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仗集中60挺机枪!年纪轻轻的“娃娃军”,为何装备这么好?
userphoto

2023.01.14 重庆

关注

红军在长征中,除了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之外,还有一支独立的部队,这就是红25军。

红25军在1934年11月开始长征,到1935年9月与陕北红军会师,随后与陕北红军合编为了红15军团。红一方面军抵达陕北后,红15军团编入其中,成为了与红1军团并列的两大主力。

在随后的战争中,由红25军发展而来的部队也均是我军的王牌精锐,从这支部队走出的开国将领更是高达97人。而回顾红25军的长征历程,更是十分传奇,创造了我军长征途中的多个奇迹。

比如年龄,红25军从干部到战士都是非常年轻化的,该军长征时军长程子华只有29岁、政委吴焕先27岁、副军长徐海东34岁。在红25军的团营干部,基本都是20出头;连排干部,基本不到20岁;战士们大多是十五六岁,全军的平均年龄当时不到17岁,有“娃娃军”之称。

在当时的战争中,红军干部战士的年龄都较为年轻化是普遍现象,而就红25军来说,其干部战士则可以说是红军各部中年纪最小的,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牺牲减员较大;另一方面原因是,长征中的红25军本来是红四方面军的留守部队,青壮年兵大多都随着主力部队西进了,留下的好多都是红军烈士遗孤和红军家属,故而整体上红25军更为年轻。

最早的红25军成立于1931年10月,是红四方面军成立时的2个主力军之一。

1932年,红四方面军主力西进时取消军番号,带红10师、11师、12师、73师入川,所留下的是原红25军的75师,还有红27师及地方红军。

这些部队比较零散,在敌军大兵压境之下不利于一致作战,因此到1932年11月底,上述部队重建为新的红25军,全军兵力达7000余人。

1933年3月,红25军在郭家河重创前来“围剿”的马家军第35师,缴获1门山炮、8门迫击炮、12挺机枪、长短枪2000多支,子弹10万余发,并以此缴获很好地装备了自己。

而在郭家河之战后,红25军连战皆捷,主力部队一度发展到12000余人。

不过在当时错误战略的指导下,红25军随后也遭遇了七里坪之败等一系列挫折,部队也出现了大量减员。

到1934年4月,红25军再度整编时,主力部队一共只有3000余人。

而敌人当时在鄂豫皖地区集结了16个师又4个独立旅,总计有80多个团,其中东北军为主力,计有9个师。

东北军部队编制齐全,武器装备好,但是不擅长山地战,而且士兵远离东北参加内战,士气普遍很低。

而红25军总结了之前胜利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后,部队兵力虽少,但各方面建设却加强了不少。

比如在军事技能方面总结出了“八会”,即:

一会打仗;打就要打胜,无胜利把握的仗不打。

二会进攻;进攻要迅速,突然、勇猛,打敌措手不及。

三会防守;常以少数兵力佯作主力,防守一处,诱敌来攻,而主力部队则出其不意,击敌侧后,转守为攻,聚而歼之。

四会转移;敌大兵力合围或与敌突然遭遇而打不赢时,要很快进行转移,善于钻敌人的“空子”,化险为夷。

五会突围;在敌包围合击时,要能够独自为战,看准敌大的薄弱部位,分散突围,自动集合收拢,使敌人围不住,也打不散。

六会隐蔽;善于隐蔽自己,善于埋伏歼敌,避敌锋芒,保存自己。

七会行军;黑夜行军,远程奔袭,神出鬼没。

八会侦察;手枪团是全军的主要耳目,乔装改扮,四处侦察,捉俘虏,找报纸,以各种手段搜集敌大的情报。

以上“八会”仅仅是红25军在成长进步中的一角,而当时东北军初来乍到,本就一肚子不如意,结果碰上了这样的红军部队,哪里能打得赢?

