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维也纳1683:铁血围城

  • 题/维也纳1683:铁血围城
  • 文/金色明月
  • 文章声明:本文章属于“不易君子”原创内容,请您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本号。
  • 图片声明:本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
  •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1682年,奥斯曼土耳其大维齐(宰相)穆斯塔法在土耳其苏丹的指令下出兵攻打奥地利,希望完成历代苏丹的夙愿——攻占维也纳。

然而,志在必得的土耳其人却在这座欧洲古城面前功败垂成,土耳其人在欧洲的扩张之路亦止步于此。

(16-17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异常鼎盛)

一、重兵压境

1683年4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大维齐尔(官位,可理解为宰相)卡拉·穆斯塔法·巴沙亲率15万大军从色雷斯出发,浩浩荡荡地向奥地利开进。

同年7月,一路如入无人之境的土耳其人兵临维也纳。

穆斯塔法刚发起第一轮试探性攻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就吓破了胆,宣布'西巡',一口气逃到了百里之外的林茨,留守维也纳的是只有不到2万人的施塔亨伯格将军。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

望着麾下的虎狼之师,穆斯塔法开始幻想着维也纳和当年的君士坦丁堡(1453鹰旗陨落:东罗马帝国覆亡全纪实)一样臣服在土耳其人的脚下,一雪1529年苏莱曼大帝兵败维也纳的耻辱。

这时的土耳其已经彻底解决了近30年的内乱,国家渐趋稳定下来,苏丹穆罕穆德四世决定接受哈布斯堡王朝的对手—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建议:进攻奥地利。

这时匈牙利人的反叛也给土耳其人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们甚至天真地定下了进攻维也纳,目标在罗马的雄伟目标。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穆斯塔法只知自己军队的人数众多,不知维也纳城防的坚固,更想不到在一盘散沙的欧洲,竟然还有人会驰援奥地利。

的确,当时能够给予奥地利支援的国家并不多,精明的路易十四已经把军队推到边界,企图坐收渔翁之利。

只知一味迷信武力的土耳其人根本就不懂维也纳在欧洲人心目中的位置。

和欧洲内部纷繁的恩怨比起来,土耳其才是欧洲的首敌。

事实上,事后战事的发展也证明了,他们也将要为自己的无知付出代价。

(围攻维亚纳)

二、出兵'勤王'

穆斯塔法做梦都想不到,土耳其和奥地利的维也纳争夺战竟然会半路杀出程咬金,而且这个程咬金还并非等闲之辈——波兰立陶宛国王扬·索别斯基

当时的波兰和土耳其关系异常紧张,双方多次在乌克兰和多瑙河畔有过交战。

1672年,波兰更是败在土耳其的马蹄之下,被迫割让波多利亚地区,波兰人视之为奇耻大辱。

(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扬·索别斯基)

同时,波兰和奥地利关系素来友好。

1648年-1667年波兰内忧外患,正值痛不欲生的'大洪水'时代,强邻奥地利是当时波兰仅可依靠的几个朋友之一,国王米哈乌一世还与奥地利王室结为姻亲。

索别斯基即位后,波兰国力日渐恢复,为了在国际上有个和平的外部环境,索别斯基与奥地利结为军事同盟:任何一方遭受侵略,另一方都有义务支援。

更何况,他们还有共同的敌人——骄横的土耳其人。

所以,索别斯基决定驰援奥地利,既是理所当然也是理所应当。

(波兰立陶宛联邦领土示意图)

奥斯曼土耳其的重兵压境,让欧洲人再一次感受到了来自东方的威胁。

蒙古人西征时,正是因为欧洲各国各自为战,互不支援才让蒙古人有了逐个击破的机会,最终得以纵横欧洲。

血的教训让欧洲人刻骨铭心。

面对着来势汹汹的东方人,有了前车之鉴的欧洲人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放任维也纳沦陷,坐视奥地利亡国,那么欧洲就会门户洞开,整个中东欧地区都会跪倒在土耳其人的马蹄之下。

为了避免基督文明的谢幕,教皇英诺森十一世大力呼吁欧洲各国共同出兵保卫基督文明,一起参加维也纳保卫战。

于是,为了共同的目标,来自五湖四海的'勤王'之师陆续向维也纳杀过来。

一场血战即将展开。

(时任教皇英诺森十一世)

