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西方的平行世界史(上):北扫单于统九州,西出西域绘丝路

如果说最早最重要的东西方文明交流通道是什么?那一定非古丝绸之路莫属。但如果仅仅把古丝绸之路的东西方交流,定义为中国所在的东亚文明圈与古罗马所在的地中海文明圈之间交流的话,那一定是在以中国人的角度看问题,毕竟生于斯长于斯,而实际上古丝绸之路并不仅仅是身处东亚的中国和以古罗马为代表的欧洲之间的交流,还存在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交流终端,那就是南亚次大陆,或者说古印度地区。按照古人对当时世界的认知来说,东亚中国、南亚印度和欧洲罗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世界的全部,而处在这三个世界边缘终端之间的板块,如中亚、西亚、北非等,都或多或少的受益于三者之间的交流往来,甚至古丝绸之路中间板块互相的交流频次要远高于东西方终端。

古丝绸之路路线图:东西方交流存在三个终端:古中国、古罗马和古印度

在古典时期,依靠马匹、骆驼突破地理隔绝是要历经千难万险的,为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为汉、唐、清三朝感到自豪,因为这是我国漫长古代史中,唯一将统治势力延伸到西域,并越过天山进入中亚板块的朝代(元代,统治西域、中亚的是察合台汗国,非元朝)。而在其他朝代,势力范围更多的是在东部核心区,可以说是独处在“东方世界”。相较之下还存在一个更多元、更有“世界”属性的,广义上包含印度在内的“西方世界”。

南亚次大陆与东亚中间隔着难以逾越的青藏高原,似一堵墙

它们之间的地缘关系更紧密,也更有机会影响到“西方世界”其它板块的历史进程,如来自南俄草原的雅利安人南下取代印度土著古达罗毗荼人;来自中亚的大月氏建立横跨中亚南亚的贵霜帝国(与当时汉朝、罗马、安息并列四大强国);来自南欧巴尔干半岛的马其顿人建立起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等。为此我们不妨做一个横向对比,以验证“西方世界”之间的交流频次,辅助解读中亚、南亚的地缘结构。

先秦春秋时期诸侯国分布图

一是先秦时期(旧石器时期--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朝建立之前的旧石器时代到战国时代,先秦是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长达1800多年的历史阶段,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堪称中华文明的“头颅”。基本上是在东方独立发展。

西亚强国亚述帝国疆域示意图

而“西方世界”的西亚、地中海地区大致经历了西亚诸国(亚述、巴比伦、波斯)以及古典希腊,然后波斯进入中亚,而后马其顿崛起并进入中亚,再后来马其顿退出后,塞琉古占据西亚,安息国占据伊朗,大夏占据中亚吐火罗盆地。

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鼎盛时期疆域图

代表国家:波斯第一帝国(公元前550—前330年),即阿契美尼德王朝(第二波斯帝国是萨珊王朝),波斯帝国在大流士时期将波斯势力扩张到了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控制了中亚的河中地区、费尔干纳盆地,还包括印度河流域部分,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版图地跨亚欧非大三洲的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全盛期疆域图与亚历山大东征路线示意图

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36—前323):是对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马其顿王国的称呼,由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开创,其版图东起葱岭与印度河北部平原,南至波斯湾并包括埃及,西到色雷斯和希腊,北抵黑海及阿姆河,是历史上继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后第二个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但仅持续13年,以亚历山大逝世结束(享年33岁,纸牌中的老K,超越汉尼拔·巴卡、恺撒大帝、拿破仑,是欧洲四大军事统帅之首)。

塞琉古王朝疆域与东西方世界局势图

塞琉古王朝(公元前312年—前64年):是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亚历山大的部将塞琉古一世创建的以叙利亚为中心,继承了亚历山大帝国的东方部分,包括今伊朗和亚美尼亚在内的王朝。在公元前280年前后,版图面积达到顶峰,约35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030万。

托勒密、塞琉古、安提柯一世(独眼)瓜分了亚历山大帝国版图

补充:公元前301年,三位在继业者战争中的胜利者(即托勒密、塞琉古、安提柯一世(独眼))瓜分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版图,开启了希腊化时代。亚洲部分由部将塞琉古继承,这就是后来与古罗马的庞培、克拉苏(庞培、凯撒与克拉苏是古罗马的三头政治同盟)等人征战不休的塞琉古帝国。埃及部分由部将托勒密(埃及总督)继承,这就是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5-公元前30年),直传到与凯撒结婚的埃及艳后克莉奥佩特拉为止,历经275年。安提柯一世创建的安提柯王朝(前276-前168),领土基本在马其顿王国、希腊和小亚细亚(今土耳其),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统治着300-400万人,延续百余年,直到罗马共和国征服马其顿为止。

秦国横扫六国后的疆域图

二是秦和西汉时期,由于秦朝(前221—前207)的持续时间仅有14年,故而和西汉合在一起,毕竟时间维度上更好可以匹配“西方世界”的塞琉古王朝和后续的大夏国、大宛国等。“东方世界”先是秦国横扫六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五百年以来的诸侯割据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疆域面积约为340万平方公里,东起辽东、西抵青藏高原、南据岭南、北达阴山,人口2500万至3000万之间,为西汉巩固汉地奠定基础。并且很多实行的政策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北击匈奴南俘百越、废分封行郡县、首创皇帝制、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依法治国的秦律,经汉朝损益,成为唐朝前历代的法律蓝本。

