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军长征时,留在苏区的领导都有哪些?大部分与毛主席的关系亲密
userphoto

2023.01.17 重庆

关注

1934年4月,眼看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希望已经非常渺茫,当时中央苏区一片低迷,谁都不知道下一次进攻,中央苏区会不会就这样完蛋了。

彭德怀非常生气,他指责李德的军事指挥有问题,甚至还用了一句“崽卖爷田不心痛”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眼看着局势已经崩溃,博古、李德等人也不得不思考出路,在5月,瑞金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经过仔细的讨论,中央决定将红军主力撤离苏区,进行战略转移

这一决议很快上报给了共产国际,共产国际随即表示同意。不过,共产国际也进一步提出,为了确保红军能够顺利突围,必须要发动福建战役以牵制、吸引敌军。

博古很快得到了这一电报,随即着手展开战斗准备......

他先是派遣红七军团前往福建北部,准备在那里建立新的苏区,并且开展游击运动。随后他又派红六军团从湘赣苏区到湖南中部去,也在那里发展游击战争,开辟新区。

在做好这些准备后,博古等人又成立了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这个三人团专门负责策划战略转移事宜。值得说道的是,这一组织权力十分大,基本上被内定为战略转移的最高统帅部。

根据当时的记载:博古负责管理政治上的事情,例如包括干部的去留选择权;李德负责军事部署和作战指挥,而周恩来则主要负责督促军事计划的实施。

表面上看,三人团里面博古等人依旧在,周总理是能够进行干预的。但事实上,三人团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所以周总理其实抵不过博古等人,而且他的任务只是负责执行,所以很多事情也身不由己。

不过,刚开始的时候倒也没什么问题,博古和李德似乎也的的确确在认真的为长征做准备。1934年6月到7月初,博古等人大力推广扩军,各级政府也动员青壮年参军,为此中央增设了红八军团。

而且,中央苏区开动全部马力,疯狂的制造各种炮弹,枪械和弹药,中央增粮运动和物资储备也是如火如荼的在进行,想要尽可能的存储更多的粮食和物资。

虽然动员极大,但博古等人一直坚持保密措施,所以无论是蒋介石,还是中央苏区甚至是红军内部的干部们,除了三人团以外,基本上没有人知道要长征的消息,一切都紧锣密鼓,一切都蒙上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终于,时间来到10月,红军长征的各项准备已经非常充分了,接下来就是公布关于留守的名单了。对此很多人会好奇,明明都要长征了,为何还要留下一些人?

根据当时的会议记录:中共中央也开始准备让我们的主力部队向湖南方向突围…但同时我们将不得不把我们部分力量留在老区及其附近地区,使其转入游击状态。…留守苏区的部队必须展开持久的军事行动,目的是干扰他们(国民党)在湖南的行动。

从这些记录内容来看,留守的部队一方面是想要保住苏区,不让国民党白得了这些地区。另一方面则是为主力红军打掩护,避免突围的失败。

但不管怎么说,主力红军是为了逃脱被灭的危险而突围的,这说明了主力红军都无法应对敌人的围剿,那么问题来了,留守的部队又该怎么应对呢?

从当时的背景来看,留守的部队其实有极大的可能成为牺牲品,谁留下来就有随时牺牲的可能。那么究竟有哪些人留了下来呢?

其实,虽然博古等人当年干的有些差劲,但关于留守名单问题上,有些人物还是经过仔细考虑的,例如项英和陈毅。

首先来看项英,早在1934年,中共中央就调任他为赣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以及赣南军区司令员,在任期间,他大力扩红,组织武装保护秋收以及发展游击战争,都取得了卓越成就。

9月,中央将他调回瑞金,并且任命他为中革军委代副主席,由他留下来领导苏区。面对这一项任命,项英非常坚定的表示:“我一定率领中央苏区,为保卫鲜血换来的苏维埃事业而奋斗到底!”

应该说,当时项英拥有党政军全面工作的经验,由他来领导留守的红军,不仅仅有“定海神针”的效果,而且还有着打开局面的可能。

另外一个就是陈毅,本来他不在留守名单中。

但在10月9日,周恩来接到报告,陈毅伤情需要动手术。当时周恩来还特意去看了他一次,那时候陈毅腿上还打着石膏,他这副样子显然是很难跟随部队转移了......