三、坚守待援

完成对维也纳的合围后,穆斯塔法向施塔亨伯格送去招降书,希望和平'解决'维也纳问题,但遭到拒绝,趁着对手在发'招降'梦之际,奥地利人拼命地加固城防,抢修工事。

守将施塔亨伯格下令全城男女老少都要拿起武器随时准备战斗;

将所有大炮搬上城墙;

城外所有房屋和花草树木一律烧掉以扫清射界,坚壁清野,等待救援。

(合围维也纳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形势图)

作为基督教文明中心的维也纳,不仅是一座文化古城,更是一座军事要塞。

城池外围壕沟、堡垒等防御设施星罗棋布,城墙上交叉部署着的大炮又构成了密集的火力网,坚固的城防大大抵消了土耳其人传统的'人海'战法在人数上的优势。

7月中旬,失去了耐心的穆斯塔法下令攻城。

面对坚固的城池,土耳其人采用了传统的坑道爆破方法进行攻城,缓慢推进的土工作业方法虽然效率不高,但在土耳其人的持续进攻下,维也纳城墙还是被炸得千疮百孔,破损严重。

进入9月,土耳其人已在城墙上打开了多个缺口,维也纳濒临城破人亡的边缘。

(拼命抵抗土耳其人的维也纳守军)

9月6日,索别斯基率军渡过多瑙河,与各地援军会师,联军总兵力增至7万多人,众望所归的索别斯基被推举为联军统帅。

可是,城外的土耳其人对此却不屑一顾,城内是近乎绝望的守军,城外是人多心杂的联军,更重要的是自己在兵力上有着2:1的优势,穆斯塔夫心想:来就来,尽管放马过来。

四、'鸟人'似的波兰战士

索别斯基之所以敢不辞万苦地赶来维也纳和陆上扩张的'好手'土耳其人'硬碰硬',除了和土耳其人有着纠缠不清的恩怨外,更主要的是其手中有一群带翅膀的'鸟人'。

这是一支全由贵族子弟组成的重装骑兵,战士全披重甲,明亮的盔甲搭配着华丽的猛兽皮毛,后背挂背着主体是一根插满羽毛的木条翼翅装饰。

主要武器是带有护手的长矛以及马刀、重剑,长矛顶端挂上长长的矛旗,冲锋时迎风飘扬的矛旗和不断涌动拍打的翼羽毛'翅膀'给对手一种强烈的由视觉到心理的强大冲击。

这种'够拽'的造型使他们有着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波兰翼骑兵。

(造型够'拽'的波兰翼骑兵)

由于全军上下都是显赫子弟,波兰翼骑兵过分注重排场和打扮,尤其在意自己的'翅膀',这庞大的装饰如果在和骑兵对阵时就会成为累赘。

骑兵的长处就在于其特有的机动性和灵活性,造型很'拽'的翅膀在骑兵转向调头时就会形成阻力,如果在和其他骑兵对打时就会很'麻烦'。

比如波兰翼骑兵在与哥萨克骑兵对阵时就败过阵。

哥萨克骑兵来源成分复杂多样,过着游牧式的生活,主要依靠劫掠为生,来如风去也如风。

他们没有像翼骑兵那样诸多'要求',仅仅要求衣着华丽而已,对其他装备、武器等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这就使得哥萨克骑兵能够具有高度的机动性。

骑上马就挥舞着弯刀,即可长度奔袭,又可近战,这也就成为了哥萨克骑兵得以独步欧洲,击败翼骑兵的原因。

(哥萨克骑兵)

但是这次翼骑兵对阵的是以步兵为主的土耳其人。

在以冷兵器为主的时代,骑兵的冲击力最强,尤其是气势恢宏,呼啸而来的重骑兵,以排山倒海之势压过,简直就是古代的装甲部队。

骑在马上的波兰人,造型夸张,在气场上就盖过对手一筹了。

他们挥动着长矛、重剑,对面前的土耳其人横挑竖刺,而土耳其步兵还没跑到马阵前就已归西了。

步兵要想躲,两个脚丫子又跑不过四个马蹄子,而且骑兵的体力保存的持久性又比步兵好,坐在马背上的翼骑兵对步兵形成居高临下的态势,压着来打,土耳其人这回够呛。

(呼啸而来的翼骑兵在气势上更能威慑敌人)

