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瓶
白瓷于北朝时烧制成功,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出土的白瓷,是中国所见的最早的白瓷。这时候的白瓷釉色普遍泛青,说明还没有脱离青瓷的影子,它的釉料中含铁量比较高。在此之后隋代墓葬中曾出土不少白瓷器,如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张盛墓、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姬威墓等,这批白瓷釉色较为匀净,白度较高,是真正意义上的白瓷。
隋白釉龙柄双联传瓶这种器形是隋代新出现的,从南朝双柄单腹瓶变而来,造型华贵新颖,属贵族使用的上品,常在贵族大型墓葬中出土。陕西西安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曾出土类似的一件文物,但无铭文,故隋白釉龙柄双联传瓶的年代也应为隋代。
隋代墓葬中曾出土不少白瓷器,如北齐武平六年(575年)河南安阳范粹墓,隋开皇十五年(595年)征虏将军张盛墓、大业四年(608年)周宣帝外孙女李静训墓、大业六年(610年)金紫光禄大夫姬威墓等。1982年,内丘与临城交界的贾村隋代白瓷窑址等地出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白瓷,尽管其中有些属于早期的白瓷,还有点白中带青,但其后就无可争辩的是正宗白瓷了。
白瓷是正当青瓷鼎盛之时出现的一种新兴瓷器,古时白瓷以邢窑最负盛名。唐人李肇《国史补》说:“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贵贱通用之。”陆羽《茶经》说:“邢窑类雪。”即邢窑瓷器洁白似雪。邢窑白瓷至迟始创于北朝晚期,1971年在安阳发现的北齐范粹墓中首次发现白瓷器。李静训墓中出土的白瓷器非常著名,除了这件白瓷双身龙耳瓶外,还有一件白瓷鸡首壶,亦是挺拔秀丽,线条刚柔相济,肩上之鸡首,栩栩如生,代表了当时白瓷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这两件白瓷酒器,既具北朝和隋代瓷器所特有的浑厚凝重,又不乏其灵秀活泼。加之器表施白釉,使之成为隋代稀有的瓷酒器精品。

传瓶即龙柄双体尊,创始于北朝,流行于隋唐时期,因其自铭“传瓶”,应是龙柄双体尊的本名。传瓶,即传递之瓶;

目前仅发现两件,一件出土于西安郊区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另一件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隋白釉龙柄双联传瓶 天津博物馆馆藏

底刻有铭文“此传瓶有□”。由此可知,此类器应名之为“传瓶”。

隋白釉龙柄双联传瓶器底的铭刻,由于字迹潦草,在释读上也有另解,其中一边为“此传瓶”,而一边可能为“有兹”,而非“有并”,合起来“此传瓶有兹”或“此传瓶有兹”的意义与“传瓶于兹”类似,大致是说,有了这个瓶子,就能够传承下去,如此释读,似比“有并”更为顺畅。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隋白釉双龙柄联腹传瓶

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陪葬品  

高18.5厘米,口径5.2厘米,底径2.5厘米,腹径11厘米。
这件传瓶,造型新颖别致,是隋代创新的器型。胎土白中泛黄,胎土施化妆土,器施白釉,釉未挂满,开细碎纹片。白瓷自北齐开始出现历经隋代走向成熟,到唐代已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白瓷的出现日趋完善,为日后出现精美的彩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而隋代白瓷功不可没。这件传瓶代表了隋代白瓷的最高水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至简至美 | 白如玉,薄如纸,是令人着迷的隋唐色
隋朝开启了“南青北白”的时代——隋代器型承前启后的转变
中国陶瓷文化,隋代白瓷中高水平的珍品和唐代越窑秘色瓷器
隋白真的是炒作的泡沫吗
国家博物馆所藏隋唐的青瓷和白瓷器鉴赏
类银类雪云魄起——邢窑鉴定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