西汉时期疆域图

而后是延续了210年的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疆域上东并朝鲜、南据越南、西逾葱岭、北达大漠(阴山北),面积达到609万平方公里,自此奠定了汉地的基本格局。汉武帝时击败匈奴,派李广利远征西域大宛(得汗血宝马),收服两越,通西南夷,东灭朝鲜,派张骞出使西域,为开通古丝绸之路打下基础。汉宣帝时(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今轮台县,有权册封西域诸国国王,颁赐官吏印信,调军征粮等),正式将西域纳入中华版图。人口达到6300万。据史书记载:汉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海间)、条支(安息属国)、犁轩(附属罗马的埃及亚历山大城),表明西汉时期,“东方世界”已经开始对影响中亚的历史进程。

塞琉古王朝衰弱被帕提亚帝国(即安息)取代

至于“西方世界”的动态,塞琉古王朝走向衰弱,仅剩下西亚部分地区。如公元前256年,塞琉古帝国在中亚的帕克特里亚省宣布独立,在今吐火罗盆地建立了巴克特里亚(即大夏,前256--1)。东伊朗的安息游牧部族(现伊朗认为是外族统治)南下,进入波斯高原,打垮了塞琉古,建立帕提亚帝国(公元前247年-226年,又称安息帝国),是伊朗高原在古典时期的奴隶制帝国。全盛时期的安息帝国疆域北达幼发拉底河,东抵阿姆河,曾与西汉在中亚争雄,公元226年被萨珊波斯代替。安息帝国位于古罗马帝国与汉朝中国之间的丝绸之路上,成为了商贸中心,与西汉、古罗马、贵霜帝国并列为当时亚欧四大强国之一。

西域塞种人建立的康居国、乌孙国、大宛国示意图

其实远在亚历山大帝国崩溃后,中亚还出现了一系列塞种人(即从南俄草原南下的雅利安人一支)的小国家,如康居国、乌孙国、大宛国等。被西汉击溃的匈奴(史记称夏王朝遗民与西域的月氏、楼兰等人的融合),后分裂为南北匈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附汉(公元前53年),北匈奴的郅支单于部西迁击败大宛、乌孙等国,威震中亚,一度领导了匈奴的短暂复兴。其实在此之前,原本生活在河西走廊的雅利安人一支月氏人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大部分被迫西迁西域,后来月氏人在中亚河中地区和吐火罗盆地灭掉大夏国,改称大月氏;剩下小部分在祁连山下为小月氏。当然还有臣服西汉的大宛,是在如今锡尔河上游的费尔干纳盆地。

东汉王朝疆域图

三是东汉时期(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汉朝。在疆域上,东汉与西汉大体相当,面积达58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6500万。在文化、科技、军事、佛教等方面成就突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就是由东汉蔡伦改进而来。东汉军事上迫使北匈奴西迁,南匈奴、羌族、氐族等民族内迁,北匈奴西迁后崛起的鲜卑人占据漠北草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北匈奴西迁示意图

至于西域,在公元89年东汉和帝时期,西迁的北匈奴被被东汉和南匈奴联合击败(即窦宪燕然勒功),便从乌孙国(伊犁河流域)迁居到更西边的康居国(哈萨克丘陵和里海沿岸低地),再后来就消失了(缺乏史料记载)。据传再次登场是在欧洲多瑙河流域,建立了匈人帝国,成为了横扫欧洲的“上帝之鞭”(即匈奴王阿提拉),也有小部分留居鄂尔浑河流域,后被鲜卑所并。窦宪破北匈奴后的第二年(即公元90年),东汉在龟兹复置西域都护府,班超为都护十一年,几乎把西域诸国玩于鼓掌,使得西域诸国纷纷归附汉朝,完全恢复了西汉时对西域的管辖。只是班超后继都护不甚称职,直到公元123年,东汉派班超子班勇管辖西域,才恢复东汉与西域诸国的统辖关系,只是楚河流域的乌孙和葱岭以西的大宛再归属东汉了。

大月氏人建立的贵霜帝国疆域图

当时的“西方世界”最大的变动是大月氏以阿姆河上游的吐火罗盆地为基地,翻越阿富汗的兴都库什山脉,占领印度河流域,建立了横跨中亚与南亚交汇处的贵霜帝国(公元45年—375年),版图东起巴特那,西达赫拉特,南至纳巴达河,北尽咸海,都城为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而且在东汉汉和帝逝世后的中后期,贵霜帝国不但攻取了大宛和乌孙所在的费尔干纳盆地和南天山的伊塞克湖盆地区,而且侵入帕米尔高原以东的塔里木盆地。此时,整个欧亚大陆从东到西分布着四个大国:东亚汉朝、中亚贵霜、西亚安息和欧洲罗马。

西汉时期西域都护府的管辖范围示意图

自此,“东方世界”的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的中亚、西亚、南亚等地的交流在汉朝时达到一个高峰,不但开辟了联系东西方世界的古丝绸之路,而且还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加以维护和保障,使得沿线的各国人民在这条东西方贸易通道上撒下了沟通的种子,如西域的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豌豆等)、胡瓜(黄瓜)、胡葱(大葱)、胡萝卜等植物和骆驼、驴、马的优良品种传入中原,内陆的丝绸织品和铁器等工艺品、生产品也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域,甚至远至地中海地区,东西方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至于后续东西方世界的平行历史,下期再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话四大文明古国之七:伊朗高原的中亚雄鹰
古代中国迈向世界的第一步
二分钟看懂世界疆域变化:世界朝代更替疆域变化简图(完整版)
高手,都容得下别人的优点
张骞出使的大月氏,原来如此牛掰!
西域古代居民和民族分布状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