1934年4月,红25军在高山寨打垮东北军2个营,缴获机枪10多挺,步枪100余支,这是红25军首次对东北军实施打击。

1934年7月,红25军在长岭岗打垮了东北军115师的两个团,缴获了60多挺机枪和800多支长短枪,取得了对东北军的首次大捷。

东北军的一大特点是武器好,尤其装备机枪很多,一战就缴获60多挺机枪,由此可见一斑。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这个东北军115师后来被老蒋取消了番号,而在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时,这个番号又给了八路军,巧的是原红25军的部队就编为115师的344旅,当时参战的25军战士们绝对不会想到自己跟115师这个番号日后还有这一层关系。

参加红军的原115师东北军官兵更想不到,自己以后还会再当一次115师的兵——这些新战士参加红军后,一般是担任机枪教官,因为机枪实在是缴获不少,有的主力连都配齐了9挺轻机枪。

因当时的红25军已采用机动灵活的战术,故而国军编组了5个“追剿”支队,另外又以东北军6个师进行封锁。

1934年11月,红25军将东北军109师工兵营全歼,随后又将堵击的东北军107师2个团打垮,继而又将东北军108师的援军击溃,在两天一夜时间内连续突破了敌四道封锁线。

随后东北军4个团、其他蒋军6个团尾随而至,红25军仓促应战,成功反杀,毙伤俘4000余人,展现出了强悍的战斗力。

不过25军虽强,但在几十倍于己敌人的围攻下,原地斗争已经愈加困难,因此在1934年11月花山寨会议后,决定红25军主力实施战略转移。而留守的一部分部队后再次编为红28军,抗战全面爆发后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

为了在战略转移中更加机动灵活,红25军取消了师级建制,直辖手枪团、223团、224团、225团,全军总兵力2980余人,以程子华为军长、吴焕先为政委、徐海东为副军长。

红25军开始转移后,立即引起了敌军的注意,因此其马上部署重兵尾追堵截,而在独树镇,红25军就遭遇了一次大的危机。

当时敌40军115旅及骑兵团已先期赶至,提前布防,担负红25军前卫的224团在恶劣天气下,并未能发现敌军。当枪声四起时,因寒流冻僵了战士们的双手,因此拉不开枪栓,一时间难以有效反击,部队非常被动,被压了下来。

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一旦前队冲击后队,敌军再趁势进攻,后果将不堪设想。

关键时刻,红25军政委吴焕先提着大刀冲了上来,大喊道不准撤,坚决顶住敌人。吴焕先在红25军中有着极强的威信,军政委身先士卒,25军部队声势大振;随后副军长徐海东率后卫223团也加入战斗,终于稳定了战局。

在这场血战中,红25军曾集中60多挺轻机枪组成突击队,由军首长亲自率部打头阵,最终突破重围进入了伏牛山区。

由于红25军的作战缴获比较多,因此武器装备也比较好,能在一战中即集中如此数量的机枪作战,可见一斑。

刘华清将军在回忆后来红25军跟陕北红军会师时就曾说道:

手枪团都是青黑色着装,腰里扎着皮带,每人背一把盒子枪和几颗手榴弹,背后还斜插一把大刀。队伍排着四路纵队前进,很威风……我们武器装备不错,每个营有六挺重机枪,连有九挺轻机枪。步兵排着三路纵队行进,清一色马步枪,上着明晃晃的刺刀,步伐整齐,不时喊几声响亮的口号,显得精神抖擞。

在长征中,红25军不仅有年纪轻、装备好的特点,同时还是兵力不降反增的一支部队,到陕北时全军兵力增加到了3400余人,这还不算途中创建根据地留守的部队。

永坪会师后,红25军跟陕北红军合编为了红15军团,接连取得劳山、榆林桥战役的胜利。后来又编入红一方面军,全面抗战开始后又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此后一直作为我军主力部队南征北战,立下了不朽功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二十五军和东北军交战秘闻(上)
国军排长带“重礼”投奔红军,彭总亲自接待,大授衔时难倒罗荣桓
伪军上校起义,成为八路军游击司令,抗日殉国后,聂帅亲自致悼词
双方的团长一见面就愣住了:原来是同窗好友
红军33年整编成十六个师,其中的七个主力师都有何来历?
800多名战士消失在贵州,中央多次派人打探无果,70年后才被找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