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敬,静,净——做人的境界:儒家的心存敬意,道家的内心平静,佛家的灵魂干净周礼学苑
userphoto

2023.03.25 黑龙江

关注

​做人的境界:


儒家的敬,修身入世;道家的静,修心出世;佛说净,全归零。完美人生三部曲。



心存敬意,就能严于律己,

内心平静,方可心安理得,

灵魂干净,才能不忘初心。



     

1、儒家的敬



      儒家是入世的哲学。儒家主张仁与礼,内圣而外王,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可以说,儒家思想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数千年来其影响一直处于主流。



儒家敬的意思很多。



(1)礼者敬人——比如我们现在讲的对家人的尊敬



      强调家庭伦理规范的基本精神在于敬,此一思想,在孔子有进一步的发挥。子游问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孝非即是能养,养而不敬,养而不存敬心,即与动物无别。养只是物质上的照顾,敬才是精神上的关怀。孝与不孝固然有形式上的分别,但最为重要的并不是这种形式上的差别,而是发自内心的对于父母的敬爱。重要的是要有孝心。有孝心,而后有孝行。孝行是孝心的一种自然发挥,而不是为博得一个虚假名声的刻意做作。



(2)认真做事——敬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当心”



       由敬人,进而至于敬事。敬事,即是做事认真,也即认真做事。儒家强调敬人,由此扩展开来,也强调敬事。孔子弟子子张问行,孔子对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论语·卫灵公》)“行笃敬”,即是勉力做事,持恭敬之心做事。孔子又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与“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所平行而同等重要者,即是“事思敬”。秉持恭敬之心做事,在孔子看来是君子应当保持的操守之一。进而孔子将敬事提到仁之目的高度。樊迟问仁,孔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子路》)仁是内,是人所本来具有的仁爱之心。仁的外在显发,即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人何以要“执事敬”?因为这是人所具有的仁爱之心的外在显发。所以,人人都可“执事敬”,人人都须“执事敬”,人人都须满怀一颗敬心来做事。



(3)敬以自持——敬还有最重要的修身的意义



      《大学》教人修行,曰:“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意诚、心正而后身修,而诚意、正心,首先即是要守持敬心。《中庸》倡导“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尊德性”,即是敬。“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庸》)“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是为“慎独”。此慎独,即是修养,即是功夫。此修养功夫,亦只是一个“敬”。




2、道家的静



      道家是隐世哲学。道家以“道”为核心,“道"随顺万物,尊重世间万物的种种差异。道自然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道家是非常冷静客观的。



  修养的功夫,就是涤除人的物欲观念,以恢复人之清静本性的过程。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老子》十六章)虚者,无欲;静者,无为。“致虚”,虚其物欲之心;“守静”,守其无为之境也。致虚以至于极,守静以至于笃,以观万物之“复”。复,即返还,即返还到物的本根,而物的本根是什么?物的本根就是“静”。反还到物的本根状态,就是“复命”。复命亦只是一个守静。“复命曰常”,“常”即事物的常态、事物的本然状态。事物的常态、本然状态亦不过是静。“知常曰明”,能知常,才能守常。守常,亦不过只是“守静”。知常守静,谓之明。明即是能保守心性的清静光明。人的心性本来是清静光明的,为什么会不光明?因为人的私欲污染了它,使本来的光明变得不光明,使本来的清静变得不清静。人身修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去除心灵上的污垢,就是涤除人心之欲的过程。“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老子》十章)涤除人心之欲,即可使人心恢复虚静灵明的状态。所以《文子》说:“静漠恬淡,所以养生也;和愉虚无,所以据德也。外不乱内即性得其宜,静不动和即德安其位,养生以经世,抱德以终年,可谓能体道矣。”(《文子·九守·守静》)体道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能保守内心的虚静清明。“通于道者,反于清静,究于物者,终于无为。”(《文子·道原》)通道之人,得道之人,亦只是清静、无为之人。




3、佛家的净



  儒家提倡“敬”,道家提倡“静”,佛家则提倡“净”。净,本义为清洁、干净。《广韵·劲韵》:“净,无垢也。”佛教所谓的“净”,是相对于染、污、秽、垢而言的。净有净土意义的净、净性意义的净、净心意义的净。



  净心,亦是要保持心灵的本然状态。《金刚经》讲:“当以明自性,清净尔心,斯真庄严耳。且此庄严云者,亦假名而已。凡诸菩萨,清净尔心,当见境无住,住即执着。又当见境而应,应而不染,以染即系缚,着即颠倒矣。”(《金刚经·净佛土分》)“清净尔心”,即是“见境无住”,住即是执着,执着则必然受到外在事物的束缚。一旦受到外在事物的束缚,不仅心迷,而且性迷,如此一来,愈求索,则愈不得解脱。所以,修行功夫,首其要者,即在于净心。“心净则佛土净,若取于相,不名庄严,若取于法,亦不名庄严,必通达无我无法二义,是堪利己利他者,名真是菩萨,此是自净其土之究竟当决定者。”(《金刚经·净上究竟分》)

      

     因此,修行的人要熄灭自己的执念和妄念,不纠缠,不妄想。



     远离恶行的污秽,斩断欲望的垢染,摆脱烦恼的纠缠,从而自性清净。



     那些自性清净的人,无论到哪,都感觉是净土。









家有小女爱看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家行,道家骨,佛家心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
道家、儒家、佛家三家做人、做事、修心的成功哲学
儒家做人,道家做事,佛家修心
道家、儒家、佛家做人、做事、修心的成功哲学
儒家治国,道家治身,佛家治心,儒、道、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