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54年中央会议,周总理嘱咐陈赓:带枪上膛防备一人,此人是谁
userphoto

2023.06.30 重庆

关注

在1954年的中央会议召开前期,周总理找到了陈赓大将军,向他低声嘱咐了一件事情:

“马上要召开会议,记得带上枪坐在一个人的后面!”

陈赓听了以后,明白这次会议上面一定有大事要发生。

能够让总理动用枪支提防,他可不是一般的危险。

那么,这个人是谁?他犯了什么事情?

配枪警戒

这个人就是高岗。

1954年,中央会议即将要召开,陈赓将军悄悄进入会场,然后坐在高岗的后面,手里的子弹已经蓄势待发。

在这场会议上,党内批评了高岗极强的个人主义思想,他破坏了党内的团结,在组织内宣扬起自己的政治思想,非常的自私狂妄。

陈赓冷静地听着,表面上波澜不惊,实则精神高度集中,他不知道前面的高岗脑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能不能接受这样的批评,会不会像之前那样,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

他把手放进裤兜里面,紧紧地握住已经上膛了的手枪,若是眼前之人敢轻举妄动,他马上就可以用手中的枪支逼迫他冷静下来。

可是前面的人沉默了很久,似乎已经接受了对他的严厉批评,静静地听完了整场会议也没有任何举动。

陈赓叹了一口气,高岗已经不是之前的高岗了,那个忠实的,被人民所爱戴的“老高”,现在已经沦落到需要用枪提防了。

说来话长,高岗被选为东北局重要领导人以后,生活逐渐开始变得奢靡。

在毛主席前来视察的时候,他还摆出了一大桌的大鱼大肉款待他。

尽管毛主席明白,这是对自己的重视和尊重。

但是在百姓生活仍旧水深火热的建设时期,这种铺张浪费是要不得的。

百姓吃不饱肚子,高岗居然还大手大脚,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了。

高岗看出来主席的不悦,可是同时他也非常郁闷,他认为自己把东北的经济带领的很好。

战场上的物资兵器难道不是从他东北局这边提供的吗?享受一番又能如何?

这样想着,他越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不对,敏感多疑,暴躁易怒的他在党内工作几十年间并没有正视过自己性格上的缺陷,有了成绩以后就忘记了革命党人吃苦耐劳,踏实务实的优点。

若仅仅是摆了一次盛宴款待主席,那也算是情有可原,但是高岗接下来的所作所为逐渐让人看不懂了。

“三反”运动主要目的是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高岗作为当时说话有点分量的人,居然觉得党内还有资本主义成分存在,决定对他所怀疑的人动手。

他的错误想法很快就遭到了别人的反对,可是高岗叫嚣着自己无罪,四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个人主观色彩非常浓。

党内经过讨论以后对觉得他的想法非常危险,可是高岗非常刚愎自用,在会议上与众人针锋相对。

这样一个误入歧途的人怎么还能担当重任?于是,他的权力逐渐被削弱。

气不过的高岗一直将怨气埋在肚子里面,回到家以后趁着警务员不注意,就掏出了他的配枪对准了自己,还好警务员反应的快,不然他就要命丧当场了。

挚友刘志丹

这其实已经不是高岗第一次意气用事了,之前在革命斗争中,他就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要放弃,不过那个时候,他的身边有同甘共苦的兄弟刘志丹可以为他指点迷津。但是一开始的高岗,心中还有着民族大义。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高岗幸运地接受了先进的教育,进入学校以后阅读了很多进步的书籍,为里面人物的做法和想法感到激动不已。

要是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为劳苦的百姓们做出改变该多好!

他还接触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说来也巧,那段时间正好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革命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的兴起,神州大地涌动着融融暖意,到处都是星星之火。

高岗也积极地投身于这样的活动之中,成为了其中的活跃分子,在这种活动中他认识到了以后并肩作战的好友刘志丹。

两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很快就结成了伙伴,在这条道路上,刘志丹一直鼓励着高岗,告诉他,只有革命才能拯救旧中国。

不久以后,高岗因为参加活动太过频繁被学校开除了,刘志丹就把他带到了自己所在的榆林县中学,两人既是校友,又是革命战友,关系密不可分。

相对于高岗来说,刘志丹的革命意志更为坚定,坚韧不屈,经常提醒这个年轻气盛的小战友,不要过于急躁,不要急功近利。

他冷静克制,是高岗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领路人,给高岗横冲直撞的性格安上了一个刹车。

艰难的革命道路

两个人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可是那个时候,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的形势不好。思维活跃的高岗就决定带着刘志丹回到他们的家乡陕北开始发展。

在那里,高岗决定团结农民兄弟,真的做出了一点成就。

可是创业容易守业难,在外部势力的摧残之下,这个农民联合组织,很快就名存实亡了。

高岗颇有点沮丧,自己辛辛苦苦经营的东西还是失败了,他有点气馁。

刘志丹鼓励他:“你小小的年纪就已经能够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了,以后肯定能够大有所为。”

在他的鼓励下,高岗也渐渐褪去了消沉的一面,更加积极地准备起来,很快就成功担任了陕甘红军游击队的领袖。

但是他在那建立的26军很快就受到了重创,“左倾”思想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次高岗没有低头,他在刘志丹和一些老同志的协助下,重新建立了一支队伍,再一次站了起来。

可是迎面而来的“肃反”风波又成为了难以逾越的一条坎,他们受到了反革命团体的追杀。

在围剿的过程中,他的军队损失了大把骨干,仅仅只有100多人杀出了一条血路。

幸好那个时候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来到了陕北,在主席的一声令下,对他的围剿和残害终于停止了,他也被接纳了,加入了大部队之中。

这次围剿,对于高岗来说,有太多的遗憾,他意识到了反革命思想的可怕力量,好友刘志丹也在围剿中与他走散了,这些都让他郁郁不得志。

几个月以后传来了一个令他难以接受的消息,刘志丹在革命斗争中牺牲了。

昔日好友,居然为了革命这样抛头颅洒热血,他感受到了革命党人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决定全心全意地投身革命之中。

刚愎自用

抗日战争开始以后,高岗镇守陕北和西北,很快就与当地的农民打成了一片。

他经常到田间地头与农民们一起劳作,大家都喜欢这个平易近人,不拘小节的领导人,叫他“老高”。

渐渐地,他的政绩越做越大了,一跃成为了东北地方的霸主,也不负众望成为了中央计划委员会政府主席和东北局的第一负责人。

当时的东北,是军工企业的聚集地,他看到那里发展态势比较好,就大胆地引入了一些个体经济的小苗,从此,东北地区蓬勃发展起来,经济逐步领先。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认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粮草和武器是军队战斗时候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它们,军队将难以生存,于是他便从苏联那里借得了高端的武器和粮草。

并且将它们运到了志愿军的战场上,为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就连统帅彭德怀胜利凯旋以后,都觉得这一仗没有高岗是绝对打不赢的。

受到了这种称赞的高岗意气风发,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劳,一点都不谦虚。

因此,他便逐步被自私自利所吞噬,做出一些冲动的举措。

这次中央会议上,陈赓带枪,并非是因为个人恩怨,而是总理示意。

在会议开始前一天,周恩来总理就把他叫到办公室,对他严加叮嘱,说:“马上到了会议的时候,你拿好枪备好子弹坐在高岗的后面。”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陈赓将军已然明白了。

这个危险的分子听到对他的批判以后,不知道会意气上头,做出什么样难以挽回的事情。

之前他就曾经想要拿枪射死自己,这样一个莽撞的,不怕死的人,不知道究竟还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为了党内其他人的安全,必须要做好防范。

进入安检的时候,警卫摸到了他手上的枪支,刚要喊,陈赓将军对他使了一个眼色,低声说道:“这是总理要求的,不要说出去。”

在进去之前,他又仔细的检查了一下里面的19颗子弹,颗颗都已经上膛了,只需要扣一下扳机,就能飞速的射出,解决一个危险分子的生命。

但是他明白这样子的计谋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用到,但是高岗的状态让人不得不多加小心。

战功赫赫的高岗,为革命做出了这么多的贡献,为什么迟迟改不了自己悲伤忧愁,受不了批评,刚愎自用的特点?

这一切要从他的身世说起。

悲惨身世

高岗出生在陕西的一户贫苦农民家里。他们一家受尽了战乱、疾病和地主的碾压。

母亲因病去世,姐姐被地主看上,带走做了小妾。

妹妹被卖给了同乡人做童养媳,换得的六贯钱,就是兄弟两个的学费。

在旧社会的背景下,这个家庭所经历的一切都深深影响着高岗。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居然能变得如此的冰冷,可以被金钱买断。

为什么姐妹们受尽凌辱?

年幼的高岗,心里有不少的疑团,家族的命运让他变得脆弱,易于退缩。

这样残酷的社会背景之下,他明白了,必须要行动起来,武装起来,改变现在旧中国。

由此看来,高岗也是一个可怜人。

但是,这不是他乱作为的理由。

他不肯直面自己的缺点,不肯接受别人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才是对一个革命党人来说,最可怕的事情。走弯路不怕,可怕的是执迷不悟。

这一天,高岗在自己的家里面倾听着广播里提及的功勋部队,可是他辛辛苦苦建立,随着他出生入死的二十六军,却迟迟没有出现。

军队里一些并肩作战的战友的名字,也没有被提起。他非常的自责,知道一定是因为自己的原因,他们也被除名了。

他想起很久以前,刘志丹对着他肯定的竖起拇指。

时过境迁,自己的肆意作为毁了一切。

他明白自己大势已去,在焦虑和自责之下,1954年8月17日,他吞下了8颗安眠药,永远地与世长辞了,留下了争议与遗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4年中央会议上,周总理为何嘱咐陈赓:你带枪坐在高岗后边
1954年中央会议前,周总理嘱咐陈赓,你带枪坐在高岗身后
1954年中央会议召开前,周恩来叮嘱陈毅:带枪上膛,坐到高岗身后
(二)高岗事件始末:1954年开会,周总理特批陈赓带枪坐高岗身后
不管什么家庭,未来几年都要有这三个打算,会保你一家安稳
1954年中央会议上,周总理嘱咐陈赓:你坐到高岗身后,是为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