当时周恩来深情的说:“中央决定留下你坚持斗争你的斗争经验丰富,特别是有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和苏区几次反围剿的经验,相信你一定能够依靠群众,依靠党的领导坚持到胜利。”

陈毅坚定的接受了这一任务。在完成手术后,他忍痛去见了博古,博古向他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并且再一次告诉他:“你在江西搞了七八年,有名望,党内军内群众中都活动得开。项英缺乏打游击战的经历,所以由你来负责军事辅助他工作。”

就这样,陈毅也留了下来,和项英这位生死兄弟共同担任留守苏区的主要领导人,他们成为了危难时刻的顶梁柱。

不过这还没完,在10月上旬,博古召开的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分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并且组织领导中央苏区。

其中中央分局由项英,陈毅,贺昌,瞿秋白和陈潭秋5人组成。项英担任书记,瞿秋白担任宣传部长,陈潭秋担任组织部长。

之后中央又增加了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梁柏台、毛泽覃、汪金祥、李才莲等七位同志为中央分局委员,并成立了少共中央分局,由李才莲任少共中央分局书记。 中央政府办事处由陈毅担任主任,梁柏台任副主任,谢然之(后叛变)任秘书长。

至于中央军区,则由项英担任司令员兼政委,贺昌担任政治部主任,龚楚任担任参谋长。

除了以上任命以外,还有何叔衡,刘伯坚,古柏,陈正人,阮啸仙,周建屏等一些重要领导人物,也被安排留了下来

从这些名单来看,陈毅和项英应该是比较合理的选择,这的确是为了稳定留下来的部队。但其他的留守领导人,里面可就有说道了。

首先是瞿秋白,瞿秋白有着很强的组织、宣传能力,而且他患了肺病不宜长途行军。但是,瞿秋白可是曾经继陈独秀之后的中共领导人。

而且,在瞿秋白登顶的八七会议上,毛主席还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理论。此外,张闻天在1943年回忆:“瞿秋白同志曾向我要求同走,我曾向博古提出,博古反对。”

所以瞿秋白的被留下,其实是一种半强迫性质,似乎牵涉到了什么。而被留下来后,瞿秋白于1932年突围的过程中被俘虏,之后被残忍杀害。

紧接着是何叔衡,他是中共一大代表,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也曾担任过中央政府临时法庭主席等职务。

但是,何叔衡和毛主席比较亲近,而且他反对错误的肃反运动,为此还被撤销的全部职务。

在长征开始后,何叔衡也被留了下来,虽然更多的是他愿意留下,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也成为了被安排的人选。1935年2月14日,在长汀突围战斗中,何叔衡壮烈牺牲。

再然后就是所谓的罗明路线的拥护者,其中有毛泽覃和古柏,这两人一个是毛主席的亲人,另一个则是毛泽东的秘书。

根据史料记载,毛泽覃和古柏在1935年都壮烈牺牲了,他们俩的牺牲给毛主席带去了沉重的打击,是毛主席一生的痛......

还有就是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作为我军历史上的“军神”,他的军事素养在红军队伍中堪称一流。按理来说他绝不应该被留下来,可是因为他坚决反对李德的瞎指挥,比较支持赞同毛主席的正确路线。

因此,他被博古强制性的留了下来。不过庆幸的是,在周恩来的据理力争之下,再加上众怒难犯,刘伯承还是随主力一道长征。

最后一位就是毛主席,我们万万没有想到,早期的长征名单中居然没有毛主席的名字。曾担任李德俄文翻译的伍修权在回忆录中记载:当初他们还打算连毛泽东同志也不带走,当时已经将他排斥出中央领导核心,被弄到于都去搞调查研究。

从诸多重要人物的回忆来看,博古和李德害怕毛主席,害怕他的正确意见影响到自己的决策,所以决心把毛主席本人,还有将和毛主席有关系的人全部放弃。看到这里我们大概就搞明白了,除了陈毅和项英以外,为何以上的留守人员都和毛主席有关联了。

不过庆幸的是,和刘伯承元帅一样,毛主席并没有留下,周恩来、朱德、张闻天三人出面力保,博古、李德不得不带上毛主席一起参与长征。

也就是说,博古、李德打压毛主席的影响力,结果却偏偏还是带走了毛主席这个最重要的核心,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历史的黑色幽默。

当然,除了留守的领导人以外,自然还需要留守的军队。不过根据当时的会议记录,红军长征带走了绝大多数的部队,所以苏区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兵力薄弱问题,那么该如何面对国民党的围剿呢?

中央军委在9月30日发布了命令,要求各地方大力扩充和巩固兵员,希望通过新兵来补这个空缺。当然,除了临时补充的新兵以外,中央留下了红军独立24师作为主力,总人数大约2000多人。

此外还留下了一些红军独立团,他们包括:归中央苏区直接指挥的独立第三团、第七团、第八团、第九团、第十一团、第十五团、第十 六团;归江西军区指挥的独立第一团、第二团、第三团、第 四团;归福建军区指挥的独立第十九团、第二十团;归闽赣军区指挥的独立第十二团、十七团、十八团。

如果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地方部队,总兵力达到了16000多人,看起来还算不错。

但我们要知道,真正的主力部队就只有那2000多人,其他的部队都缺乏强悍的战斗力,想要打出前四次的反围剿战的奇迹,恐怕是难如登天......

而且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除了这些留守的部队以外,还有2.5万名伤员,他们需要得到救治,也需要进行专门的保护,这无疑又给留守部队增加了压力。

另外,机关中的女同志和领导干部的家属也绝大多数留在了苏区。这之中包括毛主席与贺子珍三岁的儿子小毛,贺子珍的父母,毛泽覃的妻子,陆定一的妻子,还有项英和陈毅等留守领导人的妻子等。

林林总总之下,我们很难想象这支留守的部队该怎么面对国民党的围剿,似乎怎么看都只有死路一条。那么该如何面对这一困局呢?作为漩涡中心的毛主席站了出来。

虽然他即将要开创伟大的四渡赤水,但他也并没有忘记这些留下来的战友和亲人。作为游击战的顶级专家,他亲自起草了《关于游击队动作的指示》,对游击战争进行了具体全面的指导。

——其中细致到了游击战斗动作的要则;袭击敌人、对付敌人的围剿和追击;游击队的政治工作。这几乎是一本战斗百科全书,堪称当时游击战术的最全面实用的教材。

而有了这本“百科全书”,留守人员在后来游击战争中有了更多的经验和把握。

但毛主席还是不放心,之后他又特地召开了临时中央政府各部的领导人开会,进一步向他们布置了善后的工作,说明了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决定的原因。

在毛主席一遍又一遍的唠叨下,众人记住了重点,再次为他们后来的存活增加了一分胜算。

10月10日,中央红军主力开始转移,各个阵地开始由地方部队和留守红军接手。为了更好的应对战斗,同时也为了让前线战士放心。

中央分局决定疏散在苏区的干部家属,但绝大多数的家属都不愿意离开。迫不得已,陈毅只能亲自出手,他首先动员自己的妻子回老家去做地下工作,结果没想到这一别居然再无重逢。

然后就是毛泽覃的妻子贺怡,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儿子,还有毛主席的父母,他们相继被强迫转移。在这次转移的过程中,大部分人都保存了下来,但也有一些人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有的还是最高领导人的亲人......

不过,这还只是开始,因为为了保密,留守的名单几乎是突然公布的,所以有大量的士兵不愿意分开,他们感受到了深深的挫败感。

为此,陈毅这个顶梁柱挺身而出,他告诉众人:革命是一定会胜利的,红军主力走了,但苏区还在,苏维埃政府还在。

由于陈毅在军队中有着极高的影响力,众人看到他还陪着大家,慢慢的众人开始调整的心态,逐渐的振作了起来。

在之后的日子中,留守的中央苏区将保密工作做到极致,大家冒充主力部队,居然完美的骗过了国民党。

以至于国民党陆军第八师师长陶峙岳这样评价当时红军长征的可能:赤匪主力西窜,号称为野战军出动,此尽匪军欺骗民众之词。…其策略为用游击战术巩固苏区。并发展游击战争,牵制国军之后,使我不能拼力西剿,此其策略之恶且毒也。

众人坚持到了最后一刻,最终成功促使了主力长征杀出敌人重围。

不过,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在国民党的疯狂打击下,毛主席的那些亲人、战友们都牺牲了,陈毅和项英也被迫带着伤残的部队,按照毛主席的手册打了数年游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毅没有参加长征,仅仅是因为他负伤了吗?其实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至暗时刻:历史上主席三次被边缘化,没有主席的日子发生了什么?
1973年,王稼祥给毛主席写一封信,毛主席看后对周总理说:很难得
王稼祥落选中委,杨尚昆猜测有两个原因,毛主席惜才,帮他再竞选
把握主动权的秘诀
1956年,王稼祥不想当中央书记处书记,毛主席却说:你早就该当了|书法家|科学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