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野司令最初人选并非林彪,林彪前往东北任职,路上突然音信全无
userphoto

2023.01.14 重庆

关注

解放军战力最强的四野,最初的司令人选竟然不是林彪?1945年,有人给毛主席推荐了三位司令人选,包括林彪、陈毅和徐向前,那为何已经脱离战场七年的林彪看,会成为最终人选?

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尾声,日寇侵略者节节败退,全民族抗战胜利已经曙光初现,正当人民欢欣鼓舞,期待着胜利的到来之时,老蒋又开始动起了歪心思。

原本抗战期间密切的国共合作再次被老蒋中断,他开始拒绝承认所有我军部队,甚至自作多情的取消了“部队番号”,摆出一副发号施令的嘴脸,俨然将自己当成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最大功臣以及统治者,开始目空一切。

老将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抹杀我军在抗日战争期间做出的卓越贡献,将所有的功劳据为己有,窃取抗日胜利果实,以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获得更加广大的支持。

面对这种情况,我军本想避其锋芒,竭力避免战争,经过多年的战斗,祖国大地早已遍布疮痍,民生奄奄一息,各行各业百废待兴,急需休养恢复。

国际社会上,老美、苏联都对老蒋在此时发动内战报以反对态度,而社会大众的共识,也是反对此时内部争斗。

因此,野心勃勃的老蒋这才没有在第一时间发难,但还是利用其手中的力量不断倾轧、威逼我军,不但独霸了接受日军投降的机会,还凭借着海军优势挟洋自重,开始为战争大规模造势。

虽然我军的想法是极力避免内战,但富有远见的毛主席依旧在第一时间就考虑到了所有可能,早在抗日战争即将结束之时,伟人就已经在考虑我军的退路,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毛主席认为,我军今后的策略,应当是向北进发,以防御已经占据了南方的老蒋。只要能够掌握东北地区,我军就有了后盾,同时还能凭借广袤的土地积极发展军队,并配合各省份仍在奋战的同胞们作斗争。

之所以选定东北地区,伟人也有着深远的考量,首先,我军已经在东北地区进行了数年的游击战,一直在艰苦的敌后战场奋战着,为全国抗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解救无数东北百姓于水火之中,让他们免受日寇侵略者的压迫与屠戮。

这使得我军在东北地区有着相当深厚的群众基础,百姓都愿意支持我方的行动,配合我军开展工作,因此,就算不是为了战略考量,为了当地百姓考虑,我方也应当前往东北地区帮助同胞。

更何况,多年来与日寇展开周旋的游击战,让我军在东北地区形成了大量据点,敌后根据地星罗棋布,而我军将士对于这些据点再熟悉不过,一旦接受东北,便能在极快时间内完成防御布设,具有相当高的战术意义。

正当伟人思考着我军以及中国的未来战略之时,老蒋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

早在抗日战争结束前夕,老蒋就已经打起了独霸抗日功劳、挑起内战以占据全国的心思,而伟人也正在思考我军的战略计划,先一步接管东北,正是第一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形式发表停战诏书,日本正式宣布投降,抗日战争以我国胜利而告终。

全国上下一片欢欣鼓舞,庆祝着这梦寐以求的一天终于到来,中国人民终于赶跑了侵略祖国大好河山的日寇,全国笼罩在一片欢腾的海洋之中。

然而,在社会各界人士、男女老少共同欢庆之时,全国局势却是波云诡谲,暗流涌动,老蒋正在密谋打破国共间密切的来往与合作,从而霸占胜利果实乃至全中国。

日本投降没多久,伟人便收到了一封来自老蒋的电报,当毛主席看完后,也忍不住说了一声“好”。

而电报的内容,正是老蒋邀请我方前往重庆展开谈判,对战后事宜进行磋商。

当时也有不少人认为,老蒋这是心怀鬼胎,碍于老美、苏联阻止我国立刻爆发内战的态度,从而装模作样表现出一副渴望合作的样子,实际上只是其为内战准备而拖延时间的一种手段,其心可诛。

但伟人却坚持认为必须奔赴重庆与老蒋展开会谈,原因有两个。

第一,虽然老蒋可能有其他的打算,但他只要愿意坐下来谈,而不是在第一时间动手,那就是好事,前面也提到了,我军希望尽力避免战争的爆发,让被抗日战争践踏的千疮百孔的国土能够好好休养生息,让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第二,不管老蒋目的为何,我方必须参与此次会议,因为如果拒绝的话,正好会给老蒋一个开战的理由,并在全国乃至世界面前留下一个不愿合作的形象,这是我们万万不能接受的。

因此在最后,我方选择出席重庆会议,尽量为全国人民争取一个妥善的结果,但与此同时,我军也没有束手就擒,将主动权全盘交给老蒋的打算。

1945年8月29日,为期43天的重庆谈判开始,同时,苏联将出兵清剿了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残余部队,并且根据此前与我国大臣的相关协议,完成军事行动的苏军将在12月前全数撤离东北地区。

而根据此前伟人提出向北进发的战略计划,此时正是我军进驻东北的绝佳时机。为此,我方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转进调动,2万余名军队干部在统一指挥下,秘密转进东北。

这些干部承担着加强东北防御设施、统筹我军在东北地区的绝大部分力量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军下达的命令是不顾一切急行军,早一日到达东北,便多一分胜算。

只能说伟人的眼界不愧高明,他早早的看出,只要我军掌握了东北,那就拥有了厚实的革命基础!

可在此期间,一场变故却突如其来,本应随着大部队一同抵达东北的林彪,却在沿途路段中失踪了!

1945年,林彪奉命赶往东北,趁着苏军12月撤军时,全面接管东北地区,不料他却在转进途中突然失踪,渺无音讯。

对此,高层连发两封急电询问他的去处,甚至有一封由伟人亲自发出,由此可见事态的严重性。

究其原因,是因为东北地区的形势变化的实在是太快了,林彪在转进途中遭遇了一系列的变故,导致失去了联系。

10月28日,林彪到达锦州,稍作歇息后隔日便赶到了沈阳,与当地干部进行会和,开始商量接受东北的工作。

可此时苏联却突然变卦,一改之前“先到先得”的公平方案,提出在苏军撤退前5天,将允许国军进驻东北从而接手防御。

突然的反水,让我军一众干部猝不及防,许多原本早已被我军收编的国军部队听闻此消息,纷纷做了“墙头草”,举枪叛变。

这些部队的人数高达8000余人,还从我军军火库房中拿走了将近5000条枪,造成了极大的动乱。

此时的林彪开始展露大将风采,他开始将我军剩余的部队化整为零,分成一股股小规模部队,融入到群众之中,大力发展基层力量,尔后与叛军展开了僵持,而这,也是林彪此前暂时“失踪”的原因。

至于为何选中林彪前往东北地区担任四野司令一职,高层其实做过严密考量。

首先,四野司令的人选必须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大将,能够镇得住这么大一片区域,并且对抗强敌不落下风。

其次,此人还要头脑聪慧,机敏过人,拥有强大的随机应变能力,再未接到指示时能够瞬间自主作出最合理的判断。

原本伟人看中的将领是罗荣桓元帅,其出色的战局把控能力与战场经验,绝对能够担此重任。

但当时的罗荣桓元帅已经指挥过多场大战,夜以继日的劳累让其落下了严重的病根,已经不再适合到处奔波,更何况罗元帅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在身:指挥我军组织海军部队。

刘少奇此时站了出来,向伟人举荐了三位人选,分别是徐向前、陈毅与林彪,这三人都是能够指挥几十万乃至百万级别战场的军中翘楚,乃是四野总司令的上上选。

徐向前经验极为丰富,曾独立主持华北战场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取得了优势,是一位极其有天赋的将帅。

而陈毅则更不用说,是我军最有威望、战机最显赫的几人之一,甚至还培育出了粟裕大将这样的顶尖军事人才,可想而知其军事能力究竟有多恐怖。

但思来想去,伟人最终还是将林彪确定为四野总司令的人选,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是因为当时的东北各方势力错综复杂,苏联龙盘虎踞,算是实际掌控者,而林彪有着苏联留学的履历,能够在其中起到不小的磋商作用。

其二便是因为东北的罗荣桓部队,以及黄克诚部队,都与林彪曾经的部队115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便于工作的展开,再加上东北地区的地势因素与林彪此前指挥过得战场有着相通之处,由他来担任司令员,具有经验优势。

因此,伟人最终决定,任命林彪为我军四野总司令,前往东北地区。

而四野后来成为了我军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也证明了伟人的战略眼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个师打我军一个师,军长战后评价:桂军3个师还不如我一个师强
林彪是如何将部队发展到上百万的?为何说没有罗荣桓就没有四野?
抗美援朝为何三次换帅,毛主席又做了哪个扭转战局的英明决定?
中国那个野战军最出色?
四野组建后,萧克和赵尔陆都是参谋长,为何陈光只能当副参谋长?
抗美援朝为什么非得是彭老总挂帅?其实当年伟人并没有太多选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