹部不适5例,恶心4例;超声药物透入治疗组未出现局部皮肤损伤等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Gilden DH.  Clinical practice.  Bell’ s Palsy[J].N Eng 1 J Med, 2004, 351(13) :1323一1331.

[2] Kanazawa A , Haginomori S , Takamaki A.  Prognosis for Bell' s pal-sY:a comparison of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patients[J].Acta Oto-laryngol, 2007 ,127 ( 8 ) :888-891.

[3] Tiemstra JD, Khatkhate.  Bell' s Palsy; Diagnosis and anagement[J].Am Fam Physician,2007,76:997一1004.

[4] Grogan PM,Gronseth GS.  Practice parameter; steroids,cyclovir,and surgery for Bell’s palsy(an evidence-based review ):report of the Quality Standards Sub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Acaedmy of Neurology [J].Neurology , 2001 , 56 ( 7 ) :830-836.

[5] Hato N, Matsumoto S, Kisaki H, et al. Efficacy of early treatment of Bell's palsy with oral acyclovir and prednisolone[J].Otol Neuro-tol, 2003,24(6) :948-95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星服务】物理疗法 中医针灸,治疗颈、肩、腰痛!
贝尔面瘫,生活中最常见的面瘫类型
不良心理因素也易引发面瘫
从贝尔麻痹的预后判定谈面神经炎的管理
一例面神经炎的用药分析
贝尔面瘫诊断及非手术治疗进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