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瓯窑熏炉,闻香最后的挽歌

2011/09/17 11:39 来源:温州晚报 编辑:李如婷 


 


 

  □高启新

  闻香识玉,在中国那是体面而有趣的传统雅事。今天识玉人,已分离成若干层次,隐匿于朝或野都是不奇怪,“君子比德与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好玉的收藏,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一种明确价值指向,一眼明了。但闻香,仅从字面上理解,就虚无缥缈多了。好在古人总喜欢把虚事办实,实事办美。关于中国闻香的历史从商周开始追溯,可写很长的文字。近些年,周围有人开始焚香了,于是我关注身边与香有关的事。

  虚事办实的一大步骤就是,创造一个能承托香气的平台。那么,最为熟悉的是西汉时期的博山炉。博山就是蓬莱三山,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这个香气从炉上的孔道里溢出,袅袅上升,不绝如缕,人沉浸其中,自有飘飘欲仙的幻想。秦汉以来焚香在室内,不外乎求神明保佑、求洁室祛潮、求衣被染香等,简单地说就是袪邪、辟疫、养生。所用的料作,以自给自足为本。比如,考古发现中,长沙马王堆墓女主人辛追的熏笼,放置的香料是茅香、高良姜、桂皮、蒿本、杜衡、佩兰,这是本地和香料。在早年,西域丝绸之路未通之时,乳香、没药、沉香等高品位香料国人尚不了解,故原料是粗犷的,放入容器的薰香草、蕙草直接点燃,明火或是闷烧出烟,这一半是香味一半是烟气的环境,几乎谈不上有多少美意的,有理由相信故承托平台的炉器是讲究不到那里去。到了西汉,朝廷各路使节出访,才知外面的世界,外面的香品。而好的香料必迎合上层的需求,俗话说,好马要配好鞍。好香也要配好炉。汉代专用的香炉出场了。

  香料的提升,引发了容器的革命。有人说春秋战国是陶楼熏香,今天没看到实物。但熏笼倒是常见。而汉代上层贵族的错金银的博山炉,已有实物见于出土。如满城汉墓里出土的,其造型极为精致。此时,人已有意将焚香与精神层面的追求结合起来。博山炉,本意即很明确,当初走江湖的安期生,就把秦始皇忽悠到蓬莱三山求取长生不老药,连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还痴心不改,要去琅琊寻找不知所踪安期生要仙药。因此,香炉一开始被赋予了神秘的力量。出产中东的苏合香、龙脑香、乳香等都是香味树脂聚合提纯而成,要用炭火炉灰的熏烤才能产出好香味,这与早期的国产的直接燃烧的粗放型的焚香,已有天壤之别。因此,这些大背景下,香炉不改是不行的。但汉时的香炉,具有形而上与形而下双重面貌,上层的好到吓人,中下层的用的博山炉也仅为下里巴似的陶瓷类。说明当时真正能用得起极品进口香料的人凤毛麟角,下层依然说不上讲究。这种现象到了魏晋南北朝有了很大的改观,这个结论是从目前出土的各地香熏数量之多推测出来的。这里有几个依据,此时,因青瓷烧制的成熟的,用青釉烧成的香炉相比之错金银或用铜料成本要大大的减少,而且可以大批量的生产。另外,还有就是大量的不做浪迹形骸的读书人,开始崇尚起清谈,魏晋风骨里少不了玄言,荒郊野外,席地而坐,啸聚山林,嗑药品酒、沐浴更衣,常有焚香之举。因此,错金银香炉的高成本与繁琐被搁一边,倒是由简约清洁的瓷香炉取代了。

  六朝的香熏怎么样呢,那便是形神皆不失汉时品味,倒是多了几分清新不俗。如瓯江边的瓯窑,从东汉中晚期烧起窑火,到了六朝各方面发育都成熟了。可能经过了市场慎重的调查,窑工们把香熏写进工作日记里,开始可能起于仿制,最后打造出瓯窑风格的香熏,并马上被建都在建康(南京)的贵族们青睐。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最为精美的瓯窑产品是 1958年南京老虎山东晋颜镇之(东晋右光禄大夫颜含后裔)墓出土的点彩香熏。由熏炉、承柱和承盘组成,炉体透雕三角形镂孔三周,并饰弦纹三周。承柱饰弦纹,形似竹节,口沿散布不规则有褐色点彩。六朝瓯窑里,褐色点彩是首创,在釉下彩装饰上具有里程碑。而具前卫的革新技术,立马就用到有意义的产品上,香熏便是其中之一。

  遗憾的是,瓯窑的香熏,并没有走多远。一跨入唐代的门槛,它的背影就渐行渐远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时辰香计时器具浅谈
溯源 | 博山炉的前世今生
博山炉暖淡烟轻
陕西兴平县一村民平整土地时发现一东西,文物专家鉴定后高兴坏了
博山炉暖玉楼春
檀香香粉香料的最佳熏香温度是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