五、生死决战

决战的时刻到了,穆斯塔法很快就要为他的轻敌付出代价。

9月12日,穆斯塔法趁联军尚未列阵完毕,首先对洛林大公卡尔五世指挥的左翼发起攻击。

索别斯基不慌不忙,从容地指挥中翼和右翼投入战斗,冲入战场与土耳其人搅成一团,为维也纳守军减轻压力。

打响城外战斗其实是穆斯塔法借机拖延时间,土耳其的主力依然是继续围攻维也纳城。

为了对守军予以致命一击,土耳其人在城墙下填埋了大量炸药,只可惜,当天下午,维也纳守军发现了隐患,并捣毁了爆破点。

(大战一触即发)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联军和土耳其人已经激战了10多个小时,战斗成胶着状态,谁都没有能力压倒对方。

这时作壁上观的波兰翼骑兵知道,该是'露两手'的时候了。

傍晚时分,索别斯基一声令下,2万多波兰翼骑兵分4队从卡伦伯格山上直冲而下,而冲在最前面的正是索别斯基亲自带领的3000翼骑兵精锐。

打得头晕脑胀的土耳其人怎么也没想到,会有一群鸟一般的骑兵从天而降,瞬间被冲垮了防线,装备着长矛和重剑的翼骑兵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和冲击力,惊慌失措的土耳其人出现了败退迹象,战斗态势急转直下。

这时,维也纳城中的残兵也打开城门,倾巢而出,穆斯塔法陷入了联军和守军的内外夹击之中。

(被联军冲破防线的土耳其士兵惊慌而逃)

乱了方寸的穆斯塔法下令撤退,打算暂时退出战场以保存实力。

谁知,一退牵动全军,不明就里的土耳其军队以为大军已败,于是纷纷丢盔弃甲,夺路而逃。

联军大获全胜。

此役,土耳其人伤亡超过2万多人,数百门大炮被联军缴获。

穆斯塔法逃回贝尔格莱德后,因维也纳战事惨败而被怒火冲天的土耳其苏丹绞死。

(穆斯塔法因维也纳战败在贝尔格莱德被处于绞刑)

六、谁是最大的赢家

维也纳之战终结了奥斯曼土耳其在欧洲的扩张步伐,被迫撤回巴尔干半岛。

多年来一直受到土耳其战略威胁的中、东欧各国并没有打算就此放过秋后算账的机会。

1684年,欧洲各国组成'神圣联盟'向土耳其发起反击。

1699年,土耳其兵败被迫与各国签订《卡尔洛维茨和约》,奥斯曼土耳其由盛转衰。

(被缴获的奥斯曼土耳其军旗)

波兰为了支援奥地利在战争中损失惨重,除了索别斯基被冠以基督教文明的拯救者的虚名外,波兰并没有在这次战役中得到多少实际收益。

反而因为战争暴露出了两国之间原本不为人注意的问题,战后两国关系出现裂痕。

被胜利激起扩张欲望的波兰人开始对多瑙河下游地区进行连年用兵,图谋扩张,最终把国力耗尽。

索别斯基逝世后,显赫一时的波兰被俄、普、奥三国瓜分,曾经鲜血铸成的友谊在现实的利益面前,不堪一击,波兰翼骑兵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三分波兰)

由于各国的支援,奥地利得以保存国基,还凭借着维也纳保卫战一举奠定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在中欧的霸权地位,更在参加'神圣联盟'中蚕食了土耳其的大片领土,实力大增。

随后不断通过军事行动,奥地利获得了匈牙利全境,并伙同普鲁士和俄罗斯参与了第一次和第三次瓜分波兰的军事行动,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威望如日中天。

在这场保护基督教文明旗号下的维也纳保卫战中,奥地利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获全胜,凯旋而归:1683维也纳之战(3)——奥斯曼简史135
精选 | 为什么波兰屡次作死,又能屡次复活?
维也纳之战和羊角面包
奥斯曼帝国为什么在1699年割让了整个匈牙利给奥地利公国?
指环王密码:比“魔戒圣战”更壮阔的,是它的历史原型
火焰与利剑:1683年维也纳